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那樣,就大事不妙了!”朱治也擰緊了眉頭,對孫翊道:“今日我剛剛收到前線戰報,劉繇親自率一萬大軍回攻蕪湖,與主公的三千精兵相持;公瑾的大軍也在涇縣被當地豪帥祖郎纏住,一時脫不開身;而黃蓋、韓當、祖茂三將則與周昕大軍交戰正酣。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指望前線大軍回援了。但如果不在江夏軍到達之前守住安豐,芍陂就岌岌可危了!”


    孫翊道:“從時間上來算,如果江夏大軍真的走這條路,現在應該還在翻越大別山,我們還有時間!不過,可用的兵力就隻剩下各縣的縣兵了。”


    目前,廬江的縣兵共有三千人,分駐在十幾個縣,而江夏大軍進逼在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這些部隊調集到安豐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孫翊估算了一下,能夠在預定時間內趕到安豐的,恐怕不會超過兩千人。


    而江夏軍的兵力,雖然沒有確切的情報,孫翊相信絕對不會太少,畢竟作為佯攻的蘇飛部就號稱萬人,這支部隊最起碼有幾千人,由此推之,江夏軍主力至少應該在萬人以上。


    兩千人,還是戰鬥力不強的縣兵,這一仗隻怕會打得極其艱難!


    朱治顯然也預見到了這一點,沉聲道:“形勢危急,光靠各縣的縣兵恐怕難以應付,既然尋陽一線江夏軍乃是佯攻,我看,不如從尋陽抽調一部分人馬,北上支援安豐,如何?”


    “不妥。”孫翊搖頭道:“程伯所部一共隻有兩千多人馬,若是再抽調一部分,難保蘇飛不會反客為主、相機而動,趁虛攻打尋陽,尋陽若破,則居巢、舒城都會暴露在江夏軍兵鋒之下。所以,尋陽守軍一定不能動!”


    朱治道:“那可如何是好?若是我所料不差,江夏軍主力應該不下萬人哪!”


    孫翊道:“叔父勿憂,江夏軍有不下萬人,可是我們也不輸給他們啊!”


    朱治道:“公子的意思是,調安風、六安兩縣民兵參戰?”


    孫翊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兩萬民兵已經屯田三年了,正是為了防備緊急情況,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朱治蹙眉道:“隻是我擔心這兩萬民兵亦兵亦農,疏於戰陣,到時候若初戰不利,恐怕反而會影響到正規部隊的軍心啊!”


    孫翊笑道:“叔父放心,芍陂若毀,這兩萬民兵是首當其衝的受害人,此戰他們一定會拚死奮戰!民兵的戰力雖然比不上正規軍,但好歹受過訓練,況且這次又不是野戰,守城的話,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朱治頷首道:“也罷,如今事態緊急,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我這就急令各縣,調兵前往安豐!此地得失事關重大,我當親自前往坐鎮!不過,這兩萬民兵分為數十部,若是調動起來,軍械錢糧、部曲編配等繁務甚多,若是沒有統一指揮,恐怕按時到達安豐殊為不易,所以急需一人前往統領。公子以為,何人可以擔此重任?”


    孫翊笑道:“有一人,公瑾大哥對他推崇備至,言其有不世之材。叔父何不趁此良機,給他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


    “魯子敬?!”朱治一拍腦門,恍然道:“若不是你提醒,我還真把他給忘了!”


    朱治接著說道:“舒縣乃是主公心腹之地,不容有失。我前往安豐後,此處也需有人坐鎮。稍後我會吩咐下去,城中一應日常事務,皆有縣吏司職,若有緊急大事急需決斷,公子可全權負責,縣尉、縣令皆受公子節製!”


    “我?!”孫翊嚇了一跳,連連擺手,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不行不行!我才十一歲呢!這麽重要的責任,怎麽可能……”


    “公子!”朱治打斷了他,一臉嚴肅的道:“如今廬江正值危亡之秋,主公與諸將皆忘身於外、浴血廝殺!大敵當前,成敗興亡在此一舉!古有甘羅,十二歲為強秦之上卿,公子乃是主公之弟,年歲與甘羅相仿,謀略決斷亦頗有獨到之處,若尚不能為主公分憂,又有何人能擔此重任?”


    孫翊聞言啞然,不覺有些慚愧:說起來,自己也就是這副身體還是十一歲而已,其實心智早已經是一個二十好幾的大人了!現在整個孫氏都麵臨危亡關頭,自己卻還想要推脫責任,實在是說不過去!


    朱治說得對!如果自己都不能為大哥分憂,有還有誰能做到呢?!


    我是江東猛虎的兒子!是江東小霸王的弟弟!眼下正需要我為江東的基業出力,挑起這個重擔,舍我其誰?!


    “叔父教訓得是!”孫翊神色一凜,鏗然拱手道:“坐鎮舒縣,孫翊責無旁貸!安豐要地,幹係重大!叔父隻管放心前去,但有侄兒在此,舒縣絕不會有半點閃失!”


    “說得好!不愧是孫文台的兒子!”朱治眼中升起一片讚賞,拍了拍孫翊的肩膀,“明日我便動身前往安豐,舒縣就交給你了!”


    “對了,還有一件事。”朱治說著,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麽,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對孫翊道:“子恒兄為了孫氏,滿門盡遭屠戮,現在隻剩下秦玉一個孤女了。公子須要好生照顧她,等你二人到了年紀,我會請主公為你二人完婚。”


    孫翊一懵:“哈?完婚?”


    朱治一笑:“看來公子還不知道啊,你二人尚在胎中,就已是指腹為婚了。”


    ......................


    興平二年冬,江夏太守黃祖趁孫策率軍與劉繇、周昕爭持之際,揮師東進,進攻廬江。


    江夏都尉秦劼為孫堅至交,暗遣心腹前往廬江知會孫策,事泄,滿門盡誅,唯有一女秦玉逃至廬江。


    其時,孫策征戰於外,孫翊識破聲東擊西之計。朱治一麵飛報孫策,一麵使孫翊守舒縣,自屯安豐,星夜調集縣兵千餘駐守,又使皖城令魯肅往安風、六安,統屯田民兵兩萬,馳援安豐。


    果然不出孫翊所料,十二月,當千餘縣兵剛剛到達安豐,江夏太守黃祖親率的兩萬江夏兵就出現在安豐以南兩百裏的大別山麓,而此時,魯肅正率領著兩萬民兵屯於沘水河畔,整裝待發。


    長江兩岸,雙方交戰正酣;淮水河畔,戰雲已經再一次密布。


    ......................


    舒縣東北兩百餘裏,巢湖北濱。


    一座巨大的水寨佇立在湖畔,寨樓上,一隊隊水賊往來巡邏,戒備森嚴。


    一騎快馬從遠處絕塵而來,絞索沉重的“吱嘎”聲中,水寨的吊橋緩緩落下。


    快馬如飛,風一般的掠過吊橋,很快消失在寨內。


    大寨正中的聚義堂內,巢湖水賊大頭領鄭寶端坐在虎皮大椅上,身旁侍立著一名青年文士,乃是他的軍師劉曄。


    一名水賊跪地稟道:“稟大頭領!探馬來報,朱治已經離開舒城,如今城中守軍不過三百餘人!”


    “知道了!”


    鄭寶揮手讓他退下,轉頭對劉曄道:“子揚,你怎麽看?”


    劉曄搖了搖頭道:“大頭領,黃祖與我們聯合,不過是借我們之力拿下舒縣,亂孫策軍心罷了!以曄觀之,孫策不日便能擊敗劉繇,回防舒縣,對我們來說,現在攻打舒縣實在是費力不討好,不如暫且靜觀其變。”


    “哼!”鄭寶冷哼一聲,顯然對劉曄的話不以為然,揮了揮手道:“若不是孫策那廝,我們現在還在巢湖南岸逍遙快活,也不用到北岸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受氣!現在孫策所有能用的兵力都上了前線,舒縣空虛,正是報一箭之仇的好機會!豈能錯失?”


    “可是……”


    劉燁還欲再說什麽,鄭寶已經不耐煩的打斷了他:“我意已決!你速派人回報黃祖,就說我們明日便起兵,攻打舒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虎步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涪江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涪江遙並收藏三國之虎步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