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武昌方向的情況弄清楚沒?”


    送走煩人的天地會三人組,又跟手下小弟商量了一陣準備事宜,第二天吳可便急匆匆趕到縣城,找到老馬探問武昌防線的動靜。[]


    “情況不容樂觀啊!”


    說起這個馬千戶一臉憂慮,起身從文書堆裏找出一副厚厚文書,遞了過來歎氣道:“你看看這都什麽事?”


    吳可接過文書打開一看忍不住瞪大眼睛,心中暗道尼瑪清軍這也太那啥窩囊了點吧?


    太平軍自12月13日占領兩湖咽喉要地嶽州後,於17日大部撤離嶽州水陸並舉直奔武漢而去。


    清廷得訊震恐不已,鹹豐帝更始嚴厲申飭欽差大臣兩湖總督徐廣縉,將其革職留任並命他以重兵在嶽州以北堵截太平軍北上之路。


    可惜的是太平棋高一招,水陸並舉其勢甚盛,艨艟萬艘帆織蔽江所過城鎮望風披靡,當然在通城小遇阻礙。


    太平軍前鋒於12月19日抵達武昌六十裏外之金口,頓時清廷震動深恐太平軍占領武漢水陸要衝,然後被傷河南或者東下蘇、皖兩省,急命徐廣縉率部繞道救援武昌。


    難怪這位大佬沒有路過通城,原來繞道向武漢趕去了啊。


    武昌作為湖北省會,西枕長江東依洪山,城高牆厚形勢險要。可惜經過一番折騰太平軍來得太過迅速,武昌城內此時正規兵馬僅三千之數。


    “真真一幫蠢貨!”


    吳可看到這裏忍不住心中暗罵,兩湖那些大佬總兵們東堵西防,結果跟在太平軍屁股後頭吃灰把自己給堵在外頭,白白給了太平軍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說他們一聲蠢貨絕不為過。(.好看的小說)


    要知道,自1852年6月太平軍進入湘南後,湖北官員就開始設防備戰。


    清廷撥銀30萬兩作防堵軍費,在漢陽、武昌、漢口居民及江上漁戶中清查戶口,實行十家聯保。


    7月,設防堵總局於布政司署,令紳士募練勇1400人。8月,築西門外城,招募洞庭湖漁戶2000餘人為漁勇,充實江防,又募湖南木幫壯勇2000人。10月13日,派鄉勇分防蒲圻、崇陽、通城。(馬千戶就是這時走馬上任)


    15日後,河南、安慶江防營、壽春鎮及鄂省諸路援兵先後集中武昌省城周圍,可以說得上費盡苦心。


    太平軍攻克嶽州後,巡撫常大淳、提督雙福大為恐慌,將防堵總局改為軍需局,籌辦軍備,並於12月15日令城外及駐守金口兵勇全部集中城內固守。


    21日,在鄉勇隊手裏吃過憋又於埔圻大大威風了一把的向榮部兩總兵常俸跟王錦繡率殘兵1000餘人到達武昌,以繩索吊入城中助守。清軍城外據點全部放棄,此時城內守軍約5000人另加團勇共1萬餘人。.


    這樣的兵力雖然不足太平軍總兵力的十分之一,但依托高城厚牆在吳可看來大有可為,進攻不足但長期防守卻是綽綽有餘。


    隻是可惜,負責防禦指揮的巡撫常大淳跟提督就是典型的廢物點心。為了防備太平軍‘潛挖地道’,常大淳竟以‘堵塞炮路’為由拆毀城外民居。後來太平軍來得實在太快,來不及拆毀幹脆一把火燒了。


    大火足足燒了七晝夜,引起城外民眾極大憤慨。之後更是緊閉城門用土石堵得嚴嚴實實,致使內外隔絕堅決龜縮不出。


    12月17日,太平軍分水陸兩路向湖北境內挺進。陸路於21日克蒲圻,經鹹寧北上,25日兵臨武昌城下,並迅速占據了城東南的缽盂山、洪山、小龜山、紫荊山,包圍了文昌、望山、保安、中和、賓陽、忠孝、武勝等城門。


    這還是他們在通城多耽擱了幾天時間的緣故,不然的話隻怕到得更為快捷。


    當然這其中也有常祿跟王錦繡這兩總兵的一份功勞,張帆主力北上路過埔圻之時,分兵驅散守城之敵也浪費了一點時間。


    不過總的來說清軍表現得太過窩囊,白白浪費了吳可跟鄉勇隊幫他們爭取到的幾天寶貴時間。


    要說城裏的大佬們一點不知情,打死吳可都不相信。


    待太平軍張帆部離開通城後,老馬可是派人快馬加鞭又向武昌送去一份‘捷報’,巡撫衙門對此應該心中有數才是。


    可是看手裏的文書內容,一點都沒那方麵的跡象。


    “我說馬大人,之後你派人送往武昌的那份‘捷報’,不會是半路出了差池吧?”眼下沒有外人,吳可毫不客氣將心中疑惑道出。


    “你小子胡說什麽呢,我派去的人早將‘捷報’送到巡撫衙門,這裏還有武昌府同知大人寫給我的鼓勵信呢!”馬千戶小眼圓瞪不滿道:“別看嘉獎文書還沒下來,該是你手下那幫小子的跑不了!”


    吳可一聽明白了,老馬的後,台就是這位同知大人啊。


    他沒再多說什麽,繼續觀看手上的戰情文書。


    逆匪天王洪秀全率水路大軍於12月22日抵達武漢江麵,當即由黃玉琨、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等率領戰士攻占漢,殲守軍800餘人。29日,攻克漢口。漢陽沿河及漢口沿江大小船隻悉為太平軍控製,逆匪水師戰鬥力大大加強。


    此時,逆匪天王洪秀全駐漢口關帝廟,逆匪東王楊秀清駐漢口萬壽宮,指揮攻打武昌。


    太平軍包圍武昌城後,積極部署攻城,於城南長虹橋一帶築土牆。修堅壘,阻擊由湘進鄂的清軍援兵。


    清廷向榮部1.6萬兵丁多次出擊,猛撲長虹橋、洪山、南湖等陣地,前鋒部隊離武昌城隻有3裏,可惜到最後也未能與困在城內的清守軍聯成一片。


    當然在吳可看來,城裏守軍龜縮不出也是一大原因。


    一個巴掌拍不響嘛,本來兵力就處於劣勢,城裏城外的清軍再不裏應外合聯合行動的話,真就一點希望都沒有。


    為便於調遣部隊輸送物資,12月24日太平軍連夜施工,以鐵索係船,於次日清晨在長江之上架起了兩座浮嬌,一座由漢陽鸚鵡洲至武昌白沙洲,一座由漢陽南岸嘴至武昌大堤口,使漢陽、武昌水陸相聯,天塹變通途。


    此外太平軍還在城北觀漢樓下修築炮台,在城外沿江一帶遍設營壘準備強行攻城。


    12月25日夜,太平軍先鋒羅大綱指揮四五千人,在施放煙幕的淹護下,使用雲梯攻城。城內守軍以水龍、滾木、擂石反擊,銃炮齊發,擊退了太平軍第一波試探性攻勢。


    26日夜,太平軍在蒙蒙霧雨中再次攻城,又未成功。


    之後太平軍調整部署,一直到29日夜,太平軍以長竿舉草人攻武勝門,大戰連綿不絕。


    1853年1月1日夜又攻觀漢樓,1月5日夜趁大雨攻城,均未取得戰果。太平軍在強行攻城的同時,選定離向榮援軍較遠、且麵臨大江的文昌門挖掘地道。


    先在文昌門外挖3個洞,由洞及城牆挖掘地道直至城牆下麵,用棉絮裹火藥放置城牆下麵的地道之中用中空長竹竿牽出引信,準備爆破城牆。


    尼瑪,這仗打得,吳可就是看著文書都感覺憋屈。


    再看,武昌清軍懾於太平軍強大攻勢,閉城死守嚴禁兵勇出擊,僅有時派少量兵勇縋城而下,作騷擾性的攻擊。按察使瑞元曾幾次請派兵出城作戰,接應援兵雙福皆不準。


    而總兵常祿所率川軍一再請求出城作戰雙福亦不準,守軍一直未能與外麵援軍會合。


    而當城外太平軍挖掘地道聲音已清晰可聞時,雙福仍拒絕鹽法道林恩熙帶兵出城搜索的要求。當地道已挖至文昌門城牆下時常大淳才下令用水注灌並派兵下城搜查,可惜被早有準備的太平軍輕鬆解決並一無所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