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安豐之役
大明風雲錄之傻蛋傳奇 作者:豐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357年初春,元庭派遣四路大軍齊攻北方紅巾軍各處城池。紅巾將士終因寡不敵眾節節敗退,先後失汴梁,徐州,宿州,許州,亳州等城。經數次血戰,紅巾軍損失慘重。
公元1363年,江北各路紅巾軍退守安豐城。此時江北紅巾軍由初時的四十萬人減員到不足二十萬,並且安豐城四麵皆被元兵重兵圍困。
大奎此時渾身浴血持槍立於安豐北門城樓上,身邊隻有張開馮彪二人,賈三在許州失陷時已戰死沙場。如今城上士卒連日與元兵搏命於城頭,早已累的東倒西歪昏睡滿地。大奎知道再有半個時辰元兵會再次發起衝鋒,趁著這個當口他希望紅巾將士們能歇息的好點。因為接下來的戰鬥會更嚴酷。
一個月了,整整一個月。元兵不計傷亡的晝夜搏命攻城,目的是將江北紅巾軍一舉消滅。沒人知道安豐還能守多久,但大奎知道隻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便會決戰到底。或許後人不會記得張大奎,但紅巾抗元的曆史不會被抹去。為了泱泱華夏,為了黎民之苦。
望著城下十幾個元軍萬人方陣,及遠處望不到盡頭的元兵營寨。大奎並不害怕,劉元帥曾說:生有何歡,死有何懼。此時大奎臉上雖是血汙斑斑,但依然寫滿堅毅。嗚嗚角號響起,城下的方陣動了。
大奎身邊躺在地上睡死的士卒仿佛又注入了靈魂,或是以手扶牆,或是手拄兵器的慢慢站起。沒人害怕沒人退縮,就當元兵架起雲梯拚命爬城時,安豐四麵城牆上的紅巾將士同時發出一聲驚天呐喊:“殺”。滾木礌石早已投盡,強弓硬弩也已用完。但有紅巾義士們的血肉之軀,和他們體內澎湃的熱血。
短兵相接開始了,大奎帶著張開與馮彪各持兵器相隔數丈守住城頭。城下的元軍弓騎兵飛箭如蝗射上城頭,不時有紅巾將士中箭倒地。隻要不死,這些重傷的紅巾將士爬也爬到城邊以身體做滾木摔下城外去。
一時間四周兵器碰撞聲‘叮當’作響,大奎手持鐵槍橫掃豎砸,將眼前爬進城牆的元兵盡皆放翻。大奎與張開馮彪各保持數丈距離,張開此時身上早已帶傷。手中大刀揮舞的已見緩慢。這時離三人不遠的地方攻上來十幾個元兵,馮彪大喝一聲:“我來。”說罷衝過去掄起大刀將當先一名元兵砍翻在地,其餘元兵各自揮舞彎刀齊奔馮彪殺到。馮彪展開刀法橫斬豎劈斜砍下撩,一把九環金刀使的如同車輪一般。
十餘元兵轉眼被砍翻五六人,其餘元兵懼其威猛不住後退。且不斷有元兵爬上城頭,馮彪見到大喝一聲橫起刀杆奮力前撞,未進入城牆的幾名元兵立足未穩竟一股腦的被推下城去。
城頭上的血戰陷入膠著,城外元兵在不斷地進入城頭。此時城內紅巾軍後備人馬也在不斷向城上增援。一時間城上人擠人的廝殺,麵對麵的劈砍,雙方都在搏命爭奪,一時城頭上成為了拉鋸態勢,隻看哪一方能堅持到最後。
大奎在戰鬥中餘光時刻注意著張開,因為張開已是強弩之末。四麵城牆皆有紅巾軍大將把守,隻有北門一直固若金湯。其他三門在今日午時左右,多次被元軍搶占,又被城內紅巾將士舍命奪回。
這些將士都是大奎往日把酒言歡的朋友,更是一起浴血疆場的兄弟。許州城外賈三戰死之時,大奎曾心如刀絞般難過。張開曾勸他:既是效命疆場,就要時刻準備馬革裹屍。
為防張開遇到不測,大奎一邊將兩名元兵挑下城頭,一邊向張開靠攏。一路行來身邊又躺下三五名元兵。當大奎與張開脊背相對,張開已是受了三處刀傷。大奎關切的問道:“張大哥,你怎麽樣?”張開勉強擠出一個微笑道:“難怪你是神威將軍,三日三夜的苦戰你也能熬的住,到現在還是生龍活虎一般。”大奎挺槍刺倒一名元兵隨即笑道:“俺這是練出來的,誰叫你沒事光抱著什麽兵書戰法一勁的看,武藝卻疏於練習。”頓了頓又道:“不過俺倒是很服你,要不是你心眼多,這一年來俺也不會打的這麽順利。”張開喘息道:“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和你一起並肩禦敵。”
大奎忙道:“呸呸呸,竟說喪氣話。咱兩個誰都不會死。”張開哈哈一笑:“自古到今,瓦罐從來井邊破,大將難免陣上亡。”隨之張開厲喝一聲,將衝到身邊的一名元兵砍翻在地。兩人就這樣緊靠在一起,並肩共同對敵。都是默默不再言語,因為早已心有默契。
這時,城內沿著城防梯衝上來五名紅巾偏將。直殺到大奎與張開身邊道:“二位張將軍,元帥叫我等來替換二位張將軍,並叫二位將軍去中軍議事,說有要事相商”。大奎聞言轉身扛起張開回頭大喊道:“馮大哥,你且抵擋一陣。我們去去便回。”此時的馮彪正在酣戰,無暇回話。大奎扛著張開沿著城防梯下了城,直奔中軍。
進了中軍營內,大奎急忙喊道:“醫官,醫官快來照看張大哥。”醫官聽到,早早奔過來查看張開傷勢,邊解開張開鎧甲並在傷處包紮。一邊道:“張將軍的傷還好沒傷到要害,不妨事。”
等張開傷處包紮完畢,大奎扶起張開進了中軍大帳。帳內丞相劉福通正與幾位將領商議軍機,一見大奎進來。劉福通道:“張將軍來得正好,我有要事找你相商。”言罷拉著大奎出了營帳,來到邊上一座帳篷。帳外有數十紅巾兵卒看守,進了帳卻見到小明王韓林兒端坐在帳內。小明王身邊尚有兩員大將,分別是童猛及劉宇。
大奎十分不解的問:“丞相有何要事?”劉福通道:“如今安豐四麵被圍,城內紅巾兵馬經一月鏖戰已不足十萬,糧草已經告磬。城外元軍兵馬卻不少於五十萬,如此下去城破已是早晚。”大奎道:“那又怎的,大不了拚個魚死網破。”
劉福通語重心長道:“小明王是我大宋唯一血脈,又無子嗣。我紅巾軍中若說有誰能保得小明王周全,維張將軍耳。”劉福通說罷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大奎一驚忙伸手來扶。
劉福通跪在地上並不起身道:“一旦城破,全稱紅巾將士將無一幸免。隻有仰仗張將軍了。”大奎忙道:“丞相快起來,俺能有今天也是都靠丞相提拔。丞相有什麽隻管說就是,快起來快起來。”劉福通站起身臉色凝重道:“元兵破城後,首先要找的便是小明王與老夫。既然如此,我便派人喬裝小明王,等到天黑。城中尚有可戰將士八萬。老夫自帶六萬將士殺出城去。待引開敵軍,張將軍可帶領精幹將士兩萬護送小明王出城。一路向南,過了長江去投江南紅巾朱元璋。”
大奎聞言一驚。小明王再也坐不住,起身走過來,淚流滿麵的抱住劉福通道:“如此丞相當如何?豈不是身陷囫圇。”劉福通手扶須髯一臉慷慨:“為大宋為黎民死有何懼。”
小明王悲聲哭嚎:“我不要,我不要。我父王與丞相生死之交。臨終將我托付給丞相,如今丞相也要離我而去,叫我今後依靠何人?”劉福通不答小明王的話,轉頭對大奎道:“張將軍,其實老夫早知湯將軍消息。但不忍將軍離去,故而隱瞞。希望張將軍不要怪罪。”
大奎聞言再次來扶劉福通道:“丞相快快起身,此事何足掛齒。”劉福通道:“張將軍大義老夫欽佩,但張將軍如不答應帶兵護送小明王殿下突圍,老夫情願跪死在這裏。”大奎無奈隻得點頭答應,連同小明王一並扶起。
大奎待二人起身後撓撓頭道:“俺今晚就會帶小明王走,總會見到湯大哥的。”頓了頓道:“丞相不如跟我一起走,再叫人假扮你。”劉福通笑笑道:“虛中有實方可成事,若都走。一旦被敵軍發覺必會緊緊追殺,張將軍勿要再推脫。”大奎後知後覺,聞聽此言心中震撼莫名。劉福通與自己亦師亦友,這下劉福通竟要去赴死,大奎心中如何舍得。
大奎還待再說,劉福通伸手止住大奎話頭道:“張將軍所帶兵馬乃是老夫精挑細選,張將軍覺得還需什麽但講無妨。”大奎見事已至此,便道:“叫馮彪和張開將軍一起吧。”
劉福通道:“馮彪將軍我著人即刻去喚,張開將軍身受多處刀傷行動不便,就留下吧。”大奎聞言猶如晴天霹靂,丞相不肯走,張開不能走。為了小明王竟要犧牲安豐城內十幾萬紅巾將士的身家性命。
劉福通久經官場曆盡風霜,一眼便看出大奎所想:“張將軍不必掛懷,非不得已豈能棄車保帥?事急從全,現在距天黑還有一個多時辰,張將軍抓緊吃飯休息吧。”
大奎與馮彪就在小明王的帳內用飯,桌案上滿滿一盆的肉和滿滿一盆的饅頭。他們三天沒吃東西了,都在加緊向嘴裏塞。大奎想起了當年拜師的路上,在一個好心的老伯家裏也是這麽吃了一頓飽飯。同樣的饑渴,不一樣的生離死別。
時間是靠生命來爭取的,如今城外城牆下死屍堆起幾丈高,城牆內更是滿目瘡痍。元兵仍在不斷地爬城,城上紅巾將士依然頑強抵抗。
夜幕低垂,安豐城南門內廣場上聚集了六萬紅巾將士。丞相劉福通站在戰車上,望著紅巾眾將士朗聲喝道:“為大宋,為黎民。且讓我等血染征袍。”
公元1363年,江北各路紅巾軍退守安豐城。此時江北紅巾軍由初時的四十萬人減員到不足二十萬,並且安豐城四麵皆被元兵重兵圍困。
大奎此時渾身浴血持槍立於安豐北門城樓上,身邊隻有張開馮彪二人,賈三在許州失陷時已戰死沙場。如今城上士卒連日與元兵搏命於城頭,早已累的東倒西歪昏睡滿地。大奎知道再有半個時辰元兵會再次發起衝鋒,趁著這個當口他希望紅巾將士們能歇息的好點。因為接下來的戰鬥會更嚴酷。
一個月了,整整一個月。元兵不計傷亡的晝夜搏命攻城,目的是將江北紅巾軍一舉消滅。沒人知道安豐還能守多久,但大奎知道隻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便會決戰到底。或許後人不會記得張大奎,但紅巾抗元的曆史不會被抹去。為了泱泱華夏,為了黎民之苦。
望著城下十幾個元軍萬人方陣,及遠處望不到盡頭的元兵營寨。大奎並不害怕,劉元帥曾說:生有何歡,死有何懼。此時大奎臉上雖是血汙斑斑,但依然寫滿堅毅。嗚嗚角號響起,城下的方陣動了。
大奎身邊躺在地上睡死的士卒仿佛又注入了靈魂,或是以手扶牆,或是手拄兵器的慢慢站起。沒人害怕沒人退縮,就當元兵架起雲梯拚命爬城時,安豐四麵城牆上的紅巾將士同時發出一聲驚天呐喊:“殺”。滾木礌石早已投盡,強弓硬弩也已用完。但有紅巾義士們的血肉之軀,和他們體內澎湃的熱血。
短兵相接開始了,大奎帶著張開與馮彪各持兵器相隔數丈守住城頭。城下的元軍弓騎兵飛箭如蝗射上城頭,不時有紅巾將士中箭倒地。隻要不死,這些重傷的紅巾將士爬也爬到城邊以身體做滾木摔下城外去。
一時間四周兵器碰撞聲‘叮當’作響,大奎手持鐵槍橫掃豎砸,將眼前爬進城牆的元兵盡皆放翻。大奎與張開馮彪各保持數丈距離,張開此時身上早已帶傷。手中大刀揮舞的已見緩慢。這時離三人不遠的地方攻上來十幾個元兵,馮彪大喝一聲:“我來。”說罷衝過去掄起大刀將當先一名元兵砍翻在地,其餘元兵各自揮舞彎刀齊奔馮彪殺到。馮彪展開刀法橫斬豎劈斜砍下撩,一把九環金刀使的如同車輪一般。
十餘元兵轉眼被砍翻五六人,其餘元兵懼其威猛不住後退。且不斷有元兵爬上城頭,馮彪見到大喝一聲橫起刀杆奮力前撞,未進入城牆的幾名元兵立足未穩竟一股腦的被推下城去。
城頭上的血戰陷入膠著,城外元兵在不斷地進入城頭。此時城內紅巾軍後備人馬也在不斷向城上增援。一時間城上人擠人的廝殺,麵對麵的劈砍,雙方都在搏命爭奪,一時城頭上成為了拉鋸態勢,隻看哪一方能堅持到最後。
大奎在戰鬥中餘光時刻注意著張開,因為張開已是強弩之末。四麵城牆皆有紅巾軍大將把守,隻有北門一直固若金湯。其他三門在今日午時左右,多次被元軍搶占,又被城內紅巾將士舍命奪回。
這些將士都是大奎往日把酒言歡的朋友,更是一起浴血疆場的兄弟。許州城外賈三戰死之時,大奎曾心如刀絞般難過。張開曾勸他:既是效命疆場,就要時刻準備馬革裹屍。
為防張開遇到不測,大奎一邊將兩名元兵挑下城頭,一邊向張開靠攏。一路行來身邊又躺下三五名元兵。當大奎與張開脊背相對,張開已是受了三處刀傷。大奎關切的問道:“張大哥,你怎麽樣?”張開勉強擠出一個微笑道:“難怪你是神威將軍,三日三夜的苦戰你也能熬的住,到現在還是生龍活虎一般。”大奎挺槍刺倒一名元兵隨即笑道:“俺這是練出來的,誰叫你沒事光抱著什麽兵書戰法一勁的看,武藝卻疏於練習。”頓了頓又道:“不過俺倒是很服你,要不是你心眼多,這一年來俺也不會打的這麽順利。”張開喘息道:“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和你一起並肩禦敵。”
大奎忙道:“呸呸呸,竟說喪氣話。咱兩個誰都不會死。”張開哈哈一笑:“自古到今,瓦罐從來井邊破,大將難免陣上亡。”隨之張開厲喝一聲,將衝到身邊的一名元兵砍翻在地。兩人就這樣緊靠在一起,並肩共同對敵。都是默默不再言語,因為早已心有默契。
這時,城內沿著城防梯衝上來五名紅巾偏將。直殺到大奎與張開身邊道:“二位張將軍,元帥叫我等來替換二位張將軍,並叫二位將軍去中軍議事,說有要事相商”。大奎聞言轉身扛起張開回頭大喊道:“馮大哥,你且抵擋一陣。我們去去便回。”此時的馮彪正在酣戰,無暇回話。大奎扛著張開沿著城防梯下了城,直奔中軍。
進了中軍營內,大奎急忙喊道:“醫官,醫官快來照看張大哥。”醫官聽到,早早奔過來查看張開傷勢,邊解開張開鎧甲並在傷處包紮。一邊道:“張將軍的傷還好沒傷到要害,不妨事。”
等張開傷處包紮完畢,大奎扶起張開進了中軍大帳。帳內丞相劉福通正與幾位將領商議軍機,一見大奎進來。劉福通道:“張將軍來得正好,我有要事找你相商。”言罷拉著大奎出了營帳,來到邊上一座帳篷。帳外有數十紅巾兵卒看守,進了帳卻見到小明王韓林兒端坐在帳內。小明王身邊尚有兩員大將,分別是童猛及劉宇。
大奎十分不解的問:“丞相有何要事?”劉福通道:“如今安豐四麵被圍,城內紅巾兵馬經一月鏖戰已不足十萬,糧草已經告磬。城外元軍兵馬卻不少於五十萬,如此下去城破已是早晚。”大奎道:“那又怎的,大不了拚個魚死網破。”
劉福通語重心長道:“小明王是我大宋唯一血脈,又無子嗣。我紅巾軍中若說有誰能保得小明王周全,維張將軍耳。”劉福通說罷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大奎一驚忙伸手來扶。
劉福通跪在地上並不起身道:“一旦城破,全稱紅巾將士將無一幸免。隻有仰仗張將軍了。”大奎忙道:“丞相快起來,俺能有今天也是都靠丞相提拔。丞相有什麽隻管說就是,快起來快起來。”劉福通站起身臉色凝重道:“元兵破城後,首先要找的便是小明王與老夫。既然如此,我便派人喬裝小明王,等到天黑。城中尚有可戰將士八萬。老夫自帶六萬將士殺出城去。待引開敵軍,張將軍可帶領精幹將士兩萬護送小明王出城。一路向南,過了長江去投江南紅巾朱元璋。”
大奎聞言一驚。小明王再也坐不住,起身走過來,淚流滿麵的抱住劉福通道:“如此丞相當如何?豈不是身陷囫圇。”劉福通手扶須髯一臉慷慨:“為大宋為黎民死有何懼。”
小明王悲聲哭嚎:“我不要,我不要。我父王與丞相生死之交。臨終將我托付給丞相,如今丞相也要離我而去,叫我今後依靠何人?”劉福通不答小明王的話,轉頭對大奎道:“張將軍,其實老夫早知湯將軍消息。但不忍將軍離去,故而隱瞞。希望張將軍不要怪罪。”
大奎聞言再次來扶劉福通道:“丞相快快起身,此事何足掛齒。”劉福通道:“張將軍大義老夫欽佩,但張將軍如不答應帶兵護送小明王殿下突圍,老夫情願跪死在這裏。”大奎無奈隻得點頭答應,連同小明王一並扶起。
大奎待二人起身後撓撓頭道:“俺今晚就會帶小明王走,總會見到湯大哥的。”頓了頓道:“丞相不如跟我一起走,再叫人假扮你。”劉福通笑笑道:“虛中有實方可成事,若都走。一旦被敵軍發覺必會緊緊追殺,張將軍勿要再推脫。”大奎後知後覺,聞聽此言心中震撼莫名。劉福通與自己亦師亦友,這下劉福通竟要去赴死,大奎心中如何舍得。
大奎還待再說,劉福通伸手止住大奎話頭道:“張將軍所帶兵馬乃是老夫精挑細選,張將軍覺得還需什麽但講無妨。”大奎見事已至此,便道:“叫馮彪和張開將軍一起吧。”
劉福通道:“馮彪將軍我著人即刻去喚,張開將軍身受多處刀傷行動不便,就留下吧。”大奎聞言猶如晴天霹靂,丞相不肯走,張開不能走。為了小明王竟要犧牲安豐城內十幾萬紅巾將士的身家性命。
劉福通久經官場曆盡風霜,一眼便看出大奎所想:“張將軍不必掛懷,非不得已豈能棄車保帥?事急從全,現在距天黑還有一個多時辰,張將軍抓緊吃飯休息吧。”
大奎與馮彪就在小明王的帳內用飯,桌案上滿滿一盆的肉和滿滿一盆的饅頭。他們三天沒吃東西了,都在加緊向嘴裏塞。大奎想起了當年拜師的路上,在一個好心的老伯家裏也是這麽吃了一頓飽飯。同樣的饑渴,不一樣的生離死別。
時間是靠生命來爭取的,如今城外城牆下死屍堆起幾丈高,城牆內更是滿目瘡痍。元兵仍在不斷地爬城,城上紅巾將士依然頑強抵抗。
夜幕低垂,安豐城南門內廣場上聚集了六萬紅巾將士。丞相劉福通站在戰車上,望著紅巾眾將士朗聲喝道:“為大宋,為黎民。且讓我等血染征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