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北伐是幹什麽?是為他們打地盤?”張發奎激憤的說:“漢陽兵工廠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我就不明白了同屬北伐軍為什麽有些部隊的待遇就要比別的部隊好?照這樣下去,幹脆回廣東算了!”
對張發奎的話在座將領反應不一,蔣介石和唐生智的臉上同時色變,隻是蔣介石的神色一閃而過,唐生智怒形於色,王天培等將領則露出讚同的、欣賞之態。
“漢陽兵工廠的產量本就不能滿足我軍所有部隊的供應,加之受吳佩孚破壞,每月產量連我第八軍一軍都無法滿足,並非我有意不給!”唐生智的火氣也很大,他的部隊進漢陽後就接收了漢陽兵工廠,兵工廠生產的所有武器裝備都被他運到第八軍,其他各軍一粒子彈都沒給:“不信,你可以問問何健和劉佐龍!”
唐生智氣咻咻的站起來:“我唐孟瀟參加北伐何曾有私心,沒想到諸君如此見疑,總司令,我回湖南,八軍就交給您指揮了!”
說完抓起帽子就要走,八軍將領幾乎同時站了起來,蔣介石和陳可鈺急忙把他摁住:“孟瀟,切勿激動,切勿激動,八軍是離不開你的。”
“向華,你也坐下。”陳可鈺吩咐道,張發奎不服氣的坐下了。
會議室裏氣氛凝重,蔣介石緊張的思索,這個問題不好處理。張發奎地指責中也包含了他,過了一會,蔣介石說:“漢陽兵工廠不能由那個軍來管理,我們是軍人管工廠是管不好的,交給軍需處。生產的彈藥由軍需處統一分配。”說完之後,他感到有必要安撫一下唐生智,不能把他逼得太過,否則對將來不利,於是又換了一副笑臉說:“孟瀟將軍,僧多粥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第八軍擴編的事,我會督促軍委會盡快批下來。你擬定個擴編方案報上來。”
打一棍給顆糖,唐生智悶悶不樂地接受了,心裏打定主意一定要扶持一個廠長,明拿不行就暗搶。
在座諸將一聽蔣介石在擴編問題上鬆口了,不由各自交換眼色,都在盤算自己的部隊能不能擴編,能擴編幾個軍幾個師。會議室裏的氣氛開始變得有幾分輕鬆。
蔣介石當然不是沒注意到,可他卻假裝沒看到,他的主意卻是用擴編來拉攏牽製各軍,讓他們不至於完全被別人拉走。
會議快結束了,可陳銘樞卻又生波瀾:“總司令任命我為武漢衛戍司令是對我的信任,可我還是要問問,如何對待工農運動?”
蔣介石微微一皺眉:“真如,你是什麽意思?”
“政府對工農運動有過指示,北伐開始時,總司令在廣州發布命令說。戰爭期間不準罷工,可武漢克複才幾天罷工就有好幾次了,而且我聽說湖南農村的情況特別混亂,一些農會隨便抄家抓人,要是武漢周圍也這樣,我該怎麽處置?”陳銘樞問。
蔣介石嗯嗯兩聲後不以為然的說:“道聽途說不足為信,至於罷工,還是按照廣州那樣,李任潮(即李濟深)在廣州就處理得很好,現在重要的是軍事。一切都要為保證軍事勝利讓步,工農不起來不好,起來了管不住也不好,這個…..,你要把握好。張弛有度才行。”
陳銘樞還是不得要領。不過現在也隻好這樣了。張弛有度?陳銘樞決定先看看再說。
總的來說,蔣介石對武漢之行還是很滿意地。唐生智被他壓住了,武漢沒有交到八軍手中,第四軍初步分化了,張發奎和陳銘樞的態度產生了微妙差異,更重要的是打消了第四軍與唐生智聯手的可能。
不過在他返回南昌的路上,卻接到聯席會議和鮑羅廷的電報,告知聯席會議決定暫不遷都。顯然鄧演達的廣州之行未能達到目地。
鮑羅廷對蔣介石的意圖洞若觀火,武漢比廣州更適宜作為革命中心,這點毋庸置疑,但鮑羅廷認為這個時候遷都會助長蔣介石的氣焰,對抑蔣不利。
中山艦事件和隨後的整理黨務案給了中共以沉重的打擊,二中全會通過的幾乎所有決議都對中共不利,對這種情況,無論是鮑羅廷還是中共都無法滿意;二中全會之後國民黨內逐步形成的蔣介石一家獨大也讓國民黨內的部分人感到不滿,這些人中有孫科、顧孟餘、徐謙。鮑羅廷對這些情況很清楚,因此他在其中巧妙調度,兩派人士逐漸靠攏,這才促成聯席會議的召開,而鮑羅廷的最終目地是要恢複中山艦之前的政治局麵,由汪精衛主政,蔣介石主軍,中共與國民黨左派聯手控製中央。
鄧演達在聯席會議上宣讀蔣介石的信之後,盡管張靜江竭力勸說,蔣介石精心挑選的譚延愷也保持沉默,譚延愷雖然圓滑,但在這種高漲的形勢下他也頗受感染,在這個問題他打算按照自己的主意辦。
他認為認為軍事行動沒有結束就不應該談遷都的問題,廣東作為革命的策源地,目前並非十分鞏固,可複的各省可暫時由各省黨部管起來,這樣不會出什麽大亂子。
譚延愷一保持沉默,張靜江孤掌難鳴,大會未經辯論就否決了蔣介石的遷都提議。隨後徐謙作地《國民會議召集決議案》和譚延愷作的《國民政府發展決議案》則獲得一致通過,在後一個決議案中明確指出:“國民政府地點應視其主要工作所在地而決定之,現在國民政府之主要工作在鞏固各省革命勢力之基礎,而以此種主要工作以首先由廣東省實施最為適宜,故國民政府仍暫設於廣州。”
蔣介石接到電報時正在返回江西的路上,他有些迷惑也有些生氣,搖頭歎息的對蔣先雲說:“北伐已經到有進無退的地步,吳佩孚苟延殘喘,孫傳芳連場大敗,這個時候不與時俱進,還待何時!”
“或許代表們另有主張吧。”蔣先雲委婉地說,在這個問題上蔣先雲是讚成蔣介石地觀點的,北伐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不是什麽鞏固策源地地問題了,而是如何乘勝一舉囊括全國,廣州代表們的眼光短淺了點。隻是蔣先雲顧忌身份,他不能把話說得這樣透徹。
“另有主張?哼,我看他們是另有主張。”蔣介石輕蔑的哼了聲,不過他還是不打算就這樣放棄。
“巫山,記錄。”對蔣先雲,蔣介石始終很客氣,這要換個人在身前,就隻剩下後麵兩個字了。
“北伐至今已數月,克複兩湖,吳逆北竄;南昌大捷,孫氏膽寒;大軍過處民眾無不簞食壺漿,望革命之心愈切,中央北遷符合國民之望,其二,北遷對於鞏固新複地區尤為重要,其三中正不駐武漢,而武漢之情勢要求中央派員直接領導。以此三點,中正認為中央應盡快遷往武漢,否則武漢恐非中央所有。”
“這封電報發給鮑羅廷、譚延愷、張靜江。”蔣介石說完之後又補充道。
鮑羅廷收到蔣介石的電報後,反複思考,感到蔣介石的話有些道理,至少蔣介石有一點沒有隱瞞,他不在武漢,他在江西,中央遷到武漢後,依然不在他的控製下。
隨後他又想起鐵尼達的信,鐵尼達在信裏對武漢的局勢作了一番分析,認為國民革命軍來到武漢,卻沒有一個中央政治機構。國民黨省執行委員會缺乏權力和能力適當地處理政治事務。因此中央應盡快遷到武漢,否則唐生智將主宰武漢的一切,而唐生智這個人絕非革命者,比蔣介石更糟;蔣介石多少還有信念,可他卻完全沒有,誰給的價錢高就把自己賣給誰,隻有中央遷到武漢後能壓製唐生智,進而利用唐牽製蔣,促成汪蔣重新合作。
鮑羅廷決定改弦更張,讚同遷都武漢,不過聯席會議剛否決遷都,這就馬上改弦更張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於是他決定耍個手腕暫時不理蔣介石的電報,待聯席會議結束之後,再召開一個政治會議,在這個會上再決定遷都。
大會在鮑羅廷設計好的軌道上運行,最後一天應該通過歡迎汪精衛複職的議案,這也是蔣介石所說的另有目的。“汪精衛同誌是我黨優秀黨員,是我黨領袖;前期因病請假,現在他病好了,我建議本次大會發出通電,同意汪先生銷假,歡迎他回來複職。”
顧孟餘的話音剛落,張靜江立刻表示反對:“汪先生的身體狀況我們都不清楚,不過汪先生走後,政府和黨中央都有所改變,複職是不妥當的。”
徐謙站起來說:“我認為沒什麽不妥,北伐是以戰爭為主,總司令要負責戰事,沒有這麽多精力領導政治,這方麵可以交給汪先生。”
辯論並不激烈,盡管張靜江竭力反對,但大會的人員組成和已經形成的氣氛就注定這個議案會被通過。
對張發奎的話在座將領反應不一,蔣介石和唐生智的臉上同時色變,隻是蔣介石的神色一閃而過,唐生智怒形於色,王天培等將領則露出讚同的、欣賞之態。
“漢陽兵工廠的產量本就不能滿足我軍所有部隊的供應,加之受吳佩孚破壞,每月產量連我第八軍一軍都無法滿足,並非我有意不給!”唐生智的火氣也很大,他的部隊進漢陽後就接收了漢陽兵工廠,兵工廠生產的所有武器裝備都被他運到第八軍,其他各軍一粒子彈都沒給:“不信,你可以問問何健和劉佐龍!”
唐生智氣咻咻的站起來:“我唐孟瀟參加北伐何曾有私心,沒想到諸君如此見疑,總司令,我回湖南,八軍就交給您指揮了!”
說完抓起帽子就要走,八軍將領幾乎同時站了起來,蔣介石和陳可鈺急忙把他摁住:“孟瀟,切勿激動,切勿激動,八軍是離不開你的。”
“向華,你也坐下。”陳可鈺吩咐道,張發奎不服氣的坐下了。
會議室裏氣氛凝重,蔣介石緊張的思索,這個問題不好處理。張發奎地指責中也包含了他,過了一會,蔣介石說:“漢陽兵工廠不能由那個軍來管理,我們是軍人管工廠是管不好的,交給軍需處。生產的彈藥由軍需處統一分配。”說完之後,他感到有必要安撫一下唐生智,不能把他逼得太過,否則對將來不利,於是又換了一副笑臉說:“孟瀟將軍,僧多粥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第八軍擴編的事,我會督促軍委會盡快批下來。你擬定個擴編方案報上來。”
打一棍給顆糖,唐生智悶悶不樂地接受了,心裏打定主意一定要扶持一個廠長,明拿不行就暗搶。
在座諸將一聽蔣介石在擴編問題上鬆口了,不由各自交換眼色,都在盤算自己的部隊能不能擴編,能擴編幾個軍幾個師。會議室裏的氣氛開始變得有幾分輕鬆。
蔣介石當然不是沒注意到,可他卻假裝沒看到,他的主意卻是用擴編來拉攏牽製各軍,讓他們不至於完全被別人拉走。
會議快結束了,可陳銘樞卻又生波瀾:“總司令任命我為武漢衛戍司令是對我的信任,可我還是要問問,如何對待工農運動?”
蔣介石微微一皺眉:“真如,你是什麽意思?”
“政府對工農運動有過指示,北伐開始時,總司令在廣州發布命令說。戰爭期間不準罷工,可武漢克複才幾天罷工就有好幾次了,而且我聽說湖南農村的情況特別混亂,一些農會隨便抄家抓人,要是武漢周圍也這樣,我該怎麽處置?”陳銘樞問。
蔣介石嗯嗯兩聲後不以為然的說:“道聽途說不足為信,至於罷工,還是按照廣州那樣,李任潮(即李濟深)在廣州就處理得很好,現在重要的是軍事。一切都要為保證軍事勝利讓步,工農不起來不好,起來了管不住也不好,這個…..,你要把握好。張弛有度才行。”
陳銘樞還是不得要領。不過現在也隻好這樣了。張弛有度?陳銘樞決定先看看再說。
總的來說,蔣介石對武漢之行還是很滿意地。唐生智被他壓住了,武漢沒有交到八軍手中,第四軍初步分化了,張發奎和陳銘樞的態度產生了微妙差異,更重要的是打消了第四軍與唐生智聯手的可能。
不過在他返回南昌的路上,卻接到聯席會議和鮑羅廷的電報,告知聯席會議決定暫不遷都。顯然鄧演達的廣州之行未能達到目地。
鮑羅廷對蔣介石的意圖洞若觀火,武漢比廣州更適宜作為革命中心,這點毋庸置疑,但鮑羅廷認為這個時候遷都會助長蔣介石的氣焰,對抑蔣不利。
中山艦事件和隨後的整理黨務案給了中共以沉重的打擊,二中全會通過的幾乎所有決議都對中共不利,對這種情況,無論是鮑羅廷還是中共都無法滿意;二中全會之後國民黨內逐步形成的蔣介石一家獨大也讓國民黨內的部分人感到不滿,這些人中有孫科、顧孟餘、徐謙。鮑羅廷對這些情況很清楚,因此他在其中巧妙調度,兩派人士逐漸靠攏,這才促成聯席會議的召開,而鮑羅廷的最終目地是要恢複中山艦之前的政治局麵,由汪精衛主政,蔣介石主軍,中共與國民黨左派聯手控製中央。
鄧演達在聯席會議上宣讀蔣介石的信之後,盡管張靜江竭力勸說,蔣介石精心挑選的譚延愷也保持沉默,譚延愷雖然圓滑,但在這種高漲的形勢下他也頗受感染,在這個問題他打算按照自己的主意辦。
他認為認為軍事行動沒有結束就不應該談遷都的問題,廣東作為革命的策源地,目前並非十分鞏固,可複的各省可暫時由各省黨部管起來,這樣不會出什麽大亂子。
譚延愷一保持沉默,張靜江孤掌難鳴,大會未經辯論就否決了蔣介石的遷都提議。隨後徐謙作地《國民會議召集決議案》和譚延愷作的《國民政府發展決議案》則獲得一致通過,在後一個決議案中明確指出:“國民政府地點應視其主要工作所在地而決定之,現在國民政府之主要工作在鞏固各省革命勢力之基礎,而以此種主要工作以首先由廣東省實施最為適宜,故國民政府仍暫設於廣州。”
蔣介石接到電報時正在返回江西的路上,他有些迷惑也有些生氣,搖頭歎息的對蔣先雲說:“北伐已經到有進無退的地步,吳佩孚苟延殘喘,孫傳芳連場大敗,這個時候不與時俱進,還待何時!”
“或許代表們另有主張吧。”蔣先雲委婉地說,在這個問題上蔣先雲是讚成蔣介石地觀點的,北伐發展到如今這個程度,不是什麽鞏固策源地地問題了,而是如何乘勝一舉囊括全國,廣州代表們的眼光短淺了點。隻是蔣先雲顧忌身份,他不能把話說得這樣透徹。
“另有主張?哼,我看他們是另有主張。”蔣介石輕蔑的哼了聲,不過他還是不打算就這樣放棄。
“巫山,記錄。”對蔣先雲,蔣介石始終很客氣,這要換個人在身前,就隻剩下後麵兩個字了。
“北伐至今已數月,克複兩湖,吳逆北竄;南昌大捷,孫氏膽寒;大軍過處民眾無不簞食壺漿,望革命之心愈切,中央北遷符合國民之望,其二,北遷對於鞏固新複地區尤為重要,其三中正不駐武漢,而武漢之情勢要求中央派員直接領導。以此三點,中正認為中央應盡快遷往武漢,否則武漢恐非中央所有。”
“這封電報發給鮑羅廷、譚延愷、張靜江。”蔣介石說完之後又補充道。
鮑羅廷收到蔣介石的電報後,反複思考,感到蔣介石的話有些道理,至少蔣介石有一點沒有隱瞞,他不在武漢,他在江西,中央遷到武漢後,依然不在他的控製下。
隨後他又想起鐵尼達的信,鐵尼達在信裏對武漢的局勢作了一番分析,認為國民革命軍來到武漢,卻沒有一個中央政治機構。國民黨省執行委員會缺乏權力和能力適當地處理政治事務。因此中央應盡快遷到武漢,否則唐生智將主宰武漢的一切,而唐生智這個人絕非革命者,比蔣介石更糟;蔣介石多少還有信念,可他卻完全沒有,誰給的價錢高就把自己賣給誰,隻有中央遷到武漢後能壓製唐生智,進而利用唐牽製蔣,促成汪蔣重新合作。
鮑羅廷決定改弦更張,讚同遷都武漢,不過聯席會議剛否決遷都,這就馬上改弦更張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於是他決定耍個手腕暫時不理蔣介石的電報,待聯席會議結束之後,再召開一個政治會議,在這個會上再決定遷都。
大會在鮑羅廷設計好的軌道上運行,最後一天應該通過歡迎汪精衛複職的議案,這也是蔣介石所說的另有目的。“汪精衛同誌是我黨優秀黨員,是我黨領袖;前期因病請假,現在他病好了,我建議本次大會發出通電,同意汪先生銷假,歡迎他回來複職。”
顧孟餘的話音剛落,張靜江立刻表示反對:“汪先生的身體狀況我們都不清楚,不過汪先生走後,政府和黨中央都有所改變,複職是不妥當的。”
徐謙站起來說:“我認為沒什麽不妥,北伐是以戰爭為主,總司令要負責戰事,沒有這麽多精力領導政治,這方麵可以交給汪先生。”
辯論並不激烈,盡管張靜江竭力反對,但大會的人員組成和已經形成的氣氛就注定這個議案會被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