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三年冬,袁紹不顧謀士田豐、沮授反對,調集大軍十餘萬南下,號稱七十萬眾,進屯黎陽,欲與曹操一決雌雄。


    建安四年正月,袁紹遣大將顏良率精兵萬人渡河,突襲白馬,破東郡太守劉延,圍城。


    急報送至許昌,曹操一麵敕令劉延堅守,一麵急率大軍三萬,星夜馳援前線。


    河北和中原的大地上,浩浩蕩蕩的軍隊正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蟻群般的向黃河兩岸集結,一場決定北方主導權的曠世之戰終於拉開了帷幕。


    .......................


    舒縣,刺史府。


    “這個袁紹,果然還是按耐不住了。”


    徐庶將竹簡交給陸遜,搖頭歎息了一聲。


    孫翊見他歎息,目光一閃,笑道:“莫非先生以為,袁曹此時開戰,對我們不利?”


    徐庶搖了搖頭:“算不上不利,隻是此時我江東尚在休養生息,眼看中原雙雄爭霸,卻隻能坐觀而無力插手,頗有一些可惜啊。”


    孫翊會意的點了點頭,如果現在江東兵精糧足,完全可以趁袁紹和曹操在官渡一線鏖戰的時候出兵北上偷襲許昌,將漢帝和百官握於掌中。這個計劃在曆史上就曾經被孫策提上過日程,不過卻因為他的遇刺而被迫擱淺,如今讓孫翊趕上了這個機會,卻又偏偏暫時沒有出兵的本錢了。


    “以先生之見,此戰袁紹和曹操誰會笑到最後呢?”


    徐庶沉吟了片刻,緩緩道:“袁紹舉四州之地、十萬之眾南下,聲勢浩大;而曹操不過三四萬人,以弱敵強,眾寡勢危。若是單看這一點,隻怕不出數月,曹操便會敗於袁紹之手。”


    孫翊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說,此戰的結果或許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徐庶點了點頭:“曹操深知兵法,且知人善任,帳下文武協力,將士用命,兵雖少卻皆是百戰精銳,不可小覷。袁紹平定河北,與公孫瓚連年混戰,士卒疲敝、倉廩空虛,此時強行出兵,已是犯了兵家大忌,再加上此人好謀無斷、外寬內忌,臨陣應變也絕非曹操對手。若是不出我所料,曹操袁必會先摧其前鋒,以挫其銳氣,隨後再深溝高壘與袁軍對峙,尋找戰機。一旦袁紹露出破綻,曹操便會傾其全力,一擊必殺!”


    陸遜也附和道:“元直先生說得沒錯,若是雙方各憑實力硬耗,曹操自然不是對手。不過兵以正合,卻以奇勝,袁紹空仗精兵猛將,卻不懂巧變,絕非曹操對手。若是曹操能戰勝袁紹,對我江東來說,倒算是一件好事。”


    孫翊讚賞的看了他一眼:“何以見得?”


    陸遜自信的一笑,朗聲道:“曹操勢微,袁紹勢強,此戰曹操若以弱勝強,大敗袁紹,無疑會將北方的主導權收歸己有。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袁氏經營河北多年,根基牢固,曹操若欲乘勝進軍河北,攻滅袁紹,也難以一蹴而就。以遜之見,至少五年之內,袁紹依然會在河北一帶與曹操對峙。如此一來,我江東便可趁此時機盡收荊襄、巴蜀,坐擁半壁天下而北窺中原,與曹操成爭鼎之勢!”


    說到這裏,陸遜微微蹙起了眉頭,凝聲道:“而若是袁紹擊敗曹操,便會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中原。快則一年,遲則兩三年,袁紹必定舉大軍南下,威脅江東。到那時,主公若是還未能據有荊襄,隻怕遲早也會陷入苦戰。”


    孫翊滿意的點了點頭,陸遜所言和他之前所想幾乎不謀而合。從長遠來看,他是希望曹操能夠在官渡之戰中取勝的,那樣子的話,江東在未來承受的戰略壓力會小很多。但就眼前的形勢而言,他卻又希望能夠趁這個天賜良機突襲許昌,把皇帝握在手中,增加自己的政治砝碼。這兩種想法彼此之間頗有矛盾之處,不過江東正在休養生息,孫翊別無選擇,倒也算免去了一場糾結。


    “主公,若是曹操和袁紹在前線僵持不下,九江那邊會不會趁虛而入呢?”


    陸績聽他們說完,目光落在身前的地圖上,輕聲說道。


    “呂布?”孫翊目光一閃,掃了一眼地圖,問道:“你是說,他會趁機偷襲許昌?”


    這個可能似乎確實存在,根據新城那邊的情報,呂布在吸收了袁術的降兵之後,憑借壽春囤積的大量軍械糧草,又陸陸續續在九江招兵買馬,現在估計已經有了不下兩萬之眾。再加上呂布手中還有數千西涼鐵騎,若是他想要偷襲許昌,狠狠地從背後捅曹操一刀,可以說比孫氏都還要方便得多。


    不過,孫翊卻覺得呂布未必就會那麽做,原因也很簡單――對呂布而言,漢帝和百官根本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他犯不上為了這群人去鋌而走險。


    “不。”陸績似乎看透了孫翊的眼神,笑著搖了搖頭,手指在地圖上輕輕一點:“如果我是呂布,我會去徐州!”


    “徐州?!”


    孫翊的瞳孔猛地一縮,下意識的瞟了一眼徐庶和陸遜,隻見他們的目光也都隨著陸績的手指看向了那張地圖。


    陸績點點頭,繼續說道:“徐州地廣千裏,戶口殷實,曹操新得此地,根基尚不牢固,而他此時與袁紹爭衡,正是呂布趁虛而入的良機。呂布若得徐州,則羽翼大成,便可觀時待釁,隨機而動。”


    孫翊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地圖上,沉吟不語。


    徐州北接青州、東瀕大海,西連兗州、豫州,南邊便是呂布盤踞的九江郡。若是呂布真的取得了徐州,有了這樣一片穩固的根據地,便可以倚仗手中的幾萬大軍,在幾方勢力之中尋求一個平衡點。


    孫翊一麵看,一麵微微點頭:“若是曹操戰勝袁紹,呂布便會聯合袁紹製衡曹操;若是袁紹戰勝曹操,他則可能聯合曹操,或者聯合我們,一起製衡袁紹,是這樣吧?”


    陸績拱了拱手:“主公明鑒。”


    陸遜道:“若果真如此,北方便會多出一支有影響力的勢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對我們來說倒算是件好事。”


    徐庶卻淡淡一笑:“不會那麽簡單的,呂布即使有這個野心,曹操卻也不是吃素的,他既然敢率軍與袁紹決戰,就一定不會讓自己有後顧之憂。”


    陸績一臉的疑色:“可是,呂布手中足足有五千西涼鐵騎啊,徐州能守得住嗎?”


    徐庶目光在地圖上來回逡巡著,漸漸定格在一處:“呂布有西涼鐵騎,曹操未必就沒有!”


    “張繡?!”


    陸績和陸遜同時叫出了聲來,滿臉訝異的看著徐庶的手指輕輕落在那個小小的“宛”字上麵。


    “不錯,就是張繡!他手中的西涼鐵騎雖然不及呂布的精銳,卻也足以改變徐州方麵的力量對比了。”


    陸績一臉狐疑的問道:“可是,張繡曾經對曹操降而複叛,先生何以見得此人還會再次投降曹操?”


    陸遜也蹙眉道:“是啊,即使張繡願意投降,曹操又怎麽會再次接納他呢?”


    徐庶笑道:“張繡坐困一郡之地,除了選擇周邊勢力投靠之外,別無他途。他雖然算不上什麽明主,但帳下卻有個目光如炬的謀主,所以才會有他那第一次投降。而現在,曹操麵臨空前的壓力,張繡此時投降無疑是雪中送炭,雙方的利益都可以達到最大化,所以曹操是不可能拒絕的。如果我猜得沒錯,現在雙方應該已經在進行接觸了。”


    陸遜和陸績聞言,麵麵相覷,顯得有些半信半疑。


    孫翊聽了徐庶的一番話,卻陷入了沉思:曆史上,張繡確實是在官渡之戰前夕再次投降了曹操,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也確實存在。不過,他真的會率部前往徐州嗎?這一點他有一些拿不準,但若是真被徐庶說中了,恐怕呂布的如意算盤就要落空了,這樣一來……


    孫翊的目光忽然一閃,凝聲道:“先生,若是呂布出兵徐州,我們是不是能趁此機會拿下九江?”


    九江是連接中原和江東的戰略要地,據有此地,便可以將淮水一線構建成江東的前沿基地,使長江北岸多出一塊戰略緩衝地帶,進可北窺中原,退可南保江東。


    對於這塊地方,孫翊垂涎已久,但討伐袁術時,他還不具備吞並九江的實力。如今他已經坐擁揚州六郡之地,就差九江還沒有納入囊中。曆史上,孫吳前後幾代人花了近半個世紀時間,想要奪取這片土地,都沒能如願。呂布若是帶著幾萬人老老實實地守在那裏,孫翊暫時不會有別的想法,但若是對方真的奔徐州去了,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麵前,他又豈能坐得住?


    徐庶聞言,久久的注視著地圖,眉頭微微蹙起:“主公若欲攻取九江,眼下能夠動用的兵力不過區區數千,隻怕力有未逮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孫翊灑然一笑,朗聲道:“難得有這麽一個渾水摸魚的好機會,若是白白錯失,豈不可惜?即使有一線希望,也值得一試!”


    (ps:今天卡文卡得夠嗆,將近四個小時碼了三千字,把自己都弄抑鬱了,字數少了點大家多擔待!看來接下來涪江應該好好調整一下寫作狀態了,一直這樣卡下去估計就是撲街的節奏啊!加油加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虎步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涪江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涪江遙並收藏三國之虎步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