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除了罐頭和餅幹這樣的新奇小吃食之外,還有糖果產業發展速度也不慢……
別看這些小吃食都很不起眼,但架不住出貨量大,給兩廣官府提供的稅收可不在少數。[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而且隨著這些不起眼卻有十分新奇的小吃食大肆搶占周圍副食品市場,兩廣的影響力也不知不覺在當地百姓心中升溫。
民生建設不外乎‘衣食住行’四字,衣食方麵兩廣的發展勢頭十分不錯,不要說臨近兩廣的閩浙,雲貴,兩江以及湖廣地區,就連河南河南以及京畿一帶,都有兩廣出產的新奇小吃食出現在雜貨鋪以及各地客棧酒樓之中,在給兩廣官府製造源源不斷製造稅收的同時,也將兩廣的富庶名聲慢慢擴散開去。
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民眾連吃飽飯都難,兩廣卻有精力大肆生產這樣的新奇小吃食,要說兩廣不富庶鬼都不信。
同時,在住和行方麵兩廣地區的發展也極為喜人。
兩廣總督轄下的工程營,掌握了大量青壯勞力資源,無論是在趁鎮基建還是在道路橋梁的修建方麵,兩廣方麵都取得了極大進展。
特別是諒山至鎮南關鐵路線延伸,之前為了向貴州方麵清軍支援所修建鐵路,這段時間也都連接起來,同時廣東幾大港口地帶的小型貨運鐵路修建,都給兩廣方麵帶來極大便利和好處。
又有安南北部地區豐富的礦藏資源相助,兩廣的經濟發展更添幾分動力,幾呈一片大好景象。
……
“咱們派去安南的人手,最近表現怎麽樣?”
當然,繁華的背後並不都是平和的景象,起碼吳可沒被兩廣欣欣向榮的景象迷惑,還知曉安南有大敵當前不可輕忽,
“回大人的話,據諒山方麵傳來消息,大半月時間咱們派去的人手,起碼幹掉了近千法國人!”跟在旁邊的幕僚立刻恭敬回答。
“做得好,他們自身傷亡如何?”
吳可滿意點頭,而後眉頭輕皺沉聲問道。
“傷亡不大,還沒過百!”
說起這個,幕僚忍不住眉飛色舞笑道:“咱們的人隻是打遊擊背地裏放冷槍,不與法國人正麵相抗損失極小!”
“這就好,讓他們繼續保持,不要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吳可臉上露出毫不掩飾的滿意微笑,點點頭最後不忘提醒道。(.無彈窗廣告)
“放心吧大人,前線將士心中有數!”
跟在旁邊的幕僚急忙說道:“沒將那幫法國人徹底打殘之前,派出去的將士們不會輕舉妄動的!”
“那他們有沒有反饋後膛槍的效果?”
吳可臉上神色輕鬆,轉移了話題繼續問道。
“效果極佳!”
說起這個,幕僚臉上不禁神采飛揚,笑嗬嗬說道:“根據前線將士反饋回來的消息,他們帶去的後膛槍威力不俗,特別是在射速方麵,比起前膛槍占了極大優勢,在小股人馬交手時法國人隻有哎打沒有還手之力!”
聞言,吳可臉上露出絲絲得意之色。
這是鄉勇隊的又一樁成果……
自從他坐上總兵之位後,就一直十分看重火藥武器的威力和未來。
當初跟隨老丈人張亮基四下奔走剿匪平叛時,由於沒一處穩固基地他便隻好以采購軍火為主。等到了安徽穩定下來後,他便要求手下後勤部門利用采購至列強的機器,試著自己製造火藥武器。為此撥下大筆銀子用做研發之用。
此時的火藥武器真的隻能用簡陋來形容,千萬別小瞧中國的工匠手藝,之前鄉勇隊大量裝備的前膛遂發槍,經過兩年多是的研究攻關,隸屬於鄉勇隊的軍工體係已經能夠自主生產,雖然產量一直不怎麽樣。
到了兩廣赴任之後,聽聞歐洲列強主力軍隊,開始大規模裝備後膛槍械,吳可立刻動了心思不肯甘於人後。
待到隸屬於鄉勇隊的軍工廠全部搬遷到廣州後,吳可便要求後勤軍工部門開始研究後膛槍的構造以及製造工藝。
為了方便軍工部門工匠研究,他還特意花高價從歐美采購數十杆最新式後膛槍,交由後勤軍工部門人手分解研究。
經過近十年時間研究和發展,目前鄉勇隊後勤軍工部門以及徹底解決了後膛槍的構造和製造問題,已經開辦了一家專門製造後膛槍的兵工廠,每月可製造合格後膛槍近三十條,隨著工藝成熟工人手藝逐漸熟練,相信產量還會有進一步提升,這一點吳可深信不疑。
雖然鄉勇隊自製後膛槍在靶場表現不俗,但沒有經過戰場檢驗終究算不得成熟產品,所以這次派遣精銳人馬進入安南中部叢林打遊擊之時,吳可便幹脆大方了一回將三千遊擊隊全部裝備了後膛槍。
現在看來,鄉勇隊製造的後膛槍效果不錯,能得到前線將士的一致好評,證明鄉勇隊自製後膛槍已達到上戰場的標準。
“法國人那邊什麽反應?”
既然知道後膛槍在戰場上表現不錯,吳可放心之餘忍不住好奇問道。
“法國人的反應十分奇怪,他們竟然後退收縮防守!”
幕僚臉上閃過一絲潮紅,顯然心情激動到了一定程度。
“這很正常啊,法國人吃了虧,眼下本土又是那個情況沒法求援,這時候不收縮防守難道還要跟咱們的人拚命不成?”
吳可不以為然說道,他又不是沒跟法國人開過票,自然知曉法國人的德性,他們可不像傳言中那般厲害。
……
眼見安南前線情況良好,吳可一時心情大爽,想要找個人好好分享一下心中喜悅,而是還在陝甘地區平叛的左宗棠便被他惦記上了。
知道左宗棠軍務繁忙,吳可也不好過分打攪,於是便寫了一封長信送了過去,將這些日子兩廣所發生之事,已經他的打算一一表明,信中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一份由鄉勇隊一幹高級將領討論整理出來的,一份有關普法戰爭得失的分析報告,期間詳細描述了此次戰爭的詳細經過,最重要的便是吳可跟手下一幹心腹將領討論得出的心得體會。
“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製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
到1870年,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最後之所以勝利,一方麵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麵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
普魯士的鐵路網對於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戰後有英**事學家說:“德國鐵路係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1870年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在普法戰爭的各次戰役中,正麵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
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
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戰爭爆發後,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1870年8月初,當毛奇率領的37萬普魯士軍隊越過邊境時,法國隻能以24萬多人的兵力相對抗。
據另一資料說,1870年8月2日,法國在邊界上隻能陳兵26.5萬人,而普魯士在萊茵河已集中了50萬人的兵力。關於鐵路運輸與軍事的重要關係。正如參與大戰的某位普魯士高級將領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在組織本國邊疆的防禦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不是把國土用要塞地帶圍起來,而是使鐵路網布滿全境,以保證盡可能迅速集中兵力。”
由於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聯軍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始終占有2比1的優勢。甚至戰後有軍事專家誇張表示:北德聯軍投入的總兵力為120萬,超過了拿破侖入侵俄國的一倍。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征召兵,但政治**,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製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製,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
此戰表明全賴職業軍人的做法是無用的,國家的軍隊應交給細心而有謀略的將官統馭,人數優勢又再一次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
吳可之所以大費口舌的跟左宗棠說這些,除了跟好友分享心中爽快之餘,也是提醒左宗棠歐洲的戰爭模式,早已與國內剿匪平叛戰鬥大不相同,完全就是國力和素質的比拚,誰也不能保證以後中國和洋人就沒有武裝衝突發生,所以在之前全麵了解列強軍隊的作戰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除了罐頭和餅幹這樣的新奇小吃食之外,還有糖果產業發展速度也不慢……
別看這些小吃食都很不起眼,但架不住出貨量大,給兩廣官府提供的稅收可不在少數。[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而且隨著這些不起眼卻有十分新奇的小吃食大肆搶占周圍副食品市場,兩廣的影響力也不知不覺在當地百姓心中升溫。
民生建設不外乎‘衣食住行’四字,衣食方麵兩廣的發展勢頭十分不錯,不要說臨近兩廣的閩浙,雲貴,兩江以及湖廣地區,就連河南河南以及京畿一帶,都有兩廣出產的新奇小吃食出現在雜貨鋪以及各地客棧酒樓之中,在給兩廣官府製造源源不斷製造稅收的同時,也將兩廣的富庶名聲慢慢擴散開去。
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民眾連吃飽飯都難,兩廣卻有精力大肆生產這樣的新奇小吃食,要說兩廣不富庶鬼都不信。
同時,在住和行方麵兩廣地區的發展也極為喜人。
兩廣總督轄下的工程營,掌握了大量青壯勞力資源,無論是在趁鎮基建還是在道路橋梁的修建方麵,兩廣方麵都取得了極大進展。
特別是諒山至鎮南關鐵路線延伸,之前為了向貴州方麵清軍支援所修建鐵路,這段時間也都連接起來,同時廣東幾大港口地帶的小型貨運鐵路修建,都給兩廣方麵帶來極大便利和好處。
又有安南北部地區豐富的礦藏資源相助,兩廣的經濟發展更添幾分動力,幾呈一片大好景象。
……
“咱們派去安南的人手,最近表現怎麽樣?”
當然,繁華的背後並不都是平和的景象,起碼吳可沒被兩廣欣欣向榮的景象迷惑,還知曉安南有大敵當前不可輕忽,
“回大人的話,據諒山方麵傳來消息,大半月時間咱們派去的人手,起碼幹掉了近千法國人!”跟在旁邊的幕僚立刻恭敬回答。
“做得好,他們自身傷亡如何?”
吳可滿意點頭,而後眉頭輕皺沉聲問道。
“傷亡不大,還沒過百!”
說起這個,幕僚忍不住眉飛色舞笑道:“咱們的人隻是打遊擊背地裏放冷槍,不與法國人正麵相抗損失極小!”
“這就好,讓他們繼續保持,不要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
吳可臉上露出毫不掩飾的滿意微笑,點點頭最後不忘提醒道。(.無彈窗廣告)
“放心吧大人,前線將士心中有數!”
跟在旁邊的幕僚急忙說道:“沒將那幫法國人徹底打殘之前,派出去的將士們不會輕舉妄動的!”
“那他們有沒有反饋後膛槍的效果?”
吳可臉上神色輕鬆,轉移了話題繼續問道。
“效果極佳!”
說起這個,幕僚臉上不禁神采飛揚,笑嗬嗬說道:“根據前線將士反饋回來的消息,他們帶去的後膛槍威力不俗,特別是在射速方麵,比起前膛槍占了極大優勢,在小股人馬交手時法國人隻有哎打沒有還手之力!”
聞言,吳可臉上露出絲絲得意之色。
這是鄉勇隊的又一樁成果……
自從他坐上總兵之位後,就一直十分看重火藥武器的威力和未來。
當初跟隨老丈人張亮基四下奔走剿匪平叛時,由於沒一處穩固基地他便隻好以采購軍火為主。等到了安徽穩定下來後,他便要求手下後勤部門利用采購至列強的機器,試著自己製造火藥武器。為此撥下大筆銀子用做研發之用。
此時的火藥武器真的隻能用簡陋來形容,千萬別小瞧中國的工匠手藝,之前鄉勇隊大量裝備的前膛遂發槍,經過兩年多是的研究攻關,隸屬於鄉勇隊的軍工體係已經能夠自主生產,雖然產量一直不怎麽樣。
到了兩廣赴任之後,聽聞歐洲列強主力軍隊,開始大規模裝備後膛槍械,吳可立刻動了心思不肯甘於人後。
待到隸屬於鄉勇隊的軍工廠全部搬遷到廣州後,吳可便要求後勤軍工部門開始研究後膛槍的構造以及製造工藝。
為了方便軍工部門工匠研究,他還特意花高價從歐美采購數十杆最新式後膛槍,交由後勤軍工部門人手分解研究。
經過近十年時間研究和發展,目前鄉勇隊後勤軍工部門以及徹底解決了後膛槍的構造和製造問題,已經開辦了一家專門製造後膛槍的兵工廠,每月可製造合格後膛槍近三十條,隨著工藝成熟工人手藝逐漸熟練,相信產量還會有進一步提升,這一點吳可深信不疑。
雖然鄉勇隊自製後膛槍在靶場表現不俗,但沒有經過戰場檢驗終究算不得成熟產品,所以這次派遣精銳人馬進入安南中部叢林打遊擊之時,吳可便幹脆大方了一回將三千遊擊隊全部裝備了後膛槍。
現在看來,鄉勇隊製造的後膛槍效果不錯,能得到前線將士的一致好評,證明鄉勇隊自製後膛槍已達到上戰場的標準。
“法國人那邊什麽反應?”
既然知道後膛槍在戰場上表現不錯,吳可放心之餘忍不住好奇問道。
“法國人的反應十分奇怪,他們竟然後退收縮防守!”
幕僚臉上閃過一絲潮紅,顯然心情激動到了一定程度。
“這很正常啊,法國人吃了虧,眼下本土又是那個情況沒法求援,這時候不收縮防守難道還要跟咱們的人拚命不成?”
吳可不以為然說道,他又不是沒跟法國人開過票,自然知曉法國人的德性,他們可不像傳言中那般厲害。
……
眼見安南前線情況良好,吳可一時心情大爽,想要找個人好好分享一下心中喜悅,而是還在陝甘地區平叛的左宗棠便被他惦記上了。
知道左宗棠軍務繁忙,吳可也不好過分打攪,於是便寫了一封長信送了過去,將這些日子兩廣所發生之事,已經他的打算一一表明,信中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一份由鄉勇隊一幹高級將領討論整理出來的,一份有關普法戰爭得失的分析報告,期間詳細描述了此次戰爭的詳細經過,最重要的便是吳可跟手下一幹心腹將領討論得出的心得體會。
“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製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
到1870年,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最後之所以勝利,一方麵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麵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
普魯士的鐵路網對於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戰後有英**事學家說:“德國鐵路係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1870年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在普法戰爭的各次戰役中,正麵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
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
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戰爭爆發後,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1870年8月初,當毛奇率領的37萬普魯士軍隊越過邊境時,法國隻能以24萬多人的兵力相對抗。
據另一資料說,1870年8月2日,法國在邊界上隻能陳兵26.5萬人,而普魯士在萊茵河已集中了50萬人的兵力。關於鐵路運輸與軍事的重要關係。正如參與大戰的某位普魯士高級將領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在組織本國邊疆的防禦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不是把國土用要塞地帶圍起來,而是使鐵路網布滿全境,以保證盡可能迅速集中兵力。”
由於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聯軍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始終占有2比1的優勢。甚至戰後有軍事專家誇張表示:北德聯軍投入的總兵力為120萬,超過了拿破侖入侵俄國的一倍。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征召兵,但政治**,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製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製,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
此戰表明全賴職業軍人的做法是無用的,國家的軍隊應交給細心而有謀略的將官統馭,人數優勢又再一次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
吳可之所以大費口舌的跟左宗棠說這些,除了跟好友分享心中爽快之餘,也是提醒左宗棠歐洲的戰爭模式,早已與國內剿匪平叛戰鬥大不相同,完全就是國力和素質的比拚,誰也不能保證以後中國和洋人就沒有武裝衝突發生,所以在之前全麵了解列強軍隊的作戰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