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兩難
建安三年九月,揚州刺史孫翊討王朗、嚴白虎於錢塘江畔,以調虎離山之計擊破聯軍大寨,敵將周昕舉眾歸降,王朗、嚴白虎為黃忠生擒。
捷報傳來,孫翊卻一夜無眠。
興兵之時,他一心隻想著要將王朗和嚴白虎碎屍萬段,以告慰大哥的在天之靈,絲毫沒有考慮別的東西。然而隨著戰事的進行,吳會一帶百姓對他的反抗卻是一浪高過一浪,以至於到後來開始不斷有小股的百姓武裝襲擊補給線,為戰事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王、嚴二人在吳會一帶的威望之高,大大超出了孫翊的意料,也將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他的麵前。
這次興兵的目的之一,便是為大哥報仇雪恨,但照現在的情況看來,若是真將這二人處死,恐怕非但會立刻激起吳郡和會稽兩地的民憤,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影響到山越,直接擾亂整個江東大局!
孫翊知道,從理智上來說,這兩個人非但不能殺,還必須好好供起來!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吳會的穩定,才能讓他在這裏站穩腳跟,才算是顧全了大局!
然而,每當他試圖用這些理由來說服自己的時候,腦海中卻總是不由自主的浮現出孫策的音容笑貌來。
“你們是我的弟弟,就算是拚上性命,我也會保護你們的!”
耳邊回響著那個熟悉的聲音,孫翊站在高崖上,舉目望向遠方無盡的黑暗,久久不語。
二哥,如果是你,會怎麽做呢?
..............................
清晨,一大早,徐庶便匆匆來到孫翊大帳,卻在帳門前被徐舟給攔了下來。
“兄長,主公昨夜一宿沒睡,現在剛剛回帳休息,若是沒有要緊事的話,還是晚點再來吧。”
為了護衛孫翊周全,昨晚徐舟也整整熬了一夜,現在雙眼都已經布滿了血絲,但說話時依舊精神矍鑠,仿佛永遠不知疲憊一般。
徐庶略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苦笑道:“不巧,我來這裏還真是有要緊事要稟報主公。”
“是元直先生嗎?進來吧。”
徐舟本來還想再說什麽,卻聽到孫翊的聲音忽然從帳內傳來。
徐庶進得帳來,隻見孫翊正從床榻上起身,眼中也是血絲密布,臉上帶著掩藏不住的疲憊之色。
“主公,聽元宗(徐舟表字)說,昨晚主公熬了一宿?”
“嗯。”孫翊微微點頭,指了指旁邊的座位,用略顯沙啞的聲音道:“先生且坐。”
“主公可是在為如何處置王、嚴二人而煩惱?”徐庶一眼便看出了問題所在,剛坐下便開口問道。
“是啊,這半個多月的時間,想必先生也看到了,這二人在吳中的聲望非比常人,若是殺之,隻怕影響大局;而若是不殺……”
孫翊說到這裏便不再往下說了,隻是搖搖頭,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徐庶卻微笑道:“不管殺與不殺,主公能在做決定前先考慮江東大局,而不是隻憑一腔意氣行事,這便已經是孫氏之福了。”
孫翊聞言苦笑,問道:“對了,先生一大早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正和主公的煩心事有關。”徐庶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也不知是誰放了消息出去,今晨押解王朗和嚴白虎的隊伍在回來的路上遭到了襲擊。”
“什麽?”孫翊一驚,忙道:“那王朗和嚴白虎……”
“主公不用擔心,押送並無閃失,就在片刻之前,王朗和嚴白虎已經到達大營了,隻等主公發落。”
孫翊長長舒了一口氣,卻見徐庶似乎麵色有異,於是問道:“可是還有什麽情況?”
徐庶眼中閃過一絲凝重,沉聲道:“王、嚴二人剛剛押至大營,便有上千名百姓來到營外請命,而且隨著時間推延,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的百姓還在繼續增加,就在我過來之前,營外的百姓已經聚集了不下兩三千人!”
“有這等事?”
孫翊聞言,霎時緊緊蹙起了眉,他隻知道王、嚴二人威望甚高,卻沒料到已經高到了如此地步!
徐庶又道:“若是拖延久了,隻怕局麵會漸漸失控,還請主公早作決斷。”
孫翊久久的沉默著,好幾次忍不住微微張了張嘴,卻始終沒能下定決心。
徐庶見狀,輕歎了一聲:“主公若是遲疑不決,庶倒有一策。”
孫翊忙道:“先生請講。”
徐庶道:“王、嚴二人經營吳會多年,素得民心,主公若此時除之,隻怕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局麵一發不可收拾。不如且將嚴、王兩家遷往舒縣,再擇能臣鎮撫二郡,待江東局勢穩定,民心已附,再以他事殺此二人,方可無憂。”
孫翊聞言憮然,許久方道:“也罷,現在看來或許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不過,除了這兩個人,謀害大哥的事情,孫、彭兩家也都有份,先生以為應當如何處置?”
徐庶的眼中驀然閃過一絲決然之色,伸出手做了一個劈砍的動作。
“殺!”
孫翊聞言微微點頭,他原本以為,可以靠單純的招撫獲得當地這些豪門大族的支持,卻不料事與願違,不僅沒能成功,反而還害了大哥孫策的性命。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再不殺雞儆猴,將來恐怕便再也沒有辦法有效的控製他們了。
孫翊道:“我的意思是誅除首惡,餘者不問,先生以為如何?”
徐庶沉吟了片刻,說道:“孫、彭兩家根深蒂固,其他豪門大族亦是如此,主公若是僅僅誅殺兩家首惡,對其餘大族的震懾有限,也難以削弱其勢力,到時候想要徹底控製局勢恐怕還要費一番周折,庶有一策,或許可為主公解憂”
孫翊問道:“先生且說來聽聽。”
徐庶道:“一方麵,對孫、彭兩家,不僅要誅除首惡,還要盡沒其家資,使兩家之人為奴為婢,讓其他大族知道,對於反抗孫氏之人,我們絕不姑息留情!另一方麵,對於其他大族,要趁此機會予以架空,廢其私兵、減其家奴,但在其他方麵可以給予適當安撫,以安其心。”
孫翊聞言,思量了一番,點頭道:“就照先生說的做吧,不過孫、彭兩家剩下的人就不要為奴為婢了,留給他們幾畝薄田,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徐庶笑道:“主公仁心雖好,但現在說這些似乎還有點早,當務之急是趕緊派兵把會稽郡內諸縣控製起來,否則一旦給這些大族時間反應過來,或東逃入海,或南逃入山,事情就變得棘手了。”
孫翊也一笑:“先生放心,我早已授命丁校尉,讓他燒掉義橋糧草之後,隻等敵軍大營火起,便率部趁虛直取山陰、上虞、餘姚諸縣,現在應該已經控製住局麵了。”
..........................
數日後,會稽十四縣盡平,孫翊率部進駐山陰,次日,便下令宴請山陰縣內所有的大族族長。
山陰是會稽郡治,一郡的豪門大族,這裏便占了一半有餘,隻要擺平了這批人,餘下的就好辦了。
太守府。
大堂內排開了豐盛的宴席,孫翊端坐在主位上,兩邊數十名族長都已就席,卻一個個麵麵相覷,悶聲不語,場麵頗有些尷尬。
“諸位不必客氣。”孫翊微笑著對眾人道:“論年齡,在座諸位都是孫翊的長輩,在會稽一境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翊初到會稽,本該一一登門拜訪,怎奈公務繁忙,隻能在太守府內設宴相請,理解不周之處,還請諸位海涵。”
在場的族長中,有不少是之前支持過王朗的,有的甚至還與孫、彭兩家過往甚密,今日前來赴宴,早已經準備好了要受孫翊的下馬威,然而此話一出,這些人紛紛鬆了一口氣,都開始滿麵堆笑的與孫翊客套起來。
作為一族之長,他們自然不可能和那些普通百姓一樣,現在會稽已經改天換日,隻要孫翊肯既往不咎的接受他們,見風使舵便是必然的事情。
很快,席間的氣氛便開始變的活躍起來,觥籌交錯聲也漸漸響起,酒過三巡之後,孫翊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杯,掃視了一圈已經喝得微醺的眾人,清了清喉嚨,朗聲道:
“諸位,今日請諸位前來,除了宴飲之外,還有另外兩件事情。”
此話一出,所有人的酒都醒了幾分,紛紛將目光聚焦到孫翊的身上,剛剛消失的緊張感又開始在一些人的心頭湧起。
“敢問孫揚州,是哪兩件事情?”有人出聲問道。
“先說這第一件事吧!”孫翊一笑,對眾人道:“一直以來,會稽郡內的海鹽皆是官營,但孫氏近兩年急劇擴張,要忙的東西太多,翊年幼,實在是分身乏術、應付不暇,所以經過考慮之後,決定將郡內海鹽改為私營,由在場的諸位進行掌控,官家隻從中收取鹽稅便可,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建安三年九月,揚州刺史孫翊討王朗、嚴白虎於錢塘江畔,以調虎離山之計擊破聯軍大寨,敵將周昕舉眾歸降,王朗、嚴白虎為黃忠生擒。
捷報傳來,孫翊卻一夜無眠。
興兵之時,他一心隻想著要將王朗和嚴白虎碎屍萬段,以告慰大哥的在天之靈,絲毫沒有考慮別的東西。然而隨著戰事的進行,吳會一帶百姓對他的反抗卻是一浪高過一浪,以至於到後來開始不斷有小股的百姓武裝襲擊補給線,為戰事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王、嚴二人在吳會一帶的威望之高,大大超出了孫翊的意料,也將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他的麵前。
這次興兵的目的之一,便是為大哥報仇雪恨,但照現在的情況看來,若是真將這二人處死,恐怕非但會立刻激起吳郡和會稽兩地的民憤,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影響到山越,直接擾亂整個江東大局!
孫翊知道,從理智上來說,這兩個人非但不能殺,還必須好好供起來!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吳會的穩定,才能讓他在這裏站穩腳跟,才算是顧全了大局!
然而,每當他試圖用這些理由來說服自己的時候,腦海中卻總是不由自主的浮現出孫策的音容笑貌來。
“你們是我的弟弟,就算是拚上性命,我也會保護你們的!”
耳邊回響著那個熟悉的聲音,孫翊站在高崖上,舉目望向遠方無盡的黑暗,久久不語。
二哥,如果是你,會怎麽做呢?
..............................
清晨,一大早,徐庶便匆匆來到孫翊大帳,卻在帳門前被徐舟給攔了下來。
“兄長,主公昨夜一宿沒睡,現在剛剛回帳休息,若是沒有要緊事的話,還是晚點再來吧。”
為了護衛孫翊周全,昨晚徐舟也整整熬了一夜,現在雙眼都已經布滿了血絲,但說話時依舊精神矍鑠,仿佛永遠不知疲憊一般。
徐庶略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苦笑道:“不巧,我來這裏還真是有要緊事要稟報主公。”
“是元直先生嗎?進來吧。”
徐舟本來還想再說什麽,卻聽到孫翊的聲音忽然從帳內傳來。
徐庶進得帳來,隻見孫翊正從床榻上起身,眼中也是血絲密布,臉上帶著掩藏不住的疲憊之色。
“主公,聽元宗(徐舟表字)說,昨晚主公熬了一宿?”
“嗯。”孫翊微微點頭,指了指旁邊的座位,用略顯沙啞的聲音道:“先生且坐。”
“主公可是在為如何處置王、嚴二人而煩惱?”徐庶一眼便看出了問題所在,剛坐下便開口問道。
“是啊,這半個多月的時間,想必先生也看到了,這二人在吳中的聲望非比常人,若是殺之,隻怕影響大局;而若是不殺……”
孫翊說到這裏便不再往下說了,隻是搖搖頭,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徐庶卻微笑道:“不管殺與不殺,主公能在做決定前先考慮江東大局,而不是隻憑一腔意氣行事,這便已經是孫氏之福了。”
孫翊聞言苦笑,問道:“對了,先生一大早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正和主公的煩心事有關。”徐庶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也不知是誰放了消息出去,今晨押解王朗和嚴白虎的隊伍在回來的路上遭到了襲擊。”
“什麽?”孫翊一驚,忙道:“那王朗和嚴白虎……”
“主公不用擔心,押送並無閃失,就在片刻之前,王朗和嚴白虎已經到達大營了,隻等主公發落。”
孫翊長長舒了一口氣,卻見徐庶似乎麵色有異,於是問道:“可是還有什麽情況?”
徐庶眼中閃過一絲凝重,沉聲道:“王、嚴二人剛剛押至大營,便有上千名百姓來到營外請命,而且隨著時間推延,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的百姓還在繼續增加,就在我過來之前,營外的百姓已經聚集了不下兩三千人!”
“有這等事?”
孫翊聞言,霎時緊緊蹙起了眉,他隻知道王、嚴二人威望甚高,卻沒料到已經高到了如此地步!
徐庶又道:“若是拖延久了,隻怕局麵會漸漸失控,還請主公早作決斷。”
孫翊久久的沉默著,好幾次忍不住微微張了張嘴,卻始終沒能下定決心。
徐庶見狀,輕歎了一聲:“主公若是遲疑不決,庶倒有一策。”
孫翊忙道:“先生請講。”
徐庶道:“王、嚴二人經營吳會多年,素得民心,主公若此時除之,隻怕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局麵一發不可收拾。不如且將嚴、王兩家遷往舒縣,再擇能臣鎮撫二郡,待江東局勢穩定,民心已附,再以他事殺此二人,方可無憂。”
孫翊聞言憮然,許久方道:“也罷,現在看來或許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不過,除了這兩個人,謀害大哥的事情,孫、彭兩家也都有份,先生以為應當如何處置?”
徐庶的眼中驀然閃過一絲決然之色,伸出手做了一個劈砍的動作。
“殺!”
孫翊聞言微微點頭,他原本以為,可以靠單純的招撫獲得當地這些豪門大族的支持,卻不料事與願違,不僅沒能成功,反而還害了大哥孫策的性命。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再不殺雞儆猴,將來恐怕便再也沒有辦法有效的控製他們了。
孫翊道:“我的意思是誅除首惡,餘者不問,先生以為如何?”
徐庶沉吟了片刻,說道:“孫、彭兩家根深蒂固,其他豪門大族亦是如此,主公若是僅僅誅殺兩家首惡,對其餘大族的震懾有限,也難以削弱其勢力,到時候想要徹底控製局勢恐怕還要費一番周折,庶有一策,或許可為主公解憂”
孫翊問道:“先生且說來聽聽。”
徐庶道:“一方麵,對孫、彭兩家,不僅要誅除首惡,還要盡沒其家資,使兩家之人為奴為婢,讓其他大族知道,對於反抗孫氏之人,我們絕不姑息留情!另一方麵,對於其他大族,要趁此機會予以架空,廢其私兵、減其家奴,但在其他方麵可以給予適當安撫,以安其心。”
孫翊聞言,思量了一番,點頭道:“就照先生說的做吧,不過孫、彭兩家剩下的人就不要為奴為婢了,留給他們幾畝薄田,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徐庶笑道:“主公仁心雖好,但現在說這些似乎還有點早,當務之急是趕緊派兵把會稽郡內諸縣控製起來,否則一旦給這些大族時間反應過來,或東逃入海,或南逃入山,事情就變得棘手了。”
孫翊也一笑:“先生放心,我早已授命丁校尉,讓他燒掉義橋糧草之後,隻等敵軍大營火起,便率部趁虛直取山陰、上虞、餘姚諸縣,現在應該已經控製住局麵了。”
..........................
數日後,會稽十四縣盡平,孫翊率部進駐山陰,次日,便下令宴請山陰縣內所有的大族族長。
山陰是會稽郡治,一郡的豪門大族,這裏便占了一半有餘,隻要擺平了這批人,餘下的就好辦了。
太守府。
大堂內排開了豐盛的宴席,孫翊端坐在主位上,兩邊數十名族長都已就席,卻一個個麵麵相覷,悶聲不語,場麵頗有些尷尬。
“諸位不必客氣。”孫翊微笑著對眾人道:“論年齡,在座諸位都是孫翊的長輩,在會稽一境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翊初到會稽,本該一一登門拜訪,怎奈公務繁忙,隻能在太守府內設宴相請,理解不周之處,還請諸位海涵。”
在場的族長中,有不少是之前支持過王朗的,有的甚至還與孫、彭兩家過往甚密,今日前來赴宴,早已經準備好了要受孫翊的下馬威,然而此話一出,這些人紛紛鬆了一口氣,都開始滿麵堆笑的與孫翊客套起來。
作為一族之長,他們自然不可能和那些普通百姓一樣,現在會稽已經改天換日,隻要孫翊肯既往不咎的接受他們,見風使舵便是必然的事情。
很快,席間的氣氛便開始變的活躍起來,觥籌交錯聲也漸漸響起,酒過三巡之後,孫翊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杯,掃視了一圈已經喝得微醺的眾人,清了清喉嚨,朗聲道:
“諸位,今日請諸位前來,除了宴飲之外,還有另外兩件事情。”
此話一出,所有人的酒都醒了幾分,紛紛將目光聚焦到孫翊的身上,剛剛消失的緊張感又開始在一些人的心頭湧起。
“敢問孫揚州,是哪兩件事情?”有人出聲問道。
“先說這第一件事吧!”孫翊一笑,對眾人道:“一直以來,會稽郡內的海鹽皆是官營,但孫氏近兩年急劇擴張,要忙的東西太多,翊年幼,實在是分身乏術、應付不暇,所以經過考慮之後,決定將郡內海鹽改為私營,由在場的諸位進行掌控,官家隻從中收取鹽稅便可,不知諸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