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土煙泛濫的情況,讓吳可很是痛心……


    除了雲貴川這樣的土煙種植大省之外,大清其餘省份地區在種植土煙的熱情上,也是不差多少。<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頂點小說,


    西北地區土壤肥沃卻幹旱少雨,農業生產極不發達,百姓生活十分艱難。但是這裏的氣候條件也適宜罌粟的生產,出產的土煙的品質和產量都很好,是除了南方之外最大的一個著名土煙產地。


    還是因為戰亂和財政問題,甘肅省早早的便把種植罌粟當作財政支柱,當地官府經常為了籌備軍餉,先後奏請朝廷加征罌粟地稅的上疏,可見土煙對甘肅當地財政的支援作用有多巨大。


    此時罌粟花已滿布於陝甘各縣,土煙吸者日多種者亦日眾,利厚工省又不擇土之肥瘠。取液煮膏既諳其法,遂自吸食而沿及妻孥,久之廝丐亦然,其傾家致死者不可屈指數。


    甘肅土煙不僅本省隱君子們享用,而且還大量輸入東、西鄰省,省境內未見其他地方輸入的土煙,可見‘甘土’在本省之強勢,百姓種植土煙麵積之廣闊。


    和雲貴川等地情況差不多,因為土煙已逐漸成為當地官府的支柱產業,其發展勢頭迅猛異常,產量也跟著一漲再漲,幾乎侵占甘肅省小半糧田,單單看著資料上枯燥的簡介便覺觸目驚心,隻怕實際情況更讓人不忍目睹。


    陝西省的土煙種植和生產也不落於人後,省境早就被連年戰亂整成了一片破爛,同樣是因為財政問題這裏的土煙種植得到官府大力推廣,結果土煙蔓延之勢不可阻擋,短短十來年時間便已經形成了規模浩大的土煙產業鏈。


    自陝西戰亂頻頻以來種煙者多。秦川八百裏,渭水貫其中內,渭南地尤肥饒,近亦遍地罌粟。此時陝西關中的渭南、涇陽、鳳翔,陝北的宜川、延川和陝南的漢中等縣,已經成了陝西的著名的土煙產地,更是各地官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


    而山西省的土煙種植規模和產量都不小,早在道光年間山西百姓即多以種植罌粟為業,開始時在山坡地角栽種;獲利後便迅速擴大至沃壤腴田,遍地種植規模浩大。<strong>.</strong>


    其時全省罌粟栽種麵積已達六十餘萬畝;隨著時間推移時局動蕩栽種麵積進一步擴大,產量自然也跟著瘋狂上漲。


    山西省內甚至因為通省百十有餘屬,幾無處不種土煙的緣故,以至於幹擾排斥了糧食生產,一度引起這個資源大省的糧荒。


    在幕僚收集的資料上,更是直言不諱說到晉民好種罌粟,最盛者二十餘廳州縣,其餘多少不等,幾於無縣無之,曠土傷農,以致畝無棲糧,家無餘粟。


    山西省土壤稍貧瘠,土煙畝產量較低,不得不用更多土地種植,侵占糧田沃土賺錢雖然不少,卻是人為的引起糧價高企導致平民百姓生活更加艱苦。


    通過綜合所有信息分析,西南、西北各省是大清土煙的主要產地,它們的土煙產量約占整個大清總產量的八成以上。可其他各省也都有大量土煙種植、加工製造成品煙土,如直隸,河南還有山東的土煙產量數量也都很龐大。


    而兩廣地區出產的‘廣土’,在南方地區也是知名煙土品牌,更是大清土煙種植的發源地之一,很多兩廣百姓就是依靠種植土煙生活,想要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不付出大代價根本沒可能成功。


    更讓吳可苦笑不得的是,因為土煙在大清各地官府的巨大財政支援作用,如此巨利就連朝廷都跟著參合一腳,竟在官方還有民間的雙重呼籲下放開了形同虛設的‘煙禁’。


    而自從朝廷開放煙禁,允許各地種植罌粟以後,大清的罌粟產量猛然間大增,不僅很快做到了自給自足,抵,製了洋煙的進口,並且還對洋藥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更是使之進口數量逐年下降。


    而進口煙土在數量降低的同時,其銷售價格在國產煙土的競爭下也大幅度跟著降低。不論是質量較好的白皮土、公班土,還是質量稍次的其他煙土,銷售價格都在土煙的衝擊下迅速下降。


    進口洋煙數量和銷售價格的下降,使進口洋煙的市場越來越小,逐漸有被國產土煙替代的跡象,這可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讓吳可大開眼界的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官場上竟然刮起一股土煙取代洋土的風潮,而且還有越演越烈之勢。


    也不知官場哪位大神提出了全麵弛禁,廣泛種植、生產土煙,而後課取重稅,以增加國庫收入、限製吸食的強大主張。


    其直言不諱指出:“鴉,片煙土為禍甚烈,然果能盡弛其禁,其有益於國也亦甚多”。並且還大摸大樣的列舉了其中好處:“中國之人既已喜吸此物,反不如大弛其禁,縱民耕種,令其足供民間吸食,國家可以歲收稅銀,每年可減二千數百萬出口之銀,不歸於印度而盡存於中國,為計豈不美乎?”


    還有“重增其稅,使其價日昂,不但貧民無計吸食,即富人之吸食既多,亦將吝惜而不能暢所欲為,是不禁而自禁矣,未必非化國富民之一道也。”


    吳可看到這些的時候差點沒忍住破口大罵,見過沒腦子的就沒見過這麽沒腦子的,卻不料這樣貽害無窮的提議竟然還得到不少官場大佬讚同,這事真真奇葩到讓人無語之極。


    就連一向以禁煙著稱的林則徐,此時也讚同允許內地種植、生產土煙。他所反對的隻是吸食洋煙而不喜歡土煙。


    在某一公開場合林則徐更直接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煙而不嗜土煙。”


    看到資料上的這些內容,吳可當真無語之極。


    要說這時代官僚集團太過鼠目寸光呢,還是大罵他們愚蠢如豬?


    豈料這還是一股風潮,更是朝堂大佬趁勢奏請弛禁,以抵,製洋煙的湧入,奏折中指出,“既不能禁英商之不販洋煙,即不能禁華民之不食洋煙”,而禁止內地各省種煙,勢必使洋煙四處販,賣掠取厚利。


    因此,應“暫弛各省罌粟之禁,而加重洋藥之稅厘,使外洋煙土既無厚利,自不進口”,這樣“不但奪洋商利權,並可增加稅項”。如果外洋煙土不來,再嚴禁鴉,片也容易辦到了。


    提出建議的朝堂大佬官高權重,所提出的主張又冠冕堂皇,似乎切實可行因此影響很大,以至於一時弛禁的主張左右了政局,在官場還有民間各路人士的積極奔走努力下,土煙弛禁終於被清廷允許了。


    罌粟雖然原產於阿拉伯,但傳入中國時間很久,中國內地亦有不少省份私自小規模地種植。至此在弛禁的呼聲和官員的默許和鼓勵下,大清罌粟的種植迅速發展,全國各行省在都種植罌粟,清廷對土煙收稅但較洋煙稅率為低,從而鼓勵了土煙生產,以次來對抗洋煙的大量進口搶奪市場份額。


    而且同種植糧食等農作物相比,種植罌粟生產煙土的相同田畝比較效益高得多,受利益驅動貧窮無靠的農民紛紛改種大煙。一時之間全國各地,無論是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還是長城內外漠北滇南,罌粟花到處開放搖曳生姿。


    讓吳可大暗心驚的是,自煙禁已寬後各省種植罌粟者連纖接畛,農家習以為故常,官吏亦以倍利也而任聽之。


    對於這樣的形勢,吳可感覺很是頭痛,不知道改如此插手土煙事務為好。


    他自然知道鴉,片國產化並不是一件好事。在晚清的特定曆史條件下,朝廷在客觀上不能阻止鴉,片的大量輸入,也不能、無法防止白銀的大量外流,但通過允許栽種罌粟、生產製造土煙的方式,卻成功地抵,製了洋煙的大肆輸入,較為有效地防止了白銀的外流,減輕了風雨飄搖中的朝廷的財政危機。從這一意義上說鴉,片國產化對朝廷是‘有利’的。


    然而,鴉,片的國產化導致了舉國上下到處種植土煙,使其產量迅速增加,價格大幅度下降,從而為更多的人甚至更多的貧困百姓吸食土煙提供了條件。因此隨著鴉,片國產化的實現,整個大清的吸食者也迅速增加了,鴉,片之害因而更加突出了。


    可以說,朝廷實施的“以土抵洋”的鴉,片政策,無疑是飲鳩止渴的政策,是以鴉,片煙毒害更多百姓的涸澤而漁的政策,其危害相當之大。


    吳可心中明白這些,可此時官場風向如此他也不好太過逆勢而行,可以在兩廣地區試驗新的政策,但卻是整個大清的煙土政策根本起不到有益作用。


    明白了土煙在大清泛濫之局,更加堅定了他插手煙土事務的決心。當然此時觸碰利益牽連甚廣的土煙不是好選擇,所以他便把主意打到了洋煙身上,反正朝廷雖然不禁洋煙進口,但卻明文規定繳納了海關煙土稅的洋土才能正常流入大清,走私煙土卻是要受到極力打擊的不法行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