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強圉協洽(丁末)正月,盡四月,不滿一年。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天福十二年(丁未,九四七年)
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遙辭晉主於城北,乃易素服紗帽,迎契丹主,伏路側請罪。契丹主貂帽、貂裘,衷甲,駐馬高阜,命起,改服,撫慰之。左衛上將軍安叔千獨出班胡語,契丹主曰:“汝安沒字邪?汝昔鎮邢州,已累表輸誠,我不忘也。”叔千拜謝呼躍而退。
晉主與太後已下迎於封丘門外,契丹主辭不見。
契丹主入門,民皆驚呼而走。契丹主登城樓,遣通事諭之曰:“我亦人也,汝曹勿懼!會當使汝曹蘇息。我無心南來,漢兵引我至此耳。”至明德門,下馬拜而後入宮。以其樞密副使劉密權開封尹事。日暮,契丹主複出,屯於赤岡。
戊子,執鄭州防禦使楊承勳至大梁,責以殺父叛契丹,命左右臠食之。未幾,以其弟右羽林將軍承信為平盧節度使,悉以其父舊兵授之。
高勳訴張彥澤殺其家人於契丹主,契丹主亦怒彥澤剽掠京城,幷傅住兒鎖之。以彥澤之罪宣示百官,問:“應死否?”皆言“應死。”百姓亦投牒爭疏彥澤罪。己醜,斬彥澤、住兒於北市,仍命高勳監刑。彥澤前所殺士大夫子孫,皆絰杖號哭,隨而詬詈,以杖撲之。勳命斷腕出鎖,剖其心以祭死者。市人爭破其腦取髓,臠其肉而食之。
契丹送景延廣歸其國,庚寅,宿陳橋,夜,伺守者稍怠,扼吭而死。
辛卯,契丹以晉主為負義侯,置於黃龍府。黃龍府,卽慕容氏和龍城也。契丹主使謂李太後曰:“聞重貴不用母命以至於此,可求自便,勿與俱行。”太後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違先君之誌,絕兩國之歡耳。今幸蒙大恩,全生保家,母不隨子,欲何所歸!”
癸巳,契丹遷晉主及其家人於封禪寺,遣大同節度使兼侍中河內崔廷勳以兵守之。契丹主數遣使存問,晉主每聞使至,舉家憂恐。時雨雪連旬,外無供億,上下凍餒。太後使人謂寺僧曰:“吾嚐於此飯僧數萬,今日獨無一人相念邪!”僧辭以“虜意難測,不敢獻食。”晉主陰祈守者,乃稍得食。
是日,契丹主自赤岡引兵入宮,都城諸門及宮禁門,皆以契丹守衛,晝夜不釋兵仗。磔犬於門,以竿懸羊皮於庭為厭勝。契丹主謂羣臣曰:“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戰馬,輕賦省役,天下太平矣。”廢東京,降開封府為汴州,尹為防禦使。乙未,契丹主改服中國衣冠,百官起居皆如舊製。
趙延壽、張礪共薦李崧之才;會威勝節度使馮道自鄧州入朝,契丹主素聞二人名,皆禮重之。未幾,以崧為太子太師,充樞密使;道守太傅,於樞密院祗候,以備顧問。
契丹主分遣使者,以詔書賜晉之藩鎮;晉之藩鎮爭上表稱臣,被召者無不奔馳而至。惟彰義節度使史匡威據涇州不受命。匡威,建瑭之子也。雄武節度使何重建斬契丹使者,以秦、階、成三州降蜀。
初,杜重威旣以晉軍降契丹,契丹主悉收其鎧仗數百萬貯恒州,驅馬數萬歸其國,遣重威將其眾從己而南。及河,契丹主以晉兵之眾,恐其為變,欲悉以胡騎擁而納之河流。或諫曰:“晉兵在他所者尚多,彼聞降者盡死,必皆拒命。不若且撫之,徐思其策。”契丹主乃使重威以其眾屯陳橋。會久雪,官無所給,士卒凍餒,鹹怨重威,相聚而泣;重威每出,道旁人皆罵之。
契丹主猶欲誅晉兵。趙延壽言於契丹主曰:“皇帝親冒矢石以取晉國,欲自有之乎,將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變色曰:“朕舉國南征,五年不解甲,僅能得之,豈為他人乎!”延壽曰:“晉國南有唐,西有蜀,常為仇敵,皇帝亦知之乎?”曰:“知之。”延壽曰:“晉國東自沂、密,西及秦、鳳,延袤數千裏,邊於吳、蜀,常以兵戍之。南方暑濕,上國之人不能居也。他日車駕北歸,以晉國如此之大,無兵守之,吳、蜀必相與乘虛入寇,如此,豈非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曰:“我不知也。然則柰何?”延壽曰:“陳橋降卒,可分以戍南邊,則吳、蜀不能為患矣。”契丹主曰:“吾昔在上黨,失於斷割,悉以唐兵授晉。旣而返為寇讎,北向與吾戰,辛勤累年,僅能勝之。今幸入吾手,不因此時悉除之,豈可複留以為後患乎?”延壽曰:“向留晉兵於河南,不質其妻子,故有此憂。今若悉徙其家於恒、定、雲、朔之間,每歲分番使戍南邊,何憂其為變哉!此上策也。”契丹主悅曰:“善!惟大王所以處之。”由是陳橋兵始得免,分遣還營。
契丹主殺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彥紳、宦者秦繼旻,以其為唐潞王殺東丹王故也。以其家族貲財賜東丹王之子永康王兀欲。兀欲眇一目,為人雄健好施。
癸卯,晉主與李太後、安太妃、馮後及弟睿、子延煦、延寶俱北遷,後宮左右從者百餘人。契丹遣三百騎援送之,又遣晉中書令趙瑩、樞密使馮玉、馬軍都指揮使李彥韜與之俱。
晉主在塗,供饋不繼,或時與太後俱絕食,舊臣無敢進謁者。獨磁州刺史李穀迎謁於路,相對泣下。穀曰:“臣無狀,負陛下。”因傾貲以獻。
晉主至中度橋,見杜重威寨,歎曰:“天乎!我家何負,為此賊所破!”慟哭而去。
癸醜,蜀主以左千牛衛上將軍李繼勳為秦州宣慰使。
契丹主以前燕京留守劉晞為西京留守,永康王兀欲之弟留珪為義成節度使,兀欲姊壻潘聿撚為橫海節度使,趙延壽之子匡讚為護國節度使,漢將張彥超為雄武節度使,史佺為彰義節度使,客省副使劉晏僧為忠武節度使,前護國節度使侯益為鳳翔節度使,權知鳳翔府事焦繼勳為保大節度使。晞,涿州人也。旣而何重建附蜀,史匡威不受代,契丹勢稍沮。
晉昌節度使趙在禮入朝,其裨將留長安者作亂,節度副使建人李肅討誅之,軍府以安。
晉主之絕契丹也,匡國節度使劉繼勳為宣徽北院使,頗豫其謀。契丹主入汴,繼勳入朝,契丹主責之。時馮道在殿上,繼勳急指道曰:“馮道為首相,與景延廣實為此謀。臣位卑,何敢發言!”契丹主曰:“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命鎖繼勳,將送黃龍府。
趙在禮至洛陽,謂人曰:“契丹主嚐言莊宗之亂由我所致。我此行良可憂。”契丹主遣契丹將述軋、奚王拽刺、勃海將高謨翰戍洛陽,在禮入謁,拜於庭下,拽刺等皆踞坐受之。乙卯,在禮至鄭州,聞繼勳被鎖,大驚,夜,自經於馬櫪間。契丹主聞在禮死,乃釋繼勳,繼勳憂憤而卒。
劉晞在契丹嚐為樞密使、同平章事,至洛陽,詬奚王曰:“趙在禮漢家大臣,爾北方一酋長耳,安得慢之如此!”立於庭下以挫之。由是洛人稍安。
契丹主廣受四方貢獻,大縱酒作樂,每謂晉臣曰:“中國事,我皆知之;吾國事,汝曹不知也。”
趙延壽請給上國兵廩食,契丹主曰:“吾國無此法。”乃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穀”。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於溝壑,自東、西兩畿及鄭、滑、曹、濮,數百裏間,財畜殆盡。
契丹主謂判三司劉昫曰:“契丹兵三十萬,旣平晉國,應有優賜,速宜營辦。”時府庫空竭,昫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帛,自將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皆迫以嚴誅,人不聊生。其實無所頒給,皆蓄之內庫,欲輦歸其國。於是內外怨憤,始患苦契丹,皆思逐之矣。
初,晉主與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劉知遠相猜忌,雖以為北麵行營都統,徒尊以虛名,而諸軍進止,實不得預聞。知遠因之廣募士卒;陽城之戰,諸軍散卒歸之者數千人,又得吐穀渾財畜,由是河東富強冠諸鎮,步騎至五萬人。
晉主與契丹結怨,知遠知其必危,而未嚐論諫。契丹屢深入,知遠初無邀遮、入援之誌。及聞契丹入汴,知遠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軼。遣客將安陽王峻奉三表詣契丹主:一,賀入汴;二,以太原夷、夏雜居,戍兵所聚,未敢離鎮;三,以應有貢物,值契丹將劉九一軍自土門西入屯於南川,城中憂懼,俟召還此軍,道路始通,可以入貢。契丹主賜詔褒美,及進書,親加“兒”字於知遠姓名之上,仍賜以木拐。胡法,優禮大臣則賜之,如漢賜幾杖之比,惟偉王以叔父之尊得之。
知遠又遣北都副留守太原白文珂入獻奇繒名馬,契丹主知知遠觀望不至,及文珂還,使謂知遠曰:“汝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俟邪?”蕃漢孔目官郭威言於知遠曰:“虜恨我深矣!王峻言契丹貪殘失人心,必不能久有中國。”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天福十二年(丁未,九四七年)
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遙辭晉主於城北,乃易素服紗帽,迎契丹主,伏路側請罪。契丹主貂帽、貂裘,衷甲,駐馬高阜,命起,改服,撫慰之。左衛上將軍安叔千獨出班胡語,契丹主曰:“汝安沒字邪?汝昔鎮邢州,已累表輸誠,我不忘也。”叔千拜謝呼躍而退。
晉主與太後已下迎於封丘門外,契丹主辭不見。
契丹主入門,民皆驚呼而走。契丹主登城樓,遣通事諭之曰:“我亦人也,汝曹勿懼!會當使汝曹蘇息。我無心南來,漢兵引我至此耳。”至明德門,下馬拜而後入宮。以其樞密副使劉密權開封尹事。日暮,契丹主複出,屯於赤岡。
戊子,執鄭州防禦使楊承勳至大梁,責以殺父叛契丹,命左右臠食之。未幾,以其弟右羽林將軍承信為平盧節度使,悉以其父舊兵授之。
高勳訴張彥澤殺其家人於契丹主,契丹主亦怒彥澤剽掠京城,幷傅住兒鎖之。以彥澤之罪宣示百官,問:“應死否?”皆言“應死。”百姓亦投牒爭疏彥澤罪。己醜,斬彥澤、住兒於北市,仍命高勳監刑。彥澤前所殺士大夫子孫,皆絰杖號哭,隨而詬詈,以杖撲之。勳命斷腕出鎖,剖其心以祭死者。市人爭破其腦取髓,臠其肉而食之。
契丹送景延廣歸其國,庚寅,宿陳橋,夜,伺守者稍怠,扼吭而死。
辛卯,契丹以晉主為負義侯,置於黃龍府。黃龍府,卽慕容氏和龍城也。契丹主使謂李太後曰:“聞重貴不用母命以至於此,可求自便,勿與俱行。”太後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違先君之誌,絕兩國之歡耳。今幸蒙大恩,全生保家,母不隨子,欲何所歸!”
癸巳,契丹遷晉主及其家人於封禪寺,遣大同節度使兼侍中河內崔廷勳以兵守之。契丹主數遣使存問,晉主每聞使至,舉家憂恐。時雨雪連旬,外無供億,上下凍餒。太後使人謂寺僧曰:“吾嚐於此飯僧數萬,今日獨無一人相念邪!”僧辭以“虜意難測,不敢獻食。”晉主陰祈守者,乃稍得食。
是日,契丹主自赤岡引兵入宮,都城諸門及宮禁門,皆以契丹守衛,晝夜不釋兵仗。磔犬於門,以竿懸羊皮於庭為厭勝。契丹主謂羣臣曰:“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戰馬,輕賦省役,天下太平矣。”廢東京,降開封府為汴州,尹為防禦使。乙未,契丹主改服中國衣冠,百官起居皆如舊製。
趙延壽、張礪共薦李崧之才;會威勝節度使馮道自鄧州入朝,契丹主素聞二人名,皆禮重之。未幾,以崧為太子太師,充樞密使;道守太傅,於樞密院祗候,以備顧問。
契丹主分遣使者,以詔書賜晉之藩鎮;晉之藩鎮爭上表稱臣,被召者無不奔馳而至。惟彰義節度使史匡威據涇州不受命。匡威,建瑭之子也。雄武節度使何重建斬契丹使者,以秦、階、成三州降蜀。
初,杜重威旣以晉軍降契丹,契丹主悉收其鎧仗數百萬貯恒州,驅馬數萬歸其國,遣重威將其眾從己而南。及河,契丹主以晉兵之眾,恐其為變,欲悉以胡騎擁而納之河流。或諫曰:“晉兵在他所者尚多,彼聞降者盡死,必皆拒命。不若且撫之,徐思其策。”契丹主乃使重威以其眾屯陳橋。會久雪,官無所給,士卒凍餒,鹹怨重威,相聚而泣;重威每出,道旁人皆罵之。
契丹主猶欲誅晉兵。趙延壽言於契丹主曰:“皇帝親冒矢石以取晉國,欲自有之乎,將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變色曰:“朕舉國南征,五年不解甲,僅能得之,豈為他人乎!”延壽曰:“晉國南有唐,西有蜀,常為仇敵,皇帝亦知之乎?”曰:“知之。”延壽曰:“晉國東自沂、密,西及秦、鳳,延袤數千裏,邊於吳、蜀,常以兵戍之。南方暑濕,上國之人不能居也。他日車駕北歸,以晉國如此之大,無兵守之,吳、蜀必相與乘虛入寇,如此,豈非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曰:“我不知也。然則柰何?”延壽曰:“陳橋降卒,可分以戍南邊,則吳、蜀不能為患矣。”契丹主曰:“吾昔在上黨,失於斷割,悉以唐兵授晉。旣而返為寇讎,北向與吾戰,辛勤累年,僅能勝之。今幸入吾手,不因此時悉除之,豈可複留以為後患乎?”延壽曰:“向留晉兵於河南,不質其妻子,故有此憂。今若悉徙其家於恒、定、雲、朔之間,每歲分番使戍南邊,何憂其為變哉!此上策也。”契丹主悅曰:“善!惟大王所以處之。”由是陳橋兵始得免,分遣還營。
契丹主殺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彥紳、宦者秦繼旻,以其為唐潞王殺東丹王故也。以其家族貲財賜東丹王之子永康王兀欲。兀欲眇一目,為人雄健好施。
癸卯,晉主與李太後、安太妃、馮後及弟睿、子延煦、延寶俱北遷,後宮左右從者百餘人。契丹遣三百騎援送之,又遣晉中書令趙瑩、樞密使馮玉、馬軍都指揮使李彥韜與之俱。
晉主在塗,供饋不繼,或時與太後俱絕食,舊臣無敢進謁者。獨磁州刺史李穀迎謁於路,相對泣下。穀曰:“臣無狀,負陛下。”因傾貲以獻。
晉主至中度橋,見杜重威寨,歎曰:“天乎!我家何負,為此賊所破!”慟哭而去。
癸醜,蜀主以左千牛衛上將軍李繼勳為秦州宣慰使。
契丹主以前燕京留守劉晞為西京留守,永康王兀欲之弟留珪為義成節度使,兀欲姊壻潘聿撚為橫海節度使,趙延壽之子匡讚為護國節度使,漢將張彥超為雄武節度使,史佺為彰義節度使,客省副使劉晏僧為忠武節度使,前護國節度使侯益為鳳翔節度使,權知鳳翔府事焦繼勳為保大節度使。晞,涿州人也。旣而何重建附蜀,史匡威不受代,契丹勢稍沮。
晉昌節度使趙在禮入朝,其裨將留長安者作亂,節度副使建人李肅討誅之,軍府以安。
晉主之絕契丹也,匡國節度使劉繼勳為宣徽北院使,頗豫其謀。契丹主入汴,繼勳入朝,契丹主責之。時馮道在殿上,繼勳急指道曰:“馮道為首相,與景延廣實為此謀。臣位卑,何敢發言!”契丹主曰:“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命鎖繼勳,將送黃龍府。
趙在禮至洛陽,謂人曰:“契丹主嚐言莊宗之亂由我所致。我此行良可憂。”契丹主遣契丹將述軋、奚王拽刺、勃海將高謨翰戍洛陽,在禮入謁,拜於庭下,拽刺等皆踞坐受之。乙卯,在禮至鄭州,聞繼勳被鎖,大驚,夜,自經於馬櫪間。契丹主聞在禮死,乃釋繼勳,繼勳憂憤而卒。
劉晞在契丹嚐為樞密使、同平章事,至洛陽,詬奚王曰:“趙在禮漢家大臣,爾北方一酋長耳,安得慢之如此!”立於庭下以挫之。由是洛人稍安。
契丹主廣受四方貢獻,大縱酒作樂,每謂晉臣曰:“中國事,我皆知之;吾國事,汝曹不知也。”
趙延壽請給上國兵廩食,契丹主曰:“吾國無此法。”乃縱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謂之“打草穀”。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於溝壑,自東、西兩畿及鄭、滑、曹、濮,數百裏間,財畜殆盡。
契丹主謂判三司劉昫曰:“契丹兵三十萬,旣平晉國,應有優賜,速宜營辦。”時府庫空竭,昫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帛,自將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皆迫以嚴誅,人不聊生。其實無所頒給,皆蓄之內庫,欲輦歸其國。於是內外怨憤,始患苦契丹,皆思逐之矣。
初,晉主與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劉知遠相猜忌,雖以為北麵行營都統,徒尊以虛名,而諸軍進止,實不得預聞。知遠因之廣募士卒;陽城之戰,諸軍散卒歸之者數千人,又得吐穀渾財畜,由是河東富強冠諸鎮,步騎至五萬人。
晉主與契丹結怨,知遠知其必危,而未嚐論諫。契丹屢深入,知遠初無邀遮、入援之誌。及聞契丹入汴,知遠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軼。遣客將安陽王峻奉三表詣契丹主:一,賀入汴;二,以太原夷、夏雜居,戍兵所聚,未敢離鎮;三,以應有貢物,值契丹將劉九一軍自土門西入屯於南川,城中憂懼,俟召還此軍,道路始通,可以入貢。契丹主賜詔褒美,及進書,親加“兒”字於知遠姓名之上,仍賜以木拐。胡法,優禮大臣則賜之,如漢賜幾杖之比,惟偉王以叔父之尊得之。
知遠又遣北都副留守太原白文珂入獻奇繒名馬,契丹主知知遠觀望不至,及文珂還,使謂知遠曰:“汝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俟邪?”蕃漢孔目官郭威言於知遠曰:“虜恨我深矣!王峻言契丹貪殘失人心,必不能久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