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郎玥出嫁(1)
當聽到帶娣弟弟說盧家迎親的隊伍馬上要到石頭橋後,就像聽到鬼子要進莊一樣,屋裏屋外的秦家人頓時慌亂成一團,因為迎親的隊伍比預訂時間提前了近一個時辰。
從石頭橋到秦家隻有不到半柱香的時間了。
看到院子裏、屋裏一片忙亂,郎玥著急的手也開始顫抖起來,不是手裏的畫眉黛把眉毛化重了,就是把檀色口脂畫偏了,要不就是鉛粉在臉上沒有塗勻,旁邊的帶娣,還有兩個女孩子,站在那裏看著幹著急也幫不了忙,帶娣的姑姑手裏拎著嫁衣在屋裏來回走著,焦急地等著郎玥化完妝好給她穿嫁衣。
真是越忙越填亂,郎玥因為忙亂心裏著急,臉上開始出汗了,把剛剛化好妝的部分又打濕了,沒辦法旁邊的帶娣拿著一個手帕在小心翼翼地給她吸汗,唯恐把畫好的妝給弄花了。
這時,院子裏突然傳來了柳明的聲音:“秦三叔,你帶兩個人在村口攔一下,告訴他們這邊還沒有準備好,讓他們在村口等半個時辰再進來。”
秦家老三答應一聲,便領著兩個人朝院門外走去。
柳明的一句話好似定心丸一般,頓時讓郎玥焦躁的心平靜了下來,頭上的汗也很快消失了,兩隻手也準確到位了,再加上有昨天化妝的經驗,所以不一會就把妝化好了。最後她把帶娣叫到跟前,兩個人對著鏡子照了一下,雖然沒有昨天畫的那樣如同一個模子出來的一般,但隻要不是兩個人站在一起比較,單獨隻看郎玥一個人是很難辨認出真假帶娣的。
看到郎玥化完妝了,帶娣的姑姑和母親一起動手,不一會就把郎玥的頭型盤好了,同時又把男方定親時送來的金戒指、金手鐲佩戴好,因為郎玥沒有耳眼,所以金耳環就沒戴。然後把鳳冠霞帔佩戴完畢後,郎玥頓時顯示出新娘那美麗高貴的氣質。
最後給郎玥換上新做的大紅綢緞棉褲,取其今後生活紅紅火火,活的厚成,棉褲在上轎之前才可以脫下來的。
穿完衣服後,大家圍著郎玥前後左右地觀察了一番,認為看不出半點破綻,帶娣的娘親和姑姑才放心。隨後把帶娣的兩個妹妹頭型簡單地梳理一下。
最後郎玥把帶娣拉在銅鏡麵前,在帶娣的臉上寥寥數筆,便把帶娣的形象基本給改變了,即使是帶娣身邊的幾個小姐妹,此時也很難認出來站在麵前的就是帶娣。
盡管如此,帶娣娘親還是不放心,她囑咐帶娣盡量呆在屋裏不要外出。
給郎玥和帶娣化完妝以後,帶娣的姑姑還特意領著二人在西屋和院子裏轉了一圈,這期間沒有一個人能認出來真偽,其中包括帶娣的父親和她的叔叔們。
在走路的過程中,郎玥還故意學著帶娣走路的姿勢和體態,這不時地引起帶娣的幾個小姊妹在身後偷偷捂著嘴笑,因此受到帶娣姑姑的嗬斥。
穿上棉褲後,這可苦了郎玥了。在這八月盛夏的季節裏,身穿單衣尚且嫌熱,何況棉衣棉褲。怕她出汗了花了麵妝,帶娣的姑姑找來一把蒲山,讓帶娣兩個妹妹輪著給郎玥扇風。
把郎玥打扮完以後,其它就沒什麽大事了,帶娣的娘親已經把要帶走的嫁妝清點了三次,其中包括四套嶄新的被褥,一個裝衣服用的紫檀木箱,還有兩個用紅綢包裹的木盆(當地稱為聚寶盆)每個盆裏放了十文錢,取其十全十美之意;還有兩軸線,取其長長久久的意思;還有火鐮、火石、火絨,雖然是取火用的,但是放在這裏是取其將來日子紅紅火火的寓意,另外還有一些小的瑣碎物件。
最後清點完所有要帶走的嫁妝後,帶娣娘親從聚寶盆上拿過來一塊用紅綢子做成的蓋頭布,放在箱子上,準給新娘臨走時好給她蓋在頭上。按照風俗,新娘的蓋頭布從娘家蓋上開始要蓋一天的,中間是不能拿下來的,隻有到了晚上在洞房裏有新郎親自用秤杆挑下來,之所以用秤杆挑蓋頭主要是取其稱心如意的意思。
這時門外已經能清晰地聽到遠處迎親隊伍的鑼鼓聲和嗩呐聲了,此時迎親的隊伍已經過了石橋到了村口。這個迎親隊伍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在這方圓幾百裏都實屬罕見:前麵是兩班八音樂隊開道:其中有管子、嗩呐、笙、海笛、梅笛、簫、堂鼓、小鼓、大鑔、小鑔、大鑼、雲鑼等樂器各兩套。
因為已經進入秦家堡,所以這二十多個樂手都非常賣力,一時間把音樂奏的是響徹雲霄,不管你站在秦家堡的哪個角落裏,都能聽到迎親隊伍的喜慶樂聲。
走在樂隊後邊的是抬新娘的八抬大轎,因為接新娘的轎不能空,所以此時裏邊坐了一個三歲男童壓轎。由於路途遙遠,抬轎多有不便,因此隻來了一乘八抬大轎,娘家其他人等都坐馬車,所以在轎的後麵跟著四輛披紅掛彩的馬車,這使迎親的隊伍顯得格外風光氣派。
但是與接親氣氛不協調的是,在四輛馬車的後麵跟著兩排腰挎彎刀的軍士,盧家說此舉是為了防止響馬騷擾,實則是為了顯示他們盧家的實力。雖然他們每人身上都身披紅綢,但是黑色軍士服和周圍的喜慶氣氛還是格格不入。
與八抬大轎並行的是一匹健碩的白馬,馬上端坐的就是今天的新郎官:盧老爺。隻見他一張白淨的圓臉上幾乎看不到胡須,雖然六十多歲,因為養尊處優,不但白皙的臉上皺紋很少,而且還微微放出紅光。他頭戴烏紗帽,身著九品官服,腰間斜披大紅綢,在胸前用紅綢係了兩朵大紅花,他端坐在馬上挺胸抬頭、趾高氣昂,其氣質和神態非秦家兄弟能比。
隨著媒人的指點,盧老爺抬首朝秦家望去,臉上早已是喜笑顏開,隨後在引客和媒人的引導下,一起向秦家走來。
一群孩子圍著坐在高頭大馬上的新郎官嬉嬉鬧鬧地前後跑著,他們邊跑邊一起高唱兒歌:
嗚裏哇
鏘咚鏘
娶個媳婦好尿炕
······
當聽到帶娣弟弟說盧家迎親的隊伍馬上要到石頭橋後,就像聽到鬼子要進莊一樣,屋裏屋外的秦家人頓時慌亂成一團,因為迎親的隊伍比預訂時間提前了近一個時辰。
從石頭橋到秦家隻有不到半柱香的時間了。
看到院子裏、屋裏一片忙亂,郎玥著急的手也開始顫抖起來,不是手裏的畫眉黛把眉毛化重了,就是把檀色口脂畫偏了,要不就是鉛粉在臉上沒有塗勻,旁邊的帶娣,還有兩個女孩子,站在那裏看著幹著急也幫不了忙,帶娣的姑姑手裏拎著嫁衣在屋裏來回走著,焦急地等著郎玥化完妝好給她穿嫁衣。
真是越忙越填亂,郎玥因為忙亂心裏著急,臉上開始出汗了,把剛剛化好妝的部分又打濕了,沒辦法旁邊的帶娣拿著一個手帕在小心翼翼地給她吸汗,唯恐把畫好的妝給弄花了。
這時,院子裏突然傳來了柳明的聲音:“秦三叔,你帶兩個人在村口攔一下,告訴他們這邊還沒有準備好,讓他們在村口等半個時辰再進來。”
秦家老三答應一聲,便領著兩個人朝院門外走去。
柳明的一句話好似定心丸一般,頓時讓郎玥焦躁的心平靜了下來,頭上的汗也很快消失了,兩隻手也準確到位了,再加上有昨天化妝的經驗,所以不一會就把妝化好了。最後她把帶娣叫到跟前,兩個人對著鏡子照了一下,雖然沒有昨天畫的那樣如同一個模子出來的一般,但隻要不是兩個人站在一起比較,單獨隻看郎玥一個人是很難辨認出真假帶娣的。
看到郎玥化完妝了,帶娣的姑姑和母親一起動手,不一會就把郎玥的頭型盤好了,同時又把男方定親時送來的金戒指、金手鐲佩戴好,因為郎玥沒有耳眼,所以金耳環就沒戴。然後把鳳冠霞帔佩戴完畢後,郎玥頓時顯示出新娘那美麗高貴的氣質。
最後給郎玥換上新做的大紅綢緞棉褲,取其今後生活紅紅火火,活的厚成,棉褲在上轎之前才可以脫下來的。
穿完衣服後,大家圍著郎玥前後左右地觀察了一番,認為看不出半點破綻,帶娣的娘親和姑姑才放心。隨後把帶娣的兩個妹妹頭型簡單地梳理一下。
最後郎玥把帶娣拉在銅鏡麵前,在帶娣的臉上寥寥數筆,便把帶娣的形象基本給改變了,即使是帶娣身邊的幾個小姐妹,此時也很難認出來站在麵前的就是帶娣。
盡管如此,帶娣娘親還是不放心,她囑咐帶娣盡量呆在屋裏不要外出。
給郎玥和帶娣化完妝以後,帶娣的姑姑還特意領著二人在西屋和院子裏轉了一圈,這期間沒有一個人能認出來真偽,其中包括帶娣的父親和她的叔叔們。
在走路的過程中,郎玥還故意學著帶娣走路的姿勢和體態,這不時地引起帶娣的幾個小姊妹在身後偷偷捂著嘴笑,因此受到帶娣姑姑的嗬斥。
穿上棉褲後,這可苦了郎玥了。在這八月盛夏的季節裏,身穿單衣尚且嫌熱,何況棉衣棉褲。怕她出汗了花了麵妝,帶娣的姑姑找來一把蒲山,讓帶娣兩個妹妹輪著給郎玥扇風。
把郎玥打扮完以後,其它就沒什麽大事了,帶娣的娘親已經把要帶走的嫁妝清點了三次,其中包括四套嶄新的被褥,一個裝衣服用的紫檀木箱,還有兩個用紅綢包裹的木盆(當地稱為聚寶盆)每個盆裏放了十文錢,取其十全十美之意;還有兩軸線,取其長長久久的意思;還有火鐮、火石、火絨,雖然是取火用的,但是放在這裏是取其將來日子紅紅火火的寓意,另外還有一些小的瑣碎物件。
最後清點完所有要帶走的嫁妝後,帶娣娘親從聚寶盆上拿過來一塊用紅綢子做成的蓋頭布,放在箱子上,準給新娘臨走時好給她蓋在頭上。按照風俗,新娘的蓋頭布從娘家蓋上開始要蓋一天的,中間是不能拿下來的,隻有到了晚上在洞房裏有新郎親自用秤杆挑下來,之所以用秤杆挑蓋頭主要是取其稱心如意的意思。
這時門外已經能清晰地聽到遠處迎親隊伍的鑼鼓聲和嗩呐聲了,此時迎親的隊伍已經過了石橋到了村口。這個迎親隊伍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在這方圓幾百裏都實屬罕見:前麵是兩班八音樂隊開道:其中有管子、嗩呐、笙、海笛、梅笛、簫、堂鼓、小鼓、大鑔、小鑔、大鑼、雲鑼等樂器各兩套。
因為已經進入秦家堡,所以這二十多個樂手都非常賣力,一時間把音樂奏的是響徹雲霄,不管你站在秦家堡的哪個角落裏,都能聽到迎親隊伍的喜慶樂聲。
走在樂隊後邊的是抬新娘的八抬大轎,因為接新娘的轎不能空,所以此時裏邊坐了一個三歲男童壓轎。由於路途遙遠,抬轎多有不便,因此隻來了一乘八抬大轎,娘家其他人等都坐馬車,所以在轎的後麵跟著四輛披紅掛彩的馬車,這使迎親的隊伍顯得格外風光氣派。
但是與接親氣氛不協調的是,在四輛馬車的後麵跟著兩排腰挎彎刀的軍士,盧家說此舉是為了防止響馬騷擾,實則是為了顯示他們盧家的實力。雖然他們每人身上都身披紅綢,但是黑色軍士服和周圍的喜慶氣氛還是格格不入。
與八抬大轎並行的是一匹健碩的白馬,馬上端坐的就是今天的新郎官:盧老爺。隻見他一張白淨的圓臉上幾乎看不到胡須,雖然六十多歲,因為養尊處優,不但白皙的臉上皺紋很少,而且還微微放出紅光。他頭戴烏紗帽,身著九品官服,腰間斜披大紅綢,在胸前用紅綢係了兩朵大紅花,他端坐在馬上挺胸抬頭、趾高氣昂,其氣質和神態非秦家兄弟能比。
隨著媒人的指點,盧老爺抬首朝秦家望去,臉上早已是喜笑顏開,隨後在引客和媒人的引導下,一起向秦家走來。
一群孩子圍著坐在高頭大馬上的新郎官嬉嬉鬧鬧地前後跑著,他們邊跑邊一起高唱兒歌:
嗚裏哇
鏘咚鏘
娶個媳婦好尿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