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張牧的傷勢也漸漸平複。


    此刻,張牧騎著一頭棗紅馬,在永康縣城外的小路上,跑的汗流浹背。


    這些天,張牧也沒有閑著,先從騎馬開始學,如今好歹是個武官,不會騎馬總是坐著車,麻煩不說,總讓人笑話。


    幾乎大明朝的官員,騎馬是必修課,就是國子監貢生,除了學習經文之外,騎射也是必修課之一。


    畢竟,這年代如同外放到了富庶繁華的地方也到罷了,外放到了偏遠地區,不是平叛就是抓捕賊人,不過騎射,怎麽能行?


    況且,大明朝以武立國,這一股彪悍風氣正在盛行,尤其是洪武朝,清流文官沒有形成氣候,那有官員不會騎馬的?


    至於射箭麽,那東西被張牧想象的要難一些,嚴厲的騎射十分霸道,仔細一問,嚴厲八歲便開始,學了十多年,如今才能在馬上百步穿楊,絕非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


    張牧覺得,武功再高,也敵不過火槍,如今火藥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就琢磨做幾把槍,哪怕是火繩槍,總比弓箭要威力大一些。


    所以也沒怎麽學,倒是準備了弄了一把上好的諸葛連弩,以備不時之需。


    “籲!”


    張牧跑到了河灘邊上,勒住了馬韁翻身下來,這匹馬名叫小烏騅,是嚴家送的,溫順而且聽話,耐力也不差,從小就是上好精飼料喂大,十分健碩。


    而且,這馬送到了張牧手裏,已經被馴的極其聽話,即便是放開了它,都不會遠離主人一步,十分難得。


    張牧將它牽到了河邊,小烏騅便大口大口的痛飲起來,張牧氣喘籲籲的坐在石頭上,休息體力。


    騎馬是個力氣活,時時刻刻要踩著馬鐙,雙腿要夾緊馬腹,起初不適應顛簸,稍微跑快點在馬上就東倒西歪。


    這些天已經初步適應,算是完成了來到大明之後的一個心願。


    片刻後,嚴厲和嚴素緊隨其後趕到,翻身下馬之後,嚴素鬢角香汗淋漓,用袖子擦了擦便坐到了張牧身邊。


    嚴厲將水囊接下來遞給了張牧,張牧大口大口的喝了兩口道:“這騎馬還是太累了。”


    “習慣了就好。牧之,咱們什麽時候動身去溫州?”嚴厲問道。


    “韓方山已經送來了信,身份,路引都已經準備好,眼下就等陶行昌那邊。隻要他那裏有了消息,咱們就能啟程。”張牧說道。


    嚴素聽到張牧又要走,心裏不免的有些失落,如今張牧也不需要人保護,他也沒有借口再跟著張牧亂跑,想到這裏,就有些悶悶不樂。


    張牧回頭看了她一眼,嚴素今日穿著一席黑色的緞麵的短打,束著長發,幹淨利落,英姿颯爽。


    剛才一番疾奔,如今白皙的俏臉上透著一抹迷人的紅暈,胸前微微的起伏著,讓人看著心就一動。


    張牧從懷裏掏出來手帕便給她擦汗,嚴素竟然也沒有躲,肩並肩坐著,嚴素反而嫣然一笑。


    嚴厲看到這一幕,便咳嗽道:“我去那邊轉轉。”


    作為大哥,他也知道他這妹妹,是看上張牧了,反正嚴家上下看上去也沒有絲毫反對這門親事的意思,反而都十分高興,再者,嚴厲也覺得張牧倒是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人。


    這樣的妹夫,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隻要兩個人不做出來什麽太過分的事情,他也懶得管。


    “是不是不想回家?”張牧回頭笑吟吟的問道。


    “回家多沒意思,成日裏被被關在監獄裏一樣,每天被一群丫鬟婆子跟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別提多沒意思了。”嚴素順手揪了一顆野草,捏在手裏,纏在指頭上說道。


    “等會回去,我給你爺爺寫信一封,這樣你就能跟著我去溫州了。”張牧說道。


    這層窗戶紙,張牧有心不捅破,本來來自現代,對媒妁之言那一套就十分反感,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大家日後見到也尷尬,不如就像現在,耳鬢廝磨,心有靈犀,張牧覺得挺好。


    “真的啊?”聽到這裏,嚴素那一雙炯炯有神的丹鳳眼,頓時放光。


    “我什麽時候晃點過你?再說了,你一個男娃娃,幹啥非要跟千金小姐一樣被關在家裏啊?出來見見世麵也是應該的。”張牧說道。


    嚴素聽到這裏,不由一笑,也不知道張牧是真傻還是假傻,便笑道:“快看,那裏有一隻呆頭雁。”


    “那呢?”張牧好奇張望著,當下反應過來道:“好啊,你敢取笑我,看我收拾你。”說完就便撓癢,嚴素趕忙嚇的站起來就跑。


    就在這個時候,張牧聽到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回頭望去,便看到陶行昌騎著一頭黑馬,匆忙的到了河灘上,翻身下來急忙朝著張牧而來。


    張牧趕忙上去,兩個人一見麵,陶行昌急忙給張牧行行禮,張牧一把扶住了他道:“出什麽事情了?”


    “張大人,倭寇來了。前天夜裏在突然在金鄉登陸,燒了七八個村子,當地的衛所已經派人去圍剿,不過撲了一個空。我這邊打聽完了,就急忙回來稟告。”陶行昌氣喘籲籲的說道。


    張牧知道,這應該是一小股倭寇,大股倭寇,怕是隨後就會到。


    東南沿海,馬上就不會天平了。


    而且,張牧看過浙東的海防部署,整個江浙的重兵,幾乎都在浙東海岸線上,大明雖然沒有財力鑄造水師,但是對東南沿海,那是嚴防死守。幾乎每隔三十裏就有邊衛駐紮。


    而且金鄉本身就駐守的有一個邊衛,距離金鄉五十裏就有浦門的一個所,加起來六千多人,竟然讓這一小股倭寇跑了,這裏麵就大有文章。


    “回府,我們得動身了。你那邊安排的如何?”張牧問道。


    “大人放心,溫家的情況我們已經摸查的清楚。韓百戶昨天帶著浙西的兄弟們已經抵達了。就等著你去主持大局。”陶行昌說道。


    當下,張牧帶著嚴家兄妹便匆忙回到永康,跟張文廣交代了一番費肥皂蠟燭的事情,收拾了一下衣服,匆忙的從永康出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染指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眸本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眸本尊並收藏染指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