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焉回到府中,一進門,便看到蔡琰正坐在院中。
陳焉連忙上前,輕輕扶住蔡琰的肩膀,說道:“昭姬,怎麽就這麽出來了?天已晚了,外麵風大,快些回屋去。”
蔡琰微微一笑,靠在陳焉強壯的胳膊上,說道:“君郎,終日在房中實在悶得慌,出來喘喘氣,正好看看你回來了麽。”
陳焉笑道:“好吧,這次便先饒了你。”說完這句,陳焉忽然猶豫了一下,終是說道:“對了,昭姬,一會兒我恐怕就要動身去宛城。”
蔡琰聽了這話,猛地抬頭望著陳焉,眼神中透出了一股緊張神情,問道:“怎麽?又要打仗了麽?”
陳焉點了點頭,說道:“不錯,這次曹操調兵遣將,看來就是要攻打宛城。”
蔡琰眼中猛地流露出不解神色,說道:“曹操?曹孟德?”
陳焉知道曹操與蔡邕和蔡琰兩父女是故交,因此也不隱瞞,點頭道:“正是曹操。”
蔡琰問道:“曹操不是個一心輔漢的忠臣麽?君郎你也是忠心於大漢,為何你們兩個會打起來呢?”
陳焉長歎了一聲,這其中的曲折,恐怕三言兩語也和蔡琰說不清楚,世上的局勢就是如此,雖然嘴上都是說著忠君愛國,但是誰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算計,曹操也好,陳焉也罷,都知道在這個天下,在政治這個問題上,永遠不會存在朋友。
蔡琰見陳焉長歎不答,終於也是放棄了詢問,隨著陳焉歎了口氣,說道:“君郎……這次出去,何日才能回來?”
陳焉見蔡琰問得急切,自己心中也是有些酸楚,畢竟蔡琰剛剛懷有身孕,自己便要離去,望著身畔善解人意的良善女子,陳焉心中十分不忍,勉強答道:“我答應你,定會盡快回來!”
此言說罷,陳焉又是長歎了一聲,顯然對離開蔡琰十分不舍。
蔡琰聽陳焉回答的勉強,知道陳焉恐怕並不能太早回來,幹脆把身子貼的更緊,說道:“君郎,不如我隨你一同去宛城吧?”
陳焉搖了搖頭,說道:“罷了,你身子本就單薄,如今又懷有身孕,宛城凶險之地,我怎能讓你犯險?洛陽此處有徐晃將軍鎮守,定能穩如泰山,你放心在此修養,我保證孩子出生之時,我定會回來陪你。”
蔡琰聽陳焉說了這話,心中稍稍有些安穩,但仍是紅了眼眶,低聲說道:“君郎,這是你說的,可要作數!”
陳焉見蔡琰落淚,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當即連連點頭,卻是再也說不出話來。
蔡琰就這麽緊緊抱著陳焉的胳膊,一會兒也舍不得放開,就害怕一旦放開,陳焉就要轉身離去,更怕陳焉這一走,就再也不會來……
此時兩人已經有了孩子,蔡琰萬萬不想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沒有父親。
雖然這現世無比凶險,但蔡琰仍是相信陳焉能夠平安回來。
不知道抱了多久,恐怕並不算久,陳焉終於強行抽出了手,說道:“昭姬,快,我來扶你進去。”
蔡琰知道陳焉就要離開,雖然心中不舍,但是也沒辦法,隻好強忍淚水,跟著陳焉,進了房中。
陳焉將蔡琰輕輕放在床上,再次歎了一口氣,輕聲說道:“昭姬,保重,我定會快快回來。”
蔡琰終於是忍不住了,懷有身孕的女子更容易多愁善感,蔡琰伏倒在床上,抽泣了起來……
便在此時,她聽見了陳焉推門而去的聲音,也聽到了門外陳焉再一次的長歎……
……
洛陽城外的路上,陳焉帶著黃忠、賈詡和八千鐵騎正急速向宛城趕去,之所以選擇八千鐵騎,並不是因為陳焉心血來潮,並不是因為八千鐵騎剛剛擊潰了匈奴士氣正盛,而是因為宛城是一處高地,四麵土地開闊,正是騎兵馳騁的好地方。
在陳焉記憶中的曆史裏,張繡就是在這裏,憑借著騎兵大破曹操,甚至斬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猛將典韋,而當時的戰術指揮,正是賈詡。
因此陳焉選擇了風頭正盛的八千鐵騎,因此陳焉選擇的賈詡。
陳焉雖然嘴上不說,但是腦子中的主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漸漸宛城便浮現在眼前,一天一夜的奔馳,陳焉便從洛陽趕到了宛城附近。
宛城是傲然聳立在高地上的一座堡壘,城牆高聳,城池堅固,雖然周圍並無險要關卡,但是卻依山傍水,稱得上易守難攻之地。
若不是曹操大舉派出了夏侯兄弟這般強悍將領來攻,陳焉真的並不擔心宛城的安危。
終於,陳焉駛入了宛城,城門大開,張繡縱馬而出!
此時的張繡比起之前在長安時又顯得成熟了不少,張繡看見陳焉和賈詡,立即露出親切的神態,快馬跑過來,拉著陳焉親切叫道:“主公老弟!老弟!主公!終於來了!”
他仍是一張清秀的臉,隻不過臉上胡須開始生出,恐怕是因為這些時日操勞所致,本來白皙的皮膚也被曬出了古銅色,比起以往,多出了一絲滄桑感。
陳焉雙臂抱著張繡,也是十分激動,笑道:“好你個張繡老哥啊,怎麽滄桑成了這個樣子!”
張繡搖頭歎道:“嗨,一言難盡,宛城此處並不好打理,再說我這個人你也知道,打仗倒還可以,治理城池實在不是什麽好手,好在如今你來了,我也就放心了!”
陳焉點了點頭,說道:“哭了哥哥了,別慌,我這便來幫你。對了,這些時日我武藝進步不小,咱哥倆有空切磋切磋?”
張繡笑道:“大言不慚,是不是忘了哥哥的長槍何等的威力了?”
說到這裏,陳焉和張繡相擁而笑,說不出的輕鬆寫意,似乎曹操的大軍並未來攻打宛城的路上一樣……
賈詡和黃忠騎馬陪在一旁,看著這兩位感情深厚的兄弟,都是會心一笑。
然而便在此時,宛城東邊的山路上,夏侯惇夏侯淵共計五萬人的兵馬,正沿著曲折的山路,平穩而又快速的行進著。夏侯惇軍中一名先鋒,身材驚人的高大,他後背上的一雙鐵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cqs!)
陳焉連忙上前,輕輕扶住蔡琰的肩膀,說道:“昭姬,怎麽就這麽出來了?天已晚了,外麵風大,快些回屋去。”
蔡琰微微一笑,靠在陳焉強壯的胳膊上,說道:“君郎,終日在房中實在悶得慌,出來喘喘氣,正好看看你回來了麽。”
陳焉笑道:“好吧,這次便先饒了你。”說完這句,陳焉忽然猶豫了一下,終是說道:“對了,昭姬,一會兒我恐怕就要動身去宛城。”
蔡琰聽了這話,猛地抬頭望著陳焉,眼神中透出了一股緊張神情,問道:“怎麽?又要打仗了麽?”
陳焉點了點頭,說道:“不錯,這次曹操調兵遣將,看來就是要攻打宛城。”
蔡琰眼中猛地流露出不解神色,說道:“曹操?曹孟德?”
陳焉知道曹操與蔡邕和蔡琰兩父女是故交,因此也不隱瞞,點頭道:“正是曹操。”
蔡琰問道:“曹操不是個一心輔漢的忠臣麽?君郎你也是忠心於大漢,為何你們兩個會打起來呢?”
陳焉長歎了一聲,這其中的曲折,恐怕三言兩語也和蔡琰說不清楚,世上的局勢就是如此,雖然嘴上都是說著忠君愛國,但是誰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算計,曹操也好,陳焉也罷,都知道在這個天下,在政治這個問題上,永遠不會存在朋友。
蔡琰見陳焉長歎不答,終於也是放棄了詢問,隨著陳焉歎了口氣,說道:“君郎……這次出去,何日才能回來?”
陳焉見蔡琰問得急切,自己心中也是有些酸楚,畢竟蔡琰剛剛懷有身孕,自己便要離去,望著身畔善解人意的良善女子,陳焉心中十分不忍,勉強答道:“我答應你,定會盡快回來!”
此言說罷,陳焉又是長歎了一聲,顯然對離開蔡琰十分不舍。
蔡琰聽陳焉回答的勉強,知道陳焉恐怕並不能太早回來,幹脆把身子貼的更緊,說道:“君郎,不如我隨你一同去宛城吧?”
陳焉搖了搖頭,說道:“罷了,你身子本就單薄,如今又懷有身孕,宛城凶險之地,我怎能讓你犯險?洛陽此處有徐晃將軍鎮守,定能穩如泰山,你放心在此修養,我保證孩子出生之時,我定會回來陪你。”
蔡琰聽陳焉說了這話,心中稍稍有些安穩,但仍是紅了眼眶,低聲說道:“君郎,這是你說的,可要作數!”
陳焉見蔡琰落淚,心中也是百感交集,當即連連點頭,卻是再也說不出話來。
蔡琰就這麽緊緊抱著陳焉的胳膊,一會兒也舍不得放開,就害怕一旦放開,陳焉就要轉身離去,更怕陳焉這一走,就再也不會來……
此時兩人已經有了孩子,蔡琰萬萬不想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沒有父親。
雖然這現世無比凶險,但蔡琰仍是相信陳焉能夠平安回來。
不知道抱了多久,恐怕並不算久,陳焉終於強行抽出了手,說道:“昭姬,快,我來扶你進去。”
蔡琰知道陳焉就要離開,雖然心中不舍,但是也沒辦法,隻好強忍淚水,跟著陳焉,進了房中。
陳焉將蔡琰輕輕放在床上,再次歎了一口氣,輕聲說道:“昭姬,保重,我定會快快回來。”
蔡琰終於是忍不住了,懷有身孕的女子更容易多愁善感,蔡琰伏倒在床上,抽泣了起來……
便在此時,她聽見了陳焉推門而去的聲音,也聽到了門外陳焉再一次的長歎……
……
洛陽城外的路上,陳焉帶著黃忠、賈詡和八千鐵騎正急速向宛城趕去,之所以選擇八千鐵騎,並不是因為陳焉心血來潮,並不是因為八千鐵騎剛剛擊潰了匈奴士氣正盛,而是因為宛城是一處高地,四麵土地開闊,正是騎兵馳騁的好地方。
在陳焉記憶中的曆史裏,張繡就是在這裏,憑借著騎兵大破曹操,甚至斬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猛將典韋,而當時的戰術指揮,正是賈詡。
因此陳焉選擇了風頭正盛的八千鐵騎,因此陳焉選擇的賈詡。
陳焉雖然嘴上不說,但是腦子中的主意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漸漸宛城便浮現在眼前,一天一夜的奔馳,陳焉便從洛陽趕到了宛城附近。
宛城是傲然聳立在高地上的一座堡壘,城牆高聳,城池堅固,雖然周圍並無險要關卡,但是卻依山傍水,稱得上易守難攻之地。
若不是曹操大舉派出了夏侯兄弟這般強悍將領來攻,陳焉真的並不擔心宛城的安危。
終於,陳焉駛入了宛城,城門大開,張繡縱馬而出!
此時的張繡比起之前在長安時又顯得成熟了不少,張繡看見陳焉和賈詡,立即露出親切的神態,快馬跑過來,拉著陳焉親切叫道:“主公老弟!老弟!主公!終於來了!”
他仍是一張清秀的臉,隻不過臉上胡須開始生出,恐怕是因為這些時日操勞所致,本來白皙的皮膚也被曬出了古銅色,比起以往,多出了一絲滄桑感。
陳焉雙臂抱著張繡,也是十分激動,笑道:“好你個張繡老哥啊,怎麽滄桑成了這個樣子!”
張繡搖頭歎道:“嗨,一言難盡,宛城此處並不好打理,再說我這個人你也知道,打仗倒還可以,治理城池實在不是什麽好手,好在如今你來了,我也就放心了!”
陳焉點了點頭,說道:“哭了哥哥了,別慌,我這便來幫你。對了,這些時日我武藝進步不小,咱哥倆有空切磋切磋?”
張繡笑道:“大言不慚,是不是忘了哥哥的長槍何等的威力了?”
說到這裏,陳焉和張繡相擁而笑,說不出的輕鬆寫意,似乎曹操的大軍並未來攻打宛城的路上一樣……
賈詡和黃忠騎馬陪在一旁,看著這兩位感情深厚的兄弟,都是會心一笑。
然而便在此時,宛城東邊的山路上,夏侯惇夏侯淵共計五萬人的兵馬,正沿著曲折的山路,平穩而又快速的行進著。夏侯惇軍中一名先鋒,身材驚人的高大,他後背上的一雙鐵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c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