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玉璽
當日,西涼軍再次原地紮營,和長沙軍大營遙遙相望,夜間也加強了警戒,不過這次長沙軍夜裏卻不再擂鼓呐喊,次日也不再移營。呂布心中疑惑,派出探馬哨探,回報長沙軍戒備森嚴,但每日隻是例行操練,不知何故。
如此又過了三日,呂布卻是有些按耐不住,便找來李儒商議。
經過了這麽多天,李儒對自己的判斷也不再像之前那麽自信,略一沉吟,還是決定謹慎為上,於是對呂布拱手道:“敵兵既然止步於此,我們便靜觀其變,三日之內,相國大軍必至,到時候他們就是插翅也難飛了!”
次日淩晨,天還未大亮,便有探馬來報,說敵兵不知何時已經棄營而走,又留下一座空營。
“將軍,我們去敵軍營中看看吧!”李儒對呂布道。
每次長沙軍拔營以後,他都會習慣性地到他們紮營的地方查看一番,想要借此得出對方的一些情報,不過連續幾次下來,都沒有什麽大的收獲。然而這次,他卻有一種莫名強烈的預感,覺得此去定會有所發現!
長沙軍大營,柵欄、軍帳、旗幟等都還保持著原樣,李儒陪著呂布看了一圈,微微皺了皺眉,若有所思,又獨自走進裏麵查探了一番,再次出來時,卻緊蹙著眉頭,一語不發,和他一貫成竹在胸的神色大相徑庭。
“先生,何故失神?”高順見李儒麵色有異,慌忙上前問道。
“失算,失算啊……”李儒並不回答,隻是一麵搖頭一麵喃喃自語。
“到底怎麽回事?”呂布麵色一冷,沉聲問道。
李儒嘴角滑過一絲苦笑:“將軍,賊兵已然遠遁,恐怕追之不及矣!”
“什麽?”呂布和高順同時失驚道。
少習山山路險峻,長沙兵又主要是步卒,就算昨晚連夜退走,到現在至多隻能走出五六十裏,怎麽可能會追不上?
李儒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道:“敵軍過去都是在白日移營,偏偏三日前天還未亮便棄營遁走,想來步卒輜重定然已率先退走,移營時隻剩下千餘騎兵虛張聲勢,若在白日必被我軍識破,所以才如此偷偷摸摸。最近這三日,敵兵之所以按兵不動,正是為了給退走的步卒輜重爭取時間,如今敵軍大部已然遠去,所以剩下的千餘騎才棄營遁走。”
說著,他環視了一圈空蕩蕩的大營,接著道:“過去敵兵移營之時,我都有留意他們的軍灶,約有六七百之數,足供六七千人飲食,而方才查探,營中卻僅有百餘灶,定是那千餘騎兵無疑!”
呂布此時已是麵色鐵青,自己帶著幾千精騎,緊緊跟了這麽多天,居然讓人家從眼皮子底下溜走了!真是豈有此理!
想到這裏,他也不管李儒,大手一揮,翻身上馬,大聲下令道。
“全軍隨我追擊!”
遠遠望著大隊人馬呼嘯著絕塵而去,李儒搖頭苦笑不已。
“對方如此苦心設計,又怎麽會讓你追上呢?”
.............................
李儒的猜想並沒有錯,在西涼軍如夢初醒,奮起追擊的時候,長沙軍大部已經遠在數百裏之外,緩緩朝魯陽進發。
孫翊騎在馬上,回身望了望延綿不絕的隊伍,心裏不禁湧起幾分得意:隊伍到了這裏還不見西涼軍追兵前來,說明自己那個東拚西湊起來的計策真的已經騙過了李儒!果然啊,即使是像他那樣的牛人,也並沒有什麽可怕的,他再厲害也是個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會有失算的時候!
不過這次這個計劃也不是沒有漏洞:如果董卓的主力大軍提前趕到,或者呂布按耐不住率兵攻打營寨,都有可能導致失敗,但父親和眾將商議後,最終還是采納了他的意見,決定賭一把,賭的就是李儒的謹慎!
現在看來,算是賭對了!不過在這個時代,和李儒一樣的牛人或是比他還要牛的人可不在少數,以後肯定還有更激烈的較量,在這段時間內,自己必須快點成長起來才行。
孫翊抬頭望了望隊伍最前麵的那個高大的背影,這次出征,和曆史已經完全不同,父親沒有兵進洛陽,也沒有得到傳國玉璽,那麽後麵又會沿著怎樣的軌跡發展下去呢?恐怕就連自己也不得而知了。
兩日後,程普率領斷後的千餘騎兵趕上了隊伍,此時魯陽城已然遙遙在望。
孫堅拉著程普的手,哈哈大笑道:“程公啊,此次我全軍能安然退回,程公當居首功!”
程普一路奔波,還有些氣喘,聞言慌忙擺了擺手,笑道:“不敢不敢,此次大軍退還,全仗三公子妙計啊!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哈哈……”
孫堅瞟了一眼孫翊,眼中讚許之色一閃而逝,忙說了一番謙虛的話,又問道:“不知程公是在何處甩掉西涼軍的?”
程普笑道:“就在當日伏擊華雄的山穀!我軍經過時,便用主公先前準備好的巨石壘斷穀口,然後一路狂奔!想那呂布追到那裏,肯定會對著滿穀的巨石捶胸頓足啊!”
“好啊!”孫堅又讚歎了一番,舉目望去,魯陽城的城牆已經遠遠出現在地平線上。“走!先進城再說!”
............................
讓所有人都倍感意外的是,剛到城外,他們便迎頭遇上了出來迎接的人馬,不是別人,正是先前率軍去酸棗會盟的袁術!
酒宴上,聽了孫堅講訴此次出征的經曆,袁術唏噓不已,也將諸侯會盟討董的事情細細講了一遍。
原來,他率軍到達酸棗後不久,數十萬大軍便進抵虎牢關外,和西涼軍相持了數日,忽然有大批難民從關內源源不斷的湧出,隨後洛陽方向又火光衝天,這時諸侯們才知道,之前所謂的十餘萬西涼大軍其實隻是裹挾的百姓而已,董卓早已經挾持了漢帝和百官,率西涼軍主力西遷長安。
隨後各路人馬便紛紛入關,進軍洛陽,可惜整個洛陽城已經隻剩下了一片焦土和斷壁殘垣,各部人馬就地屯紮,原本相安無事,但卻因為一件東西而鬧得離心離德,最後各部之間竟然大打出手,死傷數萬人,聯盟也土崩瓦解,他這才率軍退回魯陽!
“不知是何物,竟能讓諸侯火並相爭?”孫堅一臉不可思議的追問道。
“傳國玉璽。”
話語一出,在座眾人都是一驚,孫翊的心也猛地一顫:果然沒猜錯!曆史上傳國玉璽就是在洛陽被父親得到的,本以為在這個時空此物會湮沒無聞,沒想到卻是被他人所得,而且還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曆史真是讓人難以琢磨。
孫堅卻是一臉疑惑的問道:“董卓西遷,傳國玉璽理應在長安才是,怎會出現在洛陽呢?”
袁術擺了擺手,搖頭道:“賢弟有所不知,當年十常侍作亂,挾持少帝出奔,據說玉璽便是那時在混亂中遺失,不知所蹤。當日諸侯進屯洛陽後,東郡太守橋瑁駐紮於建章殿,軍士於古井中取水之時,發現井內毫光耀眼,打撈之下,發現竟然是傳國玉璽!這橋瑁心有不軌,想要私藏玉璽,卻不料走漏了風聲,被劉兗州打破營寨,自刎而亡。之後諸部之間為爭奪玉璽互相攻伐,死傷慘烈,到最後,玉璽卻在混亂之中不知所蹤。”
袁術說著,端起案上的酒一飲而盡,擦了擦酒漬,歎道:“後來各路諸侯都覺得如此下去隻會徒增死傷,便各自率軍返回,數十萬大軍就此四散……唉!可憐討滅董賊的大好時機,就因為這小小的玉璽而白白錯失了!”
眾人聞言,無不唏噓感歎,孫翊卻瞟了瞟著袁術,心裏一陣鄙夷:在曆史上,正是此人野心勃勃,把傳國玉璽當做寶貝,拿在手裏便飄飄然覺得自己是真命天子,最後冒天下之大不韙僭越稱帝,卻隻做了短短兩年的皇帝夢,便含恨吐血而亡。可是到了這裏,卻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放在現代的話絕對會是個影帝。
當日,西涼軍再次原地紮營,和長沙軍大營遙遙相望,夜間也加強了警戒,不過這次長沙軍夜裏卻不再擂鼓呐喊,次日也不再移營。呂布心中疑惑,派出探馬哨探,回報長沙軍戒備森嚴,但每日隻是例行操練,不知何故。
如此又過了三日,呂布卻是有些按耐不住,便找來李儒商議。
經過了這麽多天,李儒對自己的判斷也不再像之前那麽自信,略一沉吟,還是決定謹慎為上,於是對呂布拱手道:“敵兵既然止步於此,我們便靜觀其變,三日之內,相國大軍必至,到時候他們就是插翅也難飛了!”
次日淩晨,天還未大亮,便有探馬來報,說敵兵不知何時已經棄營而走,又留下一座空營。
“將軍,我們去敵軍營中看看吧!”李儒對呂布道。
每次長沙軍拔營以後,他都會習慣性地到他們紮營的地方查看一番,想要借此得出對方的一些情報,不過連續幾次下來,都沒有什麽大的收獲。然而這次,他卻有一種莫名強烈的預感,覺得此去定會有所發現!
長沙軍大營,柵欄、軍帳、旗幟等都還保持著原樣,李儒陪著呂布看了一圈,微微皺了皺眉,若有所思,又獨自走進裏麵查探了一番,再次出來時,卻緊蹙著眉頭,一語不發,和他一貫成竹在胸的神色大相徑庭。
“先生,何故失神?”高順見李儒麵色有異,慌忙上前問道。
“失算,失算啊……”李儒並不回答,隻是一麵搖頭一麵喃喃自語。
“到底怎麽回事?”呂布麵色一冷,沉聲問道。
李儒嘴角滑過一絲苦笑:“將軍,賊兵已然遠遁,恐怕追之不及矣!”
“什麽?”呂布和高順同時失驚道。
少習山山路險峻,長沙兵又主要是步卒,就算昨晚連夜退走,到現在至多隻能走出五六十裏,怎麽可能會追不上?
李儒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道:“敵軍過去都是在白日移營,偏偏三日前天還未亮便棄營遁走,想來步卒輜重定然已率先退走,移營時隻剩下千餘騎兵虛張聲勢,若在白日必被我軍識破,所以才如此偷偷摸摸。最近這三日,敵兵之所以按兵不動,正是為了給退走的步卒輜重爭取時間,如今敵軍大部已然遠去,所以剩下的千餘騎才棄營遁走。”
說著,他環視了一圈空蕩蕩的大營,接著道:“過去敵兵移營之時,我都有留意他們的軍灶,約有六七百之數,足供六七千人飲食,而方才查探,營中卻僅有百餘灶,定是那千餘騎兵無疑!”
呂布此時已是麵色鐵青,自己帶著幾千精騎,緊緊跟了這麽多天,居然讓人家從眼皮子底下溜走了!真是豈有此理!
想到這裏,他也不管李儒,大手一揮,翻身上馬,大聲下令道。
“全軍隨我追擊!”
遠遠望著大隊人馬呼嘯著絕塵而去,李儒搖頭苦笑不已。
“對方如此苦心設計,又怎麽會讓你追上呢?”
.............................
李儒的猜想並沒有錯,在西涼軍如夢初醒,奮起追擊的時候,長沙軍大部已經遠在數百裏之外,緩緩朝魯陽進發。
孫翊騎在馬上,回身望了望延綿不絕的隊伍,心裏不禁湧起幾分得意:隊伍到了這裏還不見西涼軍追兵前來,說明自己那個東拚西湊起來的計策真的已經騙過了李儒!果然啊,即使是像他那樣的牛人,也並沒有什麽可怕的,他再厲害也是個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會有失算的時候!
不過這次這個計劃也不是沒有漏洞:如果董卓的主力大軍提前趕到,或者呂布按耐不住率兵攻打營寨,都有可能導致失敗,但父親和眾將商議後,最終還是采納了他的意見,決定賭一把,賭的就是李儒的謹慎!
現在看來,算是賭對了!不過在這個時代,和李儒一樣的牛人或是比他還要牛的人可不在少數,以後肯定還有更激烈的較量,在這段時間內,自己必須快點成長起來才行。
孫翊抬頭望了望隊伍最前麵的那個高大的背影,這次出征,和曆史已經完全不同,父親沒有兵進洛陽,也沒有得到傳國玉璽,那麽後麵又會沿著怎樣的軌跡發展下去呢?恐怕就連自己也不得而知了。
兩日後,程普率領斷後的千餘騎兵趕上了隊伍,此時魯陽城已然遙遙在望。
孫堅拉著程普的手,哈哈大笑道:“程公啊,此次我全軍能安然退回,程公當居首功!”
程普一路奔波,還有些氣喘,聞言慌忙擺了擺手,笑道:“不敢不敢,此次大軍退還,全仗三公子妙計啊!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哈哈……”
孫堅瞟了一眼孫翊,眼中讚許之色一閃而逝,忙說了一番謙虛的話,又問道:“不知程公是在何處甩掉西涼軍的?”
程普笑道:“就在當日伏擊華雄的山穀!我軍經過時,便用主公先前準備好的巨石壘斷穀口,然後一路狂奔!想那呂布追到那裏,肯定會對著滿穀的巨石捶胸頓足啊!”
“好啊!”孫堅又讚歎了一番,舉目望去,魯陽城的城牆已經遠遠出現在地平線上。“走!先進城再說!”
............................
讓所有人都倍感意外的是,剛到城外,他們便迎頭遇上了出來迎接的人馬,不是別人,正是先前率軍去酸棗會盟的袁術!
酒宴上,聽了孫堅講訴此次出征的經曆,袁術唏噓不已,也將諸侯會盟討董的事情細細講了一遍。
原來,他率軍到達酸棗後不久,數十萬大軍便進抵虎牢關外,和西涼軍相持了數日,忽然有大批難民從關內源源不斷的湧出,隨後洛陽方向又火光衝天,這時諸侯們才知道,之前所謂的十餘萬西涼大軍其實隻是裹挾的百姓而已,董卓早已經挾持了漢帝和百官,率西涼軍主力西遷長安。
隨後各路人馬便紛紛入關,進軍洛陽,可惜整個洛陽城已經隻剩下了一片焦土和斷壁殘垣,各部人馬就地屯紮,原本相安無事,但卻因為一件東西而鬧得離心離德,最後各部之間竟然大打出手,死傷數萬人,聯盟也土崩瓦解,他這才率軍退回魯陽!
“不知是何物,竟能讓諸侯火並相爭?”孫堅一臉不可思議的追問道。
“傳國玉璽。”
話語一出,在座眾人都是一驚,孫翊的心也猛地一顫:果然沒猜錯!曆史上傳國玉璽就是在洛陽被父親得到的,本以為在這個時空此物會湮沒無聞,沒想到卻是被他人所得,而且還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曆史真是讓人難以琢磨。
孫堅卻是一臉疑惑的問道:“董卓西遷,傳國玉璽理應在長安才是,怎會出現在洛陽呢?”
袁術擺了擺手,搖頭道:“賢弟有所不知,當年十常侍作亂,挾持少帝出奔,據說玉璽便是那時在混亂中遺失,不知所蹤。當日諸侯進屯洛陽後,東郡太守橋瑁駐紮於建章殿,軍士於古井中取水之時,發現井內毫光耀眼,打撈之下,發現竟然是傳國玉璽!這橋瑁心有不軌,想要私藏玉璽,卻不料走漏了風聲,被劉兗州打破營寨,自刎而亡。之後諸部之間為爭奪玉璽互相攻伐,死傷慘烈,到最後,玉璽卻在混亂之中不知所蹤。”
袁術說著,端起案上的酒一飲而盡,擦了擦酒漬,歎道:“後來各路諸侯都覺得如此下去隻會徒增死傷,便各自率軍返回,數十萬大軍就此四散……唉!可憐討滅董賊的大好時機,就因為這小小的玉璽而白白錯失了!”
眾人聞言,無不唏噓感歎,孫翊卻瞟了瞟著袁術,心裏一陣鄙夷:在曆史上,正是此人野心勃勃,把傳國玉璽當做寶貝,拿在手裏便飄飄然覺得自己是真命天子,最後冒天下之大不韙僭越稱帝,卻隻做了短短兩年的皇帝夢,便含恨吐血而亡。可是到了這裏,卻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放在現代的話絕對會是個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