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縣,縣衙。


    書房內,孫翊手中拿著袁術送來的“聖旨”,愁眉緊鎖。


    早在幾個月前,袁術稱帝的消息剛剛傳來,他就知道大事不妙,自己已然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


    袁術公然稱帝,大逆不道,顯然是犯了眾怒,若是自己和他站到同一戰線,往近了說,便是直接與曹操、劉備兩方勢力為敵,往遠了說,更是會為天下人所不齒!


    但偏偏現在母親吳氏和一雙弟妹都還在袁術手裏,有了這一重顧忌,他又沒有辦法和袁術徹底決裂!以至於現在袁術遣使前來,公然命他出兵九江,共抗曹劉,他也絲毫提不起脾氣,隻能好吃好喝款待著“天使”,再圖與周瑜、張昭商議。


    “主公!”


    正在沉思之際,周瑜和張昭聯袂而至,雙雙拱手道。


    孫翊忙笑著相迎:“公瑾、子布,來,這邊坐。”


    接掌孫策之位後,孫翊自以年幼,一開始對麾下文武都以兄長、叔伯相稱,後來張昭提出上下之禮不可廢,名正所以方能言順,孫翊這才將敬稱去掉,稱呼他們的表字。


    三人坐定,寒暄了片刻,方才切入主題。


    孫翊道:“今日在城門口迎接天使和聖旨,你們也都去了。眼下袁術已經觸怒天下,卻還想要把我們和他綁到同一輛戰車上,其中的利害不言而喻!若是沒有別的顧忌,我今日當場便會斬了那使者,再起兵與曹操、劉備共伐袁術!可是……”


    周瑜接過話頭:“可是老夫人和公子、小姐尚在九江,主公雖有此心,卻擔心他們的安危,故而投鼠忌器,是麽?”


    孫翊點了點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沒有母親就沒有今日的孫翊。匡弟和小妹也與我一奶同胞,血肉相連。若是因為我而使他們陷於危難,縱使將來坐擁萬裏河山,我心何安?”


    周瑜聞言,沉吟不語,而張昭卻進言道:“主公,當以大局為重,切不可意氣用事啊!袁術僭號稱帝,人神共憤,已成四麵楚歌之勢,若我們此時與他聯合,必將陷孫氏於萬劫不複之地!主公若不願與袁術決裂,可遣使回報,稱王朗犯境,孫氏自顧不暇,而後擁兵廬江,坐觀成敗,卻萬不可與之聯合啊!再者,如今曹、劉與袁術尚未開始決戰,勝負還未可知,若袁術獲勝,則老夫人與公子、小姐皆可無虞,主公也不必太過憂心。”


    張昭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孫翊卻一句話都沒有聽進去,對他來說,現在沒有任何事情比吳氏和弟妹的安危更加重要!


    即便是要和袁術聯合,受到天下群起而攻之,他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父親戰死的時候,他無能為力;大哥戰死的時候,他也無能為力。


    而現在,母親和弟妹又有危難,這次他終於能夠選擇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們了!又怎麽能容許再有人對自己說不?


    若是周瑜不同意出兵,孫翊決定自己想辦法!


    甘寧和丁奉和自己是舊相識,交情不淺,甘寧又是徐舟的結義兄弟,就連他們的投降也是自己爭取到的,所以,這兩部人馬,可以算是自己的嫡係!


    現在,這兩部人馬就屯駐在離九江最近的六安、安風一帶。孫翊相信,即使周瑜不同意,隻要自己一句話,甘寧和丁奉也會立即率部和自己一同北上!


    就在孫翊在腦海裏計劃著如何調遣甘寧、丁奉所部北上時,周瑜開口了。


    “主公,瑜以為,張長史所言有理……”


    果然啊……


    雖然早有預料,但孫翊的心還是一沉:果然,周瑜的意見也和張昭一樣,在他們眼中,沒有什麽比孫氏的基業更加重要!


    “不過,這一次,我覺得應該出兵!”周瑜的話鋒忽然一轉。


    “嗯?”


    孫翊以為自己聽錯了,一臉訝色的看著周瑜,張昭也驚道:“公瑾何出此言?你難道不知道出兵幫助袁術會有什麽後果麽?”


    “當然知道!”


    周瑜一笑,朗聲道:“這次我們不僅要出兵幫袁術,還要再送他一批軍械糧草!另外,請主公即刻上表,向袁術稱臣,自請為驃騎大將軍!


    ...............................


    建安二年,九月。


    孫翊上表袁術,稱臣,袁術大喜,以孫翊為驃騎大將軍,領揚州刺史。


    十月,孫翊率周瑜、黃忠、甘寧、丁奉、馮則五部人馬,共精兵萬餘人北上,馳援九江。


    廬江、丹陽、吳郡三地,各部人馬共有四萬餘人,加上幾十個縣的縣兵,總兵力不下五萬人,但一方麵要防備荊州方麵的劉備、劉表,提防會稽王朗,另一方麵,孫氏剛剛休養生息半年多,元氣還沒有徹底恢複,所以這一萬多人馬已經是孫翊能夠抽調的全部兵力了。


    唯一有點特殊的是小將馮則,他原本駐守秣陵,這次孫翊特意將他調來,便是想親眼一睹這名傳說中的曲阿小將的風采!


    馮則年方十六,初次見麵時,一身銀袍銀甲,跨白馬、持銀槍,瀟灑至極,正如孫翊想象中一般。


    讓他意外的是,馮則並不是曲阿人,而是河北人氏,他的故鄉,孫翊很熟悉。


    常山郡,真定縣!


    這不得不讓孫翊聯想到另一個人,一個印象中和馮則極其相似的人!


    常山趙雲!


    在羅貫中的小說裏,有一文一武,兩個無限接近於完美的人物:文是諸葛亮,武便是趙雲。


    在另一個時空,學生時代的孫翊,還曾經把趙雲奉為自己的偶像。


    然而,當他提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馮則原本清澈的眸子裏卻忽然升起了強烈的憤恨!


    原來,一切都要從幾年前的界橋之戰說起。


    當時公孫瓚兵敗界橋,倉皇逃竄,馮則之父馮遠為袁紹部將,率部緊追不舍,卻因為孤軍深入,遭到身為公孫瓚部將的趙雲的截擊,馮遠所部猝不及防,全軍覆沒,馮遠本人也被趙雲刺於馬下!


    然而,馮遠雖然馬革裹屍,好大喜功的袁紹卻因為接受不了界橋大勝後隨之而來的這場失利而大怒,派兵捉拿馮遠家眷。


    當時馮則年方十歲,和母親星夜出奔,一路南逃,最終在曲阿定居下來。


    不想馮母因為喪父之痛,加之長途奔波勞頓,不久便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留下馮則孤零零的一個人,後來幸虧遇上太史慈,才讓他在世上又重新有了依靠。


    對於馮則來說,趙雲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之所以勤習武藝,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手刃仇人,報仇雪恨!


    聽他說完,孫翊不禁心中憮然:沒想到,這樣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兩歲的少年,心裏居然也背負了這麽深的仇恨!


    曆史上,趙雲先從公孫瓚,最後輾轉歸於劉備帳下。現在公孫瓚敗亡在即,不過劉備的行蹤卻和曆史上不同,現在已經到了江夏,不知趙雲還會不會再千裏投奔劉備。


    若真是如曆史上一樣的話,將來,馮則或許還真的會和趙雲有一番生死較量!


    一個是自己兒時的偶像,另一個是自己的部將,孫翊想到這裏,忽然覺得心情有點複雜。


    這就是亂世啊,不僅有諸侯間無休止的征戰殺伐,還有太多的恩怨情仇,也不知道這一切到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孫翊這樣想著,抬起頭,遠遠望著遼闊的天空。


    可能的話,就讓我來揭曉這個答案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虎步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涪江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涪江遙並收藏三國之虎步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