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一聲令下,宋軍倉皇逃跑,完顏宗弼帶著人馬追趕了十餘裏,見天色已黑,也不敢追得太遠,隻好收兵回去。
宋軍離了牛山戰場,直往東平逃竄,此時那兗州太守孫文虎已帶著自己的隊伍來到了東平,孫文虎聽到康王在牛山遇到金兵阻擊,急忙帶著自己的人馬前去支援,隻行了十餘裏便看到康王身負箭傷,正由將士們用戰車拉著往回趕來,孫文虎連忙護送康王回城,又安排軍醫為康王療傷。
柳逸玄扶著康王進了東平縣衙,連忙叫來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軍醫為康王查看傷口,軍醫讓康王躺在榻上,將他上身的鎧甲解開,取來清水為康王清洗傷口。
“啊!”隻聽康王慘叫一聲,引得眾位將領皆過來瞧看,原來是老軍醫把那支箭矢從康王左臂上拔了出來。
柳逸玄來問老軍醫:“老先生,康王爺的傷情如何?”
老軍醫一邊為康王調藥,一邊對眾位將軍言道:“眾位將軍不必擔心,康王爺的傷情並無大礙,這箭頭入肉隻有一寸,並未傷到筋骨,老朽這兒有上好的金瘡藥,敷上之後不消十日便可痊愈。”
眾位將領聽了這話才鬆了一口氣,因為康王畢竟是一軍主帥,又是欽宗的弟弟,若是因傷死在了戰場,那軍隊便無人來指揮了,眼下山東戰場早已亂成一鍋粥,濟州附近的州縣又都在打仗,這正是康王和眾位將軍拉攏人心擴充實力的機會,因此,此時的康王絕對不能倒下。
老軍醫忙活一陣。便將康王的傷口包紮完好,由於康王隻是傷在左臂,其他的地方都還能動換,他見自己並無大礙,便起身來到書房與眾多將領議事。
康王來問柳逸玄道:“柳公子。此次牛山一戰,我軍的損失如何?”
柳逸玄道:“回王爺,具體的傷亡人數目前還沒統計清楚,因為…撤退的時候有些士兵趁機逃往了別處,還有些傷員傷勢不明,不過。(.)據末將初步估計,此役我軍的人馬損失…得有六成。”
“什麽?損失了這麽多?”康王大吃一驚,邊說邊咳嗽了幾聲,表現出一副老病垂危的樣子,引得旁邊的馬夢龍連忙過來給他捶背。
康王對馬夢龍說道:“行了。你別給我捶了,本王今年才二十四歲,一時還死不了,就是嗓子喊得有點啞了,給我倒杯水來!”
眾人聽了吩咐,急忙倒水送來,康王飲了一口白水,隻搖頭長歎了一聲。“唉,這可如何是好啊!”
康王長歎之後,忽然眼睛一轉嗎。對左右言道:“給我拿紙筆來,我要跟我皇兄寫奏折,把這裏的情況跟他匯報一下,順便讓他再給我派些兵馬過來。”
柳逸玄一聽康王要上奏欽宗增兵山東,便對康王言道:“王爺,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康王拿起毛筆對柳逸玄問道。
“王爺。前日京城使者說洛陽已被金兵所得,金兵得了洛陽勢必會向京城逼近。我想聖上此時一定是把京畿的兵馬都用去抵擋西線的敵兵了,哪裏還有兵馬往我們這裏調派啊?即便王爺寫了奏折。我想聖上和兵部也不會同意的。”
康王聽完了這話,便又將手中的毛筆放了下來,點頭言道:“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可是濟州一帶的金兵少說也有七八萬人,就憑我們這點人馬,怎麽可能救得了濟王?不行,這奏折我還是要寫的,至於朝廷派不派兵馬來,我就管不了那麽多了。”
柳逸玄一聽這話,便明白了康王的意圖,康王借此機會向欽宗要兵馬,就是要將東線的壓力轉移給欽宗,如果欽宗不增兵給康王,那麽濟州淪陷的責任就跟康王沒有多少關係了,康王為了救濟王,仗也打了,傷也負了,看似已經盡了力,對天下世人也多少有了個交代,即便日後見到自己的七哥濟王趙栩,那也有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柳逸玄本想將康王苦勸一回,但想到欽宗也不會再往山東派兵,那濟王也未必還有機會跟康王團聚,也就沒再多說什麽。
次日,康王又派人往濟州打探消息,得知濟王正與金兵苦戰,金兵數次攻城皆未能得逞,便安心了許多,康王又讓人往寧陽一帶打聽,看那完顏吉列是否有撤軍的動向,另外又讓孫文虎從兗州調來糧草,以充盈東平城內的府庫。
又過了一日,人報去往京城送信的使者回來了,康王召集眾多將領來府衙議事。康王看過奏折對柳逸玄言道:“柳公子,還真讓你說中了,聖上的確沒有同意調撥人馬給我們,不過,有一點你卻沒有說中,西線的完顏宗望並沒有急著要向京城逼近,而是派人要與朝廷議和!”
“什麽?還議和?”柳逸玄開始沒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過想到宋廷的實力和懦弱的本性,這個時候金人提出議和,保不準欽宗又會上他們的當,便回身抓住那個傳令的使者問道:“到底朝廷發生了什麽,怎麽這個時候跟金人議和呢?”
那使者見柳逸玄如此生氣,急忙從他手中掙紮出去,言道:“柳公子不要如此激動,具體的情況小人也不清楚,小人將王爺的奏折送至大內,就到朱雀街的驛館裏休息去了,在驛館裏遇到一位從洛陽來到使者,便跟他聊了起來,聽他說自那日肅王被金兵俘虜之後,聖上多次派兵跟金人交戰,想從金人手中奪回肅王,無奈幾次交兵皆大敗而回。
那完顏宗望得知聖上一心要救肅王,便差人與聖上傳話,說金兵此次南下,並無意要滅亡大宋,隻要聖上派一位公主去與那金國三皇子和親,便可將肅王千歲送還,還說若兩家結為秦晉之好,那完顏宗望便可將洛陽奉還……”
“放屁!這種鬼話也有人信!”柳逸玄還沒等這信使把話說完就破口大罵了一句,“他們早已勝券在握,哪裏還用得著費這個周折?我想聖上肯定不會答應他們的請求的。”
那使者白眼瞟了柳逸玄一眼,說道:“聖上答不答應小的不敢說,不過朝中的許多大臣似乎都覺得可以答應金人的這個條件,若能用一位公主換回肅王千歲,還能保大宋一時安寧,我想聖上也會考慮的。”
柳逸玄聽到這話,心裏“咯噔”一下,又聽到“用公主換回肅王”一語,頓時覺得事情不妙,特別是“公主”兩個字,就像兩根銀針一樣直刺柳逸玄的耳膜。柳逸玄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急忙來問那使者道:“欽宗要讓哪位公主去與金人和親?”
那使者聽到“欽宗”二字,不知道他說得是誰,眉頭一皺表示不解,柳逸玄情急之下一時口誤,急忙又改正道:“不是,是皇上,皇上要讓哪位公主去和親?”
使者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皇宮裏有那麽多公主,誰知道皇上會讓哪個公主去嫁給金國皇子?”
“噢!”柳逸玄聽了這話,點了點頭,深呼了一口氣,想想他說的也對,徽宗有四十多位公主,沒有出閣的也有二十幾位,再者說,和親之事未必都會派一位真正的公主前去,若在宮中挑個姿色貌美宮女封為公主,也能完成這類使命,想到這些,柳逸玄心裏就輕鬆了不少。
眾位將領聽了這個消息,仿佛也鬆了一口氣,因為早在大遼時期,就有宋國的公主前去與遼國和親,金國滅了遼國之後,還是第一次向宋朝提出和親之事,如果能用一位公主換回一段和平歲月,那也算一種相對成功的外交手段。
和親之事,自古有之,古人還特別容易輕信,當年漢朝與匈奴和親的曆史就有三百年之久,不過在柳逸玄眼裏,這明顯又是金人耍的新花招,可是即便柳逸玄知道這是金人的陰謀,自己也做不了欽宗的主,隻能深深的哀歎了。
眾人正商議間,卻見門外一名士兵進來稟報,“報!王爺,城外又從京城來了一個送信的使者,急著要見柳逸玄柳公子!”
柳逸玄聽到有京城來人要見自己,連忙問道:“什麽?要見我?可曾問清來人身份?”
“那人說,是柳相國府上的家丁,要來見柳公子,說有緊急書信送來。”
柳逸玄聽了這話,仿佛感覺到了有什麽噩耗要傳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擔憂從他的後背隱隱而生,讓他不敢邁步出去迎接那位府裏來的家人,他睜大了眼睛看著這位進來傳話的士兵,那凶惡的眼神讓這名年輕的士兵不敢與他對視,隻在一旁低頭等候康王的指示。
“柳公子,既是你府上來人了,你還不出去迎候,傻站在這裏作甚?”康王在一旁催促道。
“啊?”柳逸玄顯然是傻了,他呆呆地回頭望了康王一眼,不知道門外到底是那位家丁過來了,也不敢想這麽千裏迢迢趕來的仆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麽消息。
“不會的,不會的,不會的……”柳逸玄心裏默念著這三個字,終於有勇氣邁開腳步往府衙門外走去。畢竟來者何人,所為何事,且待後文。(未完待續)
宋軍離了牛山戰場,直往東平逃竄,此時那兗州太守孫文虎已帶著自己的隊伍來到了東平,孫文虎聽到康王在牛山遇到金兵阻擊,急忙帶著自己的人馬前去支援,隻行了十餘裏便看到康王身負箭傷,正由將士們用戰車拉著往回趕來,孫文虎連忙護送康王回城,又安排軍醫為康王療傷。
柳逸玄扶著康王進了東平縣衙,連忙叫來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軍醫為康王查看傷口,軍醫讓康王躺在榻上,將他上身的鎧甲解開,取來清水為康王清洗傷口。
“啊!”隻聽康王慘叫一聲,引得眾位將領皆過來瞧看,原來是老軍醫把那支箭矢從康王左臂上拔了出來。
柳逸玄來問老軍醫:“老先生,康王爺的傷情如何?”
老軍醫一邊為康王調藥,一邊對眾位將軍言道:“眾位將軍不必擔心,康王爺的傷情並無大礙,這箭頭入肉隻有一寸,並未傷到筋骨,老朽這兒有上好的金瘡藥,敷上之後不消十日便可痊愈。”
眾位將領聽了這話才鬆了一口氣,因為康王畢竟是一軍主帥,又是欽宗的弟弟,若是因傷死在了戰場,那軍隊便無人來指揮了,眼下山東戰場早已亂成一鍋粥,濟州附近的州縣又都在打仗,這正是康王和眾位將軍拉攏人心擴充實力的機會,因此,此時的康王絕對不能倒下。
老軍醫忙活一陣。便將康王的傷口包紮完好,由於康王隻是傷在左臂,其他的地方都還能動換,他見自己並無大礙,便起身來到書房與眾多將領議事。
康王來問柳逸玄道:“柳公子。此次牛山一戰,我軍的損失如何?”
柳逸玄道:“回王爺,具體的傷亡人數目前還沒統計清楚,因為…撤退的時候有些士兵趁機逃往了別處,還有些傷員傷勢不明,不過。(.)據末將初步估計,此役我軍的人馬損失…得有六成。”
“什麽?損失了這麽多?”康王大吃一驚,邊說邊咳嗽了幾聲,表現出一副老病垂危的樣子,引得旁邊的馬夢龍連忙過來給他捶背。
康王對馬夢龍說道:“行了。你別給我捶了,本王今年才二十四歲,一時還死不了,就是嗓子喊得有點啞了,給我倒杯水來!”
眾人聽了吩咐,急忙倒水送來,康王飲了一口白水,隻搖頭長歎了一聲。“唉,這可如何是好啊!”
康王長歎之後,忽然眼睛一轉嗎。對左右言道:“給我拿紙筆來,我要跟我皇兄寫奏折,把這裏的情況跟他匯報一下,順便讓他再給我派些兵馬過來。”
柳逸玄一聽康王要上奏欽宗增兵山東,便對康王言道:“王爺,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康王拿起毛筆對柳逸玄問道。
“王爺。前日京城使者說洛陽已被金兵所得,金兵得了洛陽勢必會向京城逼近。我想聖上此時一定是把京畿的兵馬都用去抵擋西線的敵兵了,哪裏還有兵馬往我們這裏調派啊?即便王爺寫了奏折。我想聖上和兵部也不會同意的。”
康王聽完了這話,便又將手中的毛筆放了下來,點頭言道:“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可是濟州一帶的金兵少說也有七八萬人,就憑我們這點人馬,怎麽可能救得了濟王?不行,這奏折我還是要寫的,至於朝廷派不派兵馬來,我就管不了那麽多了。”
柳逸玄一聽這話,便明白了康王的意圖,康王借此機會向欽宗要兵馬,就是要將東線的壓力轉移給欽宗,如果欽宗不增兵給康王,那麽濟州淪陷的責任就跟康王沒有多少關係了,康王為了救濟王,仗也打了,傷也負了,看似已經盡了力,對天下世人也多少有了個交代,即便日後見到自己的七哥濟王趙栩,那也有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柳逸玄本想將康王苦勸一回,但想到欽宗也不會再往山東派兵,那濟王也未必還有機會跟康王團聚,也就沒再多說什麽。
次日,康王又派人往濟州打探消息,得知濟王正與金兵苦戰,金兵數次攻城皆未能得逞,便安心了許多,康王又讓人往寧陽一帶打聽,看那完顏吉列是否有撤軍的動向,另外又讓孫文虎從兗州調來糧草,以充盈東平城內的府庫。
又過了一日,人報去往京城送信的使者回來了,康王召集眾多將領來府衙議事。康王看過奏折對柳逸玄言道:“柳公子,還真讓你說中了,聖上的確沒有同意調撥人馬給我們,不過,有一點你卻沒有說中,西線的完顏宗望並沒有急著要向京城逼近,而是派人要與朝廷議和!”
“什麽?還議和?”柳逸玄開始沒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過想到宋廷的實力和懦弱的本性,這個時候金人提出議和,保不準欽宗又會上他們的當,便回身抓住那個傳令的使者問道:“到底朝廷發生了什麽,怎麽這個時候跟金人議和呢?”
那使者見柳逸玄如此生氣,急忙從他手中掙紮出去,言道:“柳公子不要如此激動,具體的情況小人也不清楚,小人將王爺的奏折送至大內,就到朱雀街的驛館裏休息去了,在驛館裏遇到一位從洛陽來到使者,便跟他聊了起來,聽他說自那日肅王被金兵俘虜之後,聖上多次派兵跟金人交戰,想從金人手中奪回肅王,無奈幾次交兵皆大敗而回。
那完顏宗望得知聖上一心要救肅王,便差人與聖上傳話,說金兵此次南下,並無意要滅亡大宋,隻要聖上派一位公主去與那金國三皇子和親,便可將肅王千歲送還,還說若兩家結為秦晉之好,那完顏宗望便可將洛陽奉還……”
“放屁!這種鬼話也有人信!”柳逸玄還沒等這信使把話說完就破口大罵了一句,“他們早已勝券在握,哪裏還用得著費這個周折?我想聖上肯定不會答應他們的請求的。”
那使者白眼瞟了柳逸玄一眼,說道:“聖上答不答應小的不敢說,不過朝中的許多大臣似乎都覺得可以答應金人的這個條件,若能用一位公主換回肅王千歲,還能保大宋一時安寧,我想聖上也會考慮的。”
柳逸玄聽到這話,心裏“咯噔”一下,又聽到“用公主換回肅王”一語,頓時覺得事情不妙,特別是“公主”兩個字,就像兩根銀針一樣直刺柳逸玄的耳膜。柳逸玄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急忙來問那使者道:“欽宗要讓哪位公主去與金人和親?”
那使者聽到“欽宗”二字,不知道他說得是誰,眉頭一皺表示不解,柳逸玄情急之下一時口誤,急忙又改正道:“不是,是皇上,皇上要讓哪位公主去和親?”
使者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皇宮裏有那麽多公主,誰知道皇上會讓哪個公主去嫁給金國皇子?”
“噢!”柳逸玄聽了這話,點了點頭,深呼了一口氣,想想他說的也對,徽宗有四十多位公主,沒有出閣的也有二十幾位,再者說,和親之事未必都會派一位真正的公主前去,若在宮中挑個姿色貌美宮女封為公主,也能完成這類使命,想到這些,柳逸玄心裏就輕鬆了不少。
眾位將領聽了這個消息,仿佛也鬆了一口氣,因為早在大遼時期,就有宋國的公主前去與遼國和親,金國滅了遼國之後,還是第一次向宋朝提出和親之事,如果能用一位公主換回一段和平歲月,那也算一種相對成功的外交手段。
和親之事,自古有之,古人還特別容易輕信,當年漢朝與匈奴和親的曆史就有三百年之久,不過在柳逸玄眼裏,這明顯又是金人耍的新花招,可是即便柳逸玄知道這是金人的陰謀,自己也做不了欽宗的主,隻能深深的哀歎了。
眾人正商議間,卻見門外一名士兵進來稟報,“報!王爺,城外又從京城來了一個送信的使者,急著要見柳逸玄柳公子!”
柳逸玄聽到有京城來人要見自己,連忙問道:“什麽?要見我?可曾問清來人身份?”
“那人說,是柳相國府上的家丁,要來見柳公子,說有緊急書信送來。”
柳逸玄聽了這話,仿佛感覺到了有什麽噩耗要傳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擔憂從他的後背隱隱而生,讓他不敢邁步出去迎接那位府裏來的家人,他睜大了眼睛看著這位進來傳話的士兵,那凶惡的眼神讓這名年輕的士兵不敢與他對視,隻在一旁低頭等候康王的指示。
“柳公子,既是你府上來人了,你還不出去迎候,傻站在這裏作甚?”康王在一旁催促道。
“啊?”柳逸玄顯然是傻了,他呆呆地回頭望了康王一眼,不知道門外到底是那位家丁過來了,也不敢想這麽千裏迢迢趕來的仆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麽消息。
“不會的,不會的,不會的……”柳逸玄心裏默念著這三個字,終於有勇氣邁開腳步往府衙門外走去。畢竟來者何人,所為何事,且待後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