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一股淡淡黑色硝煙升騰而起,巨大的轟鳴聲跟不小的後座力震得拿槍色手一陣顫抖,待到硝煙散去遠處百米開外的靶子卻是屁事沒有。[]


    “馬的竟然沒打中?”


    吳可暗罵了聲,放下手上前膛遂火槍歇了口氣,隨手擦了擦被硝煙熏得發黑額頭滿心鬱悶。


    尼瑪花費了大半個時辰好不容易摸清楚了前膛遂發槍的裝彈流程,結果第一次試竟然是這門讓人鬱悶,不是說這槍射程三百碼(接近兩百七十米)有效射程也過了百碼的麽?


    “可子,還要不要繼續試下去?”


    站在一旁的吳天誌輕輕咳嗽出聲,臉上掛著無奈苦笑問道。


    “繼續,當然要繼續!”


    吳可也來了脾性,抄起手頭遂發槍怒道:“老子還就不信了,這玩意竟然這麽不頂事?”


    接下來鄉勇隊九江城外臨時營地某偏僻區域,不時傳出火槍發射時的巨大轟鳴還有某人或鬱悶或歡喜的大喊大叫,一股淡淡的火藥燃燒後的硝煙味,順著輕緩的江風在營地之中彌漫。


    這一番響動自然引起營中戰士們的注意,有那正空閑的士卒三三兩兩聚到一起議論紛紛:


    “咦,後勤處鳥統隊那幫家夥又在練槍了?”


    “動靜是不小,可惜卻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是啊,那幫家夥可真夠苦悶的,上不了戰場立不了功不說,還得經常被協台大人拉出來練槍,也不知協台大人怎麽想的?”


    “誰說不是呢,經常搞得營裏烏煙瘴氣不得安寧,實在讓人心情不快!”


    “……”


    隨營後勤處的人也很奇怪,明明鳥統隊的家夥沒什麽動靜,怎麽營裏還不時有槍聲響起?


    吳可並不知道,營裏因為自己的試槍行為議論紛紛怪話聯翩,此時他正興高采烈的端槍瞄準三十米開外的靶子,猛一扣動扳機。


    ‘砰’的一聲巨響震得耳朵嗡嗡作響,抵在肩窩處的槍托傳來一股不小反震之力,淡淡黑色硝煙升騰而起遠處的靶子突然木屑橫飛猛然向後搖晃。


    “不錯不錯,這準頭當真不錯!”


    他此時已經完全從之前的鬱悶中回轉過來,收起槍口還冒著黑煙的前膛遂發槍,衝著不遠處的親兵做了個古怪手勢。


    將手中遂發槍交給旁邊的堂哥處理內膛殘渣,接過親兵屁顛屁顛送來的靶子,查看了一下上麵分布不均的五個明顯坑窪,被硝煙熏得黑乎乎的臉上露出滿意微笑,回頭衝著正忙乎的堂哥笑問:“堂哥現在覺得這槍如何?”


    “準頭確實不錯,隻是上藥跟鳥統一樣麻煩!”


    吳天誌一通鼓搗,很快就將遂發槍內膛裏的火藥殘渣掏出,將清理過一遍的長槍又遞了過來好奇問道:“還要打嗎?”


    “不了,這次讓堂哥親自試試感受一番!”


    接過槍將槍托倒頓在地上,咬開紙製彈地將火藥全部倒入槍管之中,而後拿起彈丸塞入槍膛,操起通條將彈丸壓入槍膛卡住,在發射裝置上倒入一點火藥。一係列動作雖然緩慢但卻沒有絲毫失誤。


    隻能說幸好他對鳥統還算熟悉,前膛遂發槍的裝藥雖然比鳥統要嚴格但具體過程卻是相差不大,加上前世又看過這方麵的影視作品經過仔細琢磨,吳可很快就掌握了遂發槍的裝彈步驟。


    “好吧,我也正想試試呢!”


    接過堂弟裝填好彈藥的遂發槍,吳天誌照著之前吳可的摸樣,先舉槍瞄準五十米外的靶子,而後偏頭猛然扣動扳機。


    對於時常擺弄鳥統跟抬槍的他而言,遂發槍的那點響聲跟後座力根本不算什麽。隻要注意開槍時閉眼或者偏頭,不要讓突起的火光弄傷眼睛就成。


    待看到靶子上那清晰的坑洞他也忍不住露出滿意微笑,拒絕了吳可繼續試槍的邀請,評價道:“裝藥速度比鳥統快,準頭也比鳥統要好,但要說比鳥統威力強多少難說得很!”


    哎!


    吳可有些失望的歎了口氣,正如堂哥吳天誌說的那樣,買來的那五十杆前膛遂發槍要說比鳥統強也強得有限,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種天差地別的巨大差距。


    事實也確實如此,鴉片戰爭中清軍的武器其實並不比英軍差多少。


    在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武器殺傷效果的差距,遠比武器性能懸殊得多。鴉片戰爭時期,英軍裝備的標準輕武器是前裝燧發滑膛槍。


    說實話,這不是先進武器。


    近代步槍武器技術的幾個重要發明,比如起爆藥、火帽、圓錐彈丸、擊發槍機等那時剛剛發明出來,還來不及用在這種槍上。


    而帶有膛線、射程遠、準確率高的線膛槍,就是俗稱的來福槍,由於其造價高,也沒有成為當時歐洲士兵的製式武器。


    至於前裝燧發滑膛槍的最大射程不超過300碼(1碼約合0.9米),可以對人體進行瞄準射擊的距離為100碼。


    另外在戰場上,使用前膛遂發槍的士兵非常容易出錯。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裝填彈藥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這槍暫時也就廢了。


    此外,使用遂發槍常見的錯誤還有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火藥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隻能退出行列,站到後麵,使出吃奶的力氣,慢慢地把彈頭挖出來,這絕對是個費力又費時的活計。


    更麻煩的是,火槍是隊列齊發的,那麽多槍一起發射,許多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開槍後彈頭是否射出,有沒有啞火,往往多次裝彈,把槍管塞得滿滿的,搞不好會出現可怕後果。


    而此時的清軍主要使用的是鳥槍和抬槍,數量最多的是鳥槍,也屬於滑膛槍,隻是需要主動點燃火繩發射,天氣潮濕的時候有些方便而已。


    話說清軍雖然短時間內沒有完全換裝火藥武器的能力和決心,但也開始逐漸擴大使用火器的範圍和規模,軍隊中的火藥武器部隊比例慢慢增加,而他們主要裝備的鳥統比起遂發槍來也沒想象中那般差勁。


    總體來說,鳥統的射程稍小於遂發滑膛槍,抬槍的射程卻是要超過遂發滑膛槍。而鳥統的射擊速度,較之遠東英軍的燧發滑膛槍,相差也沒想象中那麽般巨大,每分鍾2發的射速並沒有被甩得太遠。


    明白了這些情況之後吳可的心情很是糟糕,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堆隻比鳥統強那麽一點點的玩意,生意虧了本刀在其次關鍵是麵子上過不去啊。


    尼瑪的小說電視害死人啊,要不是那些穿越小說一個個把西洋火器吹上了天,電視裏常常還灌輸洋人手頭的家夥就是比大清的好,所以大清就敗了之類的信息。


    吳可當初也是抱著如此想法,結果卻吃了悶虧。


    果然經驗主義害死人,幸好他采購的前膛遂發槍就五十把,花費的金錢也就不到五千兩銀子,不然非得哭死不可。


    倒不是說這些火槍沒用,相反隻要訓練得當組成的火槍隊威力絕對比鳥統隊要強。隻是沒有想象中那種可以碾壓清軍的程度,心理一時落差太大有些轉不過彎來而已。


    幸好和那幫英吉利商人拉上關係,以後再花大價錢搞後膛槍就是,眼下也隻能將就著用一用了。


    試完了火槍之後,吳可便吩咐堂哥保持與那幾位英吉利商人的聯係,多采購一批火槍彈藥,讓後勤處鳥統隊那幫家夥盡快掌握這些前膛遂發槍的使用流程,聽取了一些後勤方麵的工作匯報後便將精力重新放回了江西的局勢上。


    經過十來天的迅速前進,目前太平軍西征主力部隊已推進到南昌城外圍地區。


    剛剛在南昌郊外紮營立寨,太平軍西征軍統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便親自督軍,指揮五千太平軍精銳戰士對南昌城發動正麵強攻。


    當時戰鼓轟隆喊殺聲震天,一隊又一隊太平軍戰士奮不顧身抬著衝車雲梯等攻城器具,冒著雨點般潑灑而下的箭雨向南昌城衝去。


    城頭清軍不甘示弱,在江忠源的指揮下有條不紊進行反擊,先是弓弩覆蓋式射擊收割一批又一批太平軍戰士刑名,而後等太平軍戰士架上雲梯推著衝車撞擊城門之時,城頭又是檑木滾石齊下,沸騰的開水一鍋鍋潑灑而下,輕鬆便將攻城太平軍人馬壓製於下風。


    緊接著等太平軍後續人馬跟上之時,突然發送火炮侵襲將後續太平軍人馬阻隔在炮火之外,同時親率手下精幹楚勇將士殺出城外,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將靠近城牆的太平軍前鋒擊潰。


    第一次攻城失敗並沒有打擊到太平軍西征討主力的士氣,而是收回潰兵再做準備。


    而江忠源也沒因為擊退了太平軍第一波攻擊便洋洋得意,一邊加強城防布置增強防禦,一邊寫信向駐守九江的湖北援軍求援,希望吳可能派出足夠人手於太平軍背後襲擾,分散其注意不能全心全意攻擊南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