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加上尊號曰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郭子儀還東都,經營河北。
崔器、呂諲上言:“諸陷賊官,背國從偽,準律皆應處死。”上欲從之。李峴以為:“賊陷兩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屬皆陛下親戚或勳舊子孫,今一概以叛法處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羣臣陷賊者尚多,若寬之,足開自新之路;若盡誅,是堅其附賊之心也。書曰:"殲厥渠魁,脅從罔理。"諲、器守文,不達大體。惟陛下圖之。”爭之累日,上從峴議,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於市,次賜自盡,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貶。壬申,斬達奚珣等十八人於城西南獨柳樹下,陳希烈等七人賜自盡於大理寺;應受杖者於京兆府門。
上欲免張均、張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賊,皆任權要。均仍為賊毀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頭再拜曰:“臣非張說父子,無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麵目見說於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張垍為汝長流嶺表,張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從命。
安祿山所署河南尹張萬頃獨以在賊中能保庇百姓不坐。頃之,有自賊中來者,言“唐羣臣從安慶緒在鄴者,聞廣平王赦陳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賊庭;及聞希烈等誅,乃止。”上甚悔之。
臣光曰:為人臣者,策名委質,有死無貳。希烈等或貴為卿相,或親連肺腑,於承平之日,無一言以規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竊富貴;及四海橫潰,乘輿播越,偷生苟免,顧戀妻子,媚賊稱臣,為之陳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馬之不如。儻各全其首領,複其官爵,是諂諛之臣無往而不得計也。彼顏杲卿、張巡之徒,世治則擯斥外方,沈抑下僚;世亂則委棄孤城,齏粉寇手。何為善者之不幸而為惡者之幸,朝廷待忠義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至於微賤之臣,巡徼之隸,謀議不預,號令不及,朝聞親征之詔,夕失警蹕之所,乃複責其不能扈從,不亦難哉!六等議刑,斯亦可矣,又何悔焉!
故妃韋氏旣廢為尼,居禁中,是歲卒。
置左、右神武軍,取元從子弟充,其製皆如四軍,總謂之北牙六軍。又擇善騎射者千人為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廂,號曰英武軍。
升河中防禦使為節度,領蒲、絳等七州;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東川領梓、遂等十二州;又置荊澧節度,領荊、澧等五州;夔峽節度,領夔、峽等五州;更安西曰鎮西。
肅宗幹元元年(戊戌,公元七五八年)
春,正月,戊寅,上皇禦宣政殿,授冊,加上尊號。上固辭“大聖”之號,上皇不許。上尊上皇曰太上至道聖皇天帝。
先是,官軍旣克京城,宗廟之器及府庫資財多散在民間,遣使檢括,頗有煩擾;乙酉,敕盡停之,乃命京兆尹李峴安撫坊市。
二月,癸卯朔,以殿中監李輔國兼太仆卿。輔國依附張淑妃,判元帥府行軍司馬,勢傾朝野。
安慶緒所署北海節度使能元皓舉所部來降,以為鴻臚卿,充河北招討使。
丁未,上禦明鳳門,赦天下,改元。盡免百姓今載租、庸。複以載為年。
庚午,以安東副大都護王玄誌為營州刺史,充平盧節度使。
三月,甲戌,徙楚王俶為成王。
戊寅,立張淑妃為皇後。
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屯河內。癸巳,北庭兵馬使王惟良謀作亂,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誅之。
安慶緒之北走也,其平原太守王暕、清河太守宇文寬皆殺其使者來降;慶緒使其將蔡希德、安太清攻拔之,生擒以歸,冎於鄴市。凡有謀歸者,誅及種、族,乃至部曲、州縣、官屬,連坐死者甚眾。又與其羣臣歃血盟於鄴南,而人心益離。慶緒聞李嗣業在河內,夏,四月,與蔡希德、崔幹佑將步騎二萬,涉沁水攻之,不勝而還。
癸卯,以太子少師虢王巨為河南尹,充東京留守。
辛卯,新主入太廟。甲寅,上享太廟,遂祀昊天上帝;乙卯,禦明鳳門,赦天下。
五月,壬午,製停采訪使,改黜陟使為觀察使。
張鎬性簡澹,不事中要,聞史思明請降,上言:“思明凶險,因亂竊位,力強則眾附,勢奪則人離,彼雖人麵,心如野獸,難以德懷,願勿假以威權。”又言:“滑州防禦使許叔冀,狡猾多詐,臨難必變,請征入宿衛。”時上以寵納思明,會中使自範陽及白馬來,皆言思明、叔冀忠懇可信,上以鎬為不切事機,戊子,罷為荊州防禦使;以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節度使。
張後生興王佋,纔數歲,欲以為嗣,上疑未決,從容謂考功郎中、知製誥李揆曰:“成王長,且有功,朕欲立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臣不勝大慶。”上喜曰:“朕意決矣。”庚寅,立成王俶為皇太子。揆,玄道之玄孫也。
乙未,以崔圓為太子少師,李麟為少傅,皆罷政事。上頗好鬼神,太常少卿王璵專依鬼神以求媚,每議禮儀,多雜以巫祝俚俗。上悅之,以璵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贈故常山太守顏杲卿太子太保,諡曰忠節,以其子威明為太仆丞。杲卿之死也,楊國忠用張通幽之譖,竟無褒贈。上在鳳翔,顏真卿為禦史大夫,泣訴於上,上乃出通幽為普安太守,具奏其狀於上皇,上皇杖殺通幽。杲卿子泉明為王承業所留,因寓居壽陽,為史思明所虜,裹以牛革,送於範陽,會安慶緒初立,有赦,得免。思明降,乃得歸,求其父屍於東京,得之,遂幷袁履謙屍棺斂以歸。杲卿姊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真卿時為蒲州刺史,使泉明往求之,泉明號泣求訪,哀感路人,久乃得之。泉明詣親故乞索,隨所得多少贖之,先姑姊妹而後其子。姑女為賊所掠,泉明有錢二百緡,欲贖己女,閔其姑愁悴,先贖姑女;比更得錢,求其女,已失所在。遇羣從姊妹及父時將吏袁履謙等妻子流落者,皆與之歸,凡五十餘家,三百餘口,均減資糧,一如親戚。至蒲州,真卿悉加贍給,久之,隨其所適而資送之。袁履謙妻疑履謙衣衾儉薄,發棺視之,與杲卿無異,乃始慚服。
六月,己酉,立太一壇於南郊之東,從王璵之請也。上嚐不豫,卜雲山川為祟,璵請遣中使與女巫乘驛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巫恃勢,所過煩擾州縣,幹求受贓。黃州有巫,盛年美色,從無賴少年數十,為蠹尤甚,至黃州,宿於驛舍。刺史左震晨至驛,門扃鎖,不可啟,震怒,破鎖而入,曳巫於階下斬之,所從少年悉斃之。籍其贓,數十萬,具以狀聞,且請以其贓代貧民租,遣中使還京師,上無以罪也。
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嗣業為懷州刺史,充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
山人韓穎改造新曆,丁巳,初行穎曆。
戊午,敕兩京陷賊官,三司推究未畢者皆釋之;貶、降者續處分。
太子少師房管旣失職,頗怏怏,多稱疾不朝,而賓客朝夕盈門,其黨為之揚言於朝雲:“管有文武才,宜大用。”上聞而惡之,下製數管罪,貶豳州刺史。前祭酒劉秩貶閬州刺史,京兆尹嚴武貶巴州刺史,皆管黨也。
初,史思明以列將事平盧軍使烏知義,知義善待之。知義子承恩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舊恩而全之。及安慶緒敗,承恩勸思明降唐。李光弼以思明終當叛亂,而承恩為思明所親信,陰使圖之;又勸上以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承恩多以私財募部曲,又數衣婦人服詣諸將營說誘之,諸將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上使內侍李思敬與之俱至範陽宣慰。承恩旣宣旨,思明留承恩館於府中,帷其床,伏二人於床下。承恩少子在範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二人於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索其裝囊,得鐵券及光弼牒,牒雲:“承慶事成則付鐵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書數百紙,皆先從思明反者將士名。思明責之曰:“我何負於汝而為此!”承恩謝曰:“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謀也。”思明乃集將佐使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而欲殺臣!”遂榜殺承恩父子,連坐死者二百餘人。承恩弟承玼走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狀。上遣中使慰諭思明曰:“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
會三司議陷賊官罪狀至範陽,思明謂諸將曰:“陳希烈輩皆朝廷大臣,上皇自棄之幸蜀,今猶不免於死,況吾屬本從安祿山反乎!”諸將請思明表求誅光弼,思明從之,命判官耿仁智與其僚張不矜為表雲:“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不矜草表以示思明,及將入函,仁智悉削去之。寫表者以白思明,思明命執二人斬之。仁智事思明久,思明憐,欲活之,複召入,謂曰:“我任使汝垂三十年,今日非我負汝。”仁智大呼曰:“人生會有一死,得盡忠義,死之善者也。今從大夫反,不過延歲月,豈若速死之愈乎!”思明怒,亂捶之,腦流於地。
郭子儀還東都,經營河北。
崔器、呂諲上言:“諸陷賊官,背國從偽,準律皆應處死。”上欲從之。李峴以為:“賊陷兩京,天子南巡,人自逃生。此屬皆陛下親戚或勳舊子孫,今一概以叛法處死,恐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羣臣陷賊者尚多,若寬之,足開自新之路;若盡誅,是堅其附賊之心也。書曰:"殲厥渠魁,脅從罔理。"諲、器守文,不達大體。惟陛下圖之。”爭之累日,上從峴議,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於市,次賜自盡,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貶。壬申,斬達奚珣等十八人於城西南獨柳樹下,陳希烈等七人賜自盡於大理寺;應受杖者於京兆府門。
上欲免張均、張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賊,皆任權要。均仍為賊毀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頭再拜曰:“臣非張說父子,無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麵目見說於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張垍為汝長流嶺表,張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從命。
安祿山所署河南尹張萬頃獨以在賊中能保庇百姓不坐。頃之,有自賊中來者,言“唐羣臣從安慶緒在鄴者,聞廣平王赦陳希烈等,皆自悼,恨失身賊庭;及聞希烈等誅,乃止。”上甚悔之。
臣光曰:為人臣者,策名委質,有死無貳。希烈等或貴為卿相,或親連肺腑,於承平之日,無一言以規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苟容以竊富貴;及四海橫潰,乘輿播越,偷生苟免,顧戀妻子,媚賊稱臣,為之陳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馬之不如。儻各全其首領,複其官爵,是諂諛之臣無往而不得計也。彼顏杲卿、張巡之徒,世治則擯斥外方,沈抑下僚;世亂則委棄孤城,齏粉寇手。何為善者之不幸而為惡者之幸,朝廷待忠義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至於微賤之臣,巡徼之隸,謀議不預,號令不及,朝聞親征之詔,夕失警蹕之所,乃複責其不能扈從,不亦難哉!六等議刑,斯亦可矣,又何悔焉!
故妃韋氏旣廢為尼,居禁中,是歲卒。
置左、右神武軍,取元從子弟充,其製皆如四軍,總謂之北牙六軍。又擇善騎射者千人為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廂,號曰英武軍。
升河中防禦使為節度,領蒲、絳等七州;分劍南為東、西川節度,東川領梓、遂等十二州;又置荊澧節度,領荊、澧等五州;夔峽節度,領夔、峽等五州;更安西曰鎮西。
肅宗幹元元年(戊戌,公元七五八年)
春,正月,戊寅,上皇禦宣政殿,授冊,加上尊號。上固辭“大聖”之號,上皇不許。上尊上皇曰太上至道聖皇天帝。
先是,官軍旣克京城,宗廟之器及府庫資財多散在民間,遣使檢括,頗有煩擾;乙酉,敕盡停之,乃命京兆尹李峴安撫坊市。
二月,癸卯朔,以殿中監李輔國兼太仆卿。輔國依附張淑妃,判元帥府行軍司馬,勢傾朝野。
安慶緒所署北海節度使能元皓舉所部來降,以為鴻臚卿,充河北招討使。
丁未,上禦明鳳門,赦天下,改元。盡免百姓今載租、庸。複以載為年。
庚午,以安東副大都護王玄誌為營州刺史,充平盧節度使。
三月,甲戌,徙楚王俶為成王。
戊寅,立張淑妃為皇後。
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屯河內。癸巳,北庭兵馬使王惟良謀作亂,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誅之。
安慶緒之北走也,其平原太守王暕、清河太守宇文寬皆殺其使者來降;慶緒使其將蔡希德、安太清攻拔之,生擒以歸,冎於鄴市。凡有謀歸者,誅及種、族,乃至部曲、州縣、官屬,連坐死者甚眾。又與其羣臣歃血盟於鄴南,而人心益離。慶緒聞李嗣業在河內,夏,四月,與蔡希德、崔幹佑將步騎二萬,涉沁水攻之,不勝而還。
癸卯,以太子少師虢王巨為河南尹,充東京留守。
辛卯,新主入太廟。甲寅,上享太廟,遂祀昊天上帝;乙卯,禦明鳳門,赦天下。
五月,壬午,製停采訪使,改黜陟使為觀察使。
張鎬性簡澹,不事中要,聞史思明請降,上言:“思明凶險,因亂竊位,力強則眾附,勢奪則人離,彼雖人麵,心如野獸,難以德懷,願勿假以威權。”又言:“滑州防禦使許叔冀,狡猾多詐,臨難必變,請征入宿衛。”時上以寵納思明,會中使自範陽及白馬來,皆言思明、叔冀忠懇可信,上以鎬為不切事機,戊子,罷為荊州防禦使;以禮部尚書崔光遠為河南節度使。
張後生興王佋,纔數歲,欲以為嗣,上疑未決,從容謂考功郎中、知製誥李揆曰:“成王長,且有功,朕欲立為太子,卿意何如?”揆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臣不勝大慶。”上喜曰:“朕意決矣。”庚寅,立成王俶為皇太子。揆,玄道之玄孫也。
乙未,以崔圓為太子少師,李麟為少傅,皆罷政事。上頗好鬼神,太常少卿王璵專依鬼神以求媚,每議禮儀,多雜以巫祝俚俗。上悅之,以璵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贈故常山太守顏杲卿太子太保,諡曰忠節,以其子威明為太仆丞。杲卿之死也,楊國忠用張通幽之譖,竟無褒贈。上在鳳翔,顏真卿為禦史大夫,泣訴於上,上乃出通幽為普安太守,具奏其狀於上皇,上皇杖殺通幽。杲卿子泉明為王承業所留,因寓居壽陽,為史思明所虜,裹以牛革,送於範陽,會安慶緒初立,有赦,得免。思明降,乃得歸,求其父屍於東京,得之,遂幷袁履謙屍棺斂以歸。杲卿姊妹女及泉明之子皆流落河北;真卿時為蒲州刺史,使泉明往求之,泉明號泣求訪,哀感路人,久乃得之。泉明詣親故乞索,隨所得多少贖之,先姑姊妹而後其子。姑女為賊所掠,泉明有錢二百緡,欲贖己女,閔其姑愁悴,先贖姑女;比更得錢,求其女,已失所在。遇羣從姊妹及父時將吏袁履謙等妻子流落者,皆與之歸,凡五十餘家,三百餘口,均減資糧,一如親戚。至蒲州,真卿悉加贍給,久之,隨其所適而資送之。袁履謙妻疑履謙衣衾儉薄,發棺視之,與杲卿無異,乃始慚服。
六月,己酉,立太一壇於南郊之東,從王璵之請也。上嚐不豫,卜雲山川為祟,璵請遣中使與女巫乘驛分禱天下名山、大川。巫恃勢,所過煩擾州縣,幹求受贓。黃州有巫,盛年美色,從無賴少年數十,為蠹尤甚,至黃州,宿於驛舍。刺史左震晨至驛,門扃鎖,不可啟,震怒,破鎖而入,曳巫於階下斬之,所從少年悉斃之。籍其贓,數十萬,具以狀聞,且請以其贓代貧民租,遣中使還京師,上無以罪也。
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嗣業為懷州刺史,充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
山人韓穎改造新曆,丁巳,初行穎曆。
戊午,敕兩京陷賊官,三司推究未畢者皆釋之;貶、降者續處分。
太子少師房管旣失職,頗怏怏,多稱疾不朝,而賓客朝夕盈門,其黨為之揚言於朝雲:“管有文武才,宜大用。”上聞而惡之,下製數管罪,貶豳州刺史。前祭酒劉秩貶閬州刺史,京兆尹嚴武貶巴州刺史,皆管黨也。
初,史思明以列將事平盧軍使烏知義,知義善待之。知義子承恩為信都太守,以郡降思明,思明思舊恩而全之。及安慶緒敗,承恩勸思明降唐。李光弼以思明終當叛亂,而承恩為思明所親信,陰使圖之;又勸上以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賜阿史那承慶鐵券,令共圖思明,上從之。
承恩多以私財募部曲,又數衣婦人服詣諸將營說誘之,諸將以白思明,思明疑未察。會承恩入京師,上使內侍李思敬與之俱至範陽宣慰。承恩旣宣旨,思明留承恩館於府中,帷其床,伏二人於床下。承恩少子在範陽,思明使省其父。夜中,承恩密謂其子曰:“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二人於床下大呼而出。思明乃執承恩,索其裝囊,得鐵券及光弼牒,牒雲:“承慶事成則付鐵券;不然,不可付也。”又得簿書數百紙,皆先從思明反者將士名。思明責之曰:“我何負於汝而為此!”承恩謝曰:“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謀也。”思明乃集將佐使民,西向大哭曰:“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而欲殺臣!”遂榜殺承恩父子,連坐死者二百餘人。承恩弟承玼走免。思明囚思敬,表上其狀。上遣中使慰諭思明曰:“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
會三司議陷賊官罪狀至範陽,思明謂諸將曰:“陳希烈輩皆朝廷大臣,上皇自棄之幸蜀,今猶不免於死,況吾屬本從安祿山反乎!”諸將請思明表求誅光弼,思明從之,命判官耿仁智與其僚張不矜為表雲:“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不矜草表以示思明,及將入函,仁智悉削去之。寫表者以白思明,思明命執二人斬之。仁智事思明久,思明憐,欲活之,複召入,謂曰:“我任使汝垂三十年,今日非我負汝。”仁智大呼曰:“人生會有一死,得盡忠義,死之善者也。今從大夫反,不過延歲月,豈若速死之愈乎!”思明怒,亂捶之,腦流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