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接下來的爭鬥,估計主要放在政務實權之上,顧命大臣免不了最後失敗的命運!”


    既然說開了,那兩位中年文士滔滔不絕的說道起來。<strong>電子書下載txt免費下載</strong>∠∽,w☆ww.2≠3wx.co▽m


    “不過學生認為,想要徹底分出勝負短時間內不太可能,這是一個長時間的拉鋸戰,就看顧命八大臣內部團結與否了!”


    吳可聽得連連點頭,這兩位還是很有能耐的,眼光很是不錯朝堂爭鬥也看得很明白,按照常理來說事情正是應該如此發展。


    可問題是,按照正常曆史發展,這樣的爭鬥就不是按照正常模式進行的。


    讚襄政務八位大臣的共同特點是:滿洲貴族(宗室貴族、軍功貴族、八旗貴族)與軍機大臣結合。


    從表麵上看,這是一個權力平衡的結構,其實不然。因為鹹豐沒有把帝胤貴族的勢力納入到“讚襄政務”的權力係統內。


    比如說,用恭親王奕訢“攝政”、或“議政”、或“輔政”、或“讚襄”,後來的情況自然就會不一樣,這是嚴肅的立場問題。


    當時奕訢30歲、慈禧27歲,當然鹹豐可能吸取了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引起叔嫂、叔侄矛盾的教訓,這才讓能力很強的恭親王靠邊站了。


    如果單從人數看,“讚襄政務”大臣八人;兩宮太後+同治+帝胤貴族的奕訢、奕譞才五個人,且帝、後為孤兒寡母,貌似也不怎麽樣。


    然而,兩宮太後+同治+帝胤貴族奕訢諸兄弟等,卻代表兩個強大政治集團、兩股強大政治勢力。


    因此,鹹豐“讚襄政務”八大臣的安排,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沒有將朝廷三股政治勢力加以平衡,特別是鹹豐對慈禧與奕兩人的政治潛能、對權力失衡形成的政治危局,認識不夠估計不足,最後導致後怕的不可控結果。


    當然,這點吳可心中清楚,不然原本曆史上也不會有慈禧太後獨攬朝政,還有恭親王作為首領軍機大臣這回事了。可他不能跟眼前兩位中年文士說啊,就算說了人家也不一定會信不是?


    “那你們以為,朝堂上的爭鬥什麽時候才會結束?”


    吳可臉上神色不變,不緊不慢輕聲問道。


    “學生以為,起碼得有三年以上!”


    “區區認為,如此下去兩三年間必出結果!”


    兩中年文士稍一沉吟,便毫不猶豫回答,結論卻是相差不多。<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可你們那都是按照正常情況推斷,要是情況不正常呢?”


    吳可滿臉微笑循循善誘。


    “不知大人此話何意?”


    兩中年文士聞言先是一愣,臉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其中一位拱手問道。


    “比如,其中一方采取過激手段呢?”


    吳可也不賣關子,眼神炯炯目光凜然道。


    “這不可能吧?”


    兩中年文士臉上齊齊色變,同時搖頭否決道。


    開什麽玩笑,顧命八大臣哪有這個膽子,難道他們不擔心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除非是帝後和王公們先……


    想到這個可能,他們心中頓時一涼,額頭冷汗滾滾被驚住了。


    果然,真聽吳可嘿嘿冷笑出聲,毫不猶豫道出兩中年文士心中最大擔憂:“沒錯,顧命大臣們想要權傾朝野就不敢胡來,起來在他們的勢力沒超越帝後黨和王公黨聯盟之前,沒做足了架空小皇帝的準備之前,他們確實不敢亂來否則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帝後和王公們卻沒這份顧忌啊,他們真要是強硬動手的話不僅身份足夠彈壓事後的混亂局麵,就是理由也好找得很,誰讓他們掌握了下旨的權力呢,在朝堂話語上的優勢實在太大!”


    吳可連珠炮似的話語,一下子將兩位文士特使給震蒙了,一時麵麵相覷都不知道該說什麽是好,心中又是惶恐又是興奮情緒一時複雜到了極點。


    “不知大人有何證據……”


    那兩中年文士也不是泛泛之輩,跟著張亮基和左宗棠也見識過大世麵,之前被吳可突如其來的話給驚到了,不過很就反應過來追根究底。


    “嗬嗬,在京城和承德行宮,本督還是有些人手和耳目的!”


    吳可微微一笑,便將之前手下耳目打探到的情況直言相告。


    鹹豐十一年七月17日,鹹豐皇帝死。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二,命禦前大臣載垣、瑞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讚襄政務大臣,八大臣控製了政局。


    三,授予皇後鈕祜祿氏“禦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顧命大臣擬旨後要蓋“禦賞”和“同道堂”印章。八大臣同兩宮太後發生激烈的矛盾。


    18日,大行皇帝入殮後,以同治皇帝名義,尊孝貞皇後為皇太後即母後皇太後,尊懿貴妃為孝欽皇太後即聖母皇太後。


    八月初一,恭親王奕獲準趕到承德避暑山莊叩謁鹹豐皇帝的梓宮。


    恭親王奕化妝成薩滿,在行宮見了兩宮皇太後,密定計,旋返京,做部署。


    其獲準同兩宮太後會麵約兩個小時。奕在熱河滯留六天,盡量在肅順等麵前表現出平和的姿態,麻痹了顧命大臣。


    兩宮太後與恭親王奕炘決定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斷搶奪先機,外柔內剛配合默契。恭親王奕同兩宮太後密商決策與步驟後,返回北京,準備大事。此時,鹹豐皇帝剛駕崩十三天。


    2日,醇郡王奕繕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掌握了禁軍實際的軍事權力。


    6日,禦史董元醇上請太後權理朝政、簡親王一、二人輔弼的奏折。


    7日,準兵部侍郎勝保到避暑山莊。勝保在下達諭旨不許各地統兵大臣赴承德祭奠後,奏請到承德哭奠,並率兵經河間、雄縣一帶兼程北上。


    11日,就禦史董元醇奏折所請,兩宮皇太後召見八大臣。肅順等以鹹豐皇帝遺詔和祖製無皇太後垂簾聽政故事,擬旨駁斥,兩宮皇太後與八位讚襄政務大臣激烈辯論。


    八大臣“嘵嘵置辯,已無人臣禮”。據吳可收買的行宮眼線匯報:肅順等人恣意咆哮,“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小皇帝嚇得尿了褲子。兩宮太後不讓,載垣、瑞華等負氣不視事,相持愈日,卒如所擬。八大臣想先答應兩宮太後,把難題拖一下,回到北京再說。


    18日,宣布鹹豐皇帝靈柩於農曆9月23起靈駕,29日到京。


    “這這這,這是真的麽?”


    兩中年文士特使聽得好一陣目瞪口呆,沒想到帝後與顧命大臣之間的矛盾,已經激烈到這等程度。


    如果情況真的如此糟糕,帝後與王公勢力已準備不顧一切的話,那麽京城朝堂局勢將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這對於要求穩妥的南方三總督而言卻不是什麽好事。


    朝堂局勢的劇變,意味著朝廷人事的劇烈變化,說不定什麽時候吳可或者他們身後的恩主,就成了倒黴的犧牲品了。


    這,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吳可微微一笑,沒說自己的情報來源可靠不可靠,隻是輕輕擺了擺手表態道:“本督不管朝堂局勢如何緊張,但是顧命大臣與帝後之間的平衡,短時間內絕對不能被打破,這對於兩廣官場沒任何好處,雲貴和閩浙兩地官場也是一樣,兩位先生以為呢?”


    “督台大人所言甚是!”


    兩中年文士再次悄悄互視一眼,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認可了吳可的說法。


    “你們回去後,把情況好好的跟張老和左兄說清楚!”


    將兩位中年文士的小動作盡收眼底,吳可不動聲色繼續道:“還有,我之後會在京城有些動作,希望張老和左兄不要輕易插手讓人抓住把柄!”


    “我等回去之後,一定將督台大人的話如實稟告!”


    兩中年文士臉上神色凜然,急忙起身拱手鄭重表態。


    “恩,如此我就放心了!”


    吳可輕笑出聲臉上露出放鬆神色。


    “不知督台大人,打算以何等方式插手朝堂之爭!”


    廳堂裏的氣氛突然輕鬆下來,兩中年文士輕鬆了口氣這才發現後背已全被冷汗濕透,不過心中實在好奇難耐,忍了又忍還是沒有忍住好奇小心開口試探道。


    “嗬嗬,有些東西最好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吳可臉上神色不動,目光輕掃兩位滿懷好奇之色的中年文士特使,輕飄飄警告道。


    “學生孟浪了,還請督台大人不要見怪!”


    兩中年文士悚然一驚,急忙彎腰拱手連連請罪。


    “嗬嗬,無妨無妨……”


    ……


    鹹豐十一年九月初,就在先行皇帝靈柩抵達京城後不久,京師坊間突然流言四起謠言滿天飛,說起帝後黨已與王公黨緊密聯盟,準備武力解決顧命八大臣!


    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瞬是件之間便已傳遍整個京師,並以飛一般的速度向整個京畿地區擴散開去,等到恭親王等人得到消息竟怒交加,急忙抽調人手準備撲滅謠言之時已經遲了一步,謠言早已星火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