桓溫靜靜地看著,並未起身攙扶,隔了片刻,才幽幽說道:“你不必拜我。昨日戰役,你在最後關頭用幾句肺腑之言打動了垂危之際的韓晃,使他用一個降字,讓殘留的數千叛軍最終歸屬於本督屬下。他們都是百戰老兵,能為本督所用,這份大功實在出乎我的意料。方公子既然給本督送了這麽一份厚禮,則本督投桃報李,也是應該的。”
丁曉武依舊長跪不起,說道:“駙馬爺不必心疑,在下是誠心誠意向您叩謝。雖然在下本事低微,但若駙馬爺有用得著的地方,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桓溫道:“有時候本督真搞不懂你,為了拉攏閣下,本督開出了一大堆高官厚賞,結果全不濟事。而現在因為一個風塵女子,閣下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本督的一切要求,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那個羯女雖然也出自後趙王室,但畢竟石家已經徹底敗了,羯族也遭到冉閔血洗,再無翻身可能。你為了這樣一個無可救藥的女子便甘心讓自己委曲求全,難道值得嗎?”
丁曉武嘴角微微一揚,笑道:“在下認為,情義本就無價,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人生在世,但求無愧於心,若因為某件過錯讓自己一生不得心安,即使享盡全天下的榮華富貴也是枉然。阿瑤和我已經有了白首之約,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負她。”
桓溫點點頭道:“能幫上忙的,本督都已經做了,剩下的隻能靠你自己努力了。另外,不要小看了謝安,此人表麵淡泊,內懷陰鷲。陛下原先已經下旨要其釋放石姑娘,卻被他以入了奴籍便吊銷了原來的姓字名號,因而無從查找為由搪塞了過去。方才我再次請旨,聖上特恩準你進入教坊司尋覓,如何對付那頭狡詐多謀的老梟,旁人無從指導,還須你自己仔細斟酌。”
丁曉武抱拳施禮道:“駙馬爺對在下恩澤似海,方某心領,不過在下還有一個疑問,請駙馬爺能給個明確回答。”
“你是要問我為何要這樣熱心地幫助你?”桓溫說著笑了起來,“因為方公子天生福澤恩厚,榮得上天寵愛,不管遇到什麽挫折,都有貴人相助,終能逢凶化吉,此是命中注定的。而本督,隻是恰好順應天意,做了一回順水人情而已。”
丁曉武隻覺一陣昏頭漲腦,這個晉朝的桓溫和那個魏國的沈麟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問到關鍵時刻便都成了看相測字的算命神棍,說什麽福星高照、什麽貴不可言之類不著邊際的鬼話。不過既然他們不願講,自己也不便強逼,當下告了句辭,轉身離去。(.無彈窗廣告)
他前腳一走,後腳心腹將領袁喬便從屏風後悄無聲息地轉了出來。他先對桓溫施了一禮,然後上前壓低聲音說道:“主公,屬下實在看不懂,此人無勇無謀且貪圖小利,不是可以托付大事的賢才,主公為何要對其如此器重?甚至不惜為了一個女人大費周章,目的僅僅是交好於他。對待這麽一個庸夫,此番恩情實在太過了。”
桓溫笑道:“這小子哪裏是什麽庸夫?你沒聽見方才他衝著十歲的小皇帝直呼兒臣嗎?還給聖上講打仗故事,一番花言巧語,把那深居閣中、少不更事的小孩子給哄得心花怒放。我在朝堂上站了那麽多年,還頭一次見到聖上如此開心。剛才宴罷後,那小孩子還請我幫忙通融,想將那姓方的小子真的收為義子,隻是太後出來幹涉才作罷。如此會邀寵獻媚,哪是一個庸夫所能比擬的?”
“即是如此,那就更不能信任這小子了。主公還要將北方的諜報組織交給他經營,一旦他兩麵三刀,圖謀異誌,那不是引狼入室、作繭自縛嗎?”
桓溫不答,而是從一根細長的小竹筒中掏出一張小小的字條,展開攤在袁喬麵前,“我不是盲目相信他,而是因為此人大有來頭,你自己看看吧。”
袁喬那過紙條,湊在眼前定睛一看,頓時驚得嗔目結舌,半晌說不出話來。“這..這怎麽可能?怎有如此湊巧的事?這是蒙人的戲言吧”
桓溫淡淡道:“這是霽雲子先生的筆跡,他老人家向來不會無的放矢,怎會蒙人?”
袁喬再次湊近一步,低聲道:“難道主公真要把自己和飛鳶尉及那位隱帝君綁在一起嗎?恕屬下直言,那些人命運多舛、前途未卜,自身都朝不保夕。若與其結盟,不但不會成為主公的助力,甚至有可能還是禍害,主公最好還是不要與他們摻和在一塊。”
聽完此言,桓溫回過頭看了袁喬兩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彥升(袁喬的字),本督明白你為我謀劃的一片苦心,但是..你隻看到本督位極人臣的誌向,卻未發覺我還有更大一片雄心,那才是本督終生為之奮鬥的理想目標,而前者,不過是為後者服務而已。”
袁喬倏然一驚:“主公的雄心,難道是想要效仿曹阿瞞?代晉自立?”
“不,此也是賓而非主。”桓溫斬釘截鐵地說道:“真正的千秋大業,乃是誓師北伐,光複我漢家江山,誅滅胡虜宵小,還一個朗朗乾坤。”
“啊?”袁喬驚呼一聲,隨即意識到自己失態,連忙壓低聲音,喟然歎道:“可是主公,晉室南渡已有數十年,中原大地已經盡喪於諸胡,百姓也改弦更張久矣,我大晉憑著一道長江天塹,也隻能守著半壁江山自保而已,而且朝局紛亂,稍有輕舉妄動之嫌,就會危及社稷,懇請主公對北伐一事深思熟慮。”
桓溫道:“你的話未嚐沒有道理。但正因為當朝皇室,也就是司馬睿這一支脈缺乏名望,因此影響力脆弱,才會讓各大士族把持朝政,他們彼此建立各自山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導致我大晉這些年一直處於內亂頻仍之中。如此下去,無須北胡來攻,大晉早晚有一天會自動覆亡。現在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破局的良機,咱們既然自詡為國之幹器,怎能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收複失地,重整山河,這是我們每一個漢家兒郎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逃避不掉的。”
桓溫指點江山,慷慨激昂。袁喬也益發動容,慨然道:“主公胸懷大誌,我等望塵莫及。不管主公如何舉動,彥升都願意誓死追隨主公左右。”
丁曉武依舊長跪不起,說道:“駙馬爺不必心疑,在下是誠心誠意向您叩謝。雖然在下本事低微,但若駙馬爺有用得著的地方,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桓溫道:“有時候本督真搞不懂你,為了拉攏閣下,本督開出了一大堆高官厚賞,結果全不濟事。而現在因為一個風塵女子,閣下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本督的一切要求,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那個羯女雖然也出自後趙王室,但畢竟石家已經徹底敗了,羯族也遭到冉閔血洗,再無翻身可能。你為了這樣一個無可救藥的女子便甘心讓自己委曲求全,難道值得嗎?”
丁曉武嘴角微微一揚,笑道:“在下認為,情義本就無價,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人生在世,但求無愧於心,若因為某件過錯讓自己一生不得心安,即使享盡全天下的榮華富貴也是枉然。阿瑤和我已經有了白首之約,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負她。”
桓溫點點頭道:“能幫上忙的,本督都已經做了,剩下的隻能靠你自己努力了。另外,不要小看了謝安,此人表麵淡泊,內懷陰鷲。陛下原先已經下旨要其釋放石姑娘,卻被他以入了奴籍便吊銷了原來的姓字名號,因而無從查找為由搪塞了過去。方才我再次請旨,聖上特恩準你進入教坊司尋覓,如何對付那頭狡詐多謀的老梟,旁人無從指導,還須你自己仔細斟酌。”
丁曉武抱拳施禮道:“駙馬爺對在下恩澤似海,方某心領,不過在下還有一個疑問,請駙馬爺能給個明確回答。”
“你是要問我為何要這樣熱心地幫助你?”桓溫說著笑了起來,“因為方公子天生福澤恩厚,榮得上天寵愛,不管遇到什麽挫折,都有貴人相助,終能逢凶化吉,此是命中注定的。而本督,隻是恰好順應天意,做了一回順水人情而已。”
丁曉武隻覺一陣昏頭漲腦,這個晉朝的桓溫和那個魏國的沈麟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問到關鍵時刻便都成了看相測字的算命神棍,說什麽福星高照、什麽貴不可言之類不著邊際的鬼話。不過既然他們不願講,自己也不便強逼,當下告了句辭,轉身離去。(.無彈窗廣告)
他前腳一走,後腳心腹將領袁喬便從屏風後悄無聲息地轉了出來。他先對桓溫施了一禮,然後上前壓低聲音說道:“主公,屬下實在看不懂,此人無勇無謀且貪圖小利,不是可以托付大事的賢才,主公為何要對其如此器重?甚至不惜為了一個女人大費周章,目的僅僅是交好於他。對待這麽一個庸夫,此番恩情實在太過了。”
桓溫笑道:“這小子哪裏是什麽庸夫?你沒聽見方才他衝著十歲的小皇帝直呼兒臣嗎?還給聖上講打仗故事,一番花言巧語,把那深居閣中、少不更事的小孩子給哄得心花怒放。我在朝堂上站了那麽多年,還頭一次見到聖上如此開心。剛才宴罷後,那小孩子還請我幫忙通融,想將那姓方的小子真的收為義子,隻是太後出來幹涉才作罷。如此會邀寵獻媚,哪是一個庸夫所能比擬的?”
“即是如此,那就更不能信任這小子了。主公還要將北方的諜報組織交給他經營,一旦他兩麵三刀,圖謀異誌,那不是引狼入室、作繭自縛嗎?”
桓溫不答,而是從一根細長的小竹筒中掏出一張小小的字條,展開攤在袁喬麵前,“我不是盲目相信他,而是因為此人大有來頭,你自己看看吧。”
袁喬那過紙條,湊在眼前定睛一看,頓時驚得嗔目結舌,半晌說不出話來。“這..這怎麽可能?怎有如此湊巧的事?這是蒙人的戲言吧”
桓溫淡淡道:“這是霽雲子先生的筆跡,他老人家向來不會無的放矢,怎會蒙人?”
袁喬再次湊近一步,低聲道:“難道主公真要把自己和飛鳶尉及那位隱帝君綁在一起嗎?恕屬下直言,那些人命運多舛、前途未卜,自身都朝不保夕。若與其結盟,不但不會成為主公的助力,甚至有可能還是禍害,主公最好還是不要與他們摻和在一塊。”
聽完此言,桓溫回過頭看了袁喬兩眼,意味深長地說道:“彥升(袁喬的字),本督明白你為我謀劃的一片苦心,但是..你隻看到本督位極人臣的誌向,卻未發覺我還有更大一片雄心,那才是本督終生為之奮鬥的理想目標,而前者,不過是為後者服務而已。”
袁喬倏然一驚:“主公的雄心,難道是想要效仿曹阿瞞?代晉自立?”
“不,此也是賓而非主。”桓溫斬釘截鐵地說道:“真正的千秋大業,乃是誓師北伐,光複我漢家江山,誅滅胡虜宵小,還一個朗朗乾坤。”
“啊?”袁喬驚呼一聲,隨即意識到自己失態,連忙壓低聲音,喟然歎道:“可是主公,晉室南渡已有數十年,中原大地已經盡喪於諸胡,百姓也改弦更張久矣,我大晉憑著一道長江天塹,也隻能守著半壁江山自保而已,而且朝局紛亂,稍有輕舉妄動之嫌,就會危及社稷,懇請主公對北伐一事深思熟慮。”
桓溫道:“你的話未嚐沒有道理。但正因為當朝皇室,也就是司馬睿這一支脈缺乏名望,因此影響力脆弱,才會讓各大士族把持朝政,他們彼此建立各自山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導致我大晉這些年一直處於內亂頻仍之中。如此下去,無須北胡來攻,大晉早晚有一天會自動覆亡。現在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破局的良機,咱們既然自詡為國之幹器,怎能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收複失地,重整山河,這是我們每一個漢家兒郎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逃避不掉的。”
桓溫指點江山,慷慨激昂。袁喬也益發動容,慨然道:“主公胸懷大誌,我等望塵莫及。不管主公如何舉動,彥升都願意誓死追隨主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