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對不住了,朝廷今日突然發來調令,我已不再是兩江總督,諸位還是回去各守其職等候新的總督到任吧!”


    太監傳旨又是淨街撒土,又是大擺香案的怎麽瞞得過人?


    吳可也沒想瞞人的意思,正好昨日兩江大部分五品以上文武官員到齊,索‘性’都喊了來知會一聲,今日的全體大會也不用開了,該幹嘛幹嘛去他管不著。,最新章節訪問:.。


    這幫上‘門’拜年的官員震驚了,怎麽不聲不響的朝廷就要調走吳大總督?


    倒不是他們和吳可的感情有多深,相反其中很多人都對吳大總督暗暗不滿。


    還是那句話,朝廷用人自有法度,特別是涉及到天下九督這樣的封疆大吏,每次調動都是慎之又慎各方勢力角力不休,除非是突發狀況否則早早便會有風聲傳出。


    吳大總督上位時就是如此,前任何桂清做得實在不怎麽樣,兩江官場早早便流傳了吳可接替的風聲,果然這在之後成了現實。


    再之前的兩任,一任在太平軍攻破金陵城後戰死,一任怡良可是足足坐了近六年兩江總督之位。當時不關兩江戰局如何糜爛,上海租界洋人如何一再‘逼’迫,這位總督大人可是一直當到身體不能支撐為止。


    要不是何桂清在與太平軍的爭鋒中表現太挫,讓朝廷極不滿意也不會輕易換上當時還是安徽提督的吳可。


    就算心中再不服氣,這些兩江要員也不得不承認,吳可擔任總督以來做得實在不錯,起碼比那些前任強得太多。


    再軍事上,吳大總督一改前幾任的萎靡狀態,積極進取在與太平軍的一係列戰鬥中都有良好表現,確確實實壓製住了太平軍的囂張氣焰。


    想想前任何桂清在時,兩江清軍與江南大營緊密配合,兩家聯手兵力直接超過二十萬,而且在火器裝備還有後勤支援方麵,比孤城獨守的太平軍可要強得多。


    可結果怎麽樣,二十來萬清軍被金陵太平軍壓得死死的,江南大營統送‘春’和前任兩江總督何桂清隻能縮在城不出,每每太平軍有大行動之時更是連連向朝廷請求支援,表示兩江清軍壓力很大的說。


    也正是因為何桂清的無能表現,這才‘逼’得朝廷將他換掉。


    朝廷的銀子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為了支援兩江戰場朝廷可是費了老鼻子勁了,幾乎占到全國財政三分之一的銀子源源不斷的支援而至,無論是要兵還是要糧或者要‘精’良軍械那都沒有二話。


    最後仗還打成那個窩囊樣,在與太平軍的‘交’鋒中完全看不到多大優勢,任隨坐在紫禁城那把椅子上都受不了。


    特別是旁邊還有安徽清軍以及湘軍這兩個明晃晃的參照物,更是顯得兩江清軍無能之極,‘浪’費了朝廷無數錢糧供給。


    要不吳可一個武官,怎麽就那麽順利的坐上了兩江總督的寶座?


    還不是因為戰功顯赫,吳可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加上朝中一幹大佬的力‘挺’支持,這才有這樣的好事上頭。


    吳大總督上任之後也沒讓朝廷失望,顯示整頓軍紀敗壞的兩江清軍,而後以安徽清軍為骨幹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金陵圍攻戰,雖然最終沒能一舉拿下金陵城,可是兩江清軍的氣勢打了出來,讓金陵城裏的太平軍不敢有絲毫小覷之心。


    兩江清軍打出了氣勢,兵力和武器優勢自然很快顯現出來,‘逼’得金陵城外的太平軍部隊不得不收縮防線,再也不敢像之前那般主動挑釁。


    就這表現足夠朝廷滿意了,雖說沒能一舉收複金陵城,但太平軍的氣焰確實被嚴重打擊到了,一段時間內太平軍在與兩江清軍的戰鬥中,竟一時處於絕對的劣勢狀態狼狽之極。


    此戰之後,江蘇大部和淮北地區徹底安定,太平軍在兩地的勢力幾乎被連根拔除,兩江地區除了江西和淮南之外竟然進入了難得的穩定期。


    這樣的表現已經足夠讓人欽佩,沒想到吳大總督更是深謀遠慮,竟然在兩廣洋人聯軍發動初期便察覺不對,第一時間率領大軍囤聚徐州,遙望北地局勢變化做好了隨時出兵救援京師的準備。


    當時他們之中很多人,都覺得吳大總督太過小題大做,洋人聯軍就算有所行動,也不可能直接威脅到京畿安全。


    可誰知道洋人真就打到京師城下,要不是吳大總督救援及時,隻怕京城都會落入洋人之手。


    京城郊外連番大戰盡顯兩江清軍雄風,戰後京中大佬哪一個不誇兩江清軍實乃大清強軍?


    就算吳大總督救援京師期間,太平軍趁機大舉發動再破江南大營,李秀成更是率數十萬太平軍得勝之師兵威常州,可最後還不是被五萬兩江清軍打退?


    眼下等到朝廷的獎賞下來,吳大總督果然因著救援京師之功,一舉獲封一等忠勇侯這樣的高等爵位。


    吳可就任兩江總督兩年以來,在軍事方麵取得極大建樹,民生方麵自然也是不遑多讓。


    以工代賑的手段讓人驚‘豔’,一舉解決了流竄入蘇的數萬流民所帶麻煩,同時還將江蘇境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好完善一番。


    眼下江蘇和兩江府庫,便因著‘交’通便利興建的近十處市鎮,還有數量更多的農貿集市,不僅收回了之前投資還大獲其利。


    單單就是這一手,便很讓拜年的兩江官員們欽佩不已,他們從中可沒少跟著撈好處,這些都是吳大總督的領導功勞。


    海州港口建設也是一樁值得一提的大事,雖然因為工程浩大投進去的銀錢不在少數,但一部分頗有遠見的兩江官員,已經可以預料得到海州港口以後的繁華景象,上海的例子擺在那兒呢誰都不是傻子看不見。


    不得不說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海州一帶因為有港口這個巨大的工地拉動,周邊地區的經濟都有不同程度提升,無論百姓還是當地官府都因此受益非淺。


    因著兩江清軍時常拉練的緣故,江蘇和淮北兩地土匪武裝幾乎絕跡不說,兩江各地官府還在吳大總督的嚴令下,加大了對本地區治安環境的維持和清理,在數十萬兩江清軍的幫助下取得明顯成效。


    還有雖然加大煙土稅收力度讓人詬病,可不得不說自從吳大總督拿煙土開刀以來,江蘇各地的煙館聲音受到了巨大影響,最近幾年迅速增長的煙民數量增加緩慢不說,無論是社會治安還是衙‘門’的財政收入都有不小成果。


    總之吳可主政兩江以來,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還是做出了不少的民生舉措,讓江蘇和淮北兩地民眾受益極大,重點兩江官員們還是十分認可的。


    就是在外‘交’上,吳可這兩年的成果也是不小。


    因為有吳大總督的堅定支持,退居蘇州的海關衙‘門’在與租界列強的胎盤過程中態度強硬,搶回了不少屬於海關衙‘門’的權益和利益。


    也是因為吳大總督的堅持,兩江官場與租界列強之間的‘交’涉,再也不似之前那般畏畏縮縮束手束腳,也能底氣十足的拒絕洋人的過分要求。


    總之,在一幹前來拜年的兩江官員看來,吳可擔任兩江總督以來,兩年時間還是做出了不少成績的。


    在他們看來,像吳大總督這樣的能吏,朝廷還不得使勁籠絡,以便盡快解決太平軍這等心腹大患。


    有吳可在兩江坐鎮,太平軍便翻不起多大‘浪’‘花’,眼下的兩江局勢對太平軍極度不利,如果事態再如此發展下去的話太平軍也隻有等死的份。


    這些前來總督衙‘門’拜年的兩江官員,誰心中不想著跟吳大總督大展拳腳,好在剿滅金陵太平軍的戰鬥中分上一杯羹?


    吳大總督真的做得很好,這些前來總督衙‘門’拜年的兩江官員對此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太平軍有可能就在他們手中滅亡!


    可誰想到,朝廷竟然在這時突然調走吳可,竟是一點風聲都沒傳出!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能在兩江地區‘混’到五品以上的官員,沒有一個是簡單角‘色’。


    他們心中驚訝歸驚訝,但還不至於做出太過‘激’烈的反應。


    一個個心思電轉思量著朝廷此番是何用意,吳大總督這次明明就是明升暗降的節奏嘛!


    一等忠勇侯雖然聽著不錯,可惜隻是一個向朝廷領餉的爵位而已,除了麵子上好看點有點政治特,權之外真沒什麽。


    京中最不缺的就是勳貴之家,小小的一等侯爵實在算不得什麽。


    別看吳可被實授兩廣總督,好似比署理兩江總督強其實不然。


    兩廣雖然也是好地方,特別隨著列強的出現兩廣地區得到迅速發展,但比起兩江三省這樣的傳統膏腴之地,兩廣地區還是差了不少,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方麵都是如此。


    從兩江調到兩廣對於吳可而言算不得平調,用貶斥來形容都不為過,隻是朝廷麵子上的功夫做得不錯,沒讓人有機會從字麵上挑錯而已,實際就是明升按降的手段。


    他們不明白吳大總督得罪了朝堂上哪尊大神,竟然被如此對待真真讓人震驚之餘寒心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