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驕橫的法國人,也有如此狼狽的時候!”
依舊還是廣州西街某座老牌茶樓,茶客們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拿著新鮮出爐的《廣州官報》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還搖頭感歎一番,隻是臉上幸災樂禍的表情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strong>txt小說下載</strong>⊙,
“是啊,誰能想到氣焰滔天不可一世的法國人,竟內外人打破國都割地賠款,這待遇可比咱大清還要淒慘!”另有茶科幸災樂禍調侃道。
“活該他們倒黴!”
有茶客拍桌奮然道:“也就是朝廷被法國人的假麵給唬住了,有了《廣州官報》提供如此詳細的情報,想必朝廷的腰杆應該能挺起來!”
……
現在整個兩廣被都一份報紙上的內同吸引注意力,那就是兩廣總督衙門開辦的《廣州官報》,最近一段時間其上大肆介紹有關普法戰爭的內容。
兩廣百姓之前關注天津教案,除了事關洋人之外,就是負責經辦此事的直奴總督曾國藩所作所為讓百姓寒心之餘大為不滿。
明明天津百姓是為官府出頭,可到後來官府卻將百姓推出來頂罪,這種作為自然讓滿腔熱誠的百姓們感覺被出賣了,心中的憤怒可笑而知。
同時法國人如此肆無忌憚,也讓大清百姓十分不爽,所以才會對這事保持極高的關注度。
可是《廣州官報》上所言內容,卻是介紹法國佬在歐洲被普魯士揍出了翔,最後竟然還被別人攻入國都,還很丟臉簽定了割地賠償條約,這樣國人喜聞樂見的希奇事兒。
這一下,兩廣官民的注意力全被報紙上的內容吸引。
雖然洋人所辦報紙也有這方麵的介紹,但這時代懂洋文的國人雖有一些,但相比整個兩廣百姓數量而言,隻能用珍稀來形容。
兩廣總督衙門可是托了不少關係,才從歐洲搞到詳細戰報,一經報道立即在兩廣地區引起極大反響。
通過《廣州官報》對普法戰爭的詳細報道,兩廣百姓這才明白法國人紙老虎的麵目,幸災樂禍之餘對法國佬的那絲畏懼也消失得幹幹淨淨。
同時百姓們通過報紙,也第一次詳細了解到了發生在萬裏之外歐洲的戰爭,這種新奇的體驗慢慢改變了一些百姓的概念和生活習慣。熱門小說
1866年的普奧七星期戰爭,普魯士以快而驚人的勝利攪亂了歐洲的均勢。早先,法國的拿破侖三世有支配歐洲大陸之勢,雖然法蘭西第二帝國內部並不鞏固,然而憑著法軍在克裏米亞戰爭和奧意法戰爭中不斷獲得的軍事勝利平息了不少內部矛盾。
然而此時的普魯士在首相俾斯麥的籌劃下,正積極使得自己在德意誌聯邦中扮演重要角色。1866年的普奧戰爭的勝利確定了其在德意誌聯邦中的領導地位,嚴重威脅到法國在歐陸的霸權。
法國當局意識到普魯士的崛起對其地位的威脅,因此國會中的帝強硬派分子遂提出一積極的對外政策,他們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對國內慷慨讓步政策的補償。拿破侖三世要求俾斯麥同意,把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並於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
俾斯麥斷然拒絕,並立即把拿破侖三世的這個意圖通知了巴伐利亞國王及南德諸邦政府,從而在南德諸邦造成了對法國恐懼的心理。
利用南德的這種心態,俾斯麥遂與它們締結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條約。在這種情勢下,隻要打一場普法戰爭就可以激發南德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動它們與北德聯邦合並。
1870年戰爭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因為私生活放,蕩,政局混亂而遭放逐,致使王位虛懸。西班牙的內閣會議決定尋找適合的繼承者,其中與普魯士國王有遠親關係的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似乎有希望成為候選人,消息不幸在6月底走漏,結果大大激怒了法國外長格拉蒙公爵,在當事人本人拒絕後他還威脅威廉一世,要求保證永遠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圓滑的的拒絕了對方的要求。
但俾斯麥卻在電報上做文章激怒了法國輿論界,正愁找不到出兵借口的法國皇帝,號稱杜伊勒裏宮的狐狸,神秘的斯芬克斯的拿破侖三世馬上宣戰。
……
通過《廣州官報》的大肆報道,兩廣官民不僅了解了法國人是如何的丟臉,同時也對歐洲古怪的政治生態大感好奇。
同時對於能擊敗排名世界第二的列強,還能打下法國國都的普魯士,有了那麽一丁點了解。
越是清楚兩國在開戰前的實力對比,就讓讀者越發對普魯士這個新興歐洲國家好奇,妥妥的吊絲逆襲高帥富的典範啊。
普法戰爭前夕,實行普遍征兵製的普魯士軍隊是西歐兵力最強大的軍隊。北德意誌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餘人)。幾乎是法國兵力的2倍以上。戰時,各軍統一編為若幹個集團軍。德軍炮兵裝備有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鋼管線膛炮,其有效射程為3.5公裏。
早在1868至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軍參謀總長老毛奇將軍就已擬定戰爭計劃,老毛奇預料法軍會首先發起進攻,而且進攻方向一定選擇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尤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渡萊茵河,因為這裏是法國東南的一個突出部,直接麵對萊茵河東岸德意誌土地,根據法國鐵路的情況,毛奇輕易就可以計算出,斯特拉斯堡鐵路沒有能力集結全部法軍主力,有一多半法軍(15萬)應該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點,法國腹地的梅斯下車集結。
這樣,法軍梅斯集團和斯特拉斯堡集團勢必被孚日山脈分開。毛奇把他的三個集團軍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當麵的萊茵河背後,並不主動進攻,因為他要孚日山脈隔開法軍,不想讓山脈分隔自己的進攻部隊。
而一旦判明法軍進攻方向和兵力,普軍可以集中兵力擊敗分開的法軍,然後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發動堅決的進攻,在總決戰中殲滅敵人主力,並占領巴黎。
該計劃還規定,一旦奧匈帝國站在法國一方參戰,普軍將對其采取軍事行動。法軍總兵力戰時不超過57萬人,其中作戰軍隊僅33至34萬人。
法軍當時實行常備兵製度,部隊久經戰陣,各級指揮員經驗豐富,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但法軍體製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製(近衛軍除外),臨戰時方倉卒編組,故不能保障部(分)隊應有的協調,這是法**事首腦機關一個重大失誤。
法國事先沒有製定周密的戰爭計劃,而倉卒製定的計劃存在著很多錯誤。
這樣的兵力對比不要說看報紙的兩廣官民大吃一驚,就是當初剛得到戰報時,上至總督吳可下至編輯部編輯都被這個情報所震驚。
尼瑪的,有誰能告訴他們,軍力如此之強的普魯士是從哪冒出來的?
就連吳可都不清楚,德意誌的前身普魯士,竟然在這時候就如此牛氣,軍力之強放眼歐洲除了北極熊外,陸軍當屬普魯士為第一。
兩廣官兵驚詫萬分,不知道歐洲怎麽又冒出個普魯士這樣的列強?
不過不管怎麽說,普魯士能將法國人揍成豬頭生活不能自理,這便是極讓兩廣官民喜聞樂見之事。
再看報紙上介紹普法戰爭詳略,有識之士都看出來了,歐洲又一頂級列強出現,法國人的紙老虎表象顯露無遺。
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但在此之前的數天法國已經開始動員,很多熱衷的法國人支持這場戰爭,而包含極高比例之職業軍人與經驗豐富之退役軍人的法軍一致被認為無人能敵。
但由於法軍介入太多的殖民戰爭,使他忽略對付這個歐陸大敵時,應該在動員前先行計劃,到7月底才集結於邊境8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侖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
拿破侖三世將自己的軍隊作了3線部署:第1線為主力萊茵軍團,轄3個軍,配置在法德邊境的提翁維爾和比奇之間,開始由法皇親自指揮,後由巴讚元帥指揮;第2線為2個軍,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麥茨,由麥克馬洪元帥指揮;第3線為預備隊2個軍,配置在南錫和夏龍。
這本來是一個先發製人的進攻部署,計劃集中兵力迅速越過國界,向法蘭克福突進,切斷南北德意誌的聯係,迫使南德意誌各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
但與此同時,普軍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計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力圖將法軍主力殲滅於普法邊境或將其趕到法國北方,繼而進攻巴黎。
“這才叫做強硬!”
有看到報紙內容的百姓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對普魯士這個新冒出歐洲強國表示欽佩,道:“敢於正麵應敵,並且還喊出禦敵於過門之外的口號,後霸氣……”
依舊還是廣州西街某座老牌茶樓,茶客們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拿著新鮮出爐的《廣州官報》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還搖頭感歎一番,隻是臉上幸災樂禍的表情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strong>txt小說下載</strong>⊙,
“是啊,誰能想到氣焰滔天不可一世的法國人,竟內外人打破國都割地賠款,這待遇可比咱大清還要淒慘!”另有茶科幸災樂禍調侃道。
“活該他們倒黴!”
有茶客拍桌奮然道:“也就是朝廷被法國人的假麵給唬住了,有了《廣州官報》提供如此詳細的情報,想必朝廷的腰杆應該能挺起來!”
……
現在整個兩廣被都一份報紙上的內同吸引注意力,那就是兩廣總督衙門開辦的《廣州官報》,最近一段時間其上大肆介紹有關普法戰爭的內容。
兩廣百姓之前關注天津教案,除了事關洋人之外,就是負責經辦此事的直奴總督曾國藩所作所為讓百姓寒心之餘大為不滿。
明明天津百姓是為官府出頭,可到後來官府卻將百姓推出來頂罪,這種作為自然讓滿腔熱誠的百姓們感覺被出賣了,心中的憤怒可笑而知。
同時法國人如此肆無忌憚,也讓大清百姓十分不爽,所以才會對這事保持極高的關注度。
可是《廣州官報》上所言內容,卻是介紹法國佬在歐洲被普魯士揍出了翔,最後竟然還被別人攻入國都,還很丟臉簽定了割地賠償條約,這樣國人喜聞樂見的希奇事兒。
這一下,兩廣官民的注意力全被報紙上的內容吸引。
雖然洋人所辦報紙也有這方麵的介紹,但這時代懂洋文的國人雖有一些,但相比整個兩廣百姓數量而言,隻能用珍稀來形容。
兩廣總督衙門可是托了不少關係,才從歐洲搞到詳細戰報,一經報道立即在兩廣地區引起極大反響。
通過《廣州官報》對普法戰爭的詳細報道,兩廣百姓這才明白法國人紙老虎的麵目,幸災樂禍之餘對法國佬的那絲畏懼也消失得幹幹淨淨。
同時百姓們通過報紙,也第一次詳細了解到了發生在萬裏之外歐洲的戰爭,這種新奇的體驗慢慢改變了一些百姓的概念和生活習慣。熱門小說
1866年的普奧七星期戰爭,普魯士以快而驚人的勝利攪亂了歐洲的均勢。早先,法國的拿破侖三世有支配歐洲大陸之勢,雖然法蘭西第二帝國內部並不鞏固,然而憑著法軍在克裏米亞戰爭和奧意法戰爭中不斷獲得的軍事勝利平息了不少內部矛盾。
然而此時的普魯士在首相俾斯麥的籌劃下,正積極使得自己在德意誌聯邦中扮演重要角色。1866年的普奧戰爭的勝利確定了其在德意誌聯邦中的領導地位,嚴重威脅到法國在歐陸的霸權。
法國當局意識到普魯士的崛起對其地位的威脅,因此國會中的帝強硬派分子遂提出一積極的對外政策,他們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對國內慷慨讓步政策的補償。拿破侖三世要求俾斯麥同意,把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並於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
俾斯麥斷然拒絕,並立即把拿破侖三世的這個意圖通知了巴伐利亞國王及南德諸邦政府,從而在南德諸邦造成了對法國恐懼的心理。
利用南德的這種心態,俾斯麥遂與它們締結了秘密的攻守同盟條約。在這種情勢下,隻要打一場普法戰爭就可以激發南德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動它們與北德聯邦合並。
1870年戰爭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因為私生活放,蕩,政局混亂而遭放逐,致使王位虛懸。西班牙的內閣會議決定尋找適合的繼承者,其中與普魯士國王有遠親關係的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似乎有希望成為候選人,消息不幸在6月底走漏,結果大大激怒了法國外長格拉蒙公爵,在當事人本人拒絕後他還威脅威廉一世,要求保證永遠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圓滑的的拒絕了對方的要求。
但俾斯麥卻在電報上做文章激怒了法國輿論界,正愁找不到出兵借口的法國皇帝,號稱杜伊勒裏宮的狐狸,神秘的斯芬克斯的拿破侖三世馬上宣戰。
……
通過《廣州官報》的大肆報道,兩廣官民不僅了解了法國人是如何的丟臉,同時也對歐洲古怪的政治生態大感好奇。
同時對於能擊敗排名世界第二的列強,還能打下法國國都的普魯士,有了那麽一丁點了解。
越是清楚兩國在開戰前的實力對比,就讓讀者越發對普魯士這個新興歐洲國家好奇,妥妥的吊絲逆襲高帥富的典範啊。
普法戰爭前夕,實行普遍征兵製的普魯士軍隊是西歐兵力最強大的軍隊。北德意誌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餘人)。幾乎是法國兵力的2倍以上。戰時,各軍統一編為若幹個集團軍。德軍炮兵裝備有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鋼管線膛炮,其有效射程為3.5公裏。
早在1868至1869年之交的冬季,普軍參謀總長老毛奇將軍就已擬定戰爭計劃,老毛奇預料法軍會首先發起進攻,而且進攻方向一定選擇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尤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渡萊茵河,因為這裏是法國東南的一個突出部,直接麵對萊茵河東岸德意誌土地,根據法國鐵路的情況,毛奇輕易就可以計算出,斯特拉斯堡鐵路沒有能力集結全部法軍主力,有一多半法軍(15萬)應該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點,法國腹地的梅斯下車集結。
這樣,法軍梅斯集團和斯特拉斯堡集團勢必被孚日山脈分開。毛奇把他的三個集團軍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當麵的萊茵河背後,並不主動進攻,因為他要孚日山脈隔開法軍,不想讓山脈分隔自己的進攻部隊。
而一旦判明法軍進攻方向和兵力,普軍可以集中兵力擊敗分開的法軍,然後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發動堅決的進攻,在總決戰中殲滅敵人主力,並占領巴黎。
該計劃還規定,一旦奧匈帝國站在法國一方參戰,普軍將對其采取軍事行動。法軍總兵力戰時不超過57萬人,其中作戰軍隊僅33至34萬人。
法軍當時實行常備兵製度,部隊久經戰陣,各級指揮員經驗豐富,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但法軍體製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製(近衛軍除外),臨戰時方倉卒編組,故不能保障部(分)隊應有的協調,這是法**事首腦機關一個重大失誤。
法國事先沒有製定周密的戰爭計劃,而倉卒製定的計劃存在著很多錯誤。
這樣的兵力對比不要說看報紙的兩廣官民大吃一驚,就是當初剛得到戰報時,上至總督吳可下至編輯部編輯都被這個情報所震驚。
尼瑪的,有誰能告訴他們,軍力如此之強的普魯士是從哪冒出來的?
就連吳可都不清楚,德意誌的前身普魯士,竟然在這時候就如此牛氣,軍力之強放眼歐洲除了北極熊外,陸軍當屬普魯士為第一。
兩廣官兵驚詫萬分,不知道歐洲怎麽又冒出個普魯士這樣的列強?
不過不管怎麽說,普魯士能將法國人揍成豬頭生活不能自理,這便是極讓兩廣官民喜聞樂見之事。
再看報紙上介紹普法戰爭詳略,有識之士都看出來了,歐洲又一頂級列強出現,法國人的紙老虎表象顯露無遺。
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但在此之前的數天法國已經開始動員,很多熱衷的法國人支持這場戰爭,而包含極高比例之職業軍人與經驗豐富之退役軍人的法軍一致被認為無人能敵。
但由於法軍介入太多的殖民戰爭,使他忽略對付這個歐陸大敵時,應該在動員前先行計劃,到7月底才集結於邊境8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侖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
拿破侖三世將自己的軍隊作了3線部署:第1線為主力萊茵軍團,轄3個軍,配置在法德邊境的提翁維爾和比奇之間,開始由法皇親自指揮,後由巴讚元帥指揮;第2線為2個軍,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麥茨,由麥克馬洪元帥指揮;第3線為預備隊2個軍,配置在南錫和夏龍。
這本來是一個先發製人的進攻部署,計劃集中兵力迅速越過國界,向法蘭克福突進,切斷南北德意誌的聯係,迫使南德意誌各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
但與此同時,普軍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計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力圖將法軍主力殲滅於普法邊境或將其趕到法國北方,繼而進攻巴黎。
“這才叫做強硬!”
有看到報紙內容的百姓忍不住伸出大拇指,對普魯士這個新冒出歐洲強國表示欽佩,道:“敢於正麵應敵,並且還喊出禦敵於過門之外的口號,後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