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柔兆執徐(丙辰),盡著雍敦牂(戊午),凡三年。
蒼梧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四七六年)
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
二月,魏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恃恩不法,免官爵為兵。
魏馮太後內行不正,以李奕之死怨顯祖,密行鴆毒,夏,六月,辛未,顯祖殂。壬申,大赦,改元承明。葬顯祖於金陵,諡曰獻文皇帝。
魏大司馬、大將軍代人萬安國坐矯詔殺神部長奚買奴,賜死。
戊寅,魏以征西大將軍、安樂王長樂為太尉,尚書左仆射、宜都王目辰為司徒,南部尚書李欣為司空。尊皇太後曰太皇太後,複臨朝稱製。以馮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熙自以外戚,固辭內任;乃除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
顯祖神主祔太廟,有司奏廟中執事之官,請依故事皆賜爵。秘書令廣平程駿上言:“建侯裂地,帝王所重,或以親賢,或因功伐,未聞神主祔廟而百司受封者也。皇家故事,蓋一時之恩,豈可為長世之法乎!”太後善而從之,謂羣臣曰:“凡議事,當依古典正言,豈得但修故事而已!”賜駿衣一襲,帛二百匹。
太後性聰察,知書計,曉政事,被服儉素,膳羞減於故事什七八;而猜忍多權數。高祖性至孝,能承顏順誌,事無大小,皆仰成於太後。太後往往專決,不複關白於帝。所幸宦者高平王琚、安定張佑、{木巳}嶷、馮翊王遇、略陽苻承祖、高陽王質,皆依勢用事。佑官至尚書左仆射,爵新平王;琚官至征南將軍,爵高平王;嶷等官亦至侍中、吏部尚書、刺史,爵為公、侯,賞賜巨萬,賜鐵券,許以不死。又,太卜令姑臧王叡得幸於太後,超遷至侍中、吏部尚書,爵太原公。秘書令李衝,雖以才進,亦由私寵,賞賜皆不可勝紀。又外禮人望東陽王丕、遊明根等,皆極其優厚,每褒賞叡等,輒以丕等參之,以示不私。丕,烈帝之玄孫;衝,寶之子也。
太後自以失行,畏人議己,羣下語言小涉疑忌,輒殺之。然所寵幸左右,苟有小過,必加笞棰,或至百餘;而無宿憾,尋複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富貴。故左右雖被罰,終無離心。
乙亥,加蕭道成尚書左仆射,劉秉中書令。
楊運長、阮佃夫等忌建平王景素益甚,景素乃與錄事參軍陳郡殷濔、中兵參軍略陽垣慶延、參軍沈顒、左暄等謀為自全之計。遣人往來建康,要結才力之士,冠軍將軍黃回、遊擊將軍高道慶、輔國將軍曹欣之、前軍將國韓道清、長水校尉郭蘭之、羽林監垣祗祖,皆陰與通謀;武人不得誌者,無不歸之。時帝好獨出遊走郊野,欣之謀據石頭城,伺帝出作亂。道清、蘭之欲說蕭道成因帝夜出,執帝迎景素,道成不從者,卽圖之;景素每禁使緩之。楊、阮微聞其事,遣傖人周天賜偽投景素,勸令舉兵。景素知之,斬天賜首送台。
秋,七月,祗祖率數百人自建康奔京口,雲京師已潰亂,勸令速入。景素信之,戊子,據京口起兵,士民赴之者以千數。楊、阮聞祗祖叛走,卽命纂嚴。己醜,遣驍騎將軍任農夫、領軍將軍黃回、左軍將軍蘭陵李安民將步軍,右軍將軍張保將水軍,以討之;辛卯,又命南豫州刺史段佛榮為都統。蕭道成知黃回有異誌,故使安民、佛榮與之偕行。回私戒其士卒:“道逢京口兵,勿得戰。”道成屯玄武湖,冠軍將軍蕭賾鎮東府。
始安王伯融,都鄉侯伯猷,皆建安王休仁之子也,楊、阮忌其年長,悉稱詔賜死。
景素欲斷竹裏以拒台軍。垣慶延、垣祗祖、沈顒皆曰:“今天時旱熱,台軍遠來疲困,引之使至,以逸待勞,可一戰而克。”殷濔等固爭,不能得。農夫等旣至,縱火燒市邑。慶延等各相顧望,莫有鬬誌;景素本乏威略,恇擾不知所為。黃回迫於段佛榮,且見京口軍弱,遂不發。
張保泊西渚,景素左右勇士數十人,自相要結,進擊水軍。甲午,張保敗死,而諸將不相應赴,複為台軍所破。台軍旣薄城下,顒先帥眾走,祗祖次之,其餘諸軍相繼奔退,獨左暄與台軍力戰於萬歲樓下;而所配兵力甚弱,不能敵而散。乙未,拔京口。黃回軍先入,自以有誓不殺諸王,乃以景素讓殿中將軍張倪奴。倪奴擒景素,斬之,並其三子,同黨垣祗祖等數十人皆伏誅。蕭道成釋黃回、高道慶不問,撫之如舊。是日,解嚴。丙申,大赦。
初,巴東建平蠻反,沈攸之遣軍討之。及景素反,攸之急追峽中軍以赴建康。巴東太守劉攘兵、建平太守劉道欣疑攸之有異謀,勒兵斷峽,不聽軍下。攘兵子天賜為荊州西曹,攸之遣天賜往諭之。攘兵知景素實反,乃釋甲謝愆,攸之待之如故。劉道欣堅守建平,攘兵譬說不回,乃與伐蠻軍攻斬之。
甲辰,魏主追尊其母李貴人曰思皇後。
八月,丁卯,立皇弟翽為南陽王,嵩為新興王,禧為始建王。
庚午,以給事黃門侍郎阮佃夫為南豫州刺史,留鎮京師。
九月,戊子,賜驍騎將軍高道慶死。
冬,十月,辛酉,以吏部尚書王僧虔為尚書左仆射。
十一月,戊子,魏以太尉、安樂王長樂為定州刺史,司空李欣為徐州刺史。
順皇帝升明元年(丁巳,公元四七七年)
春,正月,乙酉朔,魏改元太和。
己酉,略陽民王元壽聚眾五千餘家,自稱衝天王;二月,辛未,魏秦、益二州刺史尉洛侯擊破之。
三月,庚子,魏以東陽王丕為司徒。
夏,四月,丁卯,魏主如白登;壬申,如崞山。
初,蒼梧王在東宮,好緣漆帳竿,去地丈餘;喜怒乖節,主帥不能禁。太宗屢敕陳太妃痛捶之。及卽帝位,內畏太後、太妃,外憚諸大臣,未敢縱逸。自加元服,內外稍無以製,數出遊行。始出宮,猶整儀衛。俄而棄車騎,帥左右數人,或出郊野,或入市廛。太妃每乘青犢車,隨相檢攝。旣而輕騎遠走一二十裏,太妃不複能追;儀衛亦懼禍不敢追尋,唯整部伍別在一處,瞻望而已。
初,太宗嚐以陳太妃賜嬖人李道兒,已複迎還,生帝。故帝每微行,自稱“劉統”,或稱“李將軍”。常著小袴衫,營署巷陌,無不貫穿;或夜宿客舍,或晝臥道傍,排突廝養,與之交易,或遭慢辱,悅而受之。凡諸鄙事,裁衣、作帽,過目則能;未嚐吹篪,執管便韻。及京口旣平,驕恣尤甚,無日不出,夕去晨返,晨出暮歸。從者並執鋋矛,行人男女及犬馬牛驢,逢無免者。民間擾懼,商販皆息,門戶晝閉,行人殆絕。針、椎、鑿、鋸,不離左右,小有忤意,卽加屠剖,一日不殺,則慘然不樂;殿省憂惶,食息不保。阮佃夫與直合將軍申伯宗等,謀因帝出江乘射雉,稱太後令,喚隊仗還,閉城門,遣人執帝廢之,立安成王準。事覺,甲戌,帝收佃夫等殺之。
太後數訓戒帝,帝不悅。會端午,太後賜帝毛扇。帝嫌其不華,令太醫煑藥,欲鴆太後。左右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應作孝子,豈複得出入狡獪!”帝曰:“汝語大有理!”乃止。
六月,甲戌,有告散騎常侍杜幼文、司徒左長史沈勃、遊擊將軍孫超之與阮佃夫同謀者,帝登帥衛士,自掩三家,悉誅之,刳解臠割,嬰孩不免。沈勃時居喪在廬,左右未至,帝揮刀獨前。勃知不免,手搏帝耳,唾罵之曰:“汝罪踰桀、紂,屠戮無日。”遂死。是日,大赦。
帝嚐直入領軍府。時盛熱,蕭道成晝臥裸袒。帝立道成於室內,畫腹為的,自引滿,將射之。道成斂板曰:“老臣無罪。”左右王天恩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後無複射;不如以骲箭射之。”帝乃更以骲箭射,正中其臍。投弓大笑曰:“此手何如!”帝忌道成威名,嚐自磨鋋,曰:“明日殺蕭道成!”陳太妃罵之曰:“蕭道成有功於國,若害之,誰複為汝盡力邪!”帝乃止。
道成憂懼,密與袁粲、褚淵謀廢立。粲曰:“主上幼年,微過易改。伊、霍之事,非季世所行;縱使功成,亦終無全地。”淵默然。領軍功曹丹陽紀僧真言於道成曰:“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袁、褚,明公豈得坐受夷滅!存亡之機,仰希熟慮。”道成然之。
或勸道成奔廣陵起兵。道成世子賾,時為晉熙王長史,行郢州事,欲使賾將郢州兵東下會京口。道成密遣所親劉僧副告其從兄行青、冀二州刺史劉善明曰:“人多見勸北固廣陵,恐未為長算。今秋風行起,卿若能與垣東海微共動虜,則我諸計可立。”亦告東海太守垣榮祖。善明曰:“宋氏將亡,愚智共知,北虜苦動,反為公患。公神武高世,唯當靜以待之,因機奮發,功業自定,不可遠去根本,自貽猖蹶。”榮祖亦曰:“領府去台百步,公走,人豈不知!若單騎輕行,廣陵人閉門不受,公欲何之!公今動足下床,恐卽有叩台門者,公事去矣。”紀僧真曰:“主上雖無道,國家累世之基猶為安固。公百口,北度必不得俱。縱得廣陵城,天子居深宮,施號令,目公為逆,何以避之!此非萬全策也。”道成族弟鎮軍長史順之及次子驃騎從事中郎嶷,皆以為:“帝好單行道路,於此立計,易以成功;外州起兵,鮮有克捷,徒先人受禍耳。”道成乃止。
蒼梧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四七六年)
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
二月,魏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恃恩不法,免官爵為兵。
魏馮太後內行不正,以李奕之死怨顯祖,密行鴆毒,夏,六月,辛未,顯祖殂。壬申,大赦,改元承明。葬顯祖於金陵,諡曰獻文皇帝。
魏大司馬、大將軍代人萬安國坐矯詔殺神部長奚買奴,賜死。
戊寅,魏以征西大將軍、安樂王長樂為太尉,尚書左仆射、宜都王目辰為司徒,南部尚書李欣為司空。尊皇太後曰太皇太後,複臨朝稱製。以馮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熙自以外戚,固辭內任;乃除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
顯祖神主祔太廟,有司奏廟中執事之官,請依故事皆賜爵。秘書令廣平程駿上言:“建侯裂地,帝王所重,或以親賢,或因功伐,未聞神主祔廟而百司受封者也。皇家故事,蓋一時之恩,豈可為長世之法乎!”太後善而從之,謂羣臣曰:“凡議事,當依古典正言,豈得但修故事而已!”賜駿衣一襲,帛二百匹。
太後性聰察,知書計,曉政事,被服儉素,膳羞減於故事什七八;而猜忍多權數。高祖性至孝,能承顏順誌,事無大小,皆仰成於太後。太後往往專決,不複關白於帝。所幸宦者高平王琚、安定張佑、{木巳}嶷、馮翊王遇、略陽苻承祖、高陽王質,皆依勢用事。佑官至尚書左仆射,爵新平王;琚官至征南將軍,爵高平王;嶷等官亦至侍中、吏部尚書、刺史,爵為公、侯,賞賜巨萬,賜鐵券,許以不死。又,太卜令姑臧王叡得幸於太後,超遷至侍中、吏部尚書,爵太原公。秘書令李衝,雖以才進,亦由私寵,賞賜皆不可勝紀。又外禮人望東陽王丕、遊明根等,皆極其優厚,每褒賞叡等,輒以丕等參之,以示不私。丕,烈帝之玄孫;衝,寶之子也。
太後自以失行,畏人議己,羣下語言小涉疑忌,輒殺之。然所寵幸左右,苟有小過,必加笞棰,或至百餘;而無宿憾,尋複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富貴。故左右雖被罰,終無離心。
乙亥,加蕭道成尚書左仆射,劉秉中書令。
楊運長、阮佃夫等忌建平王景素益甚,景素乃與錄事參軍陳郡殷濔、中兵參軍略陽垣慶延、參軍沈顒、左暄等謀為自全之計。遣人往來建康,要結才力之士,冠軍將軍黃回、遊擊將軍高道慶、輔國將軍曹欣之、前軍將國韓道清、長水校尉郭蘭之、羽林監垣祗祖,皆陰與通謀;武人不得誌者,無不歸之。時帝好獨出遊走郊野,欣之謀據石頭城,伺帝出作亂。道清、蘭之欲說蕭道成因帝夜出,執帝迎景素,道成不從者,卽圖之;景素每禁使緩之。楊、阮微聞其事,遣傖人周天賜偽投景素,勸令舉兵。景素知之,斬天賜首送台。
秋,七月,祗祖率數百人自建康奔京口,雲京師已潰亂,勸令速入。景素信之,戊子,據京口起兵,士民赴之者以千數。楊、阮聞祗祖叛走,卽命纂嚴。己醜,遣驍騎將軍任農夫、領軍將軍黃回、左軍將軍蘭陵李安民將步軍,右軍將軍張保將水軍,以討之;辛卯,又命南豫州刺史段佛榮為都統。蕭道成知黃回有異誌,故使安民、佛榮與之偕行。回私戒其士卒:“道逢京口兵,勿得戰。”道成屯玄武湖,冠軍將軍蕭賾鎮東府。
始安王伯融,都鄉侯伯猷,皆建安王休仁之子也,楊、阮忌其年長,悉稱詔賜死。
景素欲斷竹裏以拒台軍。垣慶延、垣祗祖、沈顒皆曰:“今天時旱熱,台軍遠來疲困,引之使至,以逸待勞,可一戰而克。”殷濔等固爭,不能得。農夫等旣至,縱火燒市邑。慶延等各相顧望,莫有鬬誌;景素本乏威略,恇擾不知所為。黃回迫於段佛榮,且見京口軍弱,遂不發。
張保泊西渚,景素左右勇士數十人,自相要結,進擊水軍。甲午,張保敗死,而諸將不相應赴,複為台軍所破。台軍旣薄城下,顒先帥眾走,祗祖次之,其餘諸軍相繼奔退,獨左暄與台軍力戰於萬歲樓下;而所配兵力甚弱,不能敵而散。乙未,拔京口。黃回軍先入,自以有誓不殺諸王,乃以景素讓殿中將軍張倪奴。倪奴擒景素,斬之,並其三子,同黨垣祗祖等數十人皆伏誅。蕭道成釋黃回、高道慶不問,撫之如舊。是日,解嚴。丙申,大赦。
初,巴東建平蠻反,沈攸之遣軍討之。及景素反,攸之急追峽中軍以赴建康。巴東太守劉攘兵、建平太守劉道欣疑攸之有異謀,勒兵斷峽,不聽軍下。攘兵子天賜為荊州西曹,攸之遣天賜往諭之。攘兵知景素實反,乃釋甲謝愆,攸之待之如故。劉道欣堅守建平,攘兵譬說不回,乃與伐蠻軍攻斬之。
甲辰,魏主追尊其母李貴人曰思皇後。
八月,丁卯,立皇弟翽為南陽王,嵩為新興王,禧為始建王。
庚午,以給事黃門侍郎阮佃夫為南豫州刺史,留鎮京師。
九月,戊子,賜驍騎將軍高道慶死。
冬,十月,辛酉,以吏部尚書王僧虔為尚書左仆射。
十一月,戊子,魏以太尉、安樂王長樂為定州刺史,司空李欣為徐州刺史。
順皇帝升明元年(丁巳,公元四七七年)
春,正月,乙酉朔,魏改元太和。
己酉,略陽民王元壽聚眾五千餘家,自稱衝天王;二月,辛未,魏秦、益二州刺史尉洛侯擊破之。
三月,庚子,魏以東陽王丕為司徒。
夏,四月,丁卯,魏主如白登;壬申,如崞山。
初,蒼梧王在東宮,好緣漆帳竿,去地丈餘;喜怒乖節,主帥不能禁。太宗屢敕陳太妃痛捶之。及卽帝位,內畏太後、太妃,外憚諸大臣,未敢縱逸。自加元服,內外稍無以製,數出遊行。始出宮,猶整儀衛。俄而棄車騎,帥左右數人,或出郊野,或入市廛。太妃每乘青犢車,隨相檢攝。旣而輕騎遠走一二十裏,太妃不複能追;儀衛亦懼禍不敢追尋,唯整部伍別在一處,瞻望而已。
初,太宗嚐以陳太妃賜嬖人李道兒,已複迎還,生帝。故帝每微行,自稱“劉統”,或稱“李將軍”。常著小袴衫,營署巷陌,無不貫穿;或夜宿客舍,或晝臥道傍,排突廝養,與之交易,或遭慢辱,悅而受之。凡諸鄙事,裁衣、作帽,過目則能;未嚐吹篪,執管便韻。及京口旣平,驕恣尤甚,無日不出,夕去晨返,晨出暮歸。從者並執鋋矛,行人男女及犬馬牛驢,逢無免者。民間擾懼,商販皆息,門戶晝閉,行人殆絕。針、椎、鑿、鋸,不離左右,小有忤意,卽加屠剖,一日不殺,則慘然不樂;殿省憂惶,食息不保。阮佃夫與直合將軍申伯宗等,謀因帝出江乘射雉,稱太後令,喚隊仗還,閉城門,遣人執帝廢之,立安成王準。事覺,甲戌,帝收佃夫等殺之。
太後數訓戒帝,帝不悅。會端午,太後賜帝毛扇。帝嫌其不華,令太醫煑藥,欲鴆太後。左右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應作孝子,豈複得出入狡獪!”帝曰:“汝語大有理!”乃止。
六月,甲戌,有告散騎常侍杜幼文、司徒左長史沈勃、遊擊將軍孫超之與阮佃夫同謀者,帝登帥衛士,自掩三家,悉誅之,刳解臠割,嬰孩不免。沈勃時居喪在廬,左右未至,帝揮刀獨前。勃知不免,手搏帝耳,唾罵之曰:“汝罪踰桀、紂,屠戮無日。”遂死。是日,大赦。
帝嚐直入領軍府。時盛熱,蕭道成晝臥裸袒。帝立道成於室內,畫腹為的,自引滿,將射之。道成斂板曰:“老臣無罪。”左右王天恩曰:“領軍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後無複射;不如以骲箭射之。”帝乃更以骲箭射,正中其臍。投弓大笑曰:“此手何如!”帝忌道成威名,嚐自磨鋋,曰:“明日殺蕭道成!”陳太妃罵之曰:“蕭道成有功於國,若害之,誰複為汝盡力邪!”帝乃止。
道成憂懼,密與袁粲、褚淵謀廢立。粲曰:“主上幼年,微過易改。伊、霍之事,非季世所行;縱使功成,亦終無全地。”淵默然。領軍功曹丹陽紀僧真言於道成曰:“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袁、褚,明公豈得坐受夷滅!存亡之機,仰希熟慮。”道成然之。
或勸道成奔廣陵起兵。道成世子賾,時為晉熙王長史,行郢州事,欲使賾將郢州兵東下會京口。道成密遣所親劉僧副告其從兄行青、冀二州刺史劉善明曰:“人多見勸北固廣陵,恐未為長算。今秋風行起,卿若能與垣東海微共動虜,則我諸計可立。”亦告東海太守垣榮祖。善明曰:“宋氏將亡,愚智共知,北虜苦動,反為公患。公神武高世,唯當靜以待之,因機奮發,功業自定,不可遠去根本,自貽猖蹶。”榮祖亦曰:“領府去台百步,公走,人豈不知!若單騎輕行,廣陵人閉門不受,公欲何之!公今動足下床,恐卽有叩台門者,公事去矣。”紀僧真曰:“主上雖無道,國家累世之基猶為安固。公百口,北度必不得俱。縱得廣陵城,天子居深宮,施號令,目公為逆,何以避之!此非萬全策也。”道成族弟鎮軍長史順之及次子驃騎從事中郎嶷,皆以為:“帝好單行道路,於此立計,易以成功;外州起兵,鮮有克捷,徒先人受禍耳。”道成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