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一招“輕舟直下”,直取中宮,劍尖迅捷插向孫存壯胸口。忽覺劍尖觸著什麽硬物,“叮”的一聲,再也推進不了半分。而此時招式已老,回招已然不及;對方的刀光卷向下盤,自己的兩條腿必將不保,心中慘然。而就在此時,忽聽“哧”一聲長響,削向自己的刀鋒不知削著了什麽東西,發出刺耳的聲響。向秋一看,刀鋒離右腿已不及五寸。雙方乘此機會急忙撤招,一看,赫然發現二人之間不知何時竟坐著一個老和尚。那和尚若有意若無意,禪杖斜舉,杖頭阻住了向秋的劍尖,杖尾封住了孫存壯的刀鋒。向、孫二人明白,一式破二招,方位拿捏之準,手法運用之妙,內力之強勁,均聞所未聞,不禁愣在當場。孫存壯暗道僥幸,若不是這和尚擋這一招,自己已經遭受一劍穿胸之厄,血濺當場。向秋知道,這和尚如是敵非友,封住自己的劍勢,不去抵擋孫存壯的刀鋒,自己雙腿已然不保。
和尚不管二人,自顧自閉目打坐,口中高聲念誦《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忽聽屋內一個清朗的童音也跟著念誦起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院壩內三人不禁大吃一驚,而室內簡宏夫婦驚奇更勝——原來正是七歲還從未說過話的簡宇居然開口說話了!妻子一把抱過簡宇,喜極而泣。簡宏喜不自禁,早已將門外三人拋到腦後,衝出大門,在院內高呼:“我兒子說話了!我兒子說話了!”
“阿彌陀佛。”老和尚一聲佛號,驚醒了沉浸在喜悅中的簡宏。他急忙向院內三人抱拳行禮:“大師,二位兄弟,敬請原諒在下失態。”
和尚道:“施主緣何如此高興?”
簡宏道:“實不相瞞,小兒七歲了,還不會說話。我與賤內憂心如焚。今天聽大師念誦《金剛經》,居然開口說話了,故此喜不自勝。驚擾了各位,罪過,罪過!”
“善哉,善哉!”和尚道,“看來此子塵緣尚淺,佛緣頗深。善哉,善哉!”
簡宏又自報家門道:“山民簡宏,不知三位高姓大名,還望賜教。”
和尚道:“老衲延福寺慧然。”
這延福寺在巴渝一帶頗有名氣,慧然大師以佛法高深、抑強扶弱被當地人所崇拜。簡宏一聽是慧然法師,急忙說道:“久仰,久仰。”
向秋和孫存壯也各自報了名號。
簡宏年輕時本是重俠尚義之人,性格豪爽;又看著三個豪客,功夫都不在自己之下;再加上兒子突然說話,心中高興,於是說道:“各位既然光臨寒舍,又恰逢我兒開口說話,就請大家給我一個薄麵,暫時捐棄前嫌,讓我做東,在我家吃頓晚飯如何?”
三人一看天色已晚,暮色將臨。慧然道:“那就有勞施主了。”
簡宏道:“貴客光臨,請都請不到,還望不嫌寒舍簡陋、飯食粗糙。”
於是端出幾條木凳,讓各位坐下。然後進內叮囑簡宇不要出去,接著與妻子一起到灶屋張羅晚飯。
他妻子做姑娘時本是名門弟子,粗通文墨。且跟隨簡宏這麽多年,閱曆頗豐。提醒簡宏道:“看前麵二人,似乎仇怨頗深而且武功不在你之下。請到一起用餐,恐怕多有不便。倘若酒席上發難,弄得賓主難堪,如何是好?”
簡宏道:“不妨不妨。你沒看出後來的那個慧然老和尚功力高出那二人太多,因而這二人對他頗有忌憚,必不至於發難。那老和尚功夫雖然了得,但他並非為傷人而來,看他那一招,救了兩人,仿佛是為化解二人矛盾而來。我們做東,正好為慧然大師提供了一個化解的機會,同時也可讓那二人下個台階,平複情緒。”
妻子道:“有理,有理。”於是煮飯炒菜,忙活開來。
院壩內,孫存壯和向秋各懷心事,又猜不透這老和尚來曆,弄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隻好各拉一條凳子坐下。慧然和尚依然閉目打坐,口中念念有詞,誦讀著什麽經文。
忽聽室內又傳出那小兒清朗的誦讀聲:“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
孫存壯、向秋二人聽得莫名其妙,但那慧然臉上忽然顯露出莊嚴之色,不再念經,手中轉動念珠,聽得十分專注。聽著聽著,忽然匍匐地上,高宣佛號:“阿彌陀佛!”一聲未畢,一個小男孩兒從大門走出。三人看那孩兒,麵容飽滿,大眼闊口,雙耳奇長,顯得聰明伶俐。小孩兒也睜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眼下三人。
慧然問道:“請問小施主,叫什麽名字?”
男孩答道:“我叫簡宇,今年七歲了。”
慧然問道:“小施主,你剛才誦讀的是什麽經文?”
那簡宇答道:“《楞嚴經》呐。”
慧然:“誰教的呀?”
簡宇:“爸爸媽媽唄。”
慧然:“懂不懂這幾句經文的意思呢?”
簡宇:“嘿嘿,不懂。”
簡宇忽然走到和尚跟前,伸手摸慧然老和尚的光頭,又摸摸自己的頭,道:“嘻嘻,光溜溜,好玩兒,好玩兒!”
慧然不以為忤,反而麵帶微笑。
簡宇又走到孫存壯麵前,看著它做了個鬼臉,道:“這位叔叔好凶喲。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和尚不管二人,自顧自閉目打坐,口中高聲念誦《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忽聽屋內一個清朗的童音也跟著念誦起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院壩內三人不禁大吃一驚,而室內簡宏夫婦驚奇更勝——原來正是七歲還從未說過話的簡宇居然開口說話了!妻子一把抱過簡宇,喜極而泣。簡宏喜不自禁,早已將門外三人拋到腦後,衝出大門,在院內高呼:“我兒子說話了!我兒子說話了!”
“阿彌陀佛。”老和尚一聲佛號,驚醒了沉浸在喜悅中的簡宏。他急忙向院內三人抱拳行禮:“大師,二位兄弟,敬請原諒在下失態。”
和尚道:“施主緣何如此高興?”
簡宏道:“實不相瞞,小兒七歲了,還不會說話。我與賤內憂心如焚。今天聽大師念誦《金剛經》,居然開口說話了,故此喜不自勝。驚擾了各位,罪過,罪過!”
“善哉,善哉!”和尚道,“看來此子塵緣尚淺,佛緣頗深。善哉,善哉!”
簡宏又自報家門道:“山民簡宏,不知三位高姓大名,還望賜教。”
和尚道:“老衲延福寺慧然。”
這延福寺在巴渝一帶頗有名氣,慧然大師以佛法高深、抑強扶弱被當地人所崇拜。簡宏一聽是慧然法師,急忙說道:“久仰,久仰。”
向秋和孫存壯也各自報了名號。
簡宏年輕時本是重俠尚義之人,性格豪爽;又看著三個豪客,功夫都不在自己之下;再加上兒子突然說話,心中高興,於是說道:“各位既然光臨寒舍,又恰逢我兒開口說話,就請大家給我一個薄麵,暫時捐棄前嫌,讓我做東,在我家吃頓晚飯如何?”
三人一看天色已晚,暮色將臨。慧然道:“那就有勞施主了。”
簡宏道:“貴客光臨,請都請不到,還望不嫌寒舍簡陋、飯食粗糙。”
於是端出幾條木凳,讓各位坐下。然後進內叮囑簡宇不要出去,接著與妻子一起到灶屋張羅晚飯。
他妻子做姑娘時本是名門弟子,粗通文墨。且跟隨簡宏這麽多年,閱曆頗豐。提醒簡宏道:“看前麵二人,似乎仇怨頗深而且武功不在你之下。請到一起用餐,恐怕多有不便。倘若酒席上發難,弄得賓主難堪,如何是好?”
簡宏道:“不妨不妨。你沒看出後來的那個慧然老和尚功力高出那二人太多,因而這二人對他頗有忌憚,必不至於發難。那老和尚功夫雖然了得,但他並非為傷人而來,看他那一招,救了兩人,仿佛是為化解二人矛盾而來。我們做東,正好為慧然大師提供了一個化解的機會,同時也可讓那二人下個台階,平複情緒。”
妻子道:“有理,有理。”於是煮飯炒菜,忙活開來。
院壩內,孫存壯和向秋各懷心事,又猜不透這老和尚來曆,弄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隻好各拉一條凳子坐下。慧然和尚依然閉目打坐,口中念念有詞,誦讀著什麽經文。
忽聽室內又傳出那小兒清朗的誦讀聲:“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
孫存壯、向秋二人聽得莫名其妙,但那慧然臉上忽然顯露出莊嚴之色,不再念經,手中轉動念珠,聽得十分專注。聽著聽著,忽然匍匐地上,高宣佛號:“阿彌陀佛!”一聲未畢,一個小男孩兒從大門走出。三人看那孩兒,麵容飽滿,大眼闊口,雙耳奇長,顯得聰明伶俐。小孩兒也睜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眼下三人。
慧然問道:“請問小施主,叫什麽名字?”
男孩答道:“我叫簡宇,今年七歲了。”
慧然問道:“小施主,你剛才誦讀的是什麽經文?”
那簡宇答道:“《楞嚴經》呐。”
慧然:“誰教的呀?”
簡宇:“爸爸媽媽唄。”
慧然:“懂不懂這幾句經文的意思呢?”
簡宇:“嘿嘿,不懂。”
簡宇忽然走到和尚跟前,伸手摸慧然老和尚的光頭,又摸摸自己的頭,道:“嘻嘻,光溜溜,好玩兒,好玩兒!”
慧然不以為忤,反而麵帶微笑。
簡宇又走到孫存壯麵前,看著它做了個鬼臉,道:“這位叔叔好凶喲。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