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中天,鍾鼓齊鳴。


    樂師們奏出來的鍾鼓樂聲響徹大半個皇城。


    莊嚴肅穆的樂聲令文武百官和眾官兵不由自主心生臣服之念,向著城樓的方向拜倒。


    一頂黃羅傘蓋出現在城樓之上,建昭帝身著明黃龍袍,在眾多禦前侍衛的簇擁下,坐在了禦座上。


    少頃樂聲停下,群臣起身,便有禮部的官員出列宣讀聖旨。


    聖旨褒獎了此次參與虎頭灘大捷的眾將士,對司馬符良吉、統兵將領紀南棠等人皆有封賞。


    符良吉等人上前接了旨。


    那官員提了提氣,高聲喊到“獻俘”,廣場上的眾多護軍和紀南棠帶回的三千兵士隨之高呼,聲震長空。


    真正夠資格在此刻露麵的俘虜隻有三十來個,這些人身穿囚服,手腳帶著沉重的鐵鐐,在上百名孔武有力的侍衛押解下,進入廣場,到了城樓前,被強按著跪倒。


    符良吉向建昭帝奏報了虎頭灘大捷的戰況,一一說明這些俘虜的身份,重點提了提晏山的兩個侄子,並請示該當如何處置。


    雖然早便知道跪在最前麵的兩人是東夷大首領晏山的親侄子,建昭帝仍是居高臨下打量了一番,吩咐那兩人:“抬起頭來。”


    那兩人欲待不聽,旁邊負責押解的侍衛已拽著他們的頭發,迫使其仰起臉來。


    在建昭帝和文武群臣的印象中,東夷尚未開化,那裏的人要麽矮小如侏儒。要麽長得像惡鬼,沒想到晏山這兩個侄子雖然披頭散發形容狼狽,細看模樣,竟然都生得頗為俊秀。


    兄弟二人雖然沒有趁機叫罵。但或怒目圓睜,或麵帶不屑,顯然對於戰敗被擒還不怎麽服氣。


    建昭帝在心底哼了一聲,下旨將所有的俘虜移交刑司看押議處。


    同東夷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抓到對方這麽高身份的人物,嚴加審問,想必可以自他們的嘴裏獲知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最起碼也要把東夷潛在大梁的諜報頭子,那個臭名昭著的鬼公子挖出來。


    包括那兄弟倆在內,眾俘虜又被侍衛們強按著向建昭帝行了叩拜禮,而後由刑司的官吏們接手押解出去。


    獻俘禮畢,大樂奏響。建昭帝心情極佳,整個人好似年輕了十幾歲,吩咐賜宴此次得勝而歸的將領們,兩位皇子以及文武大臣們作陪。


    這場被載入《大梁書》的聖朝盛典文笙沒有資格到場,隻是後來才從旁人口裏聽說。


    在當時,她已經同將軍府的諸人告別,回去會合了譚瑤華、鍾天政幾個。準備出發去玄音閣進行下午的團戰。


    看到鍾天政,她就想起昨晚兩人的爭吵,想起她說的“彈這個曲子要看心情,你在我眼前,我心裏堵得慌,自然就彈不出來”,心中不禁好笑。


    當著眾人,鍾天政到沒給她臉色看,神色有些淡淡的,文笙想了想。幹脆也不告訴他那個好消息。準備等到了台上再嚇他一跳。


    呆會兒建昭帝要帶著群臣到場,玄音閣這邊已經做好了接駕的準備。


    兩院院長譚大先生、譚二先生俱都現身,同樂台四周空出老大一片地方,正中擺著禦座。兩旁是給臣子們準備的座椅。


    除了打團戰的十支隊伍,其他樂師在接駕之後。都需留在十餘丈之外觀戰。


    結果皇宮裏這頓禦宴耗時太長,快到寅時,建昭帝才在群臣的簇擁下姍姍來遲。


    等到聖駕臨近,譚大先生、譚二先生率眾樂師跪迎,文笙在人群裏悄悄抬頭,卻發現跪在她身邊的鍾天政也在偷看。


    不等看到走來的建昭帝和群臣,他兩人先對視了一眼。


    文笙暗想:“建昭帝雖然是他的大仇人,可上回在絲桐殿就已經見過了,他在看誰,不會也是將軍吧?”


    就見建昭帝麵帶喜意,步履穩健,兩位皇子一左一右伸手虛扶,走在大皇子外側的是司馬符良吉,而二皇子身邊卻跟了一位身穿大紅官袍的武將。


    此人看上去大約三十五六歲的模樣,麵色微黑,除了這身官袍和一看就是飽經風吹日曬的膚色之外,真是哪哪都不像個能征慣戰的武將。


    既沒有麵帶煞氣,身材也不如何魁梧,走在二皇子身旁,步子不大,透著一股從容。


    再看麵相,五官端正,雙目有神,但這人顴骨稍平,加上兩道長眉眉尾有些下垂,令他整個人看上去非常和善。


    便在此時,文笙看到二皇子側頭不知與他說了句什麽,這人回以一笑,笑容溫和親切,竟頗有些書生氣。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紀南棠,她一直想見,卻沒有機會見到的紀大將軍。


    同文笙想象中的那人還真有些不同。


    這時候文笙突然想起戚琴曾誇紀南棠是“十幾曾得國士譽,二十文武振朝綱,誰人不讀南棠句,誰人不識紀將軍”,這其中雖然可能不乏誇大,但能寫幾筆肯定是真的。


    回頭定要找了他的大作好好拜讀一下,看都寫的什麽。


    建昭帝落座,叫眾人平身,賜座文武大臣,特意將紀南棠安排在了他的下首。


    譚大先生和譚二先生上前請旨,建昭帝簡單問了問今天考試的內容,聽到是十甲排位戰的第一天,頗感興趣,叫樂師們趕緊上台去比試,又留譚氏兄弟在旁,好隨時解說一二。


    譚睿博笑道:“聖上,這第一場是由為臣三弟所在的隊伍和南院的一支隊伍一爭高下,南院這支隊在春試時排在第七位。”


    建昭帝一聽雙方實力如此懸殊,便道:“那這場怕是沒什麽看頭。上回大比你兩個兄弟那場才叫精彩,朕記得足足戰了有一個多時辰。南棠,你長年不在京裏,怕是沒見識過我大梁樂師的團戰吧。”


    一旁的紀南棠聽皇帝點了他的名字,連忙欠身道:“聖上說得是,臣隻是聽說過,一直沒有機會親身感受,實是好奇得很。”


    這時候,同樂台上兩隊八位弟子已經準備就緒,隻等開場鼓一響,便即開戰。(未 完待續 ~^~)


    ps:感謝四月微雨送心漁和氏璧。破費破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漁並收藏重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