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剛剛到達關島的時候,負責調查熊本水俁的犬次郎也趕了過來,聲稱已經查明這次水俁怪病的由來。
原來這種怪病是由於工業廢水排放汙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俁病”的罪魁禍首是當時處於世界化工業尖端的氮生產企業。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這裏建廠,隨後開設了合成醋酸廠。1949年,這個公司又開始生產氯乙烯。長期以來,工廠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廢水排放到水俁灣中。氮用於肥皂、化學調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硫酸等工業用品的製造上。然而,這個“先驅產業”的肆意發展,卻給當地居民及其生存環境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在製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的過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劑,這使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當汞在水中被水生生物食用後,會轉化成甲基汞。這種劇毒物質隻要有挖耳勺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死亡。水俁灣由於常年被工業廢水嚴重汙染,這裏的魚蝦類也由此被汙染。這些被汙染的魚蝦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和人的體內,甲基汞被人的腸胃吸收,侵害腦部和身體其他器官。進入腦部的甲基汞會使腦萎縮,侵害神經細胞,破壞掌握身體平衡的小腦和知覺係統。
說到最後,犬次郎感慨道:“原來我以為我這種賣白貨的人就是最沒良心的了,這回一看,這幫子奸商幹的事兒比我還喪良心。光顧著自己賺錢,直接就把那些毒水排到河裏,看看那些中毒變形的人。這簡直就是在作孽啊,以後我可得長個心眼,住的地方要離那些工廠遠遠的,要不然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唐寧聽了沉默了半天,這個結果與他事先猜想的差不多,其實很多國家在工業剛剛發展起來的過程中,都經曆了先汙染後治理的情況。據說當年萊茵河已經被汙染到了,人掉到河裏是先被毒死然後才會被淹死的程度。雖然後來經過大力治理,號稱已經清澈到可以看到魚了,不過當地人還是沒人敢吃裏麵的魚.......
沉思片刻之後,唐寧才抬起頭對犬次郎吩咐道:“犬次郎。你跑趟東京,把你調查到的這些情況都報給鬆田組長和西川涉,讓他們組織受害民眾跟氮肥公司和醋酸廠打官司,把事情往大了搞,順便宣傳一下咱們保險公司的形象,順便再讓電影公司以這個為題材,爭取弄出一個紀錄片或者恐怖片來。”
接下來的時間裏唐寧就投入到了關島的旅遊開發和宣傳上,直到五一才返回衝繩島,因為在日本五一期間是一個假期比較密集的黃金周。4月29日是“昭和日”。5月1日是勞動節,2日是星期日,5月3日是“憲法日”。4日是“綠色節”,5日是“男孩節”,前後挪騰倒休,各個企業機構都要放假一個星期左右的。而這個“黃金周”最後一天就是5月5日的“男孩節”,它來源於中國的“端午節”。
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時代從中國傳入的,當時在皇宮中過端午節時首先作為一種供品來使用。後來從關西地區傳向全國。日本的粽子皮不像中國那樣單調,而是有白茅、竹葉、蒿葉等等的。所以。日語裏又稱粽子為“茅卷”。
其中有一種“光秀粽子”很是有趣,據說是戰國時代群雄爭霸,首領織田信長眼看著即將統一全國,誰料手下大將明智光秀叛變,功虧一簣。傳聞明智光秀奪得天下後,久盼援軍不到,心中焦急,把進獻的粽子連皮帶餡全部吞食。百姓知道後,認為此人缺乏沉穩的王者氣概。果然光秀政權僅僅持續了十來天就倒台了,被後世嘲笑為“三天天下”。光秀當時吃的是用竹葉包的白粽子。其後,日本京都的糕點匠將其點心化,才有了今天的日本粽子。正因為這樣,日本許多“和果子”店裏麵至今已經把粽子當作日本的傳統糕點來銷售了。
日本江戶時代,把用梗米做的粽子叫做“禦所粽”、“內裹粽”,主要供皇宮和幕府食用,把用黏米做的粽子叫做“飴粽”。地方上還有把山茶花根燒成灰,放到黏米裏麵做成的粽子,叫做“朝比奈粽”。同時,日本還有根據粽子不同形狀而叫的“錐粽”、“菱粽”、“筒粽”、“飾粽”、“秤錘棕”,盼望男孩子吃了以後健康成長的“百索粽”、“九子粽”等等。
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小男孩要玩一種“菖蒲打”的遊戲。在日語裏麵,“菖蒲”與“尚武”是諧音,端午節也就漸漸成為一個尚武的節日,備受武士階層的推崇。當時,家中有7歲以下男孩的,過端午節的時候都在戶外立幡,裝飾甲胄人形。以後又用鯉魚旗代替了幡,借此希望男孩子有出息、能發跡,將來做到“鯉魚跳龍門”。這種活動需要勇猛,對後代充滿“力”的傳承與希望,自然與男性有關,相對於三月三日女兒節,端午節就這樣被日本人演變成為男孩子的節日了。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廢除農曆以後,端午節也就從農曆的五月初五日改為公曆5月5日。戰後,日本政府把5月5日定為“男孩節”,作為一個全天放假的固定節日。
越是懸掛大的“鯉魚幟”,就說明這個家庭對男孩抱有的希望越大,男孩也會借此更加成長。還好,我今天已經如願,兒子沒有辜負父母的一片期望。話說回來,這一天,日本還有人家為男孩子購買身著古代盔甲的“武士人偶”和武士用具擺放,借此祝願孩子們健康成長。伊達政宗、武田信玄、直江兼續、上杉謙信等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人物形象做成巧克力出售。
雖然唐寧家裏隻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過不了男孩節,但他還是敏感的發現了其中的一個商機,那就是在後世大名鼎鼎的鐵臂阿童木。(未完待續)
原來這種怪病是由於工業廢水排放汙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俁病”的罪魁禍首是當時處於世界化工業尖端的氮生產企業。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這裏建廠,隨後開設了合成醋酸廠。1949年,這個公司又開始生產氯乙烯。長期以來,工廠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廢水排放到水俁灣中。氮用於肥皂、化學調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硫酸等工業用品的製造上。然而,這個“先驅產業”的肆意發展,卻給當地居民及其生存環境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在製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的過程中,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劑,這使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當汞在水中被水生生物食用後,會轉化成甲基汞。這種劇毒物質隻要有挖耳勺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死亡。水俁灣由於常年被工業廢水嚴重汙染,這裏的魚蝦類也由此被汙染。這些被汙染的魚蝦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和人的體內,甲基汞被人的腸胃吸收,侵害腦部和身體其他器官。進入腦部的甲基汞會使腦萎縮,侵害神經細胞,破壞掌握身體平衡的小腦和知覺係統。
說到最後,犬次郎感慨道:“原來我以為我這種賣白貨的人就是最沒良心的了,這回一看,這幫子奸商幹的事兒比我還喪良心。光顧著自己賺錢,直接就把那些毒水排到河裏,看看那些中毒變形的人。這簡直就是在作孽啊,以後我可得長個心眼,住的地方要離那些工廠遠遠的,要不然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唐寧聽了沉默了半天,這個結果與他事先猜想的差不多,其實很多國家在工業剛剛發展起來的過程中,都經曆了先汙染後治理的情況。據說當年萊茵河已經被汙染到了,人掉到河裏是先被毒死然後才會被淹死的程度。雖然後來經過大力治理,號稱已經清澈到可以看到魚了,不過當地人還是沒人敢吃裏麵的魚.......
沉思片刻之後,唐寧才抬起頭對犬次郎吩咐道:“犬次郎。你跑趟東京,把你調查到的這些情況都報給鬆田組長和西川涉,讓他們組織受害民眾跟氮肥公司和醋酸廠打官司,把事情往大了搞,順便宣傳一下咱們保險公司的形象,順便再讓電影公司以這個為題材,爭取弄出一個紀錄片或者恐怖片來。”
接下來的時間裏唐寧就投入到了關島的旅遊開發和宣傳上,直到五一才返回衝繩島,因為在日本五一期間是一個假期比較密集的黃金周。4月29日是“昭和日”。5月1日是勞動節,2日是星期日,5月3日是“憲法日”。4日是“綠色節”,5日是“男孩節”,前後挪騰倒休,各個企業機構都要放假一個星期左右的。而這個“黃金周”最後一天就是5月5日的“男孩節”,它來源於中國的“端午節”。
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時代從中國傳入的,當時在皇宮中過端午節時首先作為一種供品來使用。後來從關西地區傳向全國。日本的粽子皮不像中國那樣單調,而是有白茅、竹葉、蒿葉等等的。所以。日語裏又稱粽子為“茅卷”。
其中有一種“光秀粽子”很是有趣,據說是戰國時代群雄爭霸,首領織田信長眼看著即將統一全國,誰料手下大將明智光秀叛變,功虧一簣。傳聞明智光秀奪得天下後,久盼援軍不到,心中焦急,把進獻的粽子連皮帶餡全部吞食。百姓知道後,認為此人缺乏沉穩的王者氣概。果然光秀政權僅僅持續了十來天就倒台了,被後世嘲笑為“三天天下”。光秀當時吃的是用竹葉包的白粽子。其後,日本京都的糕點匠將其點心化,才有了今天的日本粽子。正因為這樣,日本許多“和果子”店裏麵至今已經把粽子當作日本的傳統糕點來銷售了。
日本江戶時代,把用梗米做的粽子叫做“禦所粽”、“內裹粽”,主要供皇宮和幕府食用,把用黏米做的粽子叫做“飴粽”。地方上還有把山茶花根燒成灰,放到黏米裏麵做成的粽子,叫做“朝比奈粽”。同時,日本還有根據粽子不同形狀而叫的“錐粽”、“菱粽”、“筒粽”、“飾粽”、“秤錘棕”,盼望男孩子吃了以後健康成長的“百索粽”、“九子粽”等等。
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小男孩要玩一種“菖蒲打”的遊戲。在日語裏麵,“菖蒲”與“尚武”是諧音,端午節也就漸漸成為一個尚武的節日,備受武士階層的推崇。當時,家中有7歲以下男孩的,過端午節的時候都在戶外立幡,裝飾甲胄人形。以後又用鯉魚旗代替了幡,借此希望男孩子有出息、能發跡,將來做到“鯉魚跳龍門”。這種活動需要勇猛,對後代充滿“力”的傳承與希望,自然與男性有關,相對於三月三日女兒節,端午節就這樣被日本人演變成為男孩子的節日了。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廢除農曆以後,端午節也就從農曆的五月初五日改為公曆5月5日。戰後,日本政府把5月5日定為“男孩節”,作為一個全天放假的固定節日。
越是懸掛大的“鯉魚幟”,就說明這個家庭對男孩抱有的希望越大,男孩也會借此更加成長。還好,我今天已經如願,兒子沒有辜負父母的一片期望。話說回來,這一天,日本還有人家為男孩子購買身著古代盔甲的“武士人偶”和武士用具擺放,借此祝願孩子們健康成長。伊達政宗、武田信玄、直江兼續、上杉謙信等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人物形象做成巧克力出售。
雖然唐寧家裏隻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過不了男孩節,但他還是敏感的發現了其中的一個商機,那就是在後世大名鼎鼎的鐵臂阿童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