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七月中旬,在安徽淮北地區發生一起十分惡劣的清軍內部械鬥事件!
三千湘軍人馬與淮北當地五千地方團練一場狠鬥,死傷竟達數百之巨,消息傳出震驚朝野。<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更讓人驚訝的是,湘軍三千‘精’銳將士,竟然隻和五千淮北地方團練打成平手,這個結果更讓人震驚。
不等朝廷和湘軍主帥曾國藩反應過來,安徽巡撫便聯合安徽清軍兩萬人馬,不由分說將剛剛吃了個悶虧的三前湘軍安全‘護送’出境,這無疑狠狠扇了湘軍一記響亮耳光。
朝廷的[反應非常迅速,二話不說下聖衝著湘軍和其主帥曾某人一通申斥,並嚴令曾某人約束好手下湘軍將士不得無故禍害地方。
原來翁同書下定決心聯合安徽清軍將湘軍趕出淮北之時,便已向朝廷去了封折子解釋此次械鬥事件的前因後果,作為沒理一方的湘軍自然得不到朝廷的好臉相待,湘軍這次確實做得過分了。
更不要說淮北商業圈中,可是沒少京中權貴的‘門’人和嫡係人馬,湘軍以怨生恨的搶掠之舉,可是大大觸犯了權貴們的利益不整丫整誰?
再說了朝中權貴帝後黨與王公黨聯盟,還有顧命八大臣一係,跟曾某人和湘軍關係好的真沒幾個,鹹豐時期曾某人便十分不受皇帝跟朝臣待見,如今逮著機會還不使勁往泥裏踩啊?
曾國藩也是個倔的,越是受到朝野上下‘欺壓’,他的反抗和抵觸情緒便越厲害。這不隨著那不足三千湘軍被灰溜溜趕出淮北,引起湘軍內部一陣嘩然和‘激’烈反彈,在曾某人的默許下又是幾營湘軍人馬,氣勢凶凶殺奔蘇北與淮北‘交’界處,做好隨時進入淮北報複的準備。
誰也沒料到湘軍反應如此‘激’烈,安徽巡撫翁同書被湘軍如此態度鮮明的強硬表態氣得夠戧,卻也擔憂這幾營近萬湘軍帶著不滿和怨氣殺奔淮北境內,給安寧詳和的淮北之地帶來不測之禍。
湘軍如此表現讓人側目,可鄉勇隊又豈是好欺負的?
征得安徽巡撫翁同書的同意後,鄉勇隊兼安徽清軍大將吳圖勾,親率五千安徽清軍坐鎮淮北城,監視防備不遠處不懷好意的近萬湘軍人馬。
一時間淮北氣氛凝重,一股大戰前夕的壓抑氣氛彌漫,膽子小些的外來客商二話不說便撤離了淮北,在短時間內給淮北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
也就是這時,留守老巢的鄉勇隊大佬知道這事瞞不下去,所以便派信使急匆匆趕赴廣州,向鄉勇隊唯一老大兩廣總督吳可通報情況。
“曾國藩這是想幹什麽?”
吳可一聽頓時氣得夠戧,二話不說將鄉勇隊在廣州的核心將領召來,向他們通報了這個情況。
頓時,原本莊嚴肅穆的總督衙‘門’中堂大廳炸開了鍋,一幹手握重權的鄉勇隊將領們紛紛嚷嚷開了:
“湘軍這是什麽意思,以為我鄉勇隊沒人麽?”
“哼哼,自己沒本事‘弄’銀子就玩這樣的下作手段,某算是看清了湘軍的嘴臉,它想戰咱便戰!”
“大人還等什麽,咱們直接出手找湘軍的晦氣去!”
“……”
盡管手下小弟們說話十分難聽,但吳可卻很滿意他們的保險,這不僅僅是護短的問題,更是表明鄉勇隊這幫高級將領的團結一心。
對於手下核心弟兄的請求,他自然不會輕易否則,加上心中本就對湘軍和曾某人十分不爽,所以他二話不說便下了一個決定:斷了廣東對湘軍的直接財政支持,他倒要看看湘軍到底有多牛氣烘烘?
什麽叫做打蛇打七寸,吳可這一手就是最好的表現!
兩廣總督衙‘門’突然斷了廣東對湘軍的財政支援,消息傳到兩江引起湘軍內部好一陣動‘蕩’,就連一向養氣功夫厲害的曾國藩都變了臉‘色’。
盡管明知道湘軍已與鄉勇隊‘交’惡,可為了湘軍的前程曾某人不得不硬著頭皮,第一時間向兩廣總督吳可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質問信。
要知道自從湘軍起家以來,便得到廣東財政的大力支持才能堅持到如今。就是到了現在湘軍已有自己來錢的地盤,可廣東的財政支援依舊是他們不可或缺的軍費重要來源之一。
突然一下子就斷了,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什麽,以江蘇的富庶在他們還沒大肆擴軍之前,勉強支撐個一年半載還沒什麽,可是時間一長沒能在短時間內打下天京,獲得足夠的繳獲補充的話以後日子決不好過。
最起碼,湘軍各部的擴軍將受到極大影響,沒足夠銀子打底就算他們再能征慣戰,也經不起那巨大消耗。
吳可根本就懶得理會曾某人的質詢,尼瑪的兩家關係都這麽惡劣了,還指望他不計前嫌繼續掏銀子支持湘軍,他又不是受虐狂!
為了讓湘軍深刻明白什麽叫做後悔,吳可的動作可不僅如此。
斷了廣東對湘軍的財政支援後沒幾天,他又嚴令進入貴州的三支湘軍部隊撤回廣西邊境,違命者軍閥處置決不輕饒。
顯然劉長佑等湘軍大將也聽聞了淮北發生的事情,盡管心中可能不願卻不想在這時得罪了頂頭上司,加上四川境內石達開部太平軍一直沒有鬧出太嚴重的事故,於是也就不情不願的從貴州與四川‘交’界地帶撤了回來。
誰料吳可這一手‘釜底‘抽’薪’真真靈驗,坐鎮四川指揮圍剿石達開部太平軍的駱秉章可就吃了苦頭,也讓石達開部太平軍輕鬆搶渡金沙江!
此時的局勢對太平軍可不怎麽樣,清軍攻下安慶之後‘逼’近天京。
天京被困形勢嚴峻,稍一不慎太平天國首都便有易手之危。
天京以下,如同曆史上一般清軍與外國列強勾結,在新鮮出爐淮軍主帥李鴻章的奔走牽線下合組新式軍隊,使用洋槍洋炮向蘇南一帶富庶之地的太平軍地盤展開瘋狂反撲。
天京以上,由於太平軍幹將英王陳‘玉’成被叛徒出賣,被俘後被清軍直接殺掉形勢迅速惡化。總之太平軍在長江中下遊各地戰場上處處失利。清軍得以騰出手來‘抽’調更多兵力對付四川境內的太平軍。
石達開占領長寧後,想以此作為渡江的根據地,而石部太平軍一旦渡江成都便岌岌可危。
四川總督駱秉章為了先發製人,調集了四川境內所有的湘軍和許多川軍合力圍攻長寧。除了從涪州尾隨而來的湘軍劉嶽昭部,川軍唐友耕部,唐炯部之外,又調來了湘軍道員增傳理部,川軍總兵熊煥章部,反複環攻誌在必得。
一時雙方在長寧縣城戰況‘激’烈死傷均重。清軍悍將唐友耕雖然多次負傷,仍然死戰不退。
石達開見到清軍雲集,長寧江麵封索甚嚴,覺得在這一帶渡江無望,不如暫時撤離保存有生力量,就在7月12日主動放棄長寧,經敘永向川黔邊界轉移休整部隊,並且伺機出擊另覓搶渡的渡口。
原本駐紮於此的湘軍劉長佑等部人馬,已經在兩廣總督吳可的嚴下撤回了廣西邊境,結果讓石部太平軍在黔南地區不受打擾的休整了近一月時間,氣得駱秉章破口大罵吳可不是個玩意。
吳可也沒料到事情會這麽湊巧,但事情已經發生再說什麽也無用,而且鄉勇隊與湘軍已經徹底‘交’惡,沒‘抽’刀子在背後來一下已經很夠意思了,想要他為湘軍的戰功薄上添磚加瓦根本沒那可能!
結果因為清軍內部的不和,便宜了石部太平軍得利。
8月7日太平軍大將李福猷率軍,在合江西南三十裏的先市場大敗湘軍劉嶽昭部全軍士氣大振。
但是石達開派人偵察的結果是合江以下,重慶以上清軍處處防江無隙可乘。為了‘迷’‘惑’圍追堵截的四川清軍,太平軍決定繞道黔滇向敘府以上的金沙江,也就是長江上遊尋覓渡口過江。
因為那一帶地方山高水深人煙稀少,清軍難於處處設防,奇襲成功的希望要大得多。
9月底太平軍全部集中於川黔邊界,作好入黔準備。石達開設大營於綦江縣屬的東溪鎮,在這裏他召集諸將商定了一個繞道進軍奇襲成都的長期作戰計劃。即分兵三路,由賴裕新,李福猷各領一路,分別由黔入滇,繞道上遊,設法搶渡金沙江。
石達開自領一路,仍從敘府以南地區進軍,約期在金沙江以北的木川司會合,共取成都。
1862年10月1日,石達開率領全軍進入貴州,甩掉了集結在川南長江沿線的清軍主力,乘虛蹈險分攻桐梓,遵義,仁懷,綏陽,黔西,大定等府,正如事先所預計的這一帶清軍甚少,沒遇到什麽阻擋,連著名的天險大婁山的婁山關都無人把守。
全軍到達大定時,兩年前離開廣西的曾廣依正在附近活動,聽說翼王親自到來十分高興,急忙率領部下前來歸隊。石達開與賴裕新,李福猷早已商定了分兵作戰的計劃,這時有了熟悉貴州情況的曾廣依作為向導,就決定立即執行。。
三千湘軍人馬與淮北當地五千地方團練一場狠鬥,死傷竟達數百之巨,消息傳出震驚朝野。<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更讓人驚訝的是,湘軍三千‘精’銳將士,竟然隻和五千淮北地方團練打成平手,這個結果更讓人震驚。
不等朝廷和湘軍主帥曾國藩反應過來,安徽巡撫便聯合安徽清軍兩萬人馬,不由分說將剛剛吃了個悶虧的三前湘軍安全‘護送’出境,這無疑狠狠扇了湘軍一記響亮耳光。
朝廷的[反應非常迅速,二話不說下聖衝著湘軍和其主帥曾某人一通申斥,並嚴令曾某人約束好手下湘軍將士不得無故禍害地方。
原來翁同書下定決心聯合安徽清軍將湘軍趕出淮北之時,便已向朝廷去了封折子解釋此次械鬥事件的前因後果,作為沒理一方的湘軍自然得不到朝廷的好臉相待,湘軍這次確實做得過分了。
更不要說淮北商業圈中,可是沒少京中權貴的‘門’人和嫡係人馬,湘軍以怨生恨的搶掠之舉,可是大大觸犯了權貴們的利益不整丫整誰?
再說了朝中權貴帝後黨與王公黨聯盟,還有顧命八大臣一係,跟曾某人和湘軍關係好的真沒幾個,鹹豐時期曾某人便十分不受皇帝跟朝臣待見,如今逮著機會還不使勁往泥裏踩啊?
曾國藩也是個倔的,越是受到朝野上下‘欺壓’,他的反抗和抵觸情緒便越厲害。這不隨著那不足三千湘軍被灰溜溜趕出淮北,引起湘軍內部一陣嘩然和‘激’烈反彈,在曾某人的默許下又是幾營湘軍人馬,氣勢凶凶殺奔蘇北與淮北‘交’界處,做好隨時進入淮北報複的準備。
誰也沒料到湘軍反應如此‘激’烈,安徽巡撫翁同書被湘軍如此態度鮮明的強硬表態氣得夠戧,卻也擔憂這幾營近萬湘軍帶著不滿和怨氣殺奔淮北境內,給安寧詳和的淮北之地帶來不測之禍。
湘軍如此表現讓人側目,可鄉勇隊又豈是好欺負的?
征得安徽巡撫翁同書的同意後,鄉勇隊兼安徽清軍大將吳圖勾,親率五千安徽清軍坐鎮淮北城,監視防備不遠處不懷好意的近萬湘軍人馬。
一時間淮北氣氛凝重,一股大戰前夕的壓抑氣氛彌漫,膽子小些的外來客商二話不說便撤離了淮北,在短時間內給淮北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
也就是這時,留守老巢的鄉勇隊大佬知道這事瞞不下去,所以便派信使急匆匆趕赴廣州,向鄉勇隊唯一老大兩廣總督吳可通報情況。
“曾國藩這是想幹什麽?”
吳可一聽頓時氣得夠戧,二話不說將鄉勇隊在廣州的核心將領召來,向他們通報了這個情況。
頓時,原本莊嚴肅穆的總督衙‘門’中堂大廳炸開了鍋,一幹手握重權的鄉勇隊將領們紛紛嚷嚷開了:
“湘軍這是什麽意思,以為我鄉勇隊沒人麽?”
“哼哼,自己沒本事‘弄’銀子就玩這樣的下作手段,某算是看清了湘軍的嘴臉,它想戰咱便戰!”
“大人還等什麽,咱們直接出手找湘軍的晦氣去!”
“……”
盡管手下小弟們說話十分難聽,但吳可卻很滿意他們的保險,這不僅僅是護短的問題,更是表明鄉勇隊這幫高級將領的團結一心。
對於手下核心弟兄的請求,他自然不會輕易否則,加上心中本就對湘軍和曾某人十分不爽,所以他二話不說便下了一個決定:斷了廣東對湘軍的直接財政支持,他倒要看看湘軍到底有多牛氣烘烘?
什麽叫做打蛇打七寸,吳可這一手就是最好的表現!
兩廣總督衙‘門’突然斷了廣東對湘軍的財政支援,消息傳到兩江引起湘軍內部好一陣動‘蕩’,就連一向養氣功夫厲害的曾國藩都變了臉‘色’。
盡管明知道湘軍已與鄉勇隊‘交’惡,可為了湘軍的前程曾某人不得不硬著頭皮,第一時間向兩廣總督吳可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質問信。
要知道自從湘軍起家以來,便得到廣東財政的大力支持才能堅持到如今。就是到了現在湘軍已有自己來錢的地盤,可廣東的財政支援依舊是他們不可或缺的軍費重要來源之一。
突然一下子就斷了,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什麽,以江蘇的富庶在他們還沒大肆擴軍之前,勉強支撐個一年半載還沒什麽,可是時間一長沒能在短時間內打下天京,獲得足夠的繳獲補充的話以後日子決不好過。
最起碼,湘軍各部的擴軍將受到極大影響,沒足夠銀子打底就算他們再能征慣戰,也經不起那巨大消耗。
吳可根本就懶得理會曾某人的質詢,尼瑪的兩家關係都這麽惡劣了,還指望他不計前嫌繼續掏銀子支持湘軍,他又不是受虐狂!
為了讓湘軍深刻明白什麽叫做後悔,吳可的動作可不僅如此。
斷了廣東對湘軍的財政支援後沒幾天,他又嚴令進入貴州的三支湘軍部隊撤回廣西邊境,違命者軍閥處置決不輕饒。
顯然劉長佑等湘軍大將也聽聞了淮北發生的事情,盡管心中可能不願卻不想在這時得罪了頂頭上司,加上四川境內石達開部太平軍一直沒有鬧出太嚴重的事故,於是也就不情不願的從貴州與四川‘交’界地帶撤了回來。
誰料吳可這一手‘釜底‘抽’薪’真真靈驗,坐鎮四川指揮圍剿石達開部太平軍的駱秉章可就吃了苦頭,也讓石達開部太平軍輕鬆搶渡金沙江!
此時的局勢對太平軍可不怎麽樣,清軍攻下安慶之後‘逼’近天京。
天京被困形勢嚴峻,稍一不慎太平天國首都便有易手之危。
天京以下,如同曆史上一般清軍與外國列強勾結,在新鮮出爐淮軍主帥李鴻章的奔走牽線下合組新式軍隊,使用洋槍洋炮向蘇南一帶富庶之地的太平軍地盤展開瘋狂反撲。
天京以上,由於太平軍幹將英王陳‘玉’成被叛徒出賣,被俘後被清軍直接殺掉形勢迅速惡化。總之太平軍在長江中下遊各地戰場上處處失利。清軍得以騰出手來‘抽’調更多兵力對付四川境內的太平軍。
石達開占領長寧後,想以此作為渡江的根據地,而石部太平軍一旦渡江成都便岌岌可危。
四川總督駱秉章為了先發製人,調集了四川境內所有的湘軍和許多川軍合力圍攻長寧。除了從涪州尾隨而來的湘軍劉嶽昭部,川軍唐友耕部,唐炯部之外,又調來了湘軍道員增傳理部,川軍總兵熊煥章部,反複環攻誌在必得。
一時雙方在長寧縣城戰況‘激’烈死傷均重。清軍悍將唐友耕雖然多次負傷,仍然死戰不退。
石達開見到清軍雲集,長寧江麵封索甚嚴,覺得在這一帶渡江無望,不如暫時撤離保存有生力量,就在7月12日主動放棄長寧,經敘永向川黔邊界轉移休整部隊,並且伺機出擊另覓搶渡的渡口。
原本駐紮於此的湘軍劉長佑等部人馬,已經在兩廣總督吳可的嚴下撤回了廣西邊境,結果讓石部太平軍在黔南地區不受打擾的休整了近一月時間,氣得駱秉章破口大罵吳可不是個玩意。
吳可也沒料到事情會這麽湊巧,但事情已經發生再說什麽也無用,而且鄉勇隊與湘軍已經徹底‘交’惡,沒‘抽’刀子在背後來一下已經很夠意思了,想要他為湘軍的戰功薄上添磚加瓦根本沒那可能!
結果因為清軍內部的不和,便宜了石部太平軍得利。
8月7日太平軍大將李福猷率軍,在合江西南三十裏的先市場大敗湘軍劉嶽昭部全軍士氣大振。
但是石達開派人偵察的結果是合江以下,重慶以上清軍處處防江無隙可乘。為了‘迷’‘惑’圍追堵截的四川清軍,太平軍決定繞道黔滇向敘府以上的金沙江,也就是長江上遊尋覓渡口過江。
因為那一帶地方山高水深人煙稀少,清軍難於處處設防,奇襲成功的希望要大得多。
9月底太平軍全部集中於川黔邊界,作好入黔準備。石達開設大營於綦江縣屬的東溪鎮,在這裏他召集諸將商定了一個繞道進軍奇襲成都的長期作戰計劃。即分兵三路,由賴裕新,李福猷各領一路,分別由黔入滇,繞道上遊,設法搶渡金沙江。
石達開自領一路,仍從敘府以南地區進軍,約期在金沙江以北的木川司會合,共取成都。
1862年10月1日,石達開率領全軍進入貴州,甩掉了集結在川南長江沿線的清軍主力,乘虛蹈險分攻桐梓,遵義,仁懷,綏陽,黔西,大定等府,正如事先所預計的這一帶清軍甚少,沒遇到什麽阻擋,連著名的天險大婁山的婁山關都無人把守。
全軍到達大定時,兩年前離開廣西的曾廣依正在附近活動,聽說翼王親自到來十分高興,急忙率領部下前來歸隊。石達開與賴裕新,李福猷早已商定了分兵作戰的計劃,這時有了熟悉貴州情況的曾廣依作為向導,就決定立即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