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如今之事,該當如何,請夫君盡快拿個主意吧。”陳悅兒聽到外麵一個勁傳來亂哄哄的叫罵聲,不禁花容失色,連聲催促道。
謝安沉吟了一下說道:“為今之計,隻有以假亂真,瞞天過海了。”
“怎麽個以假亂真?”陳悅兒問道。
謝安瞥了她一眼,說道:“你方才說你妹妹妙芸和石夢瑤交好,則對於石姑娘的音容笑貌和生活起居,想必最為熟悉,也最能模仿,而妙芸和石姑娘的身高體型也很相仿,所以我打算把她重新裝扮後去冒名頂替石夢瑤,來安撫住那些騷動的羯人。”
看到陳悅兒緊張得欲言又止的樣子,謝安笑道:“你放心,我先放出風聲說石夢瑤中風得了麵癱之疾,正在由名醫實施針灸,無法以真麵目示人,然後讓妙芸帶上麵紗,在那些羯人麵前亮一亮相,隻要小心仔細一些,不穿幫即可,沒什麽危險。”
陳悅兒還覺不放心,剛想開口,卻見屏風後閃出一個倩影,正是妹妹陳妙芸。她走上堂向謝安施施然行了個禮,大咧咧說道:“姐夫,剛才你們的說話我都聽到了,感謝姐夫對妙芸如此信任,此事就交予小女子,保證絕無差池。”
過了一會兒,孫綽興衝衝地來到謝安麵前,欣喜道:“恩師,您果然是慧眼識英才,二小姐果然不負所托。那些胡虜奴才聽說石姑娘生了麵癱,起初還不相信,有大膽之徒還說要眼見為實瞧上一瞧。雖然亂哄哄吵成一片,可是二小姐一出便壓住了陣腳。二小姐先用冠冕堂皇的言語喝止了羯人兩個頭目,呂勇和張吉,說按以前大趙律法,偷視公主之顏是大不敬的罪過,利用他倆的惶恐和謝罪把所有羯人都震懾住,隨後,她又好言撫慰一番,並取來瑤琴彈奏了一首石夢瑤最喜歡的《相思解憂曲》,結果藝驚四座,那些羯人再無懷疑,紛紛知趣地散去了。”
謝安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緊繃的麵孔也跟著舒緩下來,歎道:“一場暴風驟雨,還沒興起便雨過天晴,看來天不絕我。”
接著,他轉過頭來,望著陳悅兒頻頻微笑頷首,“阿悅,為夫倒沒看出你的妹妹竟會如此能耐,群狼環伺之下,仍然處變不驚,鎮定自若,幾句鏗鏗之言,便智退一群莽漢,可惜她不是個男子,否則定能成為蘇秦、張儀那樣聰明機巧的舌辯縱橫之士,流芳百代。”
孫綽也在旁邊讚道:“確是如此。方才恩師和夫人沒看到二小姐的本事,她模仿石姑娘的話語聲,模仿對方撫琴的動作,那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的看不出一絲破綻,連學生也幾乎被她騙過,以為她就是真的石夢瑤。(.無彈窗廣告)”
陳悅兒拱手道:“孫長史謬讚了,舍妹何德何能,愧不敢當,今番咱家能夠脫離險境,全靠夫君運籌帷幄,算無遺策。舍妹隻是湊巧和那石夢瑤有幾分相仿罷了。”
“脫離險境還不至於,今番頂多隻能算權益之舉。”謝安尚未答話,隻見陳妙芸已經款款來到了大堂之上,先向眾人各自施了個禮,隨即道:“姐夫,紙包不住火,今天咱們雖用瞞天過海之計勉強度過了難關,但那些羯人不是傻子,等時間一長,紙包不住火,一切又都會穿幫露陷。姐夫不趕緊想個萬全之策,以便應付接下來的難關,卻在此高枕無憂地談笑自若,實在不甚明智。”
陳悅兒在旁,聽妹妹話說的如此直白生硬,連忙插口嗬斥道:“妙芸,怎麽跟你姐夫說話的?沒規沒矩,成何體統?”
謝安卻大方地擺擺手,隨即看著陳妙芸笑道:“無妨,忠言逆耳利於行。妙芸,你有什麽好主意,不妨說出來聽聽,姐夫洗耳恭聽。”
陳妙芸道:“姐夫先前從六叔謝石的來信中聽說江北羯人有異動,汲呈可能懷有二心,因此暫停了去海陵勞師的舉動,隻說延期再去。如今,我們倒是可以把期限調整到這兩日,帶著那些羯人仆役離開教坊司去江北,如此便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從石夢瑤身上引走,避免其再次生疑。而姐夫離開教坊司後,也可趁機脫離京城中太後和朝臣們的眼線,從而可以沒有羈絆地布置一切,派人暗查石夢瑤下落的舉動也不會再顯得那麽紮眼,如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謝安沉吟了一下道:“不錯,此計可行。不過我聽說那丁曉武明日便要帶兵出巡江北,所以咱們後日出發,走另一條水陸路,以免遇上他們。”
接著,他又讚歎道:“妙芸,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卻是越來越精進了,姐夫以前確實小看了你。從此姐夫身邊又填了一位智囊,這是我的福氣,往後,你盡管對姐夫暢所欲言,我一切言聽計從。”
陳妙芸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狂喜,口中卻俏皮道:“姐夫竟撿好聽的說,小女子不過多讀了一些書而已,哪裏有這許多能耐,姐夫就不要羞臊妙芸了。”
浩瀚的長江上,波光粼粼。
這是丁曉武在這個時空中第四次來到大江之上,第一次還是以魏國使團官員的身份渡江去建康,第二、三次是戰場上一決生死,而這一次,他卻是以東晉朝廷四品遊擊都尉的身份,奉聖旨出鎮江北平叛,而且手中也有了包括原來兩百名從北方帶來的嫡係部下在內的兩千多名精兵勁卒。但丁曉武雖有朝廷委任的頭銜,但朝中並無多餘兵卒以供調遣,因此他基本上是個光杆司令,就連多出來的這些兵,其實都是桓溫借與他的部隊,由部將袁真率領,已幫其充實門麵。倒是劉牢之的父親,散騎侍郎劉建比較仗義,讓軍校顧愷之率領三百兵士追隨丁曉武聽命。所以這五百人才是他真正能指揮得動的家底。
現在丁曉武除了操心軍務,還得關心石夢瑤,雖然經過適當調理,她的身體一天天好轉,但神誌始終不見恢複。丁曉武無怨無悔,每日忙完一切後,便來到她的床前與其談話聊天,從無間斷。
現在,經過三天的逆風行駛,船隊終於要在北岸靠港了。前方是一個名叫靈甸磯的小渡口,從那裏上岸後,隊伍便可沿官道一路向北,發往海陵,參與圍城之戰。
謝安沉吟了一下說道:“為今之計,隻有以假亂真,瞞天過海了。”
“怎麽個以假亂真?”陳悅兒問道。
謝安瞥了她一眼,說道:“你方才說你妹妹妙芸和石夢瑤交好,則對於石姑娘的音容笑貌和生活起居,想必最為熟悉,也最能模仿,而妙芸和石姑娘的身高體型也很相仿,所以我打算把她重新裝扮後去冒名頂替石夢瑤,來安撫住那些騷動的羯人。”
看到陳悅兒緊張得欲言又止的樣子,謝安笑道:“你放心,我先放出風聲說石夢瑤中風得了麵癱之疾,正在由名醫實施針灸,無法以真麵目示人,然後讓妙芸帶上麵紗,在那些羯人麵前亮一亮相,隻要小心仔細一些,不穿幫即可,沒什麽危險。”
陳悅兒還覺不放心,剛想開口,卻見屏風後閃出一個倩影,正是妹妹陳妙芸。她走上堂向謝安施施然行了個禮,大咧咧說道:“姐夫,剛才你們的說話我都聽到了,感謝姐夫對妙芸如此信任,此事就交予小女子,保證絕無差池。”
過了一會兒,孫綽興衝衝地來到謝安麵前,欣喜道:“恩師,您果然是慧眼識英才,二小姐果然不負所托。那些胡虜奴才聽說石姑娘生了麵癱,起初還不相信,有大膽之徒還說要眼見為實瞧上一瞧。雖然亂哄哄吵成一片,可是二小姐一出便壓住了陣腳。二小姐先用冠冕堂皇的言語喝止了羯人兩個頭目,呂勇和張吉,說按以前大趙律法,偷視公主之顏是大不敬的罪過,利用他倆的惶恐和謝罪把所有羯人都震懾住,隨後,她又好言撫慰一番,並取來瑤琴彈奏了一首石夢瑤最喜歡的《相思解憂曲》,結果藝驚四座,那些羯人再無懷疑,紛紛知趣地散去了。”
謝安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緊繃的麵孔也跟著舒緩下來,歎道:“一場暴風驟雨,還沒興起便雨過天晴,看來天不絕我。”
接著,他轉過頭來,望著陳悅兒頻頻微笑頷首,“阿悅,為夫倒沒看出你的妹妹竟會如此能耐,群狼環伺之下,仍然處變不驚,鎮定自若,幾句鏗鏗之言,便智退一群莽漢,可惜她不是個男子,否則定能成為蘇秦、張儀那樣聰明機巧的舌辯縱橫之士,流芳百代。”
孫綽也在旁邊讚道:“確是如此。方才恩師和夫人沒看到二小姐的本事,她模仿石姑娘的話語聲,模仿對方撫琴的動作,那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的看不出一絲破綻,連學生也幾乎被她騙過,以為她就是真的石夢瑤。(.無彈窗廣告)”
陳悅兒拱手道:“孫長史謬讚了,舍妹何德何能,愧不敢當,今番咱家能夠脫離險境,全靠夫君運籌帷幄,算無遺策。舍妹隻是湊巧和那石夢瑤有幾分相仿罷了。”
“脫離險境還不至於,今番頂多隻能算權益之舉。”謝安尚未答話,隻見陳妙芸已經款款來到了大堂之上,先向眾人各自施了個禮,隨即道:“姐夫,紙包不住火,今天咱們雖用瞞天過海之計勉強度過了難關,但那些羯人不是傻子,等時間一長,紙包不住火,一切又都會穿幫露陷。姐夫不趕緊想個萬全之策,以便應付接下來的難關,卻在此高枕無憂地談笑自若,實在不甚明智。”
陳悅兒在旁,聽妹妹話說的如此直白生硬,連忙插口嗬斥道:“妙芸,怎麽跟你姐夫說話的?沒規沒矩,成何體統?”
謝安卻大方地擺擺手,隨即看著陳妙芸笑道:“無妨,忠言逆耳利於行。妙芸,你有什麽好主意,不妨說出來聽聽,姐夫洗耳恭聽。”
陳妙芸道:“姐夫先前從六叔謝石的來信中聽說江北羯人有異動,汲呈可能懷有二心,因此暫停了去海陵勞師的舉動,隻說延期再去。如今,我們倒是可以把期限調整到這兩日,帶著那些羯人仆役離開教坊司去江北,如此便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從石夢瑤身上引走,避免其再次生疑。而姐夫離開教坊司後,也可趁機脫離京城中太後和朝臣們的眼線,從而可以沒有羈絆地布置一切,派人暗查石夢瑤下落的舉動也不會再顯得那麽紮眼,如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謝安沉吟了一下道:“不錯,此計可行。不過我聽說那丁曉武明日便要帶兵出巡江北,所以咱們後日出發,走另一條水陸路,以免遇上他們。”
接著,他又讚歎道:“妙芸,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卻是越來越精進了,姐夫以前確實小看了你。從此姐夫身邊又填了一位智囊,這是我的福氣,往後,你盡管對姐夫暢所欲言,我一切言聽計從。”
陳妙芸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狂喜,口中卻俏皮道:“姐夫竟撿好聽的說,小女子不過多讀了一些書而已,哪裏有這許多能耐,姐夫就不要羞臊妙芸了。”
浩瀚的長江上,波光粼粼。
這是丁曉武在這個時空中第四次來到大江之上,第一次還是以魏國使團官員的身份渡江去建康,第二、三次是戰場上一決生死,而這一次,他卻是以東晉朝廷四品遊擊都尉的身份,奉聖旨出鎮江北平叛,而且手中也有了包括原來兩百名從北方帶來的嫡係部下在內的兩千多名精兵勁卒。但丁曉武雖有朝廷委任的頭銜,但朝中並無多餘兵卒以供調遣,因此他基本上是個光杆司令,就連多出來的這些兵,其實都是桓溫借與他的部隊,由部將袁真率領,已幫其充實門麵。倒是劉牢之的父親,散騎侍郎劉建比較仗義,讓軍校顧愷之率領三百兵士追隨丁曉武聽命。所以這五百人才是他真正能指揮得動的家底。
現在丁曉武除了操心軍務,還得關心石夢瑤,雖然經過適當調理,她的身體一天天好轉,但神誌始終不見恢複。丁曉武無怨無悔,每日忙完一切後,便來到她的床前與其談話聊天,從無間斷。
現在,經過三天的逆風行駛,船隊終於要在北岸靠港了。前方是一個名叫靈甸磯的小渡口,從那裏上岸後,隊伍便可沿官道一路向北,發往海陵,參與圍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