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政不謀其政!


    雖然官文邀請,眼下也絕對是收複武昌的大好時機,但無跟張亮基還有左宗棠仔細商量之後,還是放棄了這一誘人功績。


    當下的湖廣總督叫楊霈而不是官文,而此次攻打武昌主力乃是湘勇,至於官文組織的上萬人馬便看氣勢洶洶一連拿下多個鄂北城鎮,那也是太平軍主動收縮放棄的結果,不然哪有那麽便宜的事兒?


    無論是湖廣總督楊霈還有湘勇大佬曾剃頭都沒有邀請之意,這時候他們眼巴巴衝上去有搶功之嫌。


    沒拿下武昌還好說,賊人勢大有目共睹,可要是打下了武昌的話,那張亮基部就有搶功之嫌了,到時候跟極度渴求功勞的湘勇發生衝突,過錯算誰的?


    還是老老實實的坐鎮鄂北,準備趁武昌大戰之際趕赴安徽吧!


    1854年八月末,湖南團練大臣曾國藩率領湘軍,水陸並進,謀攻武昌。


    水路由水師肅清水道,切斷武昌與漢陽、漢口的聯係,9月15日,湘軍水師進抵金口;陸路由塔齊布、羅澤南率軍。於9月25日在當地團練武裝的幫助下攻占通城與崇陽兩縣,30日攻占鹹寧,10月6日進抵距武昌城五十裏外紙坊。


    話說幫助湘勇拿下通城和崇陽兩縣的正是鄉勇隊留守人馬,他們借勢重新奪回對兩縣的掌控,順便配合殺回來的鍾榮光重新收複通山。


    期間有湘勇將領見鄉勇隊悍勇竟想收編,還鬧出了一場不小亂子,最後得知鄉勇隊留守人馬後,台強硬這才訕訕作罷,不過作為回應之後的埔圻跟鹹寧之戰,就沒讓鄉勇隊留守人馬跟上分潤戰功。


    吳可後來得知情況也隻是微微一笑,對曾剃頭的‘小氣’表示不以為然。


    此時經過籌備在張亮基再三催促之下,他親自指揮的廬州收複戰正式拉開帷幕。原因無它,8月太平軍在廬州和三河一帶推行太平天國的《計畝征糧納稅法》和《鄉官製》耳。


    這玩意很要命啊,朝廷得知震怒,一味催促張亮基盡快展收複廬州,使得之前計劃好的徐徐圖之之計隻得中途臨時變更。


    而太平軍攻占廬州後,使得天京有了北部屏障,北伐軍有了後援基地,也使太平軍安徽根據地的開辟、鞏固和發展有了保證。


    此後,太平軍在安徽境內屢戰屢捷,控製區域不斷擴大。太平軍廬州守將胡以晃更因功被封為護國侯,隨即晉封為豫王。


    吳可率兵坐鎮河南信陽,先是派遣一團人馬試探性攻擊廬州外圍六安,與太平軍於六安縣城大打出手,雙方互有傷亡一時僵持不下。


    沒法,此時太平軍在廬州人馬過兩萬,而且周邊地區還能源源不斷提供增援,吳可部吳水牛團在此實在太過吃虧。


    之後,吳可又遣斥候中隊會合一個大隊人馬偷襲淮南,先勝一場將太平軍淮南守軍打得抱頭鼠竄,可後來又被太平軍重兵驅趕。


    太平軍廬州守軍防地嚴密,吳可一時也是無可奈何。不過他隻要行動了就好,朝廷看在眼裏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麽。


    跟太平軍打了好幾年,朝廷也知道太平軍的實力如何,除非占有絕對兵力優勢或者要命關頭,否則朝廷一般不會下旨擾亂前線指揮布屬。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關鍵是出了問題算誰的?


    不過契機很快也就來了……


    話說曾剃頭所率湘勇趕到武昌外圍後,湖北境內清軍個個奮勇人人爭先,先荊州將軍官文部屬魁玉、楊昌泗率兵勇4300人進抵金口西岸,同知銜李光榮率川勇1000餘人進抵金口東岸,湖廣總督楊霈更是將襄樊兩地清軍抽調一空,增調襄樊兵勇3000循漢水南下進駐灄口及馬溪河一帶,至此,清軍對武漢已形成包圍態勢。


    10月12日,清軍向漢陽、武昌發起總攻。羅澤南、李光榮率兵勇4000人進攻東岸花園;魁玉、楊昌泗統兵勇4300人進攻西岸蝦蟆磯,並破鸚鵡洲;湘軍水師從大江中路衝擊,隔斷兩岸太平軍,並直撲鸚鵡洲,攻占鯰魚套。


    駐守武漢三鎮之太平軍抵擋不住,陣亡1000餘人。同日塔齊布率軍攻占了武昌城東的洪山。13日,太平軍所設的漢陽晴川閣的木柵、龜山上的木壘以及武昌鯰魚套的6座營壘,都被清軍燒毀,漢陽、武昌城外據點盡失,無險可守。


    14日清晨,太平軍武昌守將國宗提督軍務石鳳魁,地官副丞相黃再興,隻留數百人守城,率軍從東門退出武昌。太平軍撤退時,與塔齊布遭遇,血戰於洪山,數百童子軍全軍覆沒於此。


    同日,太平軍漢陽守將三十九指揮古隆賢亦率軍退出漢陽。武漢為清軍收複。


    失去武漢自然讓太平天國高層十分不滿,急急調派周圍各省太平軍精銳赴援入鄂同僚,而廬州守將胡以晃及其所部近萬人馬正在增援之列。


    湘軍占領武漢後,聲名大噪。清廷賞曾國藩兵部侍郎銜,辦理軍務。曾國藩於得意之餘,即籌劃大舉東犯,並決定以奪取九江為第一目標。他與新任湖廣總督楊霈商定了一個水陸並進,夾江而下,首先突破太平軍田家鎮、半壁山江防,進而奪取九江的三路進攻計劃。


    南路由新任湖南提督塔齊布和知府羅澤南分統湘軍兵勇沿長江南岸進攻鄂東大冶、興國(今陽新);北路由楊霈督陝西提督桂明率綠營兵進攻蘄州、廣濟(今蘄春東南);中路以水師順江而下,由參將楊載福、同知彭玉麟率部先發,曾國藩與李孟群率後隊繼進。預定三路會師於田家鎮,總兵力約萬餘人。


    趁太平軍西路主力與湘軍對決於田家鎮的功夫,吳可部九千人馬外加左宗棠部三千人馬兵分兩路,突起發難一鼓作氣拿下廬州外圍之六安跟淮南,會師於廬州城下在城中內應配合下,一舉炸毀城門及周圍部分城牆,而後上萬大軍一湧而入當日全線收複廬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