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新月如鉤。
已是三更時分,孫翊下榻的館驛內,卻還有一個房間的窗戶上隱隱透出微弱的燈光。
“主公的意思,是要末將率船隊去遼東?”
徐舟劍眉微蹙,凝視著孫翊。
孫翊點了點頭:“此去遼東,責任重大,衛溫還年輕,論處世經驗,肯定不是公孫度那老狐狸的對手。我遍觀眾人,也就隻有徐大哥你才能夠擔此重任了。怎麽,莫非徐大哥不願意麽?”
徐舟搖了搖頭:“末將這條命都是老主公救回來的,不要說主公讓末將去遼東,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末將也絕不皺一下眉頭。隻是,末將若是走了,主公身邊可不能沒有人啊?”
孫翊心頭一暖,笑道:“徐大哥放心,我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了。”
徐舟一怔,忽然想起白天的事情來,凝聲道:“淩統?”
孫翊微笑道:“我已經派人調查過了,此人雖然年紀不大,卻有勇有謀,可堪重任。如今江東境內也還算太平,有他在我身邊,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
徐舟聞言,沉吟了片刻,朝孫翊拱了拱手:“既然主公已經安排妥當,舟定不負主公重托。”
“很好,有徐大哥前往,一定馬到功成!”孫翊滿意的一笑,接著說道:我已經問過淩校尉了,隻需要兩個月時間,第一批商船就可以下水。在那之前,我會先把甘寧手下的那五千降卒交給你,再撥給你二十條戰船,你抓緊時間進行操練,盡快讓他們適應船上的環境。”
“喏!”
徐舟利落的拱了拱手,又道:“不知主公打算用什麽東西和公孫度換戰馬呢?”
孫翊道:“遼東缺糧,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糧食。不過眼下我們自己也隻是勉強混個溫飽而已,已經沒有餘糧拿去換馬了,所以我打算把皖縣的鐵礦拿一部分出來。”
遼東郡的大致位置便是後世的遼寧一帶,在後世,那裏是中國最大的鐵礦基地之一,但在這個時代,蘊藏量巨大的鐵礦資源都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對於野心勃勃想要做“遼東王”的公孫度來說,可以用來打造軍械和防具的鐵礦自然是好東西。
徐舟道:“主公打算用什麽比例來交換呢?”
“這個徐大哥到時候看情況吧,自行斟酌決定便可。”孫翊擺了擺手,又道:“對了,那兩百名親衛到時候也跟你一起前往遼東,另外,我還會再給你增派一個副手。”
“多個副手倒是沒什麽,不過,兩百親衛還是留在主公身邊吧,那樣末將也放心一些。”
“他們都是你一手帶出來的,換了別人恐怕非但帶不好,還會招來抵觸情緒。你此去遼東,雖說不一定有什麽凶險,但畢竟是第一次出海,有他們跟著你,也算多一分保障。”
徐舟沉吟了半晌,方才默默點了點頭。
.........................
次日,孫翊便擬好了一道調令,派人送往舒縣。
兩日後的黃昏,五千降卒在陳順的率領下,抵達了襄安。
陳順原本是舒縣的縣尉,當年在龍王崗以鴛鴦陣大破巢湖水賊,立下戰功,被孫翊提拔為廬江郡都尉。這次與遼東進行海上通商,孫翊便打算讓他和衛溫一起輔助徐舟。
陳順帶來的五千降卒,原本是周昕的部眾,和孫氏的精銳部隊比起來還有不小的實力差距,但在會稽軍中也算是一支勁旅了。經過甘寧半個多月的整頓訓練,這支隊伍已經漸漸走出了戰敗歸降的陰霾。有兩個月的時間對他們進行訓練,雖然不大可能讓這支隊伍成為什麽強軍,但用來充充門麵卻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
孫翊鄭重其事的將兵符交到徐舟手中,說道:“徐大哥,我已經讓人調撥好了二十艘戰船,這五千人就交給你了,你們隻有兩個月進行訓練,所以務必要抓緊時間。”
從襄安出發前往遼東的海路,約有四五千裏之遙。孫翊粗略估算了一下,以商船平均日行三百裏計算得話,再加上在遼東逗留的時間,一往一返也需要兩個月左右。這還是在最理想的狀態下,若是在海上遇上風浪,或者迷失方向繞了遠路,恐怕這個時間還會被大幅度的延長。
而時間若是拖得太長,一旦進入夏季,海上的暴雨和風浪便會對船隊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孫翊才要求船隊在兩個月之後就出發,這樣的話,即使中途耽誤一些時間,也可以在明年夏季來臨之前回到江東。
徐舟鏗然拱手:“主公放心!舟定竭盡所能,不負主公所托!”
孫翊又對陳順和衛溫道:“此次遼東之行,往來萬裏之遙,艱險異常,你二人作為徐校尉的左膀右臂,從今日起,當傾力輔佐,不得有絲毫懈怠。”
陳順和衛溫也齊齊抱拳:“謹遵主公訓誡!”
..............................
“主公,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望著徐舟三人領軍前往水寨,陸績從孫翊身後走了出來,輕聲說道。
“公紀請講。”
“績在吳郡之時,便曾聽人言,遼東太守公孫度胸有異誌,且貪婪殘暴,江東與遼東相距數千裏之遙,主公遣使攜重資前往遼東,若公孫度對我船隊不利,卻該如何是好?”
孫翊知道,陸績的擔心也並不完全沒有道理:曆史上,孫權曾經不顧張昭的反對,遣使和遼東公孫淵進行接觸,並且為了讓他幫助江東牽製魏國,還厚加賞賜,封他為燕王。結果後來公孫淵倒戈相向,斬殺了孫權派去遼東的使者,孫權大怒,想要發兵渡海征討,被大臣苦勸方才作罷。
而現在的遼東太守公孫度,便是那位公孫淵的祖父,性格也如同陸績所言一般殘暴不仁,單是遼東一郡,在他上任之後被他害得家破人亡的便有數百家之多。所以嚴格來說,孫翊派遣船隊與遼東通商,確實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否則他也不會特意要求徐舟帶上那兩百最精銳的親衛。
孫翊點了點頭:“公紀的擔憂,我也明白,不過如今江東缺馬,若是沒有一支成建製的騎兵,將來要與北方進行對抗,會有很大壓力,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照我看來,公孫度雖然殘暴不仁,但卻未必就會對我們不利,畢竟現在江東與他還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陸遜道:“主公所言有理,現在公孫度與我們進行通商,可以互通有無,互惠互利,我們也不必太過擔心。不過,數年之後,北方袁、曹之爭塵埃落定,主公若是再想與遼東通商,風險恐怕就會大很多了。”
孫翊和徐庶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讚賞。
這個問題,他們很早之前就曾經進行過一番探討。在他們看來,數年之後,一旦袁紹和曹操二人決出了勝負,其中一人掌握了中原和河北的統治權,江東便會立即和北方進入對峙狀態,遲早會有一場大戰。而遼東的公孫氏為了保住自己土皇帝的地位,會向這位北方霸主遞上橄欖枝,這就決定了到時候遼東對江東的態度會有極大的轉變,那個時候,江東若是再與遼東進行通商,無疑便成了火中取栗,江東派出的船隊很可能會成為公孫氏向曹操或者袁紹示好的投名狀。
所以,孫翊才會選擇趕在那之前抓緊和遼東進行海上貿易,提前在江東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
陸遜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足以證明他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遠見。而陸績年方十二,便能夠根據公孫度的性格看到其中的風險,也是頗為難得,讓孫翊欣慰不已。
“主公!”
正說間,一個粗獷的聲音傳來,眾人放眼望去,隻見淩操帶著幾個人健步如飛的走了過來。
孫翊一眼便望見了跟在淩操身後的一個年輕男子,隻見他外形硬朗,身姿挺拔,眉宇與淩操頗有幾分相似。
孫翊一笑,對徐庶等人道:“看來是我的新親衛統領來了。”
話音剛落,淩操已經帶人來到了他們麵前,抱拳施禮。
“見過主公,見過幾位大人!”
孫翊微笑著點了點頭,指著他身旁的年輕男子問道:“這位,想必就是令郎了吧?”
“正是小兒淩統!”淩操忙不迭的點了點頭,把淩統往前一推:“豎子,還不快見過主公。”
淩統聞言,昂首挺胸的往前跨出一步,鏗然拱手:“見過主公!”
氣勢凜人,聲如洪鍾。
孫翊滿意的點了點頭,對淩統笑道:“從今日起,你便是我的親衛統領,率本部人馬負責我的安全!”
“喏!”
淩統眼中精光一閃,堅定地點了點頭。
..............................
安排好相關事宜之後,孫翊沒有在襄安久留,很快便率眾返回了舒縣。
對於和遼東通商的事情,周瑜和張昭並沒有別的意見,一應物資很快便調撥到位,商船的建造開始夜以繼日的進行起來。
在朱治和劉曄的主持下,震澤和彭澤周邊迅速劃定了大片的屯田區。有了新城的屯田效果在前,不到半個月時間,兩個郡便征召到了近三萬的屯田民兵,經過一番編製之後,很快被分配到各縣。
而廬江、丹陽、會稽三郡,現有的耕地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孫翊下令積極收納沒有土地的流民散戶,進行了小規模的墾荒,同時趁著冬季水位較低,對淮水、錢塘江等重要河道進行了疏浚,加固河堤、修建水渠,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不知不覺,建安三年已經到了歲末,江東六郡在孫氏的統治下,息兵養民,勸課農桑,一切都在按照之前的計劃慢慢步入正軌。
........................
舒縣的大街小巷裏,劈裏啪啦的爆竹聲一天比一天響,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迎接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黃昏時分,一場大雪悄然而至,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不多時,便將整個舒縣都裝點得銀裝素裹。
“嘀嗒——嘀嗒——”
舒縣北門外,一騎如飛,風一般的掠過護城河上的吊橋,身後隻留下一片飛濺的雪花。
“主公!新城急報!”
徐庶手中拿著一卷竹簡,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孫翊的書房。
孫翊正和陸績、陸遜圍在一張地圖旁邊,興致勃勃的討論著什麽,聞言不由得互相對視了一眼。
孫翊從徐庶手中接過竹簡,緩緩展開,在眾人的注視下,他的目光也在竹簡上緩緩移動。
片刻之後,一絲淡淡的笑意浮上了他的嘴角。
“諸位,好戲終於要開始了啊!”
已是三更時分,孫翊下榻的館驛內,卻還有一個房間的窗戶上隱隱透出微弱的燈光。
“主公的意思,是要末將率船隊去遼東?”
徐舟劍眉微蹙,凝視著孫翊。
孫翊點了點頭:“此去遼東,責任重大,衛溫還年輕,論處世經驗,肯定不是公孫度那老狐狸的對手。我遍觀眾人,也就隻有徐大哥你才能夠擔此重任了。怎麽,莫非徐大哥不願意麽?”
徐舟搖了搖頭:“末將這條命都是老主公救回來的,不要說主公讓末將去遼東,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末將也絕不皺一下眉頭。隻是,末將若是走了,主公身邊可不能沒有人啊?”
孫翊心頭一暖,笑道:“徐大哥放心,我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了。”
徐舟一怔,忽然想起白天的事情來,凝聲道:“淩統?”
孫翊微笑道:“我已經派人調查過了,此人雖然年紀不大,卻有勇有謀,可堪重任。如今江東境內也還算太平,有他在我身邊,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
徐舟聞言,沉吟了片刻,朝孫翊拱了拱手:“既然主公已經安排妥當,舟定不負主公重托。”
“很好,有徐大哥前往,一定馬到功成!”孫翊滿意的一笑,接著說道:我已經問過淩校尉了,隻需要兩個月時間,第一批商船就可以下水。在那之前,我會先把甘寧手下的那五千降卒交給你,再撥給你二十條戰船,你抓緊時間進行操練,盡快讓他們適應船上的環境。”
“喏!”
徐舟利落的拱了拱手,又道:“不知主公打算用什麽東西和公孫度換戰馬呢?”
孫翊道:“遼東缺糧,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糧食。不過眼下我們自己也隻是勉強混個溫飽而已,已經沒有餘糧拿去換馬了,所以我打算把皖縣的鐵礦拿一部分出來。”
遼東郡的大致位置便是後世的遼寧一帶,在後世,那裏是中國最大的鐵礦基地之一,但在這個時代,蘊藏量巨大的鐵礦資源都還沒有被開發出來。對於野心勃勃想要做“遼東王”的公孫度來說,可以用來打造軍械和防具的鐵礦自然是好東西。
徐舟道:“主公打算用什麽比例來交換呢?”
“這個徐大哥到時候看情況吧,自行斟酌決定便可。”孫翊擺了擺手,又道:“對了,那兩百名親衛到時候也跟你一起前往遼東,另外,我還會再給你增派一個副手。”
“多個副手倒是沒什麽,不過,兩百親衛還是留在主公身邊吧,那樣末將也放心一些。”
“他們都是你一手帶出來的,換了別人恐怕非但帶不好,還會招來抵觸情緒。你此去遼東,雖說不一定有什麽凶險,但畢竟是第一次出海,有他們跟著你,也算多一分保障。”
徐舟沉吟了半晌,方才默默點了點頭。
.........................
次日,孫翊便擬好了一道調令,派人送往舒縣。
兩日後的黃昏,五千降卒在陳順的率領下,抵達了襄安。
陳順原本是舒縣的縣尉,當年在龍王崗以鴛鴦陣大破巢湖水賊,立下戰功,被孫翊提拔為廬江郡都尉。這次與遼東進行海上通商,孫翊便打算讓他和衛溫一起輔助徐舟。
陳順帶來的五千降卒,原本是周昕的部眾,和孫氏的精銳部隊比起來還有不小的實力差距,但在會稽軍中也算是一支勁旅了。經過甘寧半個多月的整頓訓練,這支隊伍已經漸漸走出了戰敗歸降的陰霾。有兩個月的時間對他們進行訓練,雖然不大可能讓這支隊伍成為什麽強軍,但用來充充門麵卻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
孫翊鄭重其事的將兵符交到徐舟手中,說道:“徐大哥,我已經讓人調撥好了二十艘戰船,這五千人就交給你了,你們隻有兩個月進行訓練,所以務必要抓緊時間。”
從襄安出發前往遼東的海路,約有四五千裏之遙。孫翊粗略估算了一下,以商船平均日行三百裏計算得話,再加上在遼東逗留的時間,一往一返也需要兩個月左右。這還是在最理想的狀態下,若是在海上遇上風浪,或者迷失方向繞了遠路,恐怕這個時間還會被大幅度的延長。
而時間若是拖得太長,一旦進入夏季,海上的暴雨和風浪便會對船隊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孫翊才要求船隊在兩個月之後就出發,這樣的話,即使中途耽誤一些時間,也可以在明年夏季來臨之前回到江東。
徐舟鏗然拱手:“主公放心!舟定竭盡所能,不負主公所托!”
孫翊又對陳順和衛溫道:“此次遼東之行,往來萬裏之遙,艱險異常,你二人作為徐校尉的左膀右臂,從今日起,當傾力輔佐,不得有絲毫懈怠。”
陳順和衛溫也齊齊抱拳:“謹遵主公訓誡!”
..............................
“主公,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望著徐舟三人領軍前往水寨,陸績從孫翊身後走了出來,輕聲說道。
“公紀請講。”
“績在吳郡之時,便曾聽人言,遼東太守公孫度胸有異誌,且貪婪殘暴,江東與遼東相距數千裏之遙,主公遣使攜重資前往遼東,若公孫度對我船隊不利,卻該如何是好?”
孫翊知道,陸績的擔心也並不完全沒有道理:曆史上,孫權曾經不顧張昭的反對,遣使和遼東公孫淵進行接觸,並且為了讓他幫助江東牽製魏國,還厚加賞賜,封他為燕王。結果後來公孫淵倒戈相向,斬殺了孫權派去遼東的使者,孫權大怒,想要發兵渡海征討,被大臣苦勸方才作罷。
而現在的遼東太守公孫度,便是那位公孫淵的祖父,性格也如同陸績所言一般殘暴不仁,單是遼東一郡,在他上任之後被他害得家破人亡的便有數百家之多。所以嚴格來說,孫翊派遣船隊與遼東通商,確實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否則他也不會特意要求徐舟帶上那兩百最精銳的親衛。
孫翊點了點頭:“公紀的擔憂,我也明白,不過如今江東缺馬,若是沒有一支成建製的騎兵,將來要與北方進行對抗,會有很大壓力,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照我看來,公孫度雖然殘暴不仁,但卻未必就會對我們不利,畢竟現在江東與他還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陸遜道:“主公所言有理,現在公孫度與我們進行通商,可以互通有無,互惠互利,我們也不必太過擔心。不過,數年之後,北方袁、曹之爭塵埃落定,主公若是再想與遼東通商,風險恐怕就會大很多了。”
孫翊和徐庶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讚賞。
這個問題,他們很早之前就曾經進行過一番探討。在他們看來,數年之後,一旦袁紹和曹操二人決出了勝負,其中一人掌握了中原和河北的統治權,江東便會立即和北方進入對峙狀態,遲早會有一場大戰。而遼東的公孫氏為了保住自己土皇帝的地位,會向這位北方霸主遞上橄欖枝,這就決定了到時候遼東對江東的態度會有極大的轉變,那個時候,江東若是再與遼東進行通商,無疑便成了火中取栗,江東派出的船隊很可能會成為公孫氏向曹操或者袁紹示好的投名狀。
所以,孫翊才會選擇趕在那之前抓緊和遼東進行海上貿易,提前在江東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
陸遜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足以證明他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遠見。而陸績年方十二,便能夠根據公孫度的性格看到其中的風險,也是頗為難得,讓孫翊欣慰不已。
“主公!”
正說間,一個粗獷的聲音傳來,眾人放眼望去,隻見淩操帶著幾個人健步如飛的走了過來。
孫翊一眼便望見了跟在淩操身後的一個年輕男子,隻見他外形硬朗,身姿挺拔,眉宇與淩操頗有幾分相似。
孫翊一笑,對徐庶等人道:“看來是我的新親衛統領來了。”
話音剛落,淩操已經帶人來到了他們麵前,抱拳施禮。
“見過主公,見過幾位大人!”
孫翊微笑著點了點頭,指著他身旁的年輕男子問道:“這位,想必就是令郎了吧?”
“正是小兒淩統!”淩操忙不迭的點了點頭,把淩統往前一推:“豎子,還不快見過主公。”
淩統聞言,昂首挺胸的往前跨出一步,鏗然拱手:“見過主公!”
氣勢凜人,聲如洪鍾。
孫翊滿意的點了點頭,對淩統笑道:“從今日起,你便是我的親衛統領,率本部人馬負責我的安全!”
“喏!”
淩統眼中精光一閃,堅定地點了點頭。
..............................
安排好相關事宜之後,孫翊沒有在襄安久留,很快便率眾返回了舒縣。
對於和遼東通商的事情,周瑜和張昭並沒有別的意見,一應物資很快便調撥到位,商船的建造開始夜以繼日的進行起來。
在朱治和劉曄的主持下,震澤和彭澤周邊迅速劃定了大片的屯田區。有了新城的屯田效果在前,不到半個月時間,兩個郡便征召到了近三萬的屯田民兵,經過一番編製之後,很快被分配到各縣。
而廬江、丹陽、會稽三郡,現有的耕地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孫翊下令積極收納沒有土地的流民散戶,進行了小規模的墾荒,同時趁著冬季水位較低,對淮水、錢塘江等重要河道進行了疏浚,加固河堤、修建水渠,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不知不覺,建安三年已經到了歲末,江東六郡在孫氏的統治下,息兵養民,勸課農桑,一切都在按照之前的計劃慢慢步入正軌。
........................
舒縣的大街小巷裏,劈裏啪啦的爆竹聲一天比一天響,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迎接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黃昏時分,一場大雪悄然而至,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不多時,便將整個舒縣都裝點得銀裝素裹。
“嘀嗒——嘀嗒——”
舒縣北門外,一騎如飛,風一般的掠過護城河上的吊橋,身後隻留下一片飛濺的雪花。
“主公!新城急報!”
徐庶手中拿著一卷竹簡,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孫翊的書房。
孫翊正和陸績、陸遜圍在一張地圖旁邊,興致勃勃的討論著什麽,聞言不由得互相對視了一眼。
孫翊從徐庶手中接過竹簡,緩緩展開,在眾人的注視下,他的目光也在竹簡上緩緩移動。
片刻之後,一絲淡淡的笑意浮上了他的嘴角。
“諸位,好戲終於要開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