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曹劉
洛陽,建章殿前。
徐榮負手而立,環視著眼前氣勢巍峨卻早已空空如也的漢宮,一臉的漠然。在他的身後,無數的西涼士兵正來來往往忙碌著,將一捆捆柴草堆在了宮殿的牆角。
“將軍,準備得差不多了。”一個部將來到他的麵前,拱手稟道。
“燒!”徐榮毫不遲疑的揮了揮手,眼中滑過一絲冷芒。
“喏!”部將抬眼看著他,微微蹙了蹙眉,略一遲疑,拱手退了下去。
不多時,伴隨著冉冉升騰的青煙,劈裏啪啦的柴草燃燒聲陸續在四周響起,徐榮最後望了一眼眼前的宮殿,大手一揮,帶著一隊西涼士兵朝外麵走去。
路過一口古井之時,徐榮緩緩從懷中取出一個朱紅色的匣子,輕輕打開,一片耀眼的毫光霎時間映亮了他的雙眸。匣子裏,靜靜躺著一方晶瑩剔透的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鑲以黃金,八個篆字赫然在目。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徐榮一麵輕聲念道,一麵環視著火光四起的漢家宮殿,末了一聲冷哼,在士兵們驚訝的目光中將玉璽拋向了古井。
“撲通——”
清晰的落水聲傳來,徐榮一揮手,帶著大隊士兵頭也不回的朝外麵走去,火光映著他冷漠的臉龐,一絲嘲諷在眸子裏一閃而過。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所謂的傳國玉璽也不過隻是一塊破石頭而已,關外那些諸侯真的會為了它而鷸蚌相爭嗎?
衝天的火光映亮了整個天空,洛陽城外,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遙遙望向火起的方向,目光混沌而呆滯。在那一刻,沒有人意識到,大漢王朝數百年的基業,此時正在眼前的烈火中呻吟、崩塌……
..............................
洛陽往東兩百餘裏,虎牢關。
交錯的山嶺間,雄偉的關城傲然屹立,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如一頭雄踞於此的猛虎,死死扼住了關東通往洛陽的咽喉。
此時,無數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百姓正扶老攜幼從源源不斷從洞開的關門中湧出,在這座聞名天下的巍巍雄關下,像一群緩緩蠕動的螻蟻,朝著東邊連綿不絕的大營行去。
“報——”
一騎如飛而至,急促的馬蹄聲踏碎了寧靜的聯軍大營。
一個斥候行色匆匆的走進中軍大帳,單膝跪倒在地,拱手道:“稟盟主!虎牢關內忽然湧出大量百姓,成群結隊往大營方向而來。”
“嗯?”關東聯軍盟主袁紹詫異的蹙起了眉,“可曾見西涼軍蹤影?”
“未曾見西涼軍一人一騎!”
“再探!”袁紹頭也不抬的揮了揮手,臉上的疑惑之色愈加濃重,沉吟片刻後,他抬起頭環視著帳內的一眾人等,用探詢的語氣問道:“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大帳內,各路諸侯相顧茫然,唯有不久之前在滎陽遭遇慘敗的曹操緩緩出列,環視了一圈在場的眾人,朗聲道:“董卓的西涼軍號稱二十萬精騎,然自從與我軍相拒於虎牢關,卻一連數十日不敢出戰,僅守關自保耳!今西涼軍不知所蹤,卻有無數百姓相結出關,某以為,必是西涼軍裹挾百姓以為疑兵,今百姓大出,西涼兵必然已退!我等當引兵急進,必能一舉克複京師,潰賊迎駕!”
話音剛落,大帳之中便響起一陣嘈雜的議論聲,幾乎所有的諸侯都對曹操這一番話不以為然,紛紛搖頭,唯有北平太守公孫瓚身畔一人神情微動,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此人身後,一左一右兩條巨漢如鐵塔般肅然聳立,雄壯異常。
曹操聽得耳邊盡是質疑之聲,頗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大聲道:“諸位若是不信,大可將虎牢關中逃出百姓找來,敵軍虛實一問便知!”
一聲冷哼從旁響起,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東郡太守橋瑁正斜眼冷笑道:“上次孟德公不也口口聲聲說該出兵嗎?結果呢?自己卻在滎陽被西涼兵殺得大敗而還!這次閣下又說西涼軍是虛張聲勢,嗬嗬,焉知這不是董賊的誘敵之計?若我等輕易進兵,豈不是連這裏的數十萬大軍也一並坑害了?”
“是啊是啊,不可輕進,不可輕進啊!”
“嗯,所言有理,董賊狡詐,還是謹慎為妙!”
“不錯,西涼軍兵精將猛,我等萬萬不可輕敵冒進啊!”
帳內各鎮諸侯紛紛交頭接耳起來,言語間大有讚同橋瑁之意。
曹操見此情形,心中不禁一陣刺痛,而身後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更是勃然大怒,挺身便要上前,卻被曹操伸手擋住,又默默退了回去。
袁紹見狀,略有些尷尬的一笑,對曹操道:“孟德啊,諸位將軍所言雖有些許逆耳,但也不無道理,我們還是先靜觀其變吧。你放心,來日我讓麾下大將顏良親率一千精騎助你,定要向徐榮匹夫討回那一箭之仇!”
“滎陽之敗,非戰之罪!”曹操對袁紹的話恍若未聞,隻是昂然直視著橋瑁,不卑不亢的朗聲道:“向使諸公聽操一言,並力而西,徐榮一部不過數千人馬,焉能捍拒我等?今漢室傾頹、逆賊當道,操雖將寡兵微,亦願奮綿薄之力,上報國恩、下安黎民,縱然粉身碎骨亦無所悔!”
說著,他冷冷掃視了一眼各鎮諸侯,眸子裏閃出一絲不屑,道:“反觀諸君,皆世食漢祿、深受國恩,今各擁精兵猛將,卻日日隻圖置酒高會,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興亡於不顧,眼看江山社稷淪喪賊手而作壁上觀!操竊為諸君恥之!”
言訖,曹操悶哼一聲,也不顧眼前瞠目結舌的眾人,竟自拂袖轉身,帶著夏侯兄弟大步走出帳來。
“曹公留步!”
方才走出幾步,忽聽得身後一聲高呼,曹操一怔,回頭望去,隻見三個人影從帳中追出,大步朝這邊而來。
走在最前麵那人約莫三十來歲,儀表極是不凡,雙耳垂肩,手可垂膝,形容頗異於常人;身後左側一人身長九尺,麵如重棗,修長的臥蠶眉下,鳳眼微睜,三縷長須飄然胸前,威風凜凜;右側一人身長八尺,麵如黑炭,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勢如奔馬,極其雄壯!
曹操見這三人儀表不俗,心中暗暗讚歎,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遠遠拱手施了一禮。
“在下劉備,表字玄德,現為高唐令。這兩位乃是義弟關羽、張飛。”那人一麵拱手還禮,一麵向曹操介紹身後兩人。
雙方見禮畢,劉備又道:“適才聽曹公一番慷慨陳詞,有如驚雷貫耳,劉備心中甚是欽佩!然則公既開罪於眾位諸侯,卻不知現今有何打算?”
曹操灑然一笑,舉目朝西邊望去,眸子裏霎時迸射出堅定的光芒,朗聲道:“操既認定賊兵已然西遁,縱然諸侯不願相助,亦當身率本部人馬西進京都,以求克定禍亂,光複社稷!”
“恕備冒昧直言。”劉備清咳了兩聲,眼中隱隱透著憂色,“曹公前番失利於滎陽,如今麾下將士不足兩千,尚有一戰之力乎?”
“玄德公以曹操為何許人耶?”曹操聞言,正言厲色道:“今社稷不幸,天子蒙塵,操身為漢臣,不能竭忠盡力驅賊鋤奸,縱然苟活於亂世,又與螻蟻何異?夫英雄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縱然粉身碎骨,亦可身前無愧於心,身後揚名於世!臨陣畏縮,縮首顧盼,非是曹某所為!”
劉備聞言,眼中霍然閃出一道精光,就連身後一臉傲然的關羽,也微微睜開了丹鳳眼,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讚許。
“曹公真乃當世英雄!備雖不才,願領麾下五百縣兵,與曹公合兵西進,以討不臣!”
洛陽,建章殿前。
徐榮負手而立,環視著眼前氣勢巍峨卻早已空空如也的漢宮,一臉的漠然。在他的身後,無數的西涼士兵正來來往往忙碌著,將一捆捆柴草堆在了宮殿的牆角。
“將軍,準備得差不多了。”一個部將來到他的麵前,拱手稟道。
“燒!”徐榮毫不遲疑的揮了揮手,眼中滑過一絲冷芒。
“喏!”部將抬眼看著他,微微蹙了蹙眉,略一遲疑,拱手退了下去。
不多時,伴隨著冉冉升騰的青煙,劈裏啪啦的柴草燃燒聲陸續在四周響起,徐榮最後望了一眼眼前的宮殿,大手一揮,帶著一隊西涼士兵朝外麵走去。
路過一口古井之時,徐榮緩緩從懷中取出一個朱紅色的匣子,輕輕打開,一片耀眼的毫光霎時間映亮了他的雙眸。匣子裏,靜靜躺著一方晶瑩剔透的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鑲以黃金,八個篆字赫然在目。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徐榮一麵輕聲念道,一麵環視著火光四起的漢家宮殿,末了一聲冷哼,在士兵們驚訝的目光中將玉璽拋向了古井。
“撲通——”
清晰的落水聲傳來,徐榮一揮手,帶著大隊士兵頭也不回的朝外麵走去,火光映著他冷漠的臉龐,一絲嘲諷在眸子裏一閃而過。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所謂的傳國玉璽也不過隻是一塊破石頭而已,關外那些諸侯真的會為了它而鷸蚌相爭嗎?
衝天的火光映亮了整個天空,洛陽城外,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遙遙望向火起的方向,目光混沌而呆滯。在那一刻,沒有人意識到,大漢王朝數百年的基業,此時正在眼前的烈火中呻吟、崩塌……
..............................
洛陽往東兩百餘裏,虎牢關。
交錯的山嶺間,雄偉的關城傲然屹立,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如一頭雄踞於此的猛虎,死死扼住了關東通往洛陽的咽喉。
此時,無數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百姓正扶老攜幼從源源不斷從洞開的關門中湧出,在這座聞名天下的巍巍雄關下,像一群緩緩蠕動的螻蟻,朝著東邊連綿不絕的大營行去。
“報——”
一騎如飛而至,急促的馬蹄聲踏碎了寧靜的聯軍大營。
一個斥候行色匆匆的走進中軍大帳,單膝跪倒在地,拱手道:“稟盟主!虎牢關內忽然湧出大量百姓,成群結隊往大營方向而來。”
“嗯?”關東聯軍盟主袁紹詫異的蹙起了眉,“可曾見西涼軍蹤影?”
“未曾見西涼軍一人一騎!”
“再探!”袁紹頭也不抬的揮了揮手,臉上的疑惑之色愈加濃重,沉吟片刻後,他抬起頭環視著帳內的一眾人等,用探詢的語氣問道:“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大帳內,各路諸侯相顧茫然,唯有不久之前在滎陽遭遇慘敗的曹操緩緩出列,環視了一圈在場的眾人,朗聲道:“董卓的西涼軍號稱二十萬精騎,然自從與我軍相拒於虎牢關,卻一連數十日不敢出戰,僅守關自保耳!今西涼軍不知所蹤,卻有無數百姓相結出關,某以為,必是西涼軍裹挾百姓以為疑兵,今百姓大出,西涼兵必然已退!我等當引兵急進,必能一舉克複京師,潰賊迎駕!”
話音剛落,大帳之中便響起一陣嘈雜的議論聲,幾乎所有的諸侯都對曹操這一番話不以為然,紛紛搖頭,唯有北平太守公孫瓚身畔一人神情微動,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此人身後,一左一右兩條巨漢如鐵塔般肅然聳立,雄壯異常。
曹操聽得耳邊盡是質疑之聲,頗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大聲道:“諸位若是不信,大可將虎牢關中逃出百姓找來,敵軍虛實一問便知!”
一聲冷哼從旁響起,眾人循聲望去,隻見東郡太守橋瑁正斜眼冷笑道:“上次孟德公不也口口聲聲說該出兵嗎?結果呢?自己卻在滎陽被西涼兵殺得大敗而還!這次閣下又說西涼軍是虛張聲勢,嗬嗬,焉知這不是董賊的誘敵之計?若我等輕易進兵,豈不是連這裏的數十萬大軍也一並坑害了?”
“是啊是啊,不可輕進,不可輕進啊!”
“嗯,所言有理,董賊狡詐,還是謹慎為妙!”
“不錯,西涼軍兵精將猛,我等萬萬不可輕敵冒進啊!”
帳內各鎮諸侯紛紛交頭接耳起來,言語間大有讚同橋瑁之意。
曹操見此情形,心中不禁一陣刺痛,而身後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更是勃然大怒,挺身便要上前,卻被曹操伸手擋住,又默默退了回去。
袁紹見狀,略有些尷尬的一笑,對曹操道:“孟德啊,諸位將軍所言雖有些許逆耳,但也不無道理,我們還是先靜觀其變吧。你放心,來日我讓麾下大將顏良親率一千精騎助你,定要向徐榮匹夫討回那一箭之仇!”
“滎陽之敗,非戰之罪!”曹操對袁紹的話恍若未聞,隻是昂然直視著橋瑁,不卑不亢的朗聲道:“向使諸公聽操一言,並力而西,徐榮一部不過數千人馬,焉能捍拒我等?今漢室傾頹、逆賊當道,操雖將寡兵微,亦願奮綿薄之力,上報國恩、下安黎民,縱然粉身碎骨亦無所悔!”
說著,他冷冷掃視了一眼各鎮諸侯,眸子裏閃出一絲不屑,道:“反觀諸君,皆世食漢祿、深受國恩,今各擁精兵猛將,卻日日隻圖置酒高會,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興亡於不顧,眼看江山社稷淪喪賊手而作壁上觀!操竊為諸君恥之!”
言訖,曹操悶哼一聲,也不顧眼前瞠目結舌的眾人,竟自拂袖轉身,帶著夏侯兄弟大步走出帳來。
“曹公留步!”
方才走出幾步,忽聽得身後一聲高呼,曹操一怔,回頭望去,隻見三個人影從帳中追出,大步朝這邊而來。
走在最前麵那人約莫三十來歲,儀表極是不凡,雙耳垂肩,手可垂膝,形容頗異於常人;身後左側一人身長九尺,麵如重棗,修長的臥蠶眉下,鳳眼微睜,三縷長須飄然胸前,威風凜凜;右側一人身長八尺,麵如黑炭,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勢如奔馬,極其雄壯!
曹操見這三人儀表不俗,心中暗暗讚歎,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遠遠拱手施了一禮。
“在下劉備,表字玄德,現為高唐令。這兩位乃是義弟關羽、張飛。”那人一麵拱手還禮,一麵向曹操介紹身後兩人。
雙方見禮畢,劉備又道:“適才聽曹公一番慷慨陳詞,有如驚雷貫耳,劉備心中甚是欽佩!然則公既開罪於眾位諸侯,卻不知現今有何打算?”
曹操灑然一笑,舉目朝西邊望去,眸子裏霎時迸射出堅定的光芒,朗聲道:“操既認定賊兵已然西遁,縱然諸侯不願相助,亦當身率本部人馬西進京都,以求克定禍亂,光複社稷!”
“恕備冒昧直言。”劉備清咳了兩聲,眼中隱隱透著憂色,“曹公前番失利於滎陽,如今麾下將士不足兩千,尚有一戰之力乎?”
“玄德公以曹操為何許人耶?”曹操聞言,正言厲色道:“今社稷不幸,天子蒙塵,操身為漢臣,不能竭忠盡力驅賊鋤奸,縱然苟活於亂世,又與螻蟻何異?夫英雄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縱然粉身碎骨,亦可身前無愧於心,身後揚名於世!臨陣畏縮,縮首顧盼,非是曹某所為!”
劉備聞言,眼中霍然閃出一道精光,就連身後一臉傲然的關羽,也微微睜開了丹鳳眼,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讚許。
“曹公真乃當世英雄!備雖不才,願領麾下五百縣兵,與曹公合兵西進,以討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