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首,越人歌。”


    楚辭五歌已經講了其中之四,最後一首歌,正是越人歌。


    雖然感覺到現場的氣氛因為自己前兩首的作品並沒有作好而有些奇怪,不過,黃一凡一點也不擔心。而不擔心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首越人歌。


    “還是先廢話說說越人歌的故事背景,放心,故事背景並不長,不是什麽國家,也不是什麽道德仁義,這是一首關於愛情的歌謠。”


    其實黃一凡對於楚辭五歌的背景很感興趣,感興趣甚至超過了歌謠本身。隻是,普通大眾又不是黃一凡,普通大眾不可能去欣賞這一些複雜而自己又不熟悉的故事背景。既然不熟悉,那麽,黃一凡便準備簡單講解。


    想了想,黃一凡說道:“越人歌是楚國一位叫“子皙”的王子,他初到封地舉行了一次舟遊。而在封地的越人為了認識新來的領主,便給“子皙”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集會。在盛會中,有一位越人歌手向子皙擁楫而歌,不過,王子子皙是楚國,那位歌手是越人,楚人與越人的語言並不一樣。最後,他的翻譯便將歌手的話翻譯出來念給了王子聽。王子“子皙”聽了這一首歌謠之後,心情非常激動,他被這一首真誠的歌謠感染到了。於是,按照楚人的禮節。王子“子皙”扶了扶這位歌手的肩膀,又莊重的將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披在了他的身上。”


    “義博,這位黃一凡講師膽子很大呀,竟然想挑戰這一首越人歌。”


    聽著黃一凡的講解,坐在台下的楚隱玉卻是小聲的說了一句。


    楚辭五歌當中,其他四首其實都一般,並不知名。隻有越人歌,雖然沒有流傳下來,但在各個文獻當中都在記載。說這一首歌寫得非常優美動人,是楚辭當中的精品。之前這幾首寫得一般那還罷了,反正大家也沒怎麽聽過這一些歌謠。但是,如果連最為經典之一的越人歌也寫得一般,恐怕,這第三場講座將是最大的敗筆。


    而同樣,有對楚辭比較了解的一些觀眾,學者,這個時候亦是期待的看著黃一凡。


    要麽,黃一凡做出一首大家都公認的作品。


    這首作品絕對不能低於之前的滄浪歌。甚至,還要在滄浪歌之上。


    要麽,其實他們認為,黃一凡最好還是不要挑戰他們心目中的經典。


    有人緊張,他們有一些害怕黃一凡玷汙了他們心目中的佳作。


    有人不屑,因為之前兩首來看,黃一凡明顯江郎才盡。


    有人仍是看熱鬧,好者叫好幾聲,不好,嘿嘿,落井下石也是他們最喜歡做的。


    不過,今天注定是一場讓無數人震動的日子。


    今天,也注定是楚辭學翻開新的篇章的一天。


    所有人期待之下,黃一凡緩緩開口: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一首如天籟般的聲音,從亙古的傳來。


    沒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氣。


    沒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淒美。


    也沒有滄浪之水清兮的淡然。


    有的,卻是在一句聽似平淡,但卻蘊含著無比激動內心的吟唱。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歌謠到此結束。


    但是,最後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卻成為了不朽的傳世之作。


    ……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嘴角中一直默念著這一首楚辭,第三場講座卻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此結束。


    事實上,楚隱玉在黃一凡作出這一首越人歌之後,後麵講的是什麽,他早已不記得了。


    因為,在這一首詩出現之後,他的整個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這一首詩詞之上。


    哪怕就是現在回到了家中,楚隱玉仍是有一些止不住的全身激動。


    沒想到,有身之年竟然可以欣賞到一首如此經典的詩作。


    閉上了眼睛,楚隱玉沉靜在這一首楚辭的意境當中。


    當天楚隱玉前去聽黃一凡的講座,雖然沒有興師問罪的想法,但也很想看看黃一凡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物。做為楚辭學協會的會長,雖然楚隱玉已經早已不問楚辭學協會的事情,但是,堂堂一個協會被一個名不經傳的講師拆得七零八散,說什麽楚隱玉也想去探個究境。


    隻是沒想到,第三場的講座卻是連他這個文學泰鬥也給震撼住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楚隱玉睜開了眼睛,他拿起了桌子上的筆,對著白紙寫道:“楚辭是什麽,什麽是楚辭。在此之前,誰也不能給出一個解釋。但是,今天之後,我想,失傳千年的楚辭已經問世。”


    寫到這裏,楚隱玉停了停,過了一會又繼續寫道:“戰國演義第8回有提到過楚辭,說是秦國的國王有幸看了屈子寫的一首楚辭,發現這一首楚辭竟然如仙子舞蹈一樣,美不勝收。看了這首楚辭之後,秦王大醉了三天三夜。一直以來,所有人都將這個故事當作是一個傳說,哪怕楚辭寫得再優美也隻是歌謠而已,不可能有這樣的神話。當然,在這當中也包括我。直到,當我看到了黃一凡先生的這一首越人歌之後,我相信了這一個傳說。”


    ……


    “這世界竟然有如此美妙的詩歌,看了這一首詩,我想我死了也願意了。”


    “以前很多楚辭學專家說,楚辭比之唐詩宋詞更為經典,甚至,不在聖詩之下。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不相信的。但今天,我信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我一輩子都會記住這一句詩。”


    “嗬嗬,經典的不隻是最後一句,哪怕就是開頭也無比的經典。”


    “我隻想大聲一吼,誰敢說黃一凡寫的不是楚辭了,現在,誰敢說。”


    越人歌的出現,可以說真正的揭開了楚辭的浪潮。


    不管是之前對楚辭有了解的,還是對楚辭沒了解的。


    但是,當他們看到了這一首越人歌之後,他們整個內心都已經被這一首歌謠所俘虜。


    無數人在喊:這是仙人寫的歌,這是神人寫的辭。


    但有人會說。


    不。


    這不是仙人寫的歌,這也不是神人寫的辭。


    這是黃一凡寫的。


    當然,如果你要將黃一凡說是仙人,或者是神人,我想,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一人反對。


    ===


    ps:山有木兮木有枝,我想月票君不知。兄弟們,月票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為書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第一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第一白並收藏重生之我為書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