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佑他們一定要走?”


    總督衙門後院花廳,吳可高居首席,下首兩端鄉勇隊以及廣東和廣西兩省高層武官員濟濟一堂。<strong>八零電子書</strong>↑,


    此時廣西巡撫勞崇光正一臉尷尬的站在花廳正中,眼皮低斂也不知在想些什麽,隻是默然點頭不語。


    “嘿,這幫湘軍的蠻子!”


    沒等吳可開口,坐在右手首位上的吳水牛,便忍不住[撇嘴譏笑出聲。


    非鄉勇隊係官員一陣沉默,這樣的事情他們不好多說什麽,進入兩廣作戰的湘軍大將一定要走,他們覺得留也不好不留也不好,總之什麽為難。


    沒錯,就在同治元年春節到來之季,整個廣州城都籠罩在濃濃的過年氣氛中時,一直駐紮於廣西的三支湘軍人馬同時提出了離開的請求。


    吳可和總督衙門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古補給繼續關注走私大煙以及後續一係列動作,急忙招呼兩廣武高層齊聚一堂商量此事。


    說老實話,以劉長佑以及劉坤一等為首的湘軍部隊,在之前的廣西亂局中表現尚可,麵對石達開部太平軍時被整得灰頭土臉,但是在覆滅偽大成國的戰鬥中,表現得還是足夠亮眼的。


    不過可惜的是,他們身上濃鬱的湘軍色彩,讓他們很難融入廣西本地清軍之中,總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之後偽大成國殘餘武裝一部跟隨石達開轉戰四川,另一部分主力也就是黃鼎鳳所部人馬,也在年初趁清軍防備鬆懈之機成功逃離廣西,在臨近的安南國北方占穩腳跟建立地方政權。


    廣西戰事一下子平息,自然不用繼續維持龐大的清軍駐紮,地方上的小打小鬧也用不著數萬清軍出馬。


    因為臨近的貴州苗民一直不停叛亂,加上石達開部太平軍殺入四川,貴州各地叛亂武裝紛紛響應氣勢大盛,為了避免這股風潮影響到剛剛平息戰亂的廣西,吳可便將湘軍三部人馬全部調到貴州駐防。


    隻是沒想到派去貴州的湘軍將領太不老實,對圍剿貴州當地叛亂武裝的事兒很不上心,倒是一門心思關注四川戰局,恨不得找個機會殺進四川聯合當地清軍給石達開部太平軍狠狠一擊。


    吳可對他們這樣的表現自然十分不滿,找了個由頭強令他們返回貴州與廣西邊界駐紮,根本就沒理會他們參與四川大戰的熱切心情。


    結果三部湘軍人馬剛剛調離四川與貴州交界之地,石部太平軍便趁虛而入,通過貴州北部的山林地形甩脫四川清軍的追擊不說,還長驅直入在貴州甚至雲南兩省攪風攪雨威風不可一世。


    這讓那三支湘軍武裝將領十分不滿,認為要是他們不突然撤離的話,根本就不會給太平軍進入貴州攪風攪雨的機會。


    因為這事,進入兩廣的湘軍將領跟總督衙門交惡,不願意繼續接受兩廣總督衙門的‘亂命’。這些家夥還在軍中傳出一些很不好聽的話來,跟駐防廣東各地以及鎮南關的鄉勇隊人馬搞得很僵。


    而且,在去年年尾的時候,就有風聲傳出說是三支湘軍不願繼續待在廣西受氣,想要返回兩江或者幹脆直接加入四川戰場。吳可雖然聽到風聲卻不以為意,沒想到這幫家夥在過年當口突然來這麽一手。


    當然,太平軍在四川與清軍打得確實夠激烈,四川總督駱秉章的形勢也不怎麽美妙,估計也是促使這幾位湘軍將領下定決心離開廣西的主要原因之一。


    1862年11月15日,石達開率領本軍由雲南鎮雄出發,分兵數路入川,使清軍首尾不能相顧,其中一路在東川附近與賴裕新部會合。


    石達開這次迂回行軍,繞了一個大圈子,於11月下旬出其不意地擊敗了駐守川南的湘軍,進占筠連,高縣前鋒直指橫江鎮。不久就占領了橫江鎮以及附近的雙龍場,玉皇樓等地,夾橫江兩岸為營,縱橫數十裏,旌旗相望,金鼓相聞。


    橫江是金沙江南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貴州威寧,經雲南大關流出川境,至安邊匯入金沙江。橫江全江雖然隻有五六百裏,沿途支流頗多水量不小可以行船。


    而橫江注入金沙江時,水流甚急。漲水期間,如果從橫江駕船而下,可以利用流水的衝力一直衝到北岸瞬息可達,對岸清軍雖有炮船,也無法阻攔。


    石達開進駐橫江後,親自到江口視察,認為這個計劃可以實現,就決定長期駐紮固守陣地,征集船隻作好搶渡準備。


    當時石部太平軍已經征集了幾十隻小船,石達開立即組織人馬,從11月24日至29日,多次進行試探性搶渡都未成功。因為橫江河道不寬險灘甚多。船隻雖是順流而下,為了避讓險灘行船不能太快,再加上石部太平軍缺少遠程大炮,沒有充足的火力進行掩護,在清軍的炮船轟擊和北岸清軍利用攔船鐵索,滾木壘石的重重阻扼下難以成功。


    石達開和部將們都認為,從這裏搶渡的設想是不錯的,不過冬季水淺行船難以充分利用水流的衝力。明年春節漲水,橫江和金沙江水位升高,險灘都被淹沒,船隻順流直衝而下,瞬息即到一定能夠搶灘成功。


    所以決定在這裏堅守到明春漲水。在這段時間裏,他命令部隊抓緊時間盡力征集改造各種船隻,訓練水戰人員,取土熬銷,熔鑄炮子補充彈藥,並且在橫江上建搭浮橋,使兩岸人馬通行無阻。全軍挖壕築壘,作久守打算。


    在石部太平軍新附眾之間,必有不少船夫水手。石達開下令層層傳達,公開征求能夠從事水戰的人員,直接命令“誓必渡此金河,凡有能水戰者,即到統兵大將處報名。果能渡此大河,所有同過浮橋之人,準於每張封條抽取銀十兩,以賞水師。兵士之有功者,賞軍功檢點職銜,功高者,賞侯爵豫爵。”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新加入軍中許多能夠駕船泅水修船造船的將士,都踴躍前來報名。各個營地上都在打造船隻,休整器械,訓練人員忙得熱火朝天。


    四川總督駱秉章得知石達開屯聚橫江,“誓必渡此金河”時大為恐慌。要知道石達開大軍一旦渡過金沙江,勢必席卷川西拿下成都。


    為了在這一場生死搏鬥中取勝,他不惜孤注一擲,調集了四川境內一切可以調動的隊伍來和太平軍決戰,一定要搶在春水漲發之前,拔除橫江陣地這個據點,以消滅心腹之患。


    於是,他先後調來川軍唐友耕部,熊浣章部,滇軍楊發貴部扼守金沙江北岸,湘軍臬司劉嶽昭部,提督胡中和部,總部蕭慶高,蕭慶泗,劉景春,唐應聘,何勝必部集中於橫江附近,四麵圍攻太平軍的大營。


    就是如此他還不放心,同時還暗中勾搭留駐廣西的湘軍劉長佑部,劉坤一部以及蔣益澧部,希望這三部湘軍中的主力精銳能夠加入四川戰場,成為他手中對付石達開部太平軍的王牌!


    吳可對於駱秉章的小動作心知肚明,隻是不願跟這位太過計較,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算了,當時湘軍三部人馬雖然已有離開流言,但他終究沒收到正式的辭呈,也不好捕風捉影說些什麽難聽的話,不然隻怕連麵子上那點客氣都沒了。


    話說駱秉章高出這麽大動靜,石達開又怎麽可能沒半點反製措施?


    他已經預見到了這一場大戰立即回收兵力,將在高縣,筠連和川黔邊境活動的隊伍調回大營,並把李福猷部也從雲南副官村召回橫江,集中了優勢兵力嚴陣以待,準備同前來爭奪橫江的清軍進行決戰。


    1862年12月上旬,各路清軍先後抵達橫江附近。一時間橫江上空烏雲密布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次大戰清軍方麵勢在必攻,不奪取橫江這一塊渡江基地,他們就不能安枕入眠,而太平軍方麵勢在必守,如果失掉了橫江這一渡江基地,搶渡金沙江的計劃就會全部落空。


    1863年1月8日,橫江大戰的序幕正式拉開。大戰不是由清軍主動挑起,而是由石達開派出部隊分兵三路主動出擊,逼近雙龍場大營的清軍開始的。


    當時太平軍大隊駐守橫江兩岸,石達開本人則駐守距江岸二十餘裏的雙龍場。湘軍提督胡中和,總兵蕭慶高,何必勝等都逼近太平軍營壘而紮營,雙方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


    當天一早,石達開親自指揮雙龍常德太平軍猛撲胡中和的營盤,其他各路太平軍也紛紛出動。清軍處處應戰大戰全麵展開。


    石達開知道清軍已經全麵進攻,就下令各部堅守營壘,以逸待勞大量殺傷來攻清軍部隊。進攻清軍被遏製在太平軍陣地以北寸步難進,雙方連日激戰相持不下損失慘重。


    也就在這時,一直搖擺不定的入桂湘軍大佬遞上辭呈,正式向兩廣總督吳可表明了態度,他們想要參加激戰正酣的四川橫江大戰,顯然戰鬥激烈程度已經大大出乎了駱秉章的意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