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生明示。”


    孫翊微笑著拱了拱手,其實對於徐庶要說的話,他其實已經猜到了八九分。


    在這份選才方案裏,最核心的一點,便是設立州、郡、縣三級學府,同時從各地廣招人才入學,經過進修之後,擇其優者授以官職。對於世家大族來說,讓他們和寒門子弟同台競爭,無疑是狠狠地觸碰了他們的逆鱗!


    “主公提出設立學府,廣納人才,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此一來,勢必會導致寒門出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如此一來,無形中便損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們又豈會甘心?”


    以寒門製衡士族,是身為士族的朱治的建議;而出身寒門的徐庶,卻又為了顧全士族而對這個方案提出了質疑。孫翊在詫異之餘,又倍感欣慰:如果江東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能夠像他們一樣,自己又何愁孫氏不興、大業不成!


    “先生的擔心不無道理,不過相信先生也能夠看到,如今這些世家大族權勢日盛,若是任由他們壟斷仕途,將來孫氏的發展必然受到多方掣肘。所以即便會有一些阻力,我覺得還是應該試一試,一旦寒門出仕成為可能,那對江東來說便可謂是意義非凡!”


    孫翊說著,淡淡的一笑:“另外,這個方案還隻是一個雛形,明日我會召集廬江的大小官員進行商討,一方麵對裏麵的一些細節進行完善和修訂,另一方麵……”


    徐庶會意的一笑:“另一方麵,通過明日的商討,主公也可以知道,哪些是顧全大局之人,哪些是自私自利之輩。”


    孫翊笑而不語。


    徐庶道:“話雖如此,但以江東目前的狀況來看,主公最好還是不要和這些世家大族硬碰,至少也應該有一些緩和他們抵觸情緒的措施才是。”


    孫翊點了點頭:“先生放心,既然我打算下這步棋,就一定會考慮到下一步。若是到時候他們的反應比較激烈,我會做出一些讓步,不過這些讓步卻不能過早出現在這份方案裏麵,否則到時候,他們又會得隴望蜀,不知滿足了。”


    徐庶微微一愣,隨即目露恍然之色,與孫翊相視而笑。


    ................


    次日。


    離議事開始還有足足半個時辰,廬江的大小官員們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刺史府的大堂內,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討論著昨日他們收到的那份帛書上的計劃。


    這些官員們,出身大都是江東本土的世家大族,對於孫翊提出的讓寒門子弟享有平等的出仕權利,絕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可理喻,甚至是有一些憤怒,所以早在昨日,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已經私下商量好,要在今天議事的時候聯手對孫翊施壓。


    “咳咳咳!”


    幾聲咳嗽忽然從大堂各處同時響起,前一刻還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眾人此時立刻安靜了下來,將目光投向外麵。


    不遠處,孫翊正在周瑜、張昭、魯肅等人的陪同下,大步朝大廳走來,一麵走,一麵還和他們有說有笑的談著什麽,氣氛格外融洽。


    看到這一幕,不少人不由得開始麵麵相覷起來。在他們看來,周瑜和張昭、魯肅這些江東重臣,都屬於世家大族,照理說和他們應該是同一戰線才對,可從他們現在的樣子來看,竟像是對孫翊的選才方案並沒有什麽異議一般。


    在眾人複雜目光的注視下,孫翊走到主位上坐定,環視了一圈堂下,隻見已經到場的基本都是文官,而武將到場的則寥寥可數。


    對於這樣的情況,孫翊並不感到意外:在場的文官,大多數都是憑借在當地顯赫的家世和名望方才步入仕途;而武將們則不然,大多都是經過一次次的鐵血征伐,憑借沙場功勳獲得如今的地位。相比之下,他的那份選才計劃,更多的是影響到文官群體,所以今日會有這樣的情況也就並不奇怪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武將們才陸陸續續的來到大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比較粗枝大葉,顯然並沒有注意到,今天的氣氛和往日比起來顯得有些壓抑。


    見人已經來得差不多了,孫翊輕咳了兩聲,聲音雖然不大,但在一片寂靜的大堂上卻也顯得格外清楚,所有人迅速站成幾列,紛紛將目光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今日召集諸位來此,所為何事,諸位想必都已經清楚了吧?”


    孫翊的目光從眾人身上掃過,語氣沉穩的說道。


    “如今我孫氏據有江東六郡,六十餘縣,可謂氣象初成。如今江東正處在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階段,要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是什麽?是人才!”


    孫翊說到這裏,輕歎了一口氣:“可是,雖然有諸位協力輔佐、共襄大業,但眼下我江東境內,選賢任能依然是捉襟見肘。前段時間,我了解了一下各地的官員在任情況,諸位可知目前各地尚有多少職位空缺嗎?”


    眾人聞言,都是麵麵相覷,他們是廬江的官員,對於郡內有什麽職位空缺可能略有了解,但對於其他各郡的情況卻不得而知。


    孫翊伸出右手,緩緩比出了三根手指:“江東六郡,各地文武官員,有超過兩成的職位空缺!最嚴重的會稽、丹陽二郡,都尉、縣令、主簿等職,空缺已經接近四成,現在大多由人暫代。長此以往,對江東的發展極為不利。所以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從各地簡拔賢良,委以重任,所以便草擬了一份選才方案,相信在場的諸位都已經看過了吧?若是有什麽想法,可暢所欲言!”


    堂上再次響起了一片交頭接耳的議論聲,雖然聲音比之前小了很多,但從官員們的神情來看,還是不難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對孫翊的方案有著不小的意見。


    不多時,一名須發銀白的老者緩緩出列,麵色肅然的朝孫翊拱了拱手。


    此人是廬江周家一個分支的族長,名叫周昆,算起來是周瑜的祖父輩了,在廬江境內一向德高望重,郡內的名門大族都要敬他三分,如今在廬江郡中擔任主簿一職。


    看到周昆出列,孫翊便知道,以他為首的這群世家大族們要開始發難了。


    果然,隻聽周昆說道:“主公,簡拔賢良、充實羽翼本生並無不妥之處。隻是主公在帛書中提到,今後在江東出仕,不限家世名望,僅以策試為標準,此例若開,隻怕會使得官場魚龍混雜,反而於我江東不利啊。”


    周昆一帶頭,一眾廬江世家出身的官員們也有了底氣,紛紛開始出列表態。


    “主公,周公所言有理啊!所謂寧缺毋濫,各地官員還是應該擇優而仕,切不可草率而為。”


    “主公,江東六郡之地,人傑地靈,隻要主公頒下一紙求賢令,旬月之內,江東才俊必回雲集舒縣,實在無須以策試取官啊。”


    “主公,以策試取官,本意雖好,但為官者身負一方重任,上托於主,下仰於民,若不分品德、不問貴賤,人人皆可經由此途為官,未免有失妥當,還請主公三思!”


    “主公……”


    “主公……”


    由於有徐庶在場,所有人在進言的時候都刻意回避了“寒門”這個字眼,但是孫翊卻聽得出來,這些人說來說去,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他們身為世家大族,絕不會允許寒門子弟和世家子弟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因為那樣一來,隨著寒門的崛起,他們的族中子弟會有相當一部分無法踏入仕途。


    孫翊麵色凝重的看著這些人在堂下侃侃而談,心裏湧動著一股失望:他們中間其實並不缺乏能人,例如帶頭的周昆,這兩年便一直是魯肅的得力助手,但在這些人眼中,各自家族的利益卻顯然遠遠高於他們從屬的這個勢力。


    對於他們來說,為孫氏效力僅僅是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而已,一旦這種利益受損,或者有誰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大的利益,孫翊相信,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重新站隊。曆史上,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領大軍壓境的時候,江東絕大多數的大臣都力主投降,也正是這個道理。


    不過讓孫翊感到欣慰的是,周瑜、張昭、魯肅等一班核心重臣,此時都堅定地站在原地,絲毫不為這些人的話語所動。不可否認,他們也會考慮到各自家族的利益,但不同的是,他們的眼光更加的獨到和長遠。換句話說,他們都願意相信孫翊,相信隻要孫氏發展得更好,他們的家族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榮光。


    “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


    孫翊環視了一圈堂下的眾人,一臉鄭重的說道:“不過我曾經聽人說過,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隻要能抓得住老鼠,便是一等一的好貓!在我看來,選賢用能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出身如何、名望如何,隻要有真才實學,隻要能治理好地方,造福一方百姓,這樣的人就應該委以重任!諸位若是對策試的具體細節有什麽意見,可以暢所欲言,我也會博取眾議,確定出一個最理想的選才方案。而是否應該唯才是舉,我看,這個問題就沒有繼續糾纏的必要了吧!”


    孫翊的最後一句話,明顯加重了語氣,剛才七嘴八舌的眾人此時一個個都麵麵相覷,私下交換著眼神,卻沒有人肯再一次站出來反駁。


    “主公!”


    一個聲音打破了大堂上尷尬的沉寂,在眾人的注視下,周昆又一次出列,與剛才不同的是,此時他的臉色繃緊了許多,眼神也顯得格外的堅決。


    “昆在郡十餘年,從未聽說過擇官可以不分尊卑貴賤,不問名望出身!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主公若以此法選才,將來我江東還有何名望可言?又該如何吸引四方名士來投?若是主公執意如此,請容昆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虎步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涪江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涪江遙並收藏三國之虎步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