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段先生真名叫段正卿,之前喬裝改扮陪著孟紹祺來到了江北,孟紹祺大力配合,幫著他隱瞞,寇文由始至終渾然不覺。


    這期間孟紹祺寫給鳳嵩川的數封書信都是由段正卿代筆。


    而鳳嵩川的回信,他也每一封都仔細研究過,模仿鳳嵩川的筆跡自是不在話下。


    鍾天政以右手的拇指輕輕摩挲著那枚欽差印鑒,自上麵蹭了點朱紅下來,翻過來瞧瞧,見那印鑒陽文呈環狀,外圈是四個篆字“欽差副使”,中間是個鳳字,饒有興致取出一張信箋來,在上麵戳了幾下。


    “給那兄弟兩個信的內容差不多,都是說自到江北之後發現局勢糜爛,朱子良的江北大營和王光濟勾結在一起,通過飛雲江走私,並且你已經拿到了朱子良親身參與其中的證據。問他們感不感興趣。就是這麽個意思,具體措辭你掂量著寫。”


    段正卿應了聲“是”,一邊研墨,一邊打腹稿。


    鍾天政又道:“還有,眼下王光濟反了,朱子良趁機要殺人滅口,鳳某人被逼得東躲西藏,不敢現身,皇子殿下要是感興趣呢就拿出點誠意來,總要想辦法保住鳳某人的性命,還要許他一世富貴。”


    段正卿領命,暗忖待這兩封信一送到京裏,本來就亂的局勢必定亂上加亂。


    隻聽鍾天政那裏笑了一聲:“給二殿下的信裏別忘了,順帶向四公主提個親。畢竟一做駙馬身價倍增,也許朱子良就不敢下手了呢。”


    段正卿笑著應了。提筆寫了幾行,微微皺起眉來,凝神想了一陣,請教鍾天政道:“公子。屬下這信上說朱子良和王光濟勾結在一起,可也許不等這信送到京裏,他們馬上就刀兵相見,拚個你死我活了。”


    王光濟高舉反旗。殺官占城,朱子良統帥十幾萬朝廷的兵馬,又離得這麽近,不可能無動於衷。


    鍾天政道:“你寫就是。這兩人刀兵相見或許,你死我活卻未必。”


    江北的局勢正如鍾天政所料。


    王光濟趁江北各州縣的官員齊聚他的齊園作客之際,殺官起事,隻用兩個時辰不到就控製了蘭城。當天在齊園身首異處的地方官多達二十幾人,活著的也都嚇得屁滾尿流。當場跪地求饒。


    欽差鳳嵩川帶到蘭城的近萬官兵隻逃回去了一半,他本人則下落不明。


    同一時刻,王光濟的堂弟在江北重鎮雲邊率眾舉事,沒費什麽力氣便占領縣衙和四城。


    消息傳出,相鄰的縣城紛紛響應,一天不到,江北八縣已經有六個被王光濟的人馬控製。並且他的勢力還在迅速向北蔓延。


    朱子良聞訊之後立刻集結了大軍出來平叛,雙方人馬在金沙嶺相遇,不管是朱子良還是王光濟,匆忙間對對方的兵力都有些估計不足。


    朱子良派出了四萬大軍,但這其中有不少將領出工不出力,王五王六兵馬未足萬,自忖寡不敵眾,再加上剛集結起來的隊伍未經陣仗,也不敢輕舉妄動。


    最後雷聲大雨點小,隻有前陣幾千人交了交手。便退了開來。


    沒多久。王五王六這邊接到命令,帶著人馬撤回,朱子良到是想追擊,但鍾天政趁著江北大營空虛之際。突然插手,給他送了份厚禮。


    過江議和的南崇使節好好在江北大營中軍帳篷裏呆著。距離朱子良的帥帳不足百丈,大白天遇刺,身體好好的,腦袋不見了。


    當時賬內還有兩個護衛,也一齊被殺。


    死的這位使節名叫梁興業,乃是南崇小皇帝的親叔父。


    屍體一被發現,使團的其他人簡直快瘋了,齊齊指責大梁無意和談,朱子良縱凶害人。


    朱子良焦頭爛額。


    和談不成對誰有利?自然是王光濟,可恨這幫反賊殺了人,善後卻要他來做。


    他無奈之下隻得將使團其他人軟禁起來,一邊收攏兵力嚴陣以待,防著南崇那邊林世南聞訊之後率兵來襲,一邊派人火速往京裏送信,把消息報給建昭帝知道。


    他這邊不敢輕舉妄動,王光濟則是根基未穩,占據八縣之後後繼乏力,要停下來喘一口氣。


    兩下就此陷入了僵持。


    到將奉旨前來議和的大駙馬一行阻在了八縣之外,此等情況之下,除非他肋插雙翅,否則叛亂不平息,他是到不了江北大營了。


    再說就算他到了江北大營,也注定要無功而返。


    朱子良辛辛苦苦瞞著南崇皇叔的死訊,鍾天政卻早已派人將那梁興業的腦袋送過江去。


    王光濟占了江北八縣也沒閑著,不知找誰寫了一篇討伐建昭帝的檄文,傳之於天下。


    檄文之中例數了建昭帝的幾條罪過,第一條便是皇位得來不正。


    建昭帝身為先皇第七子,非長非嫡,靠著娶了譚氏女,得到了譚家人的鼎力支持,殘害父兄,竊居大位。這等沒有人倫的人,哪配擁有四海?


    第二條,親近小人,朝臣多是驕橫酷吏。特別點了鳳嵩川的名字,說他自掌了大權之後,以緝私為名,大梁稍微殷實的人家被他勒索遍了,王光濟此次造反全是受他所迫,不反就隻有家破人亡一途。


    第三條,殘害樂師。這是專指的羽音社樂師,檄文裏將秦和澤上書的三條建議逐條拿出來予以駁斥。


    這些是最主要的,除此之外,檄文裏還羅列了建昭帝種種昏庸無能的表現,包括彰白二州當初被屠城的慘事等等,十分有煽動力。


    檄文最後,竟然還附了一份名單,那是決意追隨王光濟的樂師名單。


    其中不但有張寄北、元愷,還有密密麻麻很多名字,厲建章、戚琴全都榜上有名。


    這檄文在江北傳得很快,文笙見到之後暗吃了一驚。


    其它那些也到罷了,關鍵是這一份名單,文笙隻是大概一掃便意識到那天在齊園所有的樂師一個不漏,全都名列其中。


    怪不得戚老和雲鷺始終沒有消息,這分明是被王光濟挾持了。


    張寄北想以這種手段,逼得眾樂師再無退路,隻能將錯就錯跟隨他造反。(未 完待續 ~^~)


    ps:推薦古言《金妃》,作者拈香一朵。書號3440317《重笙》下有直通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漁並收藏重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