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逸玄苦笑道:“實不相瞞,那個地方正是我來到你們北宋的地方!”
“嗯?”張擇端自然聽不懂柳逸玄再說什麽,隻是眉頭一皺,表示不解。
柳逸玄聽完張擇端之前的那番講述,便開始對汴梁城外的那個村莊有了新的理解。柳逸玄自思道:“聽這老頭的語氣,不像是在跟我編故事啊,他把當年所見之景說得有鼻子有眼,看來應該不會有假,難道他說的那道無形的暗門正是時空的入口?那忽然閃現的白光正是從時空隧道裏發出來的?不會吧?科幻片看多了吧?”
柳逸玄隻覺得這個想法有些離譜,可他自己好端端地從北京來到北宋,這本身就他媽是最大的離譜!看來離譜的事情隻能由離譜的理論來解釋了,不然穿越劇和穿越小說就真的無法生存下去了。
柳逸玄確信,自己應該和當年張擇端看到的那兩位商人一樣,也是從另外的時空裏穿梭過來的,而那個村莊、那棵柳樹、那道河岸肯定也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玄機。
柳逸玄言道:“張先生,你有所不知,晚生也並非是大宋之人,和當年你看見的那兩位商人一樣,也是從那道看不見的門裏走出來的!”“什麽?你不是我大宋之人?你…不是相國家的公子嗎,怎麽會不是我大宋人?”張擇端雖然看見過有人憑空突然來到北宋,但聽到眼前這位相國公子說自己不是大宋人,卻是難以置信。
“這個…晚生的經曆也不知從何與先生講起,晚生本是你們大宋一千年之後的學生,隻因偷看了先生的那幅山水畫卷,便稀裏糊塗像做夢一般地來到了你們宋朝,還變成了相國府的公子,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晚生才多方打聽先生的下落,想求先生指出這畫中的玄機,我也好能再回到我以前生活過的那個時代。”
“一千年後?你是說我的那幅畫一千年後還存在世上?”張擇端顯然把重點放在了自己那幅畫是否存世的問題上,根本沒有在意柳逸玄能不能回去的問題。
“是的,先生的那幅畫一千年之後仍然有人記得,這點您不要擔心,那是一幅青史留名的偉大作品,您的努力沒有白費。”又問道:“先生,當年您看到的那兩位打扮奇特的商人,他們都又回去了嗎?”張擇端依然沉浸在自己作品能傳世千年的喜悅中。根本沒怎麽聽柳逸玄的講話,柳逸玄隻好又問了一句,“張大畫師,您看見的那兩位商人後來去哪兒了,他們又是怎麽回去的?”
張擇端見他又問了一遍,這才回答道:“當年我隻見那兩位商人從那暗門中出來,卻沒見他們是如何進去的,不過,我倒是聽那村裏的老者講過一些相關的事情。”
“哦?什麽事情。您快給說說。”柳逸玄仿佛又看到了返回現代社會的希望,雖然他已在無奈中習慣了北宋的生活,也遇見了靈兒這樣的癡情公主,但是重返二十一世紀的希望之火一直在他的心頭沒有完全熄滅。今日聽到這些消息,那即將燃盡的火星又死灰複燃。
“那村裏的老者說,當日他們也曾看見又兩個模樣奇怪的異族商人出現在他們村頭,那兩個商人到城裏的街上上買了滿滿當當的貨物。然後在一個日落時分騎馬來到河岸邊的柳樹蔭下,隻見他們立在一塊巨大的青石板上,朝著那汴河裏猛然策馬跳去。之後便是一道白光出現,他們就沒了人影。……
“我去,你這也太玄幻了吧!騎著馬往河裏跳就能穿越回去?不會是掉到河裏淹死了吧,怪不得沒了人影!”
“哪裏會是淹死呢,那村裏人見到有人跳河,急忙過去查看,河裏根本就沒有任何痕跡,再者,那河岸邊的多是淺灘,村裏的孩童都在河裏洗澡嬉鬧,根本淹不死人,想必是進了那道暗門,去了他們該去的地方!”
“嗯,你說的聽起來也有些道理,可是,你有沒有騎著馬也到那河邊試一試啊?”柳逸玄想,既然穿越看起來這麽簡單,這張擇端也應該跟著體驗一把。
“這個…在下倒是沒有試過,隻是聽那村人的謠傳罷了,我見此事如此奇異,便將那個村子和那棵柳樹照樣畫了下來,畫完之後,我又將此事告訴了書畫院的一些同僚,然而他們隻當是天方夜譚,根本就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又將此事匯報給了蔡太師,蔡太師老邁昏庸,也當我是癡人說夢,還叮囑我安心作畫,不要四處散布流言。無奈之下,我隻能就此作罷。
不過,既然本朝出了這等異事,豈能沒有文字或是畫影作為記載?為了能記錄下這件異事,我便在畫中稍微動了下手腳,我隻將那兩人所騎的馬匹畫了一半,留下半筆空白給後人解讀,我還在我的一篇劄記中詳細記錄了此事,隻是那篇劄記在我老家書房之中,今日怕是不能拿給公子來看了。”
“噢,原來是這麽回事啊,隻可惜您老的那篇劄記沒有流傳到我們那個時代,不然也不會讓我們這些後人費了這麽大的功夫來研究這畫上的殘缺,好在您今天把這事告訴了我,我回去之後一定把這事向學術界公布,對那些苦苦尋覓答案的學者們有個交代。”
“怎麽?公子還打算回去?”
“這是自然的,我在另一個時空裏也有父母親人,他們還不知道我已經來到了你們北宋,我不想讓他們為我擔心,再者說,你們這大宋也沒有幾天了,先生恐怕也聽說了吧,北方金人長驅南下,早已過了黃河直逼京師,我想過不了多久,京城就會淪陷,到那時整個中原都會陷入戰火之中,我還在你們這兒待著做什麽?”
張擇端聽了這話,連連歎息低頭不語,他作為一個文人,雖然不能投身疆場為國效力,但也不願看到一世繁華被戰火焚毀。“唉!想不到我堂堂大宋,竟被一個外族欺辱到這種地步!”
“先生也不必太過傷感,自古道,興亡天注定,盛衰豈無憑?想必是大宋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挽回,就好比是頭頂的這輪明月,陰晴圓缺,盈虧往複,皆是自然規律。”柳逸玄覺得自己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不可能阻止大宋的滅亡,再者說,自己本來就不屬於這個時代,萬一改變了曆史,豈不是引起了時空的錯亂?與其做無力的鬥爭,不如順其自然明哲保身。
柳逸玄將大宋王朝的種種弊端和朝廷的腐敗跟張擇端討論了一番,又把興衰存亡的曆史規律大講特講了一頓,隻聊到月色西沉鼓打三更才返回房中休息。
“嗯?”張擇端自然聽不懂柳逸玄再說什麽,隻是眉頭一皺,表示不解。
柳逸玄聽完張擇端之前的那番講述,便開始對汴梁城外的那個村莊有了新的理解。柳逸玄自思道:“聽這老頭的語氣,不像是在跟我編故事啊,他把當年所見之景說得有鼻子有眼,看來應該不會有假,難道他說的那道無形的暗門正是時空的入口?那忽然閃現的白光正是從時空隧道裏發出來的?不會吧?科幻片看多了吧?”
柳逸玄隻覺得這個想法有些離譜,可他自己好端端地從北京來到北宋,這本身就他媽是最大的離譜!看來離譜的事情隻能由離譜的理論來解釋了,不然穿越劇和穿越小說就真的無法生存下去了。
柳逸玄確信,自己應該和當年張擇端看到的那兩位商人一樣,也是從另外的時空裏穿梭過來的,而那個村莊、那棵柳樹、那道河岸肯定也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玄機。
柳逸玄言道:“張先生,你有所不知,晚生也並非是大宋之人,和當年你看見的那兩位商人一樣,也是從那道看不見的門裏走出來的!”“什麽?你不是我大宋之人?你…不是相國家的公子嗎,怎麽會不是我大宋人?”張擇端雖然看見過有人憑空突然來到北宋,但聽到眼前這位相國公子說自己不是大宋人,卻是難以置信。
“這個…晚生的經曆也不知從何與先生講起,晚生本是你們大宋一千年之後的學生,隻因偷看了先生的那幅山水畫卷,便稀裏糊塗像做夢一般地來到了你們宋朝,還變成了相國府的公子,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晚生才多方打聽先生的下落,想求先生指出這畫中的玄機,我也好能再回到我以前生活過的那個時代。”
“一千年後?你是說我的那幅畫一千年後還存在世上?”張擇端顯然把重點放在了自己那幅畫是否存世的問題上,根本沒有在意柳逸玄能不能回去的問題。
“是的,先生的那幅畫一千年之後仍然有人記得,這點您不要擔心,那是一幅青史留名的偉大作品,您的努力沒有白費。”又問道:“先生,當年您看到的那兩位打扮奇特的商人,他們都又回去了嗎?”張擇端依然沉浸在自己作品能傳世千年的喜悅中。根本沒怎麽聽柳逸玄的講話,柳逸玄隻好又問了一句,“張大畫師,您看見的那兩位商人後來去哪兒了,他們又是怎麽回去的?”
張擇端見他又問了一遍,這才回答道:“當年我隻見那兩位商人從那暗門中出來,卻沒見他們是如何進去的,不過,我倒是聽那村裏的老者講過一些相關的事情。”
“哦?什麽事情。您快給說說。”柳逸玄仿佛又看到了返回現代社會的希望,雖然他已在無奈中習慣了北宋的生活,也遇見了靈兒這樣的癡情公主,但是重返二十一世紀的希望之火一直在他的心頭沒有完全熄滅。今日聽到這些消息,那即將燃盡的火星又死灰複燃。
“那村裏的老者說,當日他們也曾看見又兩個模樣奇怪的異族商人出現在他們村頭,那兩個商人到城裏的街上上買了滿滿當當的貨物。然後在一個日落時分騎馬來到河岸邊的柳樹蔭下,隻見他們立在一塊巨大的青石板上,朝著那汴河裏猛然策馬跳去。之後便是一道白光出現,他們就沒了人影。……
“我去,你這也太玄幻了吧!騎著馬往河裏跳就能穿越回去?不會是掉到河裏淹死了吧,怪不得沒了人影!”
“哪裏會是淹死呢,那村裏人見到有人跳河,急忙過去查看,河裏根本就沒有任何痕跡,再者,那河岸邊的多是淺灘,村裏的孩童都在河裏洗澡嬉鬧,根本淹不死人,想必是進了那道暗門,去了他們該去的地方!”
“嗯,你說的聽起來也有些道理,可是,你有沒有騎著馬也到那河邊試一試啊?”柳逸玄想,既然穿越看起來這麽簡單,這張擇端也應該跟著體驗一把。
“這個…在下倒是沒有試過,隻是聽那村人的謠傳罷了,我見此事如此奇異,便將那個村子和那棵柳樹照樣畫了下來,畫完之後,我又將此事告訴了書畫院的一些同僚,然而他們隻當是天方夜譚,根本就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又將此事匯報給了蔡太師,蔡太師老邁昏庸,也當我是癡人說夢,還叮囑我安心作畫,不要四處散布流言。無奈之下,我隻能就此作罷。
不過,既然本朝出了這等異事,豈能沒有文字或是畫影作為記載?為了能記錄下這件異事,我便在畫中稍微動了下手腳,我隻將那兩人所騎的馬匹畫了一半,留下半筆空白給後人解讀,我還在我的一篇劄記中詳細記錄了此事,隻是那篇劄記在我老家書房之中,今日怕是不能拿給公子來看了。”
“噢,原來是這麽回事啊,隻可惜您老的那篇劄記沒有流傳到我們那個時代,不然也不會讓我們這些後人費了這麽大的功夫來研究這畫上的殘缺,好在您今天把這事告訴了我,我回去之後一定把這事向學術界公布,對那些苦苦尋覓答案的學者們有個交代。”
“怎麽?公子還打算回去?”
“這是自然的,我在另一個時空裏也有父母親人,他們還不知道我已經來到了你們北宋,我不想讓他們為我擔心,再者說,你們這大宋也沒有幾天了,先生恐怕也聽說了吧,北方金人長驅南下,早已過了黃河直逼京師,我想過不了多久,京城就會淪陷,到那時整個中原都會陷入戰火之中,我還在你們這兒待著做什麽?”
張擇端聽了這話,連連歎息低頭不語,他作為一個文人,雖然不能投身疆場為國效力,但也不願看到一世繁華被戰火焚毀。“唉!想不到我堂堂大宋,竟被一個外族欺辱到這種地步!”
“先生也不必太過傷感,自古道,興亡天注定,盛衰豈無憑?想必是大宋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挽回,就好比是頭頂的這輪明月,陰晴圓缺,盈虧往複,皆是自然規律。”柳逸玄覺得自己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不可能阻止大宋的滅亡,再者說,自己本來就不屬於這個時代,萬一改變了曆史,豈不是引起了時空的錯亂?與其做無力的鬥爭,不如順其自然明哲保身。
柳逸玄將大宋王朝的種種弊端和朝廷的腐敗跟張擇端討論了一番,又把興衰存亡的曆史規律大講特講了一頓,隻聊到月色西沉鼓打三更才返回房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