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走後,孫翊又在太守府坐了一陣,單獨向朱治了解了一下吳郡主要的大族的情況。(.無彈窗廣告)
吳郡一境,名門大族共有三四十家,近百年來,又以顧、陸、朱、張四姓在各族之中的勢力和影響最盛,故並稱為“吳中四姓”。
四姓之中,陸家本是勢力最強的一家,祖上陸閎官至潁川太守、尚書令,為光武帝劉秀所器重,其後陸家六世,世世為官,皆至太守。然而自初平二年以來,陸家連遭變故,家境急轉直下,家業衰落、人丁凋零,隻剩下陸績和陸遜兩個尚未及冠的少年主持家業,早已不複當年的風光,現在陸氏在吳郡雖然還有一定影響力,但往昔的勢力都已煙消雲散,僅剩下一個名門大族的空殼而已。
所以如今的吳郡,實際上已經是顧、朱、張三家鼎立的局麵,更讓人頭疼的事,現在這幾家人相互之間交情匪淺,已然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聯盟,孫翊雖然已經基本爭取到了陸氏的支持,但卻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孫翊一麵聽朱治講解,一麵不時點頭,看來認真了解一下這些大族的情況還真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什麽也沒弄清楚,等到回了廬江,再要和大家一起商議,豈不是成了憑空座談?
“叔父,這幾家的族長現今都是何人?”
“先說顧家吧。這顧家的族長名叫顧綜,表字文緯,不過如今他年事已高,經常臥病在床,顧家的家業都是交由幼子顧徽打理。”
“嗯?為何會交給幼子?”
“主公有所不知。顧氏這幼子顧徽,表字子歎,少年時便好遊曆,有辯才,聞名郡內;而長子顧雍則性格敦厚,沉默寡言,名聲不顯。所以顧綜偏愛幼子,便將家業盡付予他打理,不過……”
“不過如何?”
“不過,這兄弟二人都曾經與治有過一麵之緣,竊以為顧雍雖表麵駑鈍,卻寵辱不驚,沉穩堅毅,是個可造之才,而其弟顧徽卻更像是一個誇誇其談之輩,難成大事。[]”
孫翊聞言,不禁暗暗佩服朱治的識人之明:他雖然沒有見過這個顧徽,但顧雍這個名字可是如雷貫耳!曆史上此人曾經擔任東吳丞相近二十年,深得孫權倚重!不過他為人低調,所以並不是特別有存在感,以至於若不是朱治提起,孫翊還險些忘了這個大人物。
不過,見多了這個時期的大人物之後,孫翊現在也漸漸開始習慣了,不再像一開始的時候那樣一驚一乍。
“叔父可知道這個顧雍現在何處?”孫翊強壓住心頭的驚喜,問道。
“現為曲阿令,主公若是想見此人,治這就書信一封,派人送去曲阿。”
“不必了。”孫翊擺了擺手,既然現在顧雍已經出仕,也就不必急於一時,“叔父再說說朱家和張家的情況吧。”
朱治點點頭,又將這兩家的情況介紹了一遍,不過和陸家、顧家比起來,這兩家卻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孫翊聽完,又簡單了解了一下吳縣境內的其他一些大族,其中便有今日倒了大黴的陳家。讓他暗暗心驚的是,陳家在吳郡境內的興起不過是十幾年間的事情,但是卻已經躋身於吳郡勢力前十的大族之列,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生,那再過十幾年,江東六郡不知道還要冒出多少家這樣的大族來。現在這樣的情況,地方大族的勢力已經讓他感到了壓力,若是不加約束,等到十幾年後,那該是怎樣的一番狀況?
聽朱治說完,孫翊沉吟了片刻,說道:“叔父,侄兒有一事,想向叔父請教。”
朱治抬手道:“主公請講。”
“如今,世家大族遍布海內,僅吳郡一境便不下數十家,叔父以為,他們的存在對孫氏來說到底是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
“這個問題,主公的心裏應該已經有了定論了吧?否則在會稽的時候,也不會白白拿出那麽多的鹽場來。”朱治一笑,緩緩搖了搖頭:“不過,竊以為主公此舉雖然暫時削弱了會稽大族的勢力,卻是治標不治本,難以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啊。”
孫翊劍眉一凝:“叔父的意思是?”
朱治道:“以鹽場的經營權換來世家大族遣散私兵、削減家奴,表麵上看來是主公給他們一個台階下,但從另一個方麵看來,卻更像是對他們的妥協。主公雖然也有用殺雞儆猴的方法對會稽的大族示威,但這一點卻並未被其他地方的大族所知,所以主公便給了他們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那就是孫氏不敢公然和他們撕破臉皮。”
孫翊默默地點了點頭,這一點他確實是疏忽了,如果當時能夠把會稽殺雞的消息擴散到整個江東六郡,相信今後和其他的猴子打起交道來會輕鬆很多。
朱治又接著說道:“主公雖然削減了會稽大族的私兵和家奴,但他們對於地方的影響力並不會因此而受到削弱,隻要時局一有動蕩,他們隨時可能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和雄厚的財力東山再起,到時候主公自顧不暇,又用什麽來約束他們呢?”
孫翊不禁皺緊了眉頭:“這麽說,叔父覺得,侄兒之前是下了一招昏棋?”
朱治搖頭笑道:“也不盡然,會稽平定伊始,人心不寧,所以迅速控製局麵、保持地方穩定,此乃當務之急。主公借掃平王、嚴二賊的餘威趁勢削弱地方大族,其實做得很對,治隻是覺得,主公切不可以為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不可盲目將會稽的經驗用到其他幾個郡上,否則隻怕會作繭自縛。”
孫翊點點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當年上高中的時候學到的最基本哲學方法論,朱治的意思也就是這個道理。不過,要做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現在卻覺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從何著手。
“侄兒也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叔父可有什麽好的建議?”孫翊拱了拱手道。
在孫氏集團中,朱治或許不是政治和謀略水平最高的人,但卻從孫堅起兵之時便開始跟隨他轉戰四方,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無疑是見識最廣、閱曆最豐富的人,這樣的問題先聽聽他的意見肯定是沒錯的。
朱治目光一閃,凝聲道:“主公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大族勢力問題,辦法隻有一個。”
孫翊忙道:“什麽辦法?”
朱治緩緩吸了一口氣,說道:“天下的名門大族雖多,卻無論如何也多不過寒門。寒門之間,不像大族一般同氣連枝,主公也更加容易進行掌控,不必擔心他們互相聯合。主公若傾力扶持寒門,則兩方勢力自成此消彼長之勢。”
類似的想法孫翊也曾經有過,不過卻隻是考慮到人才的培養方麵,並沒有想到朱治這麽遠。在這個時代,朱治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不得不說是很有勇氣的,孫翊在驚訝之餘,心中也不由得有些許的感動,因為朱治本人便是來自丹陽的世家大族,如今能夠在如何削弱大族實力的問題上推心置腹的提出這樣的建議,足見他對孫氏的忠誠。
孫翊正想間,朱治又接著說道:“不過,各地大族,除了少數像吳郡陳家這樣在十餘年間迅速崛起的之外,大都有著上百年的底蘊,影響力不容小覷。而扶植寒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很長的時間做鋪墊,主公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隻怕反而弄巧成拙。”
“叔父放心,侄兒自會用心斟酌。回到廬江以後,再與周公瑾、張子布等人商議,到時候一定會有一個穩妥的方案。”
...............................
回到館驛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白天的事情,孫翊特意囑咐黃忠和祖茂不許提一個字,否則被徐庶和徐舟兄弟知道的話,恐怕又得讓他們擔心了。
知道孫翊去了太守府,徐舟也沒有多問,將一個竹簍遞到他的手中。
孫翊接過來一看,隻見裏麵密密麻麻的爬滿了蠍子,足有好幾十隻,看得他頭皮一陣發麻。
徐舟依舊有些將信將疑的問道:“主公,你可要考慮好啊,這東西真能入藥?”
“放心!”孫翊拍了拍胸脯,又將徐舟拉近,詭秘的一笑:“不過等我把泡好的藥酒送去陸府的時候,你可不能告訴他們這是怎麽做出來的。”
看到徐舟對蠍子酒的懷疑態度,孫翊自然也不可能再期望陸母看到酒裏泡著蠍子還敢喝,所以隻好先等蠍子酒泡好,再把蠍子取出來,然後再送去陸府。
對孫翊來說,為了招攬人才,費這麽一點周折也算是值得的。不過在徐舟的眼裏,蠍子始終還是毒物,孫翊剛才那詭秘的一笑更是讓他覺得有些毛骨悚然,若不是對自己這位主公了解甚深,他簡直要懷疑孫翊是要殺人滅口了!
當天晚上,孫翊便把蠍子用高粱酒泡好,密封儲存了起來。
蠍子酒的泡製需要至少七天時間,孫翊當然不可能在館驛內悶上七天,正好之前向朱治了解了吳郡各家大族的情況,便趁著這個機會拜會了幾家的族長。
陳家的事情在吳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雖然孫翊特意關照過朱治,沒有將陳暉衝撞他的事情公開,但一些小道消息依然不可避免的流入了各家的耳朵。雖然在孫翊登門拜會之時,各家族長的態度都極為恭謙,但孫翊卻隱隱看得出來,這種恭謙的背後,卻藏著極深的戒備甚至是些許敵意。
這種情況當然不容樂觀,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的十年間,孫氏至少會與外部勢力有兩場激烈的交鋒,一場是與劉表,一場是與曹操。而這兩場交鋒能否取得勝利,直接關係到孫氏今後的發展甚至是存亡,所謂攘外必先安內,若是得不到江東大族的普遍支持,孫氏的壓力必定會遠超預期。
有沒有一個辦法,既能夠削弱大族的勢力,又能夠將他們牢牢地和孫氏綁在一起呢?
孫翊想了想,不由得搖頭苦笑:自己真是天真啊!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這樣簡單的道理,居然到現在都還不明白!
吳郡一境,名門大族共有三四十家,近百年來,又以顧、陸、朱、張四姓在各族之中的勢力和影響最盛,故並稱為“吳中四姓”。
四姓之中,陸家本是勢力最強的一家,祖上陸閎官至潁川太守、尚書令,為光武帝劉秀所器重,其後陸家六世,世世為官,皆至太守。然而自初平二年以來,陸家連遭變故,家境急轉直下,家業衰落、人丁凋零,隻剩下陸績和陸遜兩個尚未及冠的少年主持家業,早已不複當年的風光,現在陸氏在吳郡雖然還有一定影響力,但往昔的勢力都已煙消雲散,僅剩下一個名門大族的空殼而已。
所以如今的吳郡,實際上已經是顧、朱、張三家鼎立的局麵,更讓人頭疼的事,現在這幾家人相互之間交情匪淺,已然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聯盟,孫翊雖然已經基本爭取到了陸氏的支持,但卻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孫翊一麵聽朱治講解,一麵不時點頭,看來認真了解一下這些大族的情況還真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什麽也沒弄清楚,等到回了廬江,再要和大家一起商議,豈不是成了憑空座談?
“叔父,這幾家的族長現今都是何人?”
“先說顧家吧。這顧家的族長名叫顧綜,表字文緯,不過如今他年事已高,經常臥病在床,顧家的家業都是交由幼子顧徽打理。”
“嗯?為何會交給幼子?”
“主公有所不知。顧氏這幼子顧徽,表字子歎,少年時便好遊曆,有辯才,聞名郡內;而長子顧雍則性格敦厚,沉默寡言,名聲不顯。所以顧綜偏愛幼子,便將家業盡付予他打理,不過……”
“不過如何?”
“不過,這兄弟二人都曾經與治有過一麵之緣,竊以為顧雍雖表麵駑鈍,卻寵辱不驚,沉穩堅毅,是個可造之才,而其弟顧徽卻更像是一個誇誇其談之輩,難成大事。[]”
孫翊聞言,不禁暗暗佩服朱治的識人之明:他雖然沒有見過這個顧徽,但顧雍這個名字可是如雷貫耳!曆史上此人曾經擔任東吳丞相近二十年,深得孫權倚重!不過他為人低調,所以並不是特別有存在感,以至於若不是朱治提起,孫翊還險些忘了這個大人物。
不過,見多了這個時期的大人物之後,孫翊現在也漸漸開始習慣了,不再像一開始的時候那樣一驚一乍。
“叔父可知道這個顧雍現在何處?”孫翊強壓住心頭的驚喜,問道。
“現為曲阿令,主公若是想見此人,治這就書信一封,派人送去曲阿。”
“不必了。”孫翊擺了擺手,既然現在顧雍已經出仕,也就不必急於一時,“叔父再說說朱家和張家的情況吧。”
朱治點點頭,又將這兩家的情況介紹了一遍,不過和陸家、顧家比起來,這兩家卻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孫翊聽完,又簡單了解了一下吳縣境內的其他一些大族,其中便有今日倒了大黴的陳家。讓他暗暗心驚的是,陳家在吳郡境內的興起不過是十幾年間的事情,但是卻已經躋身於吳郡勢力前十的大族之列,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生,那再過十幾年,江東六郡不知道還要冒出多少家這樣的大族來。現在這樣的情況,地方大族的勢力已經讓他感到了壓力,若是不加約束,等到十幾年後,那該是怎樣的一番狀況?
聽朱治說完,孫翊沉吟了片刻,說道:“叔父,侄兒有一事,想向叔父請教。”
朱治抬手道:“主公請講。”
“如今,世家大族遍布海內,僅吳郡一境便不下數十家,叔父以為,他們的存在對孫氏來說到底是利大於弊呢,還是弊大於利?”
“這個問題,主公的心裏應該已經有了定論了吧?否則在會稽的時候,也不會白白拿出那麽多的鹽場來。”朱治一笑,緩緩搖了搖頭:“不過,竊以為主公此舉雖然暫時削弱了會稽大族的勢力,卻是治標不治本,難以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啊。”
孫翊劍眉一凝:“叔父的意思是?”
朱治道:“以鹽場的經營權換來世家大族遣散私兵、削減家奴,表麵上看來是主公給他們一個台階下,但從另一個方麵看來,卻更像是對他們的妥協。主公雖然也有用殺雞儆猴的方法對會稽的大族示威,但這一點卻並未被其他地方的大族所知,所以主公便給了他們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那就是孫氏不敢公然和他們撕破臉皮。”
孫翊默默地點了點頭,這一點他確實是疏忽了,如果當時能夠把會稽殺雞的消息擴散到整個江東六郡,相信今後和其他的猴子打起交道來會輕鬆很多。
朱治又接著說道:“主公雖然削減了會稽大族的私兵和家奴,但他們對於地方的影響力並不會因此而受到削弱,隻要時局一有動蕩,他們隨時可能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和雄厚的財力東山再起,到時候主公自顧不暇,又用什麽來約束他們呢?”
孫翊不禁皺緊了眉頭:“這麽說,叔父覺得,侄兒之前是下了一招昏棋?”
朱治搖頭笑道:“也不盡然,會稽平定伊始,人心不寧,所以迅速控製局麵、保持地方穩定,此乃當務之急。主公借掃平王、嚴二賊的餘威趁勢削弱地方大族,其實做得很對,治隻是覺得,主公切不可以為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不可盲目將會稽的經驗用到其他幾個郡上,否則隻怕會作繭自縛。”
孫翊點點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當年上高中的時候學到的最基本哲學方法論,朱治的意思也就是這個道理。不過,要做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現在卻覺得有些茫然,不知道該從何著手。
“侄兒也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叔父可有什麽好的建議?”孫翊拱了拱手道。
在孫氏集團中,朱治或許不是政治和謀略水平最高的人,但卻從孫堅起兵之時便開始跟隨他轉戰四方,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無疑是見識最廣、閱曆最豐富的人,這樣的問題先聽聽他的意見肯定是沒錯的。
朱治目光一閃,凝聲道:“主公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大族勢力問題,辦法隻有一個。”
孫翊忙道:“什麽辦法?”
朱治緩緩吸了一口氣,說道:“天下的名門大族雖多,卻無論如何也多不過寒門。寒門之間,不像大族一般同氣連枝,主公也更加容易進行掌控,不必擔心他們互相聯合。主公若傾力扶持寒門,則兩方勢力自成此消彼長之勢。”
類似的想法孫翊也曾經有過,不過卻隻是考慮到人才的培養方麵,並沒有想到朱治這麽遠。在這個時代,朱治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不得不說是很有勇氣的,孫翊在驚訝之餘,心中也不由得有些許的感動,因為朱治本人便是來自丹陽的世家大族,如今能夠在如何削弱大族實力的問題上推心置腹的提出這樣的建議,足見他對孫氏的忠誠。
孫翊正想間,朱治又接著說道:“不過,各地大族,除了少數像吳郡陳家這樣在十餘年間迅速崛起的之外,大都有著上百年的底蘊,影響力不容小覷。而扶植寒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很長的時間做鋪墊,主公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隻怕反而弄巧成拙。”
“叔父放心,侄兒自會用心斟酌。回到廬江以後,再與周公瑾、張子布等人商議,到時候一定會有一個穩妥的方案。”
...............................
回到館驛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白天的事情,孫翊特意囑咐黃忠和祖茂不許提一個字,否則被徐庶和徐舟兄弟知道的話,恐怕又得讓他們擔心了。
知道孫翊去了太守府,徐舟也沒有多問,將一個竹簍遞到他的手中。
孫翊接過來一看,隻見裏麵密密麻麻的爬滿了蠍子,足有好幾十隻,看得他頭皮一陣發麻。
徐舟依舊有些將信將疑的問道:“主公,你可要考慮好啊,這東西真能入藥?”
“放心!”孫翊拍了拍胸脯,又將徐舟拉近,詭秘的一笑:“不過等我把泡好的藥酒送去陸府的時候,你可不能告訴他們這是怎麽做出來的。”
看到徐舟對蠍子酒的懷疑態度,孫翊自然也不可能再期望陸母看到酒裏泡著蠍子還敢喝,所以隻好先等蠍子酒泡好,再把蠍子取出來,然後再送去陸府。
對孫翊來說,為了招攬人才,費這麽一點周折也算是值得的。不過在徐舟的眼裏,蠍子始終還是毒物,孫翊剛才那詭秘的一笑更是讓他覺得有些毛骨悚然,若不是對自己這位主公了解甚深,他簡直要懷疑孫翊是要殺人滅口了!
當天晚上,孫翊便把蠍子用高粱酒泡好,密封儲存了起來。
蠍子酒的泡製需要至少七天時間,孫翊當然不可能在館驛內悶上七天,正好之前向朱治了解了吳郡各家大族的情況,便趁著這個機會拜會了幾家的族長。
陳家的事情在吳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雖然孫翊特意關照過朱治,沒有將陳暉衝撞他的事情公開,但一些小道消息依然不可避免的流入了各家的耳朵。雖然在孫翊登門拜會之時,各家族長的態度都極為恭謙,但孫翊卻隱隱看得出來,這種恭謙的背後,卻藏著極深的戒備甚至是些許敵意。
這種情況當然不容樂觀,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的十年間,孫氏至少會與外部勢力有兩場激烈的交鋒,一場是與劉表,一場是與曹操。而這兩場交鋒能否取得勝利,直接關係到孫氏今後的發展甚至是存亡,所謂攘外必先安內,若是得不到江東大族的普遍支持,孫氏的壓力必定會遠超預期。
有沒有一個辦法,既能夠削弱大族的勢力,又能夠將他們牢牢地和孫氏綁在一起呢?
孫翊想了想,不由得搖頭苦笑:自己真是天真啊!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這樣簡單的道理,居然到現在都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