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廣闊的淮北平原上,倚沱河而居的大秦莊告別了秋冬的蕭條,杏花敗過,粉紅的桃花就開出來了,加上早已抽出嫩芽的柳枝在飄舞,景色清新了不少。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批批城市的高、初中畢業生積極響應毛主席號召,告別父母、告別繁華舒適的都市生活,千裏迢迢來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不知道是位置偏僻,還是這裏的人從未到過大城市,聽說有三個上海知識青年要到這裏落戶,全村的男女老少早已聚集在村頭飛灰揚塵的大路旁,等待著看看大上海人的模樣。
接到公社的通知,隊長秦大海一大早晨就派人趕著牛車接去了,上午十點鍾秦忠良就把三個女青年接了回來。她們剛下車,在隊長的示意和帶領下,大家都鼓起了掌表示歡迎。看著她們文靜細嫩的模樣,老人們估摸著她們的年齡:“最大十七、八歲!”心中不免為她們今後能不能受得了農村的苦擔心著;年輕小夥子看城裏姑娘的眼神有些發直,楞看著人家白淨的臉麵和漂亮的衣服;七、八歲的孩子們呆呆地看了一會又回到父母的身邊,手牽著大人的手;農村的姑娘們看了自感遜色,扭頭回家去了。
一個知青的什麽幹部說:“貧下中農同誌們、社員同誌們,你們好!這三個上海女青年來到這裏是接受你們的再教育的,別說農村的活不會幹,就連各種莊稼是什麽樣也不知道,希望你們今後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多教教,多幫助她們。謝謝大家!”說完,看三個知青有些拘謹,讓隊長叫群眾散去:“把她們領到住地去!”
社員回家了,隊長把三個知青帶到了早已打掃幹淨的兩間草房裏,安排她們坐下後說:“我就是這個生產隊的隊長,叫秦大海,以後有什麽困難找我解決。”三個知青這時見人少了,心裏也不怎麽緊張了,各人向隊長報了姓名:楊可、趙慧妹和方玲。隊長看了看她們,擔心地說:“你們能幹得了農村的活嗎?”
“能!”“能!”“能!”三個知青說。
這三個知青就這樣開始了尚未熟悉的農村生活。
正像農村人不會擺弄工廠裏的機器一樣,楊可、趙慧妹和方玲三人白天上工的哨子一響,隊長安排耪地,她們仔細看著其他社員耪地的姿勢,然後跟著學,雖說一開始的架勢有些不協調,但還是掌握了要領,耪得也不慢。幾天以後,莊稼根部的草也能耪淨了,換手、腳的挪動也像模像樣了。正像《朝陽溝》裏拴寶教銀環說的一樣:前腿弓,後腿蹬,心不要慌,手不要猛。隻是在耪各種莊稼去苗留苗的密度上需要時常提醒著。雖說一回生、二回熟,但對於在城市裏長大、從沒見過各種莊稼的姑娘們來說,也夠難為她們的了。有一天耪紅芋,楊可一連耪掉了三顆紅芋苗,隊長著實訓了一頓:“沒長記性!對你說多少次了,耪紅芋不要去苗,隻耪掉草就行了,你能接連去掉幾顆?像你這樣耪就省收了!”秦大海鐵青著臉,眼瞪著楊可,沒好氣地說。
“我不是想把紅芋苗根部的草耪淨嗎?”楊可紅著臉說。
“耪淨!耪淨!連莊稼都耪掉還載幹什麽?其他人怎麽不耪掉?”秦大海責問著楊可。“純粹是不想幹了!不想幹也得幹,反正大家不收工,你也不能收工。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你根本是不接受教育的。怕在太陽底下幹活,當初別到農村來。”秦大海沒完沒了地說著,社員們也都停止了幹活,向這邊看著聽著。
楊可剛才就眼含淚水沒哭出來,這一聽秦大海說她不接受教育,怕太陽曬、想早收工,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眼淚簌簌掉下來,委屈地說:“我當初報名到農村來,也是為了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我認為自己沒什麽錯。農村活我開始不會幹,不錯,可是我既然來了,就安心地幹,經受住鍛煉和考驗,不會幹的活,我虛心問詢,請教其他社員、貧下中農,我沒有哪一點不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你說我怕在太陽底下曬,想早收工回去,我不能接受。自從我來到你們生產隊以來,沒少出勤過一次,手上磨出血泡我都從來沒說過,磨一手老繭是為了煉一顆紅心,貧下中農、社員同誌們在太陽底下能曬多長時間,我楊可就能曬多長時間!”說完,看其他人都超過自己了,又趕忙幹了起來。
秦大海何許人也?自從三年前巴結上大隊書記張霸被提名當了隊長以來,不但作為黨員的重點培養對象,在大秦莊可以說是呼風喚雨,沒有一個敢和他頂嘴的。隻有一次,秦大棱和他因為安排幹輕活的都是他親近的幾個人吵了一架,被批鬥了幾場以後,大家隻能把不滿裝在肚子裏,看他不在的時候偷懶一回,磨磨洋工,表麵上還得說好話奉承他,甚至還有幾個在他屁股後邊轉的馬屁精。今天,他的所謂批評不但沒能使楊可接受反倒被人用高談闊論頂了回來,那真是蚊子曾經戰勝過大象,今天卻敗在蜘蛛手下,真是豈有此理!他怎能在眾人麵前丟掉這個麵子?更何況他還是堂堂的一隊之長?
“好了,今天上午就幹這些,回家吧!”秦大海一說收工,社員個個扛著鋤飛奔著往家去。“楊可回去,馬上帶水桶回來把幾顆耪掉的紅芋帶水栽上!”秦大海以命令的口吻說:“我在地頭等你。”
楊可回來後,倒在床上哭個不停。趙慧妹、方玲雖然同情,但看隊長態度堅決,也隻得勸楊可:“別哭了,快提著桶帶點水把那幾顆栽上,要是真曬死了,說不定他又要到‘五.七’辦公室告咱們的狀,挨領導的訓斥了。”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批批城市的高、初中畢業生積極響應毛主席號召,告別父母、告別繁華舒適的都市生活,千裏迢迢來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不知道是位置偏僻,還是這裏的人從未到過大城市,聽說有三個上海知識青年要到這裏落戶,全村的男女老少早已聚集在村頭飛灰揚塵的大路旁,等待著看看大上海人的模樣。
接到公社的通知,隊長秦大海一大早晨就派人趕著牛車接去了,上午十點鍾秦忠良就把三個女青年接了回來。她們剛下車,在隊長的示意和帶領下,大家都鼓起了掌表示歡迎。看著她們文靜細嫩的模樣,老人們估摸著她們的年齡:“最大十七、八歲!”心中不免為她們今後能不能受得了農村的苦擔心著;年輕小夥子看城裏姑娘的眼神有些發直,楞看著人家白淨的臉麵和漂亮的衣服;七、八歲的孩子們呆呆地看了一會又回到父母的身邊,手牽著大人的手;農村的姑娘們看了自感遜色,扭頭回家去了。
一個知青的什麽幹部說:“貧下中農同誌們、社員同誌們,你們好!這三個上海女青年來到這裏是接受你們的再教育的,別說農村的活不會幹,就連各種莊稼是什麽樣也不知道,希望你們今後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多教教,多幫助她們。謝謝大家!”說完,看三個知青有些拘謹,讓隊長叫群眾散去:“把她們領到住地去!”
社員回家了,隊長把三個知青帶到了早已打掃幹淨的兩間草房裏,安排她們坐下後說:“我就是這個生產隊的隊長,叫秦大海,以後有什麽困難找我解決。”三個知青這時見人少了,心裏也不怎麽緊張了,各人向隊長報了姓名:楊可、趙慧妹和方玲。隊長看了看她們,擔心地說:“你們能幹得了農村的活嗎?”
“能!”“能!”“能!”三個知青說。
這三個知青就這樣開始了尚未熟悉的農村生活。
正像農村人不會擺弄工廠裏的機器一樣,楊可、趙慧妹和方玲三人白天上工的哨子一響,隊長安排耪地,她們仔細看著其他社員耪地的姿勢,然後跟著學,雖說一開始的架勢有些不協調,但還是掌握了要領,耪得也不慢。幾天以後,莊稼根部的草也能耪淨了,換手、腳的挪動也像模像樣了。正像《朝陽溝》裏拴寶教銀環說的一樣:前腿弓,後腿蹬,心不要慌,手不要猛。隻是在耪各種莊稼去苗留苗的密度上需要時常提醒著。雖說一回生、二回熟,但對於在城市裏長大、從沒見過各種莊稼的姑娘們來說,也夠難為她們的了。有一天耪紅芋,楊可一連耪掉了三顆紅芋苗,隊長著實訓了一頓:“沒長記性!對你說多少次了,耪紅芋不要去苗,隻耪掉草就行了,你能接連去掉幾顆?像你這樣耪就省收了!”秦大海鐵青著臉,眼瞪著楊可,沒好氣地說。
“我不是想把紅芋苗根部的草耪淨嗎?”楊可紅著臉說。
“耪淨!耪淨!連莊稼都耪掉還載幹什麽?其他人怎麽不耪掉?”秦大海責問著楊可。“純粹是不想幹了!不想幹也得幹,反正大家不收工,你也不能收工。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你根本是不接受教育的。怕在太陽底下幹活,當初別到農村來。”秦大海沒完沒了地說著,社員們也都停止了幹活,向這邊看著聽著。
楊可剛才就眼含淚水沒哭出來,這一聽秦大海說她不接受教育,怕太陽曬、想早收工,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眼淚簌簌掉下來,委屈地說:“我當初報名到農村來,也是為了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我認為自己沒什麽錯。農村活我開始不會幹,不錯,可是我既然來了,就安心地幹,經受住鍛煉和考驗,不會幹的活,我虛心問詢,請教其他社員、貧下中農,我沒有哪一點不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你說我怕在太陽底下曬,想早收工回去,我不能接受。自從我來到你們生產隊以來,沒少出勤過一次,手上磨出血泡我都從來沒說過,磨一手老繭是為了煉一顆紅心,貧下中農、社員同誌們在太陽底下能曬多長時間,我楊可就能曬多長時間!”說完,看其他人都超過自己了,又趕忙幹了起來。
秦大海何許人也?自從三年前巴結上大隊書記張霸被提名當了隊長以來,不但作為黨員的重點培養對象,在大秦莊可以說是呼風喚雨,沒有一個敢和他頂嘴的。隻有一次,秦大棱和他因為安排幹輕活的都是他親近的幾個人吵了一架,被批鬥了幾場以後,大家隻能把不滿裝在肚子裏,看他不在的時候偷懶一回,磨磨洋工,表麵上還得說好話奉承他,甚至還有幾個在他屁股後邊轉的馬屁精。今天,他的所謂批評不但沒能使楊可接受反倒被人用高談闊論頂了回來,那真是蚊子曾經戰勝過大象,今天卻敗在蜘蛛手下,真是豈有此理!他怎能在眾人麵前丟掉這個麵子?更何況他還是堂堂的一隊之長?
“好了,今天上午就幹這些,回家吧!”秦大海一說收工,社員個個扛著鋤飛奔著往家去。“楊可回去,馬上帶水桶回來把幾顆耪掉的紅芋帶水栽上!”秦大海以命令的口吻說:“我在地頭等你。”
楊可回來後,倒在床上哭個不停。趙慧妹、方玲雖然同情,但看隊長態度堅決,也隻得勸楊可:“別哭了,快提著桶帶點水把那幾顆栽上,要是真曬死了,說不定他又要到‘五.七’辦公室告咱們的狀,挨領導的訓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