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脩詰問道:“佛者見佛,魔者見魔,你見我是魔,可見你也是魔。[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羅豐早料到對方會以此還擊,便道:“我見你是魔,見它是佛,可見我心中既有魔性,也有佛性,不能一概而論。”
伊脩問:“你的魔性從何而來?”
羅豐答:“自誕生起便已存在。人之初,性本惡,此惡便是魔性。後天失教,家無慈母嚴父,交友不善,難遇名師,不聞正道,諸惡緣使魔性廣布。”
伊脩問:“佛魔偏差在何處?”
羅豐答:“一念之間。佛在其心,生深根,堅不可摧,即使魔能呼風喚雨,移山填海,或天打雷劈,威逼利誘,絞盡腦汁,萬劫難動其心,億劫莫可拔除毀壞其誌也。向魔者則不然,念念不忘魔,步步不離魔,聲聲必喚魔,色色必求魔,千劫不離魔,其身在魔類而不自知。”
兩人之間看起來隻是尋常問答,似乎要進行一場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較量,實際上這隻是表麵,內裏乃是暗潮洶湧,內伏殺機,伊脩早在無形中就催動了《秘》經神通,將他化自在天魔之力藏於言語中,一旦勾動羅豐的情緒,或者令羅豐的心靈出現破綻,就會趁虛而入,引動心魔。
故而這場口舌爭鋒真正比的並不是口才,而是心靈,並不是胡言亂語一通就能瞞過,必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若是假裝自己懂得,或者說出一些冠冕堂皇,與內心所想相違背的話,立即就會因心虛而產生心靈破綻。[]
某種意義上,這是濫竽充數者和偽君子的克星。
驀地,伊脩指著身旁的花瓣問:“此世界中兵燹燃燒,血流不止,惡戰不休,你可有佛法能度化他們,令他們放下屠刀,止息戰火。”
羅豐坦誠道:“不能,須知當年如來執無法之相,欲破眾生癡頑,但辛苦一生,終歸人滅於娑羅雙樹之間。其後萬載以降,眾生癡者仍癡,頑者仍頑,戰無休止,禍亂叢生。以如來之摩訶般若,無量慈悲,也難化解世間的戾氣凶心,何況他人?”
伊脩咄咄相逼:“是你不能,還是佛法不能?”
羅豐無懼道:“我不能,佛法亦不能。須知人心不平,人比我強,我便嫉妒,人比我差,我便傲慢。‘我渡眾生’之願本身便是一種傲慢心裏,除非像佛陀在《金剛經》所講,實無一個眾生因我得渡,這個才是真正究竟的境界,若有我是菩薩,我比眾生強,眾生都比我差,故而我去渡眾生,這便是貪嗔癡慢疑中的傲慢心。
況且,佛法為修身之理,而非濟世之道,可度人,可度己,卻不能度世,與其探究能或不能,倒不如率性而為,世上可憐人多得緊,瞧不過的,便救他一救。”
伊脩沉默片刻,似是經過了一番痛苦煩惱後,這才歎氣道:“是我輸了。”
話音未落,羅豐腳下的蓮花台忽而向內一縮,將他整個人包裹進去,納入一花一世界中。
這一手著實精妙,利用了人在聽到自己獲勝後瞬間生出的鬆懈心理,縱然是羅豐亦難以幸免,因為這並非是欲望雜念,而是源自本心的自然而發,故而無法轉送給萬穢汙血。
羅豐隻覺自己陷入了一個絢麗迷幻的世界,內中隱含著包羅萬象,無窮無盡的幻象,向他包裹湧來。
這個世界隱藏著一種讓人心想事成的力量,若在其中想錢,則瞬間腰纏萬貫,想女人,則後宮無數,想權勢,則位極人臣,想成仙作佛,則須臾可見如來說法,三千佛陀,琉璃龍華世界,天女散花,八部天龍,隻要心神一個把持不住,見佛禮佛,見魔除魔,真假混淆,心神立即淪陷。
“厲害,隻是一個念頭的變化,就被趁虛而入,《秘》之奧妙,果真防不勝防。”
羅豐讚歎了一句,並不慌張,隻見他平心靜氣,謹守方寸,對這些幻象全然不去理會,隻是運轉寂滅大道,他的氣息開始消散,連帶著整個世界都沉寂下來,不多時,他便看不到任何東西,聽不到任何聲音,嗅不到任何氣息,觸碰不到任何事物,甚至連自身的存在感也漸漸消亡,最後變得跟一塊石頭沒有差別。
既然任何一個念頭都會被這世界厲害,那便最好連一個念頭都不生出來,正如寂滅之態,非生非死,無法無念。
伊脩隻感到自己在驟然間失去了對羅豐的感應,對方仿佛已經徹底死亡,靈魂又投胎轉生一般,他能瞧見羅豐的身影存在於那一朵花瓣世界中,偏偏意識上那裏空空蕩蕩,不著一物。
他忍不住感慨:“居然是寂滅大道,恰巧克製心魔等手段,真是出乎意料的棘手啊。”
一揮手,那朵花瓣世界轟然崩塌,時空破碎,種種幻象湮滅,宛若陷入末日,世界徹底毀壞。
然而,寂滅狀態中的羅豐在肉身氣息消失後,連神魂氣息也開始變弱,仿佛入滅一般,和花瓣世界一同凋零,卻也順勢擺脫了禁錮。
他的一切就如嬰兒一般,從頭開始,可在彈指之間,他的神識又重新成長壯大,氣息開始增強,一滅一生,舍棄舊我,又從中誕生出一個全新的,無比清晰的“我”。
羅豐又重新出現,他的靈台中變得前所未有的爽朗清明,身心在無形中經過了一番洗煉,心境不失,神識不滅,一種洗淨浮塵,澄清本我後的大解脫與大愉悅之感,洋溢心頭。
他反手一扇,漆黑雲團從虛空中衍生,一道道雷電瘋狂閃爍,轟鳴之聲炸響,無數混亂的空間漣漪四處分散震蕩,令那些花瓣世界都呈現出歪曲的形狀,歪曲的天空歪曲的大地歪曲的山水歪曲的顏色,一眼望去,層層疊疊,斑駁陸離,什麽東西都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東南西北左右不分。
最終,伊脩召喚來出來的花卉盡數凋零,摧散成無數琉璃碎末,甚至連他趺坐著的蓮花台也未能幸免,一並步上紅塵。
在所有世界粉碎的刹那,一道道無形的心靈之光擴散而出,羅豐隻覺腦海中晴雷陣陣,並產生幻覺幻聽幻視,各種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心情都不可抑製地一股腦湧現出來,烏七八糟毫無邏輯地攪在一起。
這卻是伊脩的最後一招底牌,將狂躁的心魔之力藏在衍化出的一花一世界中,一旦幻化的世界被擊碎,便會徹底引爆出來,而對手擁有再強的意誌,也頂多抵擋得了一陣,不可能抵擋一波接一波的心靈攻勢,覆沒隻是早晚的事情,堪稱翻盤絕技。
可惜,這些情緒並非出自本心,而是被強行引動的雜念和欲望,卻是屬於萬穢汙血能夠吸收的範疇,於是羅豐的腦海剛像雨後大地般被鑽出數不盡的春筍,下一刻這些春筍就被憑空挪移走,生出多少雜念,就被轉去多少,正是“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當所有心靈之光的震蕩漣漪消散後,羅豐依舊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伊脩見狀,又歎道:“是我輸了,心服口服。從今以後,在此處太虛幻境中,我歸墟教弟子不再與六道宗弟子為難,若因意外碰麵,則退避三舍,讓出所有寶物,決不相爭。”
這次他卻是真的輸了,而不是令敵大意的陷阱,畢竟方才相同的手段使過一次了,隻要對手不是無藥可救的蠢材,就不可能再次上當,犯相同的錯誤。
伊脩說到做到,拿出一杆魔旗,搖了搖,就將附近的魔氣、劫運、愁霧等盡數吸收走,重現朗朗天日,隨後他又將撤退的命令傳達給其餘殘存的三名守陣者。
至於扈鷲的身亡,並沒有讓他多在意半分,當下四人各施手段,遁空離開。
羅豐早料到對方會以此還擊,便道:“我見你是魔,見它是佛,可見我心中既有魔性,也有佛性,不能一概而論。”
伊脩問:“你的魔性從何而來?”
羅豐答:“自誕生起便已存在。人之初,性本惡,此惡便是魔性。後天失教,家無慈母嚴父,交友不善,難遇名師,不聞正道,諸惡緣使魔性廣布。”
伊脩問:“佛魔偏差在何處?”
羅豐答:“一念之間。佛在其心,生深根,堅不可摧,即使魔能呼風喚雨,移山填海,或天打雷劈,威逼利誘,絞盡腦汁,萬劫難動其心,億劫莫可拔除毀壞其誌也。向魔者則不然,念念不忘魔,步步不離魔,聲聲必喚魔,色色必求魔,千劫不離魔,其身在魔類而不自知。”
兩人之間看起來隻是尋常問答,似乎要進行一場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較量,實際上這隻是表麵,內裏乃是暗潮洶湧,內伏殺機,伊脩早在無形中就催動了《秘》經神通,將他化自在天魔之力藏於言語中,一旦勾動羅豐的情緒,或者令羅豐的心靈出現破綻,就會趁虛而入,引動心魔。
故而這場口舌爭鋒真正比的並不是口才,而是心靈,並不是胡言亂語一通就能瞞過,必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若是假裝自己懂得,或者說出一些冠冕堂皇,與內心所想相違背的話,立即就會因心虛而產生心靈破綻。[]
某種意義上,這是濫竽充數者和偽君子的克星。
驀地,伊脩指著身旁的花瓣問:“此世界中兵燹燃燒,血流不止,惡戰不休,你可有佛法能度化他們,令他們放下屠刀,止息戰火。”
羅豐坦誠道:“不能,須知當年如來執無法之相,欲破眾生癡頑,但辛苦一生,終歸人滅於娑羅雙樹之間。其後萬載以降,眾生癡者仍癡,頑者仍頑,戰無休止,禍亂叢生。以如來之摩訶般若,無量慈悲,也難化解世間的戾氣凶心,何況他人?”
伊脩咄咄相逼:“是你不能,還是佛法不能?”
羅豐無懼道:“我不能,佛法亦不能。須知人心不平,人比我強,我便嫉妒,人比我差,我便傲慢。‘我渡眾生’之願本身便是一種傲慢心裏,除非像佛陀在《金剛經》所講,實無一個眾生因我得渡,這個才是真正究竟的境界,若有我是菩薩,我比眾生強,眾生都比我差,故而我去渡眾生,這便是貪嗔癡慢疑中的傲慢心。
況且,佛法為修身之理,而非濟世之道,可度人,可度己,卻不能度世,與其探究能或不能,倒不如率性而為,世上可憐人多得緊,瞧不過的,便救他一救。”
伊脩沉默片刻,似是經過了一番痛苦煩惱後,這才歎氣道:“是我輸了。”
話音未落,羅豐腳下的蓮花台忽而向內一縮,將他整個人包裹進去,納入一花一世界中。
這一手著實精妙,利用了人在聽到自己獲勝後瞬間生出的鬆懈心理,縱然是羅豐亦難以幸免,因為這並非是欲望雜念,而是源自本心的自然而發,故而無法轉送給萬穢汙血。
羅豐隻覺自己陷入了一個絢麗迷幻的世界,內中隱含著包羅萬象,無窮無盡的幻象,向他包裹湧來。
這個世界隱藏著一種讓人心想事成的力量,若在其中想錢,則瞬間腰纏萬貫,想女人,則後宮無數,想權勢,則位極人臣,想成仙作佛,則須臾可見如來說法,三千佛陀,琉璃龍華世界,天女散花,八部天龍,隻要心神一個把持不住,見佛禮佛,見魔除魔,真假混淆,心神立即淪陷。
“厲害,隻是一個念頭的變化,就被趁虛而入,《秘》之奧妙,果真防不勝防。”
羅豐讚歎了一句,並不慌張,隻見他平心靜氣,謹守方寸,對這些幻象全然不去理會,隻是運轉寂滅大道,他的氣息開始消散,連帶著整個世界都沉寂下來,不多時,他便看不到任何東西,聽不到任何聲音,嗅不到任何氣息,觸碰不到任何事物,甚至連自身的存在感也漸漸消亡,最後變得跟一塊石頭沒有差別。
既然任何一個念頭都會被這世界厲害,那便最好連一個念頭都不生出來,正如寂滅之態,非生非死,無法無念。
伊脩隻感到自己在驟然間失去了對羅豐的感應,對方仿佛已經徹底死亡,靈魂又投胎轉生一般,他能瞧見羅豐的身影存在於那一朵花瓣世界中,偏偏意識上那裏空空蕩蕩,不著一物。
他忍不住感慨:“居然是寂滅大道,恰巧克製心魔等手段,真是出乎意料的棘手啊。”
一揮手,那朵花瓣世界轟然崩塌,時空破碎,種種幻象湮滅,宛若陷入末日,世界徹底毀壞。
然而,寂滅狀態中的羅豐在肉身氣息消失後,連神魂氣息也開始變弱,仿佛入滅一般,和花瓣世界一同凋零,卻也順勢擺脫了禁錮。
他的一切就如嬰兒一般,從頭開始,可在彈指之間,他的神識又重新成長壯大,氣息開始增強,一滅一生,舍棄舊我,又從中誕生出一個全新的,無比清晰的“我”。
羅豐又重新出現,他的靈台中變得前所未有的爽朗清明,身心在無形中經過了一番洗煉,心境不失,神識不滅,一種洗淨浮塵,澄清本我後的大解脫與大愉悅之感,洋溢心頭。
他反手一扇,漆黑雲團從虛空中衍生,一道道雷電瘋狂閃爍,轟鳴之聲炸響,無數混亂的空間漣漪四處分散震蕩,令那些花瓣世界都呈現出歪曲的形狀,歪曲的天空歪曲的大地歪曲的山水歪曲的顏色,一眼望去,層層疊疊,斑駁陸離,什麽東西都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東南西北左右不分。
最終,伊脩召喚來出來的花卉盡數凋零,摧散成無數琉璃碎末,甚至連他趺坐著的蓮花台也未能幸免,一並步上紅塵。
在所有世界粉碎的刹那,一道道無形的心靈之光擴散而出,羅豐隻覺腦海中晴雷陣陣,並產生幻覺幻聽幻視,各種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心情都不可抑製地一股腦湧現出來,烏七八糟毫無邏輯地攪在一起。
這卻是伊脩的最後一招底牌,將狂躁的心魔之力藏在衍化出的一花一世界中,一旦幻化的世界被擊碎,便會徹底引爆出來,而對手擁有再強的意誌,也頂多抵擋得了一陣,不可能抵擋一波接一波的心靈攻勢,覆沒隻是早晚的事情,堪稱翻盤絕技。
可惜,這些情緒並非出自本心,而是被強行引動的雜念和欲望,卻是屬於萬穢汙血能夠吸收的範疇,於是羅豐的腦海剛像雨後大地般被鑽出數不盡的春筍,下一刻這些春筍就被憑空挪移走,生出多少雜念,就被轉去多少,正是“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當所有心靈之光的震蕩漣漪消散後,羅豐依舊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伊脩見狀,又歎道:“是我輸了,心服口服。從今以後,在此處太虛幻境中,我歸墟教弟子不再與六道宗弟子為難,若因意外碰麵,則退避三舍,讓出所有寶物,決不相爭。”
這次他卻是真的輸了,而不是令敵大意的陷阱,畢竟方才相同的手段使過一次了,隻要對手不是無藥可救的蠢材,就不可能再次上當,犯相同的錯誤。
伊脩說到做到,拿出一杆魔旗,搖了搖,就將附近的魔氣、劫運、愁霧等盡數吸收走,重現朗朗天日,隨後他又將撤退的命令傳達給其餘殘存的三名守陣者。
至於扈鷲的身亡,並沒有讓他多在意半分,當下四人各施手段,遁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