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法國人的問題,臨時主持朝政的恭親王也覺得十分頭疼……


    他之所以熱衷大興洋務,掀起熱火朝天的洋務運動,為的不就是“師夷長技以製夷”麽,法國就是洋務派學習的榜樣和目標之一…≦,


    第二鴉,片戰爭時期,恭親王可是在京城城牆上,見識過法**隊的強大,如果可能的話他真不願意跟法國人作對。<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可正如吳可所言那般,安南的地理位置實在關鍵,平時看不出什麽來,一旦其被法國人占領,便可以直接威脅大清南方之地的安全。


    可安南又是大清的藩屬國,盡管這個藩屬小弟一直不老實,總想挑戰大清這位老大的地位。可安南再怎麽讓大清君臣感覺不爽,人家都是大清的藩屬國,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它落入法國人之手。


    此時的大清雖然沒被列強打斷脊梁骨,但也沒多少朝臣敢於麵對法國人的兵鋒。一幹朝臣想要跑去兩廣撈好處摘桃子,可不願跟法國人打生打死惹上一身騷。


    有了種種顧忌後,朝堂上覬覦兩廣總督寶座的目光突然消失無蹤,就算心中不甘一時再也沒人正大光明提出撤換吳可之事。


    按照吳可的說法,此時的兩廣可是個大陷坑,隨時都得麵對法國人的軍隊,手頭沒有實力的朝臣根本沒膽子以身犯險。別以為你當上了兩廣總督列強就不敢動你,那位成為朝臣笑料的‘海上蘇武’是怎麽掛掉的?


    有血淋淋的前車之鑒擺在那裏,有勇氣不當回事的還真沒幾個。


    有那膽量以身試險,同時手頭又有一定軍事力量的朝臣,大多不願意得罪了吳可這樣的實力派,到現在誰都不知道這位低調總督手頭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


    另一個讓朝臣們顧忌的便是安南諒山以北地區,這裏礦產資源豐富,吸引了大清不少有實力的官商勢力涉足其中,就連內務府也有兩家皇商代表成為兩座煤礦礦主,各種複雜官府可以說錯綜複雜難以明述。


    這些官商或者皇商在諒山以被擁有巨大經濟利益,作為此地實際占由者的兩廣清軍,就必須得保證他們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失,不然的話這些官商身後的勢力一旦對你不滿,丫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txt全集下載


    人家吳可在兩廣經營近十年,兩廣地區在他的治理下一片興旺不說,還替朝廷開疆擴土幾十裏,手下兩廣清軍戰力不俗才能彈壓諒山以北地區,要是突然新換了個總督誰知道他要多長時間才能徹底掌握兩廣清軍?


    這些事情很多在兩廣擁有不小商業利益的勢力都清楚,眼下的兩廣是個聚寶盆不假,卻也要有吳可這樣的強硬派執掌才成,不然大好局麵一朝盡喪也不是什麽沒影的事,兩廣地方上的豪強勢力可不是吃素的。


    因為交通工具落後的緣故,這時代的人十分講究鄉土人情,地域之念排外之風十分強烈,不是什麽人的實力都強到可以無視這一切的。


    於是乎,盡管其間多有波折,但最後吳可還是保住了兩廣總督之位,當然臨時執掌朝政的恭親王也跟他交了底,他繼續擔任兩廣總督之位實在不符規矩,等到朝堂證據徹底穩定下來,同時與法國人的交涉出現轉機,吳可還是得令調它處任職的。


    沒錯,此時朝廷已與法國駐大清公使館多次交涉,交涉的內容就是法**隊參與安南內戰一事。大清方麵的要求是,法**隊必須撤出安南,安南作為大清藩屬國輪不到法國人插手。


    法國人的態度也十分鮮明強硬,法國公使更是明確表態,法國在安南有重大利益,法**隊在安南的行動輪不到大清指手畫腳。


    隨著時間流逝,法國人對大清了解越深,自然越發看不起腐朽墮落的朝廷。


    不論是威名赫赫的曾國藩,還是新近崛起的李鴻章,說實話他們根本沒底氣跟法國遠東勢力正麵硬抗,除了兩廣總督吳可之外,法國人在大清根本就沒有顧忌的人和事。


    多次交涉無果,還被法國人威脅鄙視的經曆,讓朝堂上一幹大佬明白,想要在談判桌上取得成果實在太難,非得在戰場上給法國人狠狠一個教訓,這些金法碧眼的列強才會老老實實坐下來談判。


    期間朝廷也不是沒跟地方上的實力派督撫聯係,無論湘係還是淮係都聯係過,很隱晦的谘詢他們接掌兩廣軍政大權,並且應對法**隊的底氣。


    結果自然讓朝堂大佬十分失望,曾國藩此時已經基本上達到了人臣頂峰,功成名就之下失了當初湘軍初起時的豪情壯誌。再說了對手的法**隊,就算當初湘軍全盛之時都沒多少把握,又何況湘軍勢力大損的今天?


    曾國藩自汙歸自汙,可沒拿自家名聲不當回事的勇氣。


    李鴻章曾國藩的情況差不多,正是淮軍紅紅火火的時候,雖然垂涎兩廣的富庶,但也沒必要眼巴巴跑去跟法國人作對。


    麵對法**隊,李鴻章的底氣還沒曾國藩足。沒辦法他在上海期間見識過法**隊的厲害,不認為就眼下淮軍能跟法**隊呲牙裂嘴。


    特別是,如果李鴻章去了兩江,想要阻止法國人插手安南事務,就必須領兵出境作戰,這對李鴻章來說實在難以接受,在境內作戰還有地利和人和優勢,要是在安南作戰淮軍能有什麽?


    如今淮軍正是蒸蒸日上之時,大有取代湘軍地位的跡象,這時候老老實實搭在大清多好,沒必要冒險出境作戰。


    湘係和淮係都不願意趟安南這趟渾水,讓朝中一幹看吳可不爽的大臣很是失望,在沒有人願意接手兩廣總督這個燙手山芋的情況下,吳可這個兩廣總督地位暫時牢固得很。


    ……


    離開京城返回兩廣主持大局之前,吳可特意拜訪臨時主持朝政的恭親王,兩人在書房密議許久這才盡歡而散。


    值得慶幸的是,臨時掌握朝政恭親王,在麵對安南錯綜複雜的麻煩之時,並沒有湘係和淮係大佬那樣患得患失的情緒。


    在吳可拍著胸口保證,就算不能將法國人從安南趕走,起碼也要遏製法國人向安南北部地區滲透的步伐後,恭親王便毫不猶豫對兩廣清軍即將采取的行動,表示了絕對的支持態度。


    眼下慈禧太後重傷還趟在床上挺屍,就算恭親王決策一時失誤也不會有什麽嚴重後果,最多對他的聲望造成一定影響。


    隻要他不做得太過,那位無心朝堂事務,以及剛剛十五歲,還顯得十分稚嫩毛躁的同治小皇帝,根本就不會拿他這位名聲響亮的天家貴胄怎麽樣。


    不像湘係和淮係大佬有太多顧慮。恭親王唯一擔心,就是吳可能不能做到保證的那樣,阻擋法國人對安南的侵吞。


    說實話恭親王因為英法聯軍的緣故重新在朝堂崛起,但他對英法列強卻沒有絲毫好感,還有趁機撿便宜撈好處的俄國人和美國佬。


    可是大清此時的情況說不上好,各地叛匪才剛剛被清剿下去,到底都是百費待新的摸樣,這麽多年的戰亂使得朝廷元氣大傷,根本就沒有實力和底氣跟列強全麵放對。


    而且貴州和雲南的戰亂還沒徹底止息,陝甘地區經過回亂折騰一片廢墟,中原地區也好不倒哪去,就連最為富庶的兩江地區,此時也在緩慢恢複當中,根本就分不出多餘精力顧忌安南方麵的破事。


    如果有可能的話,恭親王自然希望清軍能在安南好好教訓一下法國人。可如果兩廣清軍沒有把握的話,恭親王也不想自討苦吃,他不願見法國佬那囂張不可一世的嘴臉。


    幸好吳可來之前便已做好準備,見恭親王對兩廣清軍的實力沒有信心,他便很隱晦的透露了一些兩廣清軍在安南地區的安排。


    逆賊黃鼎鳳部中有兩廣清軍安插的人手,而且地位不低實力不弱。兩廣清軍之所以對安南戰事了熟於心,就是這條內線提供的詳細情報。


    與此同時,兩廣清軍方麵還做了其它準備,在他上京述職之前,已經安排了好幾波精幹人手秘密潛入安南中部戰場,在黃鼎鳳部暗線的配合下,對法**隊的後勤以及外圍展開騷擾遊擊作戰。


    不僅如此,兩廣清軍也做好了隨時加入安南內戰的準備。


    安南諒山駐紮有清軍八千之眾,實力強悍戰鬥力不俗,一旦發現情況不對立即出兵,務必要在第一時間擋住法**隊的前進腳步。


    同時瓊崖駐紮一萬二千清軍,隻需兩廣總督衙門一聲令下,便可在兩廣水師戰艦的保護下,五天之內全部乘船抵達安南北部地區,略做休整便可加入安南內戰。


    廣西方麵另有一萬五千清軍將士,以及數量幾倍於此的民團鄉勇,都能在第一時間乘坐火車,通過鐵路在半個月內抵達最前沿的諒山城。


    恭親王一邊震驚於兩廣方麵的大手筆布置,一邊抖擻精神拍著胸口保證,隻要兩廣清軍在南南戰場不掉鏈子,京師朝堂方麵讓吳可盡管放心,有他在絕不允許出現扯後腿的現象。


    於是,吳可便帶著成功的喜悅,在數百精銳總督衛隊戰士的保護下,意氣風發的離開了京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列強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排雲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排雲掌並收藏新列強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