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和宋學堂進了校園雖然驚歎於學校的建設的確不愧為全國黨員幹部教育的最高學府。驚歎歸驚歎,可又不能總是站在學校當中傻傻的看風景。
好在學校裏的人都比較熱情,兩人通過不斷的打聽,才找到了他們這次進修班的報道處。報道處一位老教師接待了兩人。交齊了各種費用,兩人領到了宿舍的鑰匙,還有一份學校簡介。
兩人被安排在學校五號宿舍樓的504,五號宿舍樓是前些年中央黨校開辦縣處級領導進修班時才新建的,地方比較偏僻。雖然報道處的老師已經告訴了他們宿舍的地址,但學校實在是太大了,兩人在學校裏轉了半天,才找到他們的目的地五號宿舍樓。
兩人找到504,進門一看,這裏環境還不錯,估計能達到三星級賓館的條件。地上鋪著墨綠色的地毯,一進門是一條小過道,右邊是一個大衣廚,左麵是衛生間。房間裏邊擺了兩張單人床,床對麵是一張小寫字台,旁邊是兩張休閑椅。還有一張電視櫃,上麵擺著一台5寸的彩電。
兩人從春城趕到燕京,一路上坐飛機,隻用了不到兩個小時,並不覺得疲勞。
由於林夕和宋學堂提前來了一天,剛才報道處的老師也告訴他們,明天下午點在學院禮堂為他們這班召開一個歡迎儀式,有中央領導到場講話。晚上會餐後,還有一個迎新晚會,讓他們準時參加。其餘時間由他們自己安排。
宋學堂一看時間還早,就會林夕到市中心去玩。等明天正式開學,再想出去玩恐怕機會就不多了。可林夕卻想在學校裏轉轉,熟悉一下環境,順便詳細領略一下學校的風景。
兩人還不太熟,所以也都沒有再勸說對方,宋學堂反正還有朋友在城裏,也就沒有硬拉林夕。林夕也更願意自己一個人獨自在校園裏領略這裏濃鬱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蘊涵。
年複一年,日積月累,如今中央黨校校園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更加豐富多樣,已經初步形成寓古融今,中外薈萃的自然、人文格局。
等宋學堂走後,林夕找來剛才發給他們的學校簡介,跟據簡介的介紹,林夕一路行來,沿途風景數不勝數。
在主樓正麵的浮雕上,刻畫了黨的曆史的部分內容,整體建築風格高大宏偉,莊嚴肅穆,與中央黨校地位相稱。大禮堂則帶有明顯西部窯洞的風格,這也標誌著學校告試後人,要永遠繼承革命傳統。這一類建築有著豐富的革命傳統精神內涵,更是黨的理想、信念和傳統作風的象征,彌足珍貴。
中央黨校主校園是原圓明園的一部分,明顯帶有皇家園林的遺風,有許多曆史上遺留下來的重要文物,如矗立於掠燕湖畔的“弘佑天民”牌坊便是明代的作品,半個世紀前從城裏移來,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亭”亦是曆史上遺留的古建築。此外,“燕園”、“楚園”“新疆花園”等小型園林都是“*”後複校以來逐步建立起來的。
在水木園景區,林夕漫步於高大蔽陰的槐樹、楊樹、柳樹、鬆樹、柏樹、楓樹、橡樹、椿樹、銀杏樹、梧桐樹、玉蘭樹、白臘樹、核桃樹、柿子樹以及各種灌木組成的樹林中,流連於芳草萋萋的草地上,駐足於荷花盛開、水波漣漪的池塘邊,領略著這種自然之美。
在“薈茗園”景區,站在鑒水平雲樓上展眼四望,沿掠燕湖一周依次排列的明代牌坊、正蒙齋、蟠龍橋、霽月亭、光風亭、敞軒、聚觀亭等形成一道整體風景線,紅綠相間,高低錯落,天光水色,盡收眼底。溪澗若大若小,板橋就中而鋪,石山隨勢而立,草間樹杪,鳥語蟲鳴,足可豁人胸襟;細雨蒙蒙之日,小坐亭中,林間之空翠,湖中之漣漪,雨中之花容,風中之柳態,令人滌盡俗慮。園中還有罔極樓、秋觀樓、留筠館、敷山亭等仿古建築,細細品賞,頗有韻味。
在校園裏轉了一圈,深深為之歎服,這些校園景觀,不僅是服務黨校教學、科研的物質財富,更是曆練精神、涵養文明的精神財富,必將代代傳承。
當天晚上,林夕舒服的躺在床上,回憶著下午校園內的風景。宋學堂晚上也沒有回來,隻是給林夕打來個電話,告訴他事情沒辦完,明天中午再回來。
第二天午飯前,宋學堂才急匆匆的趕回來。一看就知道昨天喝多了,現在還有幾分醉意。吃過午飯,林夕和宋學堂來到了學校的小禮堂。參加今年開班儀式的人並不多,隻有幾十人,都坐在禮堂靠前的位置。
林夕和宋學堂找了個位置坐下。林夕打量著周圍的人,這些學員都是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選派來參加此次進修班的縣委書記。不看不知道,林夕本來以為自己三十歲能當上縣委書記已經夠年青的了,可一看周圍才知道自己也並不年青了,周圍的學員,最小的看上去也就二十六七歲,最大的也不過四十來歲。看來能參加這個進修班的都是各地的精英,未來的棟梁。
快到兩點的時侯,坐在主席台上的人才繼續到齊,最讓林夕吃驚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不少以往隻能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人物。坐在最邊上的黨校副校長主持了今天的開班儀式。
開班議式很簡單,黨校的常務副校長和中組部的一位副部長先後作了講話,最後由進修部部長宣讀了在校期間學員必須遵守的一些紀律要求。
簡潔的開班儀式讓林夕見識了黨校高效率的辦事作風,看來這些年一直提倡的開短會,講短話的會議要求在這裏已經實現了,可是在下麵的基層單位為什麽卻一直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呢?林夕暗中納悶。
晚上的會餐和迎新晚會隻不過是給林夕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學員們一次彼此增進了解的機會。全班80餘人因為來自祖國各地,雖然近年來國家一直大力推廣普通話教育,特別是要求全國各地公務員也更是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必須講好普通話。
可是這些學員的地方口音還是重得讓人吃不消,也因此形成了幾個小的團體,不然的話,連彼此在說什麽都聽不懂,又怎麽可能溝通?東北三省的幾名學員因說話有著更多的共同特點,當然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小團體,其他學員也各自按照地域分成了各自的團體。
雖然大家以前都不熟悉,但在這裏大家都是普通的學員身份,彼此間又不需要小心防範,其實在大家的內心深處也渴望著交流,隻是在原來工作的地方,大家都要拿出一種威嚴,一種領導特有的威懾力,大家都在戴著一幅假麵具做人,現在終於把這幅假麵具摘掉了,所以大家很快就談到了一起,交流著各自的一些心得。
正式開課後,林夕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了,他來這裏隻有兩上目的,一個是努力學習好老師所講的內容,另一個是多交朋友。
給林夕他們授課的老師都是黨校有名的老師,不但博學多才,更可貴的是這些老師都有著一種特有的文人氣息,但決不是那種愚腐的酸氣,而是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大氣,這讓林夕羨慕不已,暗道不虛此行。
學習的內容對林夕來說不存在一點難度,除了上課時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外,林夕還經常到黨校的大圖書館查找各種資料。以加強自己的政策理論修養。
來到學校已經一個月了,林夕也交到了不少朋友,不僅有同班的學員,而且還有學校的老師。特別是同為東北三省的其他兩個省的幾名學員性格都是十分豪爽,林夕發揮了他能喝酒的長項,他的酒量讓這幾名自以為酒量不錯的同學大開眼界,在酒精的熏陶下,沒幾天就成了好朋友、好哥們。
這天又是周末,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學習後,宋學堂約林夕還有幾名學員一起到市裏去玩玩。林夕本來不想去,他想利用周末時間泡圖書館的,可是禁不住其他人的勸說,而且林夕已經一連推了幾次酒會,已經讓這些人有一點不高興了,林夕今天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再推拖,而且他覺得自己也應該與這些人走得更近一些,所以便答應了宋學堂。
一行六個人,除了林夕、宋學堂外,還有吳瑞、向城、仁良、龔海濤等四人,打了兩輛車,直奔市中心。宋學堂一上車就打電話。林夕知道,宋學堂是在給他們縣駐京辦事處負責人打電話。林夕在青吉時,也有人建議他在燕京設上駐京辦事處,可被林夕一口否決了。
林夕對全國各省、市的駐京辦雖然了解不深,但還是有一定耳聞的,知道這些所謂的駐京辦除了爭取中央相關部門的資金撥款、進行招商引資和拉關係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服務員的角色。一旦家鄉來了領導,他們就要負責安排好吃、喝、住、行及購物等事項。
雖然作用是有,可是林夕覺得青吉隻是一個小小的縣城,設立駐京辦有些得不償失,中央各部委領導們的胃口早就被各省、市的駐京辦養大了胃口,自己一個年財政收入不過幾個億的小縣,拿什麽跟人家比?外一禮送得少了,被人家以為是沒瞧起人家,那不是弄巧成拙了嗎。
不過宋學堂就不一樣了,安西縣是省會城市的下屬縣,每年的財政收入都在十幾億左右,有錢好辦事,所以安西縣的駐京辦事處可是辦得風風火火。
一會兒功夫,宋學堂已經打完了電話,轉過頭對林夕和另一人道:“行了,晚上就安排在鴻運酒樓,吃完飯,再去唱會兒歌,泡個澡,怎麽樣,這麽安排,大家有沒有什麽意見?”
林夕和另一人都搖搖頭,表示讚同宋學堂的安排。
半個小時左右,出租車來到了鴻運酒樓門前,安西縣駐京辦事處的主任馮振已經等在這裏。一看宋學堂下了車,忙迎了過來,搶著付了兩輛出租車的車款。
林夕等人以前見過馮振,前幾次宋學堂請大家吃飯,每次都會叫他,最後結帳的也一定是馮振。所以大家對馮振也不陌生,衝馮振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馮振付過車款,走到宋學堂身邊道:“宋書記,都安排好了,還是上回的蘭花廳。”
宋學堂點點頭,馮振又跑到前麵為眾人帶路。馮振對宋學堂可是半點不敢得罪,就怕宋學堂一不高興撤了他這個駐京辦主任,現在就是拿個副縣長來換,馮振也不幹。
[]
(全本小說網 )
好在學校裏的人都比較熱情,兩人通過不斷的打聽,才找到了他們這次進修班的報道處。報道處一位老教師接待了兩人。交齊了各種費用,兩人領到了宿舍的鑰匙,還有一份學校簡介。
兩人被安排在學校五號宿舍樓的504,五號宿舍樓是前些年中央黨校開辦縣處級領導進修班時才新建的,地方比較偏僻。雖然報道處的老師已經告訴了他們宿舍的地址,但學校實在是太大了,兩人在學校裏轉了半天,才找到他們的目的地五號宿舍樓。
兩人找到504,進門一看,這裏環境還不錯,估計能達到三星級賓館的條件。地上鋪著墨綠色的地毯,一進門是一條小過道,右邊是一個大衣廚,左麵是衛生間。房間裏邊擺了兩張單人床,床對麵是一張小寫字台,旁邊是兩張休閑椅。還有一張電視櫃,上麵擺著一台5寸的彩電。
兩人從春城趕到燕京,一路上坐飛機,隻用了不到兩個小時,並不覺得疲勞。
由於林夕和宋學堂提前來了一天,剛才報道處的老師也告訴他們,明天下午點在學院禮堂為他們這班召開一個歡迎儀式,有中央領導到場講話。晚上會餐後,還有一個迎新晚會,讓他們準時參加。其餘時間由他們自己安排。
宋學堂一看時間還早,就會林夕到市中心去玩。等明天正式開學,再想出去玩恐怕機會就不多了。可林夕卻想在學校裏轉轉,熟悉一下環境,順便詳細領略一下學校的風景。
兩人還不太熟,所以也都沒有再勸說對方,宋學堂反正還有朋友在城裏,也就沒有硬拉林夕。林夕也更願意自己一個人獨自在校園裏領略這裏濃鬱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蘊涵。
年複一年,日積月累,如今中央黨校校園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更加豐富多樣,已經初步形成寓古融今,中外薈萃的自然、人文格局。
等宋學堂走後,林夕找來剛才發給他們的學校簡介,跟據簡介的介紹,林夕一路行來,沿途風景數不勝數。
在主樓正麵的浮雕上,刻畫了黨的曆史的部分內容,整體建築風格高大宏偉,莊嚴肅穆,與中央黨校地位相稱。大禮堂則帶有明顯西部窯洞的風格,這也標誌著學校告試後人,要永遠繼承革命傳統。這一類建築有著豐富的革命傳統精神內涵,更是黨的理想、信念和傳統作風的象征,彌足珍貴。
中央黨校主校園是原圓明園的一部分,明顯帶有皇家園林的遺風,有許多曆史上遺留下來的重要文物,如矗立於掠燕湖畔的“弘佑天民”牌坊便是明代的作品,半個世紀前從城裏移來,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亭”亦是曆史上遺留的古建築。此外,“燕園”、“楚園”“新疆花園”等小型園林都是“*”後複校以來逐步建立起來的。
在水木園景區,林夕漫步於高大蔽陰的槐樹、楊樹、柳樹、鬆樹、柏樹、楓樹、橡樹、椿樹、銀杏樹、梧桐樹、玉蘭樹、白臘樹、核桃樹、柿子樹以及各種灌木組成的樹林中,流連於芳草萋萋的草地上,駐足於荷花盛開、水波漣漪的池塘邊,領略著這種自然之美。
在“薈茗園”景區,站在鑒水平雲樓上展眼四望,沿掠燕湖一周依次排列的明代牌坊、正蒙齋、蟠龍橋、霽月亭、光風亭、敞軒、聚觀亭等形成一道整體風景線,紅綠相間,高低錯落,天光水色,盡收眼底。溪澗若大若小,板橋就中而鋪,石山隨勢而立,草間樹杪,鳥語蟲鳴,足可豁人胸襟;細雨蒙蒙之日,小坐亭中,林間之空翠,湖中之漣漪,雨中之花容,風中之柳態,令人滌盡俗慮。園中還有罔極樓、秋觀樓、留筠館、敷山亭等仿古建築,細細品賞,頗有韻味。
在校園裏轉了一圈,深深為之歎服,這些校園景觀,不僅是服務黨校教學、科研的物質財富,更是曆練精神、涵養文明的精神財富,必將代代傳承。
當天晚上,林夕舒服的躺在床上,回憶著下午校園內的風景。宋學堂晚上也沒有回來,隻是給林夕打來個電話,告訴他事情沒辦完,明天中午再回來。
第二天午飯前,宋學堂才急匆匆的趕回來。一看就知道昨天喝多了,現在還有幾分醉意。吃過午飯,林夕和宋學堂來到了學校的小禮堂。參加今年開班儀式的人並不多,隻有幾十人,都坐在禮堂靠前的位置。
林夕和宋學堂找了個位置坐下。林夕打量著周圍的人,這些學員都是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選派來參加此次進修班的縣委書記。不看不知道,林夕本來以為自己三十歲能當上縣委書記已經夠年青的了,可一看周圍才知道自己也並不年青了,周圍的學員,最小的看上去也就二十六七歲,最大的也不過四十來歲。看來能參加這個進修班的都是各地的精英,未來的棟梁。
快到兩點的時侯,坐在主席台上的人才繼續到齊,最讓林夕吃驚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不少以往隻能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人物。坐在最邊上的黨校副校長主持了今天的開班儀式。
開班議式很簡單,黨校的常務副校長和中組部的一位副部長先後作了講話,最後由進修部部長宣讀了在校期間學員必須遵守的一些紀律要求。
簡潔的開班儀式讓林夕見識了黨校高效率的辦事作風,看來這些年一直提倡的開短會,講短話的會議要求在這裏已經實現了,可是在下麵的基層單位為什麽卻一直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呢?林夕暗中納悶。
晚上的會餐和迎新晚會隻不過是給林夕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學員們一次彼此增進了解的機會。全班80餘人因為來自祖國各地,雖然近年來國家一直大力推廣普通話教育,特別是要求全國各地公務員也更是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必須講好普通話。
可是這些學員的地方口音還是重得讓人吃不消,也因此形成了幾個小的團體,不然的話,連彼此在說什麽都聽不懂,又怎麽可能溝通?東北三省的幾名學員因說話有著更多的共同特點,當然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小團體,其他學員也各自按照地域分成了各自的團體。
雖然大家以前都不熟悉,但在這裏大家都是普通的學員身份,彼此間又不需要小心防範,其實在大家的內心深處也渴望著交流,隻是在原來工作的地方,大家都要拿出一種威嚴,一種領導特有的威懾力,大家都在戴著一幅假麵具做人,現在終於把這幅假麵具摘掉了,所以大家很快就談到了一起,交流著各自的一些心得。
正式開課後,林夕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了,他來這裏隻有兩上目的,一個是努力學習好老師所講的內容,另一個是多交朋友。
給林夕他們授課的老師都是黨校有名的老師,不但博學多才,更可貴的是這些老師都有著一種特有的文人氣息,但決不是那種愚腐的酸氣,而是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大氣,這讓林夕羨慕不已,暗道不虛此行。
學習的內容對林夕來說不存在一點難度,除了上課時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外,林夕還經常到黨校的大圖書館查找各種資料。以加強自己的政策理論修養。
來到學校已經一個月了,林夕也交到了不少朋友,不僅有同班的學員,而且還有學校的老師。特別是同為東北三省的其他兩個省的幾名學員性格都是十分豪爽,林夕發揮了他能喝酒的長項,他的酒量讓這幾名自以為酒量不錯的同學大開眼界,在酒精的熏陶下,沒幾天就成了好朋友、好哥們。
這天又是周末,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學習後,宋學堂約林夕還有幾名學員一起到市裏去玩玩。林夕本來不想去,他想利用周末時間泡圖書館的,可是禁不住其他人的勸說,而且林夕已經一連推了幾次酒會,已經讓這些人有一點不高興了,林夕今天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再推拖,而且他覺得自己也應該與這些人走得更近一些,所以便答應了宋學堂。
一行六個人,除了林夕、宋學堂外,還有吳瑞、向城、仁良、龔海濤等四人,打了兩輛車,直奔市中心。宋學堂一上車就打電話。林夕知道,宋學堂是在給他們縣駐京辦事處負責人打電話。林夕在青吉時,也有人建議他在燕京設上駐京辦事處,可被林夕一口否決了。
林夕對全國各省、市的駐京辦雖然了解不深,但還是有一定耳聞的,知道這些所謂的駐京辦除了爭取中央相關部門的資金撥款、進行招商引資和拉關係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服務員的角色。一旦家鄉來了領導,他們就要負責安排好吃、喝、住、行及購物等事項。
雖然作用是有,可是林夕覺得青吉隻是一個小小的縣城,設立駐京辦有些得不償失,中央各部委領導們的胃口早就被各省、市的駐京辦養大了胃口,自己一個年財政收入不過幾個億的小縣,拿什麽跟人家比?外一禮送得少了,被人家以為是沒瞧起人家,那不是弄巧成拙了嗎。
不過宋學堂就不一樣了,安西縣是省會城市的下屬縣,每年的財政收入都在十幾億左右,有錢好辦事,所以安西縣的駐京辦事處可是辦得風風火火。
一會兒功夫,宋學堂已經打完了電話,轉過頭對林夕和另一人道:“行了,晚上就安排在鴻運酒樓,吃完飯,再去唱會兒歌,泡個澡,怎麽樣,這麽安排,大家有沒有什麽意見?”
林夕和另一人都搖搖頭,表示讚同宋學堂的安排。
半個小時左右,出租車來到了鴻運酒樓門前,安西縣駐京辦事處的主任馮振已經等在這裏。一看宋學堂下了車,忙迎了過來,搶著付了兩輛出租車的車款。
林夕等人以前見過馮振,前幾次宋學堂請大家吃飯,每次都會叫他,最後結帳的也一定是馮振。所以大家對馮振也不陌生,衝馮振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馮振付過車款,走到宋學堂身邊道:“宋書記,都安排好了,還是上回的蘭花廳。”
宋學堂點點頭,馮振又跑到前麵為眾人帶路。馮振對宋學堂可是半點不敢得罪,就怕宋學堂一不高興撤了他這個駐京辦主任,現在就是拿個副縣長來換,馮振也不幹。
[]
(全本小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