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逸玄的屁股遭了大罪,他恨不得馬上能穿越回去,不要在這萬惡的北宋再待下去了,然而,他現在卻成了北宋相國家的公子,即便他死也不情願,但還是得接受這已成事實的命運。


    “老天爺啊,我這是造了什麽孽呀?讓我來到北宋也行,幹嘛要來到靖康元年呀?上有昏君,下有奸臣,從頭到尾都是民族的悲劇,您讓我來這幹什麽呀?”


    柳逸玄仰天長歎,實在不想在這待下去,他聽到柳府下人說柳安國被皇上叫到了宮裏,說什麽金兵圍攻太原,這讓他倒來了幾分興趣,也不知這大宋的君臣到底都是什麽樣子,難道真是像曆史課本上寫的那樣昏庸無道、懦弱無能嗎?咳,管他呢,自己事還管不過來呢,操這份心幹什麽!


    柳逸玄懶得操這份閑心,但他卻成了大宋相國的兒子,命運的巨手已經把他送到大宋,想跑是跑不掉了。


    古老的汴梁城繁華依舊,位於皇城中心的宣德大殿此時卻也是一片繁忙,大宋欽宗皇帝正在殿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國事。


    文臣武將分兩班列開,各個愁眉不展低頭不語。


    欽宗皇帝趙桓剛滿二十四歲,心裏更是沒有多少主意,開口道:“眾位愛卿,想必邊關戰事諸位已經知曉,金主完顏晟亡我之心不死啊。三個月前賊兵侵占了我燕山、河北大部,我大宋連失三十六座城池,上百萬臣民淪為亡國之奴,卻不想今日他們又要犯我山西、河西之地,如今太原被圍,馬上兵盡糧絕,不知眾位愛卿可有破敵良策啊?”


    文武百官在下麵低頭不語,也不知道是沒聽到皇上的話語,還是夜裏沒睡好,各個昏昏欲睡。


    其實欽宗皇帝說話的聲音本來就底氣不足,再加上是這等國破城危的壞消息,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麽慷慨陳詞。他看著滿朝文武的反應,也隻能搖著頭自我苦笑一聲。


    然而他又不願做個亡國之君,不願背這個千古罪名,他也恨那個隻知道寫詩畫畫的老爹,國難當頭他退位讓賢,自己躲到金明苑裏求仙問道,將這爛攤子推給自己。然而,他已別無選擇,自己既然做了這大宋皇帝,就得為這大宋的江山承擔風雨憂愁。他提升了一下調門,用近乎哀求的聲音問道:“眾位愛卿,可有破敵良策啊?”


    柳安國出班跪拜,奏道:“啟奏陛下,老臣雖不是帶兵之人,但也知‘城圍則援’之理,如今太原被圍,看似兵盡糧絕,但也絕非是一局死棋!”


    欽宗忙聞言大喜,連忙問道:“哦,不知柳卿家有何良策?”


    柳安國道:“臣以為,賊兵長途奔襲太原,勢必車馬勞頓,太原城城高池深也並非一日可破,金兵圍困太原是想待城中糧草斷絕,不戰而取太原也。如今之計,陛下可發京城周邊十萬禁軍,連夜渡黃河北上,馳援太原。隻要太原節度使張鬆能守住五日,待援軍一到,便可內外呼應,擊退金兵!”


    欽宗笑道:“愛卿之言,正和朕意!”卻不想班中走出一位大臣道:“陛下,萬萬不可呀!”


    柳安國回身來看,那位大臣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老對頭,當朝太師朱範。


    這朱範祖籍益州,慶曆年間的進士,曾與“蘇門學士”秦觀一起在太學任教,宣和年間被蔡京舉薦,擔任樞密院知事,欽宗繼位後,將蔡京貶到嶺南,這朱範因是元老之臣,又是舊黨的領袖,欽宗拜他為太師,以安撫舊黨大臣。


    欽宗來問朱範:“朱太師,派禁軍解救太原,有何不可?”


    朱範奏曰:“京城禁軍乃是守備皇城的軍隊,一旦調離,則皇城危矣!臣聞金國遼王完顏斜正在邯鄲集結兵馬,要有大舉進犯我中原之勢啊,一旦金兵渡了黃河,京城一帶將無險可守,若將禁軍調離京師,則京城危矣!萬望陛下三思啊!”


    柳安國問道:“若不出兵救援,則太原城必定不保!若賊兵破了太原揮師南下,到那時我京城才是岌岌危矣!這唇亡齒寒之理,老太師豈能不知?”


    “柳相國方才所言看似有理,實則是一廂情願!朝中何人可帶兵前去?又有何人能有必勝之把握?想當初遼人能征善戰,虎狼之師,竟不能抵擋金人的入侵,我大宋軍隊又有多少把握能救得了太原?倘若太原節度使再像燕山郭藥師那樣棄城投降,那我這十萬禁軍豈不是要羊入虎口嗎?”朱太師厲聲問道。


    柳安國道:“太原節度使張鬆本是太上皇所封,曾多次入邊關禦敵,一門忠烈,怎會像郭藥師那樣作叛國之徒!如今太原被圍,你卻讓陛下見死不救,還要懷疑邊疆戰士的一片忠心,是要置聖上於不仁不義之地嗎?”


    柳安國麵北跪拜,苦苦哀求欽宗:“聖上啊,太原城的百姓可在翹首以盼啊!如若棄太原而不顧,勢必讓天下百姓寒心呐,陛下!”


    欽宗聞言也是淚流滿麵,說道:“朕豈能棄下朕的子民而獨享安樂!朕意已決,發汴京禁軍十萬,前往太原救急!”柳安國及朝中主站大臣皆高呼萬歲。


    欽宗問道:“京中何人願往太原救援?”


    殿帥府王太尉出班請命:“臣願親往太原,與金兵決一死戰!”


    欽宗道:“好,愛卿果然是忠心可嘉,隻是你身居太尉之職,殿帥府又是軍機重地,若愛卿領兵出戰,恐怕朝中無人可替愛卿之位啊!還是愛卿推舉幾位將領為好!”


    王太尉道:“微臣謝聖上體恤之恩,隻是朝中諸將或在邊關戍衛,或在各地剿賊,朝中一時也難以調來可用之將,故而臣鬥膽請命,願領兵出京,殿帥府諸事可暫由兵部李大人代理,望陛下準臣所奏!”


    欽宗見王簡主意已定,一時身邊也沒有可選之人,隻得準奏。“那就依愛卿所奏,不知愛卿要選何人為副將?”


    王太尉道:“汝州刺史陳文靜可為副將。”


    欽宗道:“好,依卿所奏,速宣汝州刺史陳文靜來京,授為討賊先鋒官,不必麵聖,可直往禁軍大營上任!”王太尉連忙叩頭謝恩不在話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回清明上河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鶴並收藏夢回清明上河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