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是最早跟隨孫堅征戰的元老宿將,在軍中一直德高望重,所以孫翊特意讓他節製蔣欽、周泰、淩操三部水軍,組成了江東的長江防線,應對西麵來自荊州的威脅。
而程普也沒有辜負孫翊的信任,從無到有,一步步將尋陽到襄安的長江防線經營得固若金湯,保障了廬江的安全。孫翊之所以能夠在兩年的時間內,先後討九江、征豫章、伐會稽,順利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程普有效地保障了廬江大本營的安全,免除了孫翊的後顧之憂。
對於荊州方麵的情況,程普當之無愧是最有發言權的:兩年的時間裏,他除了嚴防荊州軍進攻外,也在為將來主動出擊做著準備,為此他先後派出了大量細作滲透進荊州腹地,掌握了很多一手的情報,其中最近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劉表與劉備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開始兵戎相見了!
在他看來,這正是孫氏踏足荊州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便不知道何時才能有機會了!
對於程普的這個建議,孫翊也有一絲心動,畢竟隻要占據了江夏,就相當於打開了荊州的大門,就能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贏得絕對的主動權!更何況,如程普所言,現在荊州兩雄相爭,若是此時趁虛而入,勝算還是很大的。
“程公,不知現在是何人鎮守江夏?麾下有多少人馬?”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有奪取江夏的打算,就必須先了解清楚那邊的情況。
程普見孫翊表現出了對取江夏的興趣,心中一喜,忙道:“根據情報,劉備麾下原有兩萬左右的人馬,出征長沙之時,帶走了一半,如今由大將關羽率領剩下的一萬人留鎮江夏。”
“關羽?”孫翊聽到這個名字,瞬間鎖起了眉頭。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這家夥可不好惹,拋開這點不說,他手中還有整整一萬大軍,以逸待勞,自己若是發兵征討,人去少了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人去多了,以江東目前的狀況來看,恐怕又很難再支撐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見孫翊眉頭緊蹙,沉吟不語,程普似乎看出他心有顧慮,忙道:“主公請放心,普已經探得消息,目前劉表大將蔡瑁的三萬大軍正率軍攻打竟陵,威脅江夏。此時劉備在荊南泥足深陷,自身尚且難保,完全無力回援江夏。而關羽以寡敵眾,若是要保全江夏,勢必傾盡全力迎戰蔡瑁,那他的後方就一定會露出空檔,普隻需率本部五千精兵西進,伺機而動,定能一舉奪占西陵!”
孫翊聞言,思索了片刻,抖了抖劍眉,忽然話鋒一轉:“程公的意思是說,現在劉備已經被劉表逼入絕境了?”
“還算不上逼入絕境吧。”程普想了想,說道:“劉備雖然以弱敵強,卻先發製人,連奪長沙、桂陽二郡,並且在醴陵大破長沙太守韓玄,單論士氣遠在劉表之上。不過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劉表現在已經調集數萬大軍分幾路進軍,目前對劉備完全處於壓製態勢,這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
孫翊心裏不由得一陣唏噓,沒想到前後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荊州境內居然就發生了這麽多的大事!再仔細想想,他又覺得實在有些奇怪:劉備究竟是哪兒來的膽子,竟然敢在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公然和劉表叫板?
孫翊沉思了片刻,把頭轉向周瑜:“公瑾,如果你是劉備,會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和劉表決裂嗎?”
“會。”
周瑜似乎早已經料到孫翊會有這樣的問題,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
“江夏一隅之地,暫且棲身尚可,卻非王霸之基,劉備有梟雄之姿,不會看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一定會努力向外拓展自己的勢力。劉備與曹操交好,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北上豫州,所以他發展的方向隻能是荊州或者揚州。”
“襄陽大戰之後,劉表一直在養精蓄銳,他對劉備襲取江夏一直耿耿於懷,隻是忌憚劉備手中尚有兩萬人馬,強攻江夏隻怕會傷及荊襄元氣,所以才一連數年不敢輕舉妄動。而劉備一旦對揚州用兵,勢必會調動主力出征,如此一來,就會被劉表趁虛而入!”
孫翊頻頻點頭,似有所悟:“所以,公瑾的意思是,劉備隻能對荊州下手?”
周瑜點頭道:“不錯,我軍目前的實力雖然不弱於劉表,但卻連番用兵,短期之內支持不了大規模戰爭,劉備一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敢放心對荊州下手,隻可惜劉表卻沒他那麽聰明。”
“不久之前,韓義公曾有急報,長沙太守韓玄率大軍數千入寇宜春,幾乎就在同時,江夏的細作也傳回了劉備大軍朝柴桑方向挺進的消息,隻不過很快,劉備就調轉方向,直取長沙、桂陽!以瑜隻見,很有可能是劉表想要調虎離山,趁機襲取江夏,所以假意邀劉備共取豫章,而劉備則將計就計,趁虛奪了他二郡之地!”
孫翊聞言,微微頷首,思索了片刻,又問道:“那公瑾的意思,此時進取江夏是否可行呢?”
周瑜道:“劉備新得長沙、桂陽,聲勢大盛;反觀劉表,則接連失利,雖有數萬大軍反攻,卻已銳氣喪盡,未必就能擊敗劉備。不過,即使劉備能夠擋住劉表的反撲,消耗也一定很大。就現在而言,荊州的形勢尚不明朗,瑜以為,主公可遣一旅之師前屯蘄春,觀時而動。”
一旁的程普聞言,臉上泛起了一絲不悅之色。周瑜雖然沒有明說,但卻聽得出來,他話中的意思其實並不支持立即出兵江夏,而是更傾向於觀望,所謂進屯蘄春、觀時而動,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留點麵子而已。
而周瑜話音剛落,堂上便已響起了一片議論之聲,放眼望去,幾乎所有人都在交頭接耳的討論著。
“大都督所言是極啊,這個劉備確實不可小覷,劉表也未必就是他的對手啊。”
“若是等劉備坐大,將來必定是我江東大敵,如今江夏空虛,如程公所言,正好趁此機會狠狠捅他一刀!”
“不然不然,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倒是覺得可以先坐山觀虎鬥,等他們互相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坐收漁翁之利。”
“話可不能這麽說啊,戰機稍縱即逝,有如此良機,若不好好把握,一旦錯失,隻怕悔之不及啊。”
孫翊目光微微閃動著,環視了一圈堂下眾人,隻見大多數人都還在議論紛紛,而徐庶卻低頭不語,劍眉緊蹙,似乎在沉思著什麽。
“元直先生,荊州的情況你怎麽看?”
嗡嗡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徐庶的身上。
最開始,在徐庶就任揚州別駕的時候,一部分人還頗有一些不服氣,認為他不過是憑著曾經對孫翊有過救命之恩,方才得到重用,但是經過平定會稽一戰,徐庶的能力也逐漸得到了眾人的認可。現在大都督周瑜和元老宿將程普有了分歧,孫翊的決定就變得至關重要,而作為孫翊最信任的人之一,徐庶的意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孫翊。
“庶在想,如今荊州的局勢,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都要複雜。”
徐庶緩緩抬起了頭,看著孫翊,慢慢說道:“就現在看來,劉備奪取長沙、桂陽,已經和劉表徹底決裂,而劉表全力反撲,如此發展下去,結果不外乎有三種。”
“其一,劉表趁劉備在荊南立足未穩,憑借優勢兵力將其擊敗,甚至完全剿殺,這是目前可能性比較大的一種結果。”
“其二,劉表、劉備兩家人馬在荊州境內相持不下,誰也無法占據絕對主動,在雙方實力懸殊較大的前提下,這種可情況也有可能會出現,但幾率不大;
“其三,便是劉備挾戰勝餘威,擋住了劉表的反撲,將長沙、桂陽徹底納入囊中,與劉表平分荊州,不過即使他能做到這一點,最終也會有極大地消耗,而以劉備目前的實力來看,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這裏,徐庶頓了頓,靜靜的看著孫翊:“關於劉備這次的行動,不知主公有沒有看出什麽奇怪的地方來?”
奇怪的地方?
孫翊怔了怔,劍眉一凝,開始沉思起來。他能夠看出來,徐庶心裏其實已經有了答案,而這樣問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引導自己更加獨立和深入的卻看待和解析眼前的問題。
究竟哪裏奇怪呢?
孫翊將徐庶所預測的三種結果在腦海裏過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他又試著開始回憶之前得到的種種情報,並將它們與這三種結果結合到一起。
劉備為什麽要和劉表翻臉?
因為他困守江夏一隅之地,需要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他這一舉動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
連奪長沙、桂陽,大破韓玄,從表麵上來看,劉備的計劃似乎從一開始就進行得很順利。
既然如此,卻為何……
想到這裏,孫翊忽然一愣,隨即豁然開朗,終於明白了徐庶所說的奇怪之處!
既然一切都是在按劉備的計劃進行,那為何從預測的結果來看,目前的形勢對他還會如此的不利?計劃順利進行尚且如此,若是有所閃失,那他的處境豈不是要比現在還險惡百倍?
想到這裏,孫翊的腦海裏忽然冒出了後世某部著名小說裏主人公的一句名言: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實,那麽剩下的,不管多麽不可思議,那就是最終的真相!
什麽是不可能的事實?
那就是劉備不可能明知道會有這樣的險境等著自己,還敢公然與劉表決裂!
他的目的是壯大自己,而不是自取敗亡,既然敢這麽做,就一定有所憑恃!而最終的真相,就是劉備這麽做絕不是作繭自縛,他一定還有後手!
孫翊想到這裏,理了一下思路,將自己的想法講了一遍。
徐庶聞言,欣慰的點了點頭,含笑道:“主公明鑒,庶也認為,劉備此次與劉表決裂,必定是有備而來!以庶之見,如今劉備夾在劉表與主公兩大勢力之間,若要保全自己,唯有一途可循,那就是尋求與一方聯盟!”
孫翊有些吃驚的看著徐庶,他料到了劉備會有後手,但卻完全沒有想過徐庶所說的這種可能性,雖然就目前來看,這確實像是劉備唯一的選擇。
尋求聯盟……和孫氏嗎?莫非曆史上的孫劉聯盟又要重現?可是劉表的大軍已經在路上了,劉備那邊卻沒有一絲動靜,沒理由啊!可是如果把這個可能性也排除掉的話……
孫翊的身軀忽然一震,驀然昂起了頭:“先生的意思,難道說……”
徐庶麵色凝重,微微點了點頭。
“不錯,劉備唯一的選擇就是再次和劉表結成聯盟!”
而程普也沒有辜負孫翊的信任,從無到有,一步步將尋陽到襄安的長江防線經營得固若金湯,保障了廬江的安全。孫翊之所以能夠在兩年的時間內,先後討九江、征豫章、伐會稽,順利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程普有效地保障了廬江大本營的安全,免除了孫翊的後顧之憂。
對於荊州方麵的情況,程普當之無愧是最有發言權的:兩年的時間裏,他除了嚴防荊州軍進攻外,也在為將來主動出擊做著準備,為此他先後派出了大量細作滲透進荊州腹地,掌握了很多一手的情報,其中最近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劉表與劉備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開始兵戎相見了!
在他看來,這正是孫氏踏足荊州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便不知道何時才能有機會了!
對於程普的這個建議,孫翊也有一絲心動,畢竟隻要占據了江夏,就相當於打開了荊州的大門,就能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贏得絕對的主動權!更何況,如程普所言,現在荊州兩雄相爭,若是此時趁虛而入,勝算還是很大的。
“程公,不知現在是何人鎮守江夏?麾下有多少人馬?”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有奪取江夏的打算,就必須先了解清楚那邊的情況。
程普見孫翊表現出了對取江夏的興趣,心中一喜,忙道:“根據情報,劉備麾下原有兩萬左右的人馬,出征長沙之時,帶走了一半,如今由大將關羽率領剩下的一萬人留鎮江夏。”
“關羽?”孫翊聽到這個名字,瞬間鎖起了眉頭。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這家夥可不好惹,拋開這點不說,他手中還有整整一萬大軍,以逸待勞,自己若是發兵征討,人去少了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人去多了,以江東目前的狀況來看,恐怕又很難再支撐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見孫翊眉頭緊蹙,沉吟不語,程普似乎看出他心有顧慮,忙道:“主公請放心,普已經探得消息,目前劉表大將蔡瑁的三萬大軍正率軍攻打竟陵,威脅江夏。此時劉備在荊南泥足深陷,自身尚且難保,完全無力回援江夏。而關羽以寡敵眾,若是要保全江夏,勢必傾盡全力迎戰蔡瑁,那他的後方就一定會露出空檔,普隻需率本部五千精兵西進,伺機而動,定能一舉奪占西陵!”
孫翊聞言,思索了片刻,抖了抖劍眉,忽然話鋒一轉:“程公的意思是說,現在劉備已經被劉表逼入絕境了?”
“還算不上逼入絕境吧。”程普想了想,說道:“劉備雖然以弱敵強,卻先發製人,連奪長沙、桂陽二郡,並且在醴陵大破長沙太守韓玄,單論士氣遠在劉表之上。不過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劉表現在已經調集數萬大軍分幾路進軍,目前對劉備完全處於壓製態勢,這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
孫翊心裏不由得一陣唏噓,沒想到前後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荊州境內居然就發生了這麽多的大事!再仔細想想,他又覺得實在有些奇怪:劉備究竟是哪兒來的膽子,竟然敢在明顯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公然和劉表叫板?
孫翊沉思了片刻,把頭轉向周瑜:“公瑾,如果你是劉備,會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和劉表決裂嗎?”
“會。”
周瑜似乎早已經料到孫翊會有這樣的問題,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
“江夏一隅之地,暫且棲身尚可,卻非王霸之基,劉備有梟雄之姿,不會看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一定會努力向外拓展自己的勢力。劉備與曹操交好,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北上豫州,所以他發展的方向隻能是荊州或者揚州。”
“襄陽大戰之後,劉表一直在養精蓄銳,他對劉備襲取江夏一直耿耿於懷,隻是忌憚劉備手中尚有兩萬人馬,強攻江夏隻怕會傷及荊襄元氣,所以才一連數年不敢輕舉妄動。而劉備一旦對揚州用兵,勢必會調動主力出征,如此一來,就會被劉表趁虛而入!”
孫翊頻頻點頭,似有所悟:“所以,公瑾的意思是,劉備隻能對荊州下手?”
周瑜點頭道:“不錯,我軍目前的實力雖然不弱於劉表,但卻連番用兵,短期之內支持不了大規模戰爭,劉備一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敢放心對荊州下手,隻可惜劉表卻沒他那麽聰明。”
“不久之前,韓義公曾有急報,長沙太守韓玄率大軍數千入寇宜春,幾乎就在同時,江夏的細作也傳回了劉備大軍朝柴桑方向挺進的消息,隻不過很快,劉備就調轉方向,直取長沙、桂陽!以瑜隻見,很有可能是劉表想要調虎離山,趁機襲取江夏,所以假意邀劉備共取豫章,而劉備則將計就計,趁虛奪了他二郡之地!”
孫翊聞言,微微頷首,思索了片刻,又問道:“那公瑾的意思,此時進取江夏是否可行呢?”
周瑜道:“劉備新得長沙、桂陽,聲勢大盛;反觀劉表,則接連失利,雖有數萬大軍反攻,卻已銳氣喪盡,未必就能擊敗劉備。不過,即使劉備能夠擋住劉表的反撲,消耗也一定很大。就現在而言,荊州的形勢尚不明朗,瑜以為,主公可遣一旅之師前屯蘄春,觀時而動。”
一旁的程普聞言,臉上泛起了一絲不悅之色。周瑜雖然沒有明說,但卻聽得出來,他話中的意思其實並不支持立即出兵江夏,而是更傾向於觀望,所謂進屯蘄春、觀時而動,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留點麵子而已。
而周瑜話音剛落,堂上便已響起了一片議論之聲,放眼望去,幾乎所有人都在交頭接耳的討論著。
“大都督所言是極啊,這個劉備確實不可小覷,劉表也未必就是他的對手啊。”
“若是等劉備坐大,將來必定是我江東大敵,如今江夏空虛,如程公所言,正好趁此機會狠狠捅他一刀!”
“不然不然,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倒是覺得可以先坐山觀虎鬥,等他們互相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坐收漁翁之利。”
“話可不能這麽說啊,戰機稍縱即逝,有如此良機,若不好好把握,一旦錯失,隻怕悔之不及啊。”
孫翊目光微微閃動著,環視了一圈堂下眾人,隻見大多數人都還在議論紛紛,而徐庶卻低頭不語,劍眉緊蹙,似乎在沉思著什麽。
“元直先生,荊州的情況你怎麽看?”
嗡嗡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徐庶的身上。
最開始,在徐庶就任揚州別駕的時候,一部分人還頗有一些不服氣,認為他不過是憑著曾經對孫翊有過救命之恩,方才得到重用,但是經過平定會稽一戰,徐庶的能力也逐漸得到了眾人的認可。現在大都督周瑜和元老宿將程普有了分歧,孫翊的決定就變得至關重要,而作為孫翊最信任的人之一,徐庶的意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孫翊。
“庶在想,如今荊州的局勢,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都要複雜。”
徐庶緩緩抬起了頭,看著孫翊,慢慢說道:“就現在看來,劉備奪取長沙、桂陽,已經和劉表徹底決裂,而劉表全力反撲,如此發展下去,結果不外乎有三種。”
“其一,劉表趁劉備在荊南立足未穩,憑借優勢兵力將其擊敗,甚至完全剿殺,這是目前可能性比較大的一種結果。”
“其二,劉表、劉備兩家人馬在荊州境內相持不下,誰也無法占據絕對主動,在雙方實力懸殊較大的前提下,這種可情況也有可能會出現,但幾率不大;
“其三,便是劉備挾戰勝餘威,擋住了劉表的反撲,將長沙、桂陽徹底納入囊中,與劉表平分荊州,不過即使他能做到這一點,最終也會有極大地消耗,而以劉備目前的實力來看,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這裏,徐庶頓了頓,靜靜的看著孫翊:“關於劉備這次的行動,不知主公有沒有看出什麽奇怪的地方來?”
奇怪的地方?
孫翊怔了怔,劍眉一凝,開始沉思起來。他能夠看出來,徐庶心裏其實已經有了答案,而這樣問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引導自己更加獨立和深入的卻看待和解析眼前的問題。
究竟哪裏奇怪呢?
孫翊將徐庶所預測的三種結果在腦海裏過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他又試著開始回憶之前得到的種種情報,並將它們與這三種結果結合到一起。
劉備為什麽要和劉表翻臉?
因為他困守江夏一隅之地,需要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他這一舉動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
連奪長沙、桂陽,大破韓玄,從表麵上來看,劉備的計劃似乎從一開始就進行得很順利。
既然如此,卻為何……
想到這裏,孫翊忽然一愣,隨即豁然開朗,終於明白了徐庶所說的奇怪之處!
既然一切都是在按劉備的計劃進行,那為何從預測的結果來看,目前的形勢對他還會如此的不利?計劃順利進行尚且如此,若是有所閃失,那他的處境豈不是要比現在還險惡百倍?
想到這裏,孫翊的腦海裏忽然冒出了後世某部著名小說裏主人公的一句名言: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實,那麽剩下的,不管多麽不可思議,那就是最終的真相!
什麽是不可能的事實?
那就是劉備不可能明知道會有這樣的險境等著自己,還敢公然與劉表決裂!
他的目的是壯大自己,而不是自取敗亡,既然敢這麽做,就一定有所憑恃!而最終的真相,就是劉備這麽做絕不是作繭自縛,他一定還有後手!
孫翊想到這裏,理了一下思路,將自己的想法講了一遍。
徐庶聞言,欣慰的點了點頭,含笑道:“主公明鑒,庶也認為,劉備此次與劉表決裂,必定是有備而來!以庶之見,如今劉備夾在劉表與主公兩大勢力之間,若要保全自己,唯有一途可循,那就是尋求與一方聯盟!”
孫翊有些吃驚的看著徐庶,他料到了劉備會有後手,但卻完全沒有想過徐庶所說的這種可能性,雖然就目前來看,這確實像是劉備唯一的選擇。
尋求聯盟……和孫氏嗎?莫非曆史上的孫劉聯盟又要重現?可是劉表的大軍已經在路上了,劉備那邊卻沒有一絲動靜,沒理由啊!可是如果把這個可能性也排除掉的話……
孫翊的身軀忽然一震,驀然昂起了頭:“先生的意思,難道說……”
徐庶麵色凝重,微微點了點頭。
“不錯,劉備唯一的選擇就是再次和劉表結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