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書?我沒有那本書,到哪給她借去?我天天都忙死了。”經母親一提,秦明才想起來自己把答應張小妹借《紅樓夢》的事給忘了,就說,“我哪天見了對她說沒借著。”
“哪能那麽不誠信呢!你不是答應給人家借的嗎?”張嬸說著兒子,意思是讓兒子去見見他那個同學,看看能不能說到一塊去,能說到一塊去,兩人好了,她想使兒媳婦的想法不就達到了嗎。
秦明知道娘的用意,也不想直截了當地拒絕讓她說自己不誠信,就隨口說:“我最近兩天就給她送去,不失信了吧!”
“行。你整天忙得很,雖說晚送了,她也不會怪你的。”張嬸說著忙給兒子做飯去了。
且說王嫂,這‘成’人之美的美差使,別說丈夫還催著叫她趕快跟秦明說,就是丈夫不催,她也要把這件事盡早盡快地和秦明說,和張嬸說,讓他們高興,去掉額頭上的那塊愁雲,去掉心裏的那塊病。
“張嬸,秦明回來了嗎?”王嫂風風火火地老遠就大聲喊著向秦明家走過來。
張嬸聽到忠良媳婦這麽大的聲音喊著,不知道有什麽事,忙把鍋底下的火往裏推了推,快步走出來答應著說:“回來了!在那屋裏看書呢,有什麽事我叫他。”
“好事!喜事!”王嫂走到秦明看書的屋裏,秦明忙讓座,張嬸又回到鍋屋做飯去了。
王嫂明明看見張嬸從鍋屋出來了,轉眼之間又不見人,忙喊:“張嬸!你也來。”
“馬上就到。”張嬸一邊抓柴禾往鍋底下填,一邊答應著。
“有什麽話跟我說就是了,我娘正做飯呢!”秦明對王嫂說。
“做飯也沒有這事重要!跟你說,你有話都不跟人家說,跟你說有個屁用!狗屁都不懂!”王嫂沒好氣地對秦明說。
“來啦!來啦!”張嬸聽到忠良媳婦在對兒子發火,不知出了什麽事,急急忙忙把盆裏和好的麵三拉兩拽貼在鍋裏又填了把柴,手也沒洗來到堂屋說:“出什麽事了?”
“就是出事了才來找你們娘倆的,你知道你兒子做什麽錯事了嗎?讓他自己說!”王嫂一本正經,把張嬸嚇得麵色發白。
“你有什麽事直接說,別裝神弄鬼地嚇唬人,好嫂子!”秦明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我沒做錯什麽事。”
“這還差不多,既然知道我是你好嫂子了,我就好人做到底,為你辦件好事。”王嫂轉過臉來對張嬸說,“老嬸子,我想給弟弟說個媳婦你說是不是喜事,好事?”
“你剛才一驚一乍的我真弄不清是怎麽一回事。多少年沒經過什麽事,咋一聽怪害怕的,原來沒什麽事我就放心了。”張嬸說:“你能為你弟弟著想,嬸子感謝你,隻是俺這條件得照實跟人說清楚,別哄人,別瞞人。”
“這個你放心,咱一就是一不是二,二就是二不是一,什麽就是什麽。不過人家不嫌你家窮,願意刷你家的碗,我還能在中間說什麽呢?”王嫂對張嬸說:“隻是人有點生明明的氣,人一個大姑娘找著和他說話,他竟能不理人家!弄得人白芋不是白芋,蘿卜不是蘿卜的,收不了場,下不來台,所以說剛才我批評他狗屁都不懂呢。”
“誰不是個臉麵!人既然能跟你說話,你就應該和人說話,這才叫禮尚往來!說個話怎麽的?是小了你拉?還是矮了你啦?不知禮!”張嬸數落著兒子。
“娘!你別聽風就是雨,聽王嫂瞎編,我不理誰了,讓她給我拿出證據來!瞎編誰不會編?我要編比她編的還圓滿呢!”秦明說。
“長本事了,兄弟!你快青出於藍勝於藍了是不是?我今天就當場拿出事實讓你點頭承認!嘴硬!能硬到哪裏去?怎不能比茅廁的石頭還硬!”王嫂說。
“說吧,我聽著,是什麽樣的根據!”秦明想想,“沒有誰和我說話我沒理人的?”
“你聽好!二芹是不是初中的同學?”王嫂問。
“是。”秦明回答著,忽然想起在初三快畢業的時候是有一個叫二芹的找自己說過話,當著很多同學的麵沒理她是事實。還沒等他解釋,王嫂話又出口了。
“有沒有找你說過話?就是你不理睬人家的那一次。”王嫂胸有成竹地步步緊逼,因為什麽話她表妹全跟她說了。
“是事實。”秦明承認了。
“那不就行了嗎?一口一個‘是’,一口一個‘事實’!還狡辯啥,嘴硬啥?認個錯不就完了嗎?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王嫂說。
“你們說著,我看看鍋裏的饃熟沒熟。”張嬸走了出去。
“王嫂,她當時是當著好幾個同學的麵說的,叫我放假到她家玩去,我都羞紅了臉,哪還有話說去?不是現在,那是當時,一個男同學答應一個女同學說,‘行!我有時間一定到你家玩去!哪怕抽時間也到你家玩玩’嗎?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秦明終於有了解釋的機會。
“那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男同學就不能到女同學家玩玩了?犯什麽法嗎?封建思想!”王嫂說。
“犯什麽法!當時同學之間不談情說愛的,違反就是犯法!俺上學不容易,不想上那個當!”秦明進一步解釋說。
“上當!人家還上你的賊船呢!你知道人家一直在等你嗎?臭小子!”王嫂開起了機關槍。
“不知道。”秦明平和地說。
“你是不知道,可是人家剃頭的挑子盛水的那頭是熱的。”王嫂說,“你看怎麽辦?同意還是不同意?”王嫂問秦明。
“我認為不合適。”說過,秦明馬上補充說,“不合人家的適。”
“不合你的適,還是不合誰的適,你說個明白。”王嫂說。
“不合她的適。王嫂你自己看看,滿屋子看看,我家有什麽?糧食有多少?添個人吃飯,再花錢娶來家,我真的沒有錢。我一個月十多塊隻夠買幾分錢一斤的紅芋幹,我不想讓人跟我受這個罪、吃這個苦。同時屋上麵還露著天,看太陽不要開門了,秋後,西北風刮來就隻有聽《秋風為茅屋所破歌》了。‘安得廣廈千萬間’?我連一間半間都沒有,怎麽能去大庇天下寒士,大庇別人‘共歡顏’呢?上學時她和我說話我沒理睬她是我的不對,別說認錯,賠禮道歉都可以,這些我自己向她說清楚。我的好王嫂,你關心我的好心我理解,隻是這件事你讓我考慮考慮再說好嗎?”秦明看著自己的條件,動情地,也是出自內心地說了這些話。
“哪能那麽不誠信呢!你不是答應給人家借的嗎?”張嬸說著兒子,意思是讓兒子去見見他那個同學,看看能不能說到一塊去,能說到一塊去,兩人好了,她想使兒媳婦的想法不就達到了嗎。
秦明知道娘的用意,也不想直截了當地拒絕讓她說自己不誠信,就隨口說:“我最近兩天就給她送去,不失信了吧!”
“行。你整天忙得很,雖說晚送了,她也不會怪你的。”張嬸說著忙給兒子做飯去了。
且說王嫂,這‘成’人之美的美差使,別說丈夫還催著叫她趕快跟秦明說,就是丈夫不催,她也要把這件事盡早盡快地和秦明說,和張嬸說,讓他們高興,去掉額頭上的那塊愁雲,去掉心裏的那塊病。
“張嬸,秦明回來了嗎?”王嫂風風火火地老遠就大聲喊著向秦明家走過來。
張嬸聽到忠良媳婦這麽大的聲音喊著,不知道有什麽事,忙把鍋底下的火往裏推了推,快步走出來答應著說:“回來了!在那屋裏看書呢,有什麽事我叫他。”
“好事!喜事!”王嫂走到秦明看書的屋裏,秦明忙讓座,張嬸又回到鍋屋做飯去了。
王嫂明明看見張嬸從鍋屋出來了,轉眼之間又不見人,忙喊:“張嬸!你也來。”
“馬上就到。”張嬸一邊抓柴禾往鍋底下填,一邊答應著。
“有什麽話跟我說就是了,我娘正做飯呢!”秦明對王嫂說。
“做飯也沒有這事重要!跟你說,你有話都不跟人家說,跟你說有個屁用!狗屁都不懂!”王嫂沒好氣地對秦明說。
“來啦!來啦!”張嬸聽到忠良媳婦在對兒子發火,不知出了什麽事,急急忙忙把盆裏和好的麵三拉兩拽貼在鍋裏又填了把柴,手也沒洗來到堂屋說:“出什麽事了?”
“就是出事了才來找你們娘倆的,你知道你兒子做什麽錯事了嗎?讓他自己說!”王嫂一本正經,把張嬸嚇得麵色發白。
“你有什麽事直接說,別裝神弄鬼地嚇唬人,好嫂子!”秦明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我沒做錯什麽事。”
“這還差不多,既然知道我是你好嫂子了,我就好人做到底,為你辦件好事。”王嫂轉過臉來對張嬸說,“老嬸子,我想給弟弟說個媳婦你說是不是喜事,好事?”
“你剛才一驚一乍的我真弄不清是怎麽一回事。多少年沒經過什麽事,咋一聽怪害怕的,原來沒什麽事我就放心了。”張嬸說:“你能為你弟弟著想,嬸子感謝你,隻是俺這條件得照實跟人說清楚,別哄人,別瞞人。”
“這個你放心,咱一就是一不是二,二就是二不是一,什麽就是什麽。不過人家不嫌你家窮,願意刷你家的碗,我還能在中間說什麽呢?”王嫂對張嬸說:“隻是人有點生明明的氣,人一個大姑娘找著和他說話,他竟能不理人家!弄得人白芋不是白芋,蘿卜不是蘿卜的,收不了場,下不來台,所以說剛才我批評他狗屁都不懂呢。”
“誰不是個臉麵!人既然能跟你說話,你就應該和人說話,這才叫禮尚往來!說個話怎麽的?是小了你拉?還是矮了你啦?不知禮!”張嬸數落著兒子。
“娘!你別聽風就是雨,聽王嫂瞎編,我不理誰了,讓她給我拿出證據來!瞎編誰不會編?我要編比她編的還圓滿呢!”秦明說。
“長本事了,兄弟!你快青出於藍勝於藍了是不是?我今天就當場拿出事實讓你點頭承認!嘴硬!能硬到哪裏去?怎不能比茅廁的石頭還硬!”王嫂說。
“說吧,我聽著,是什麽樣的根據!”秦明想想,“沒有誰和我說話我沒理人的?”
“你聽好!二芹是不是初中的同學?”王嫂問。
“是。”秦明回答著,忽然想起在初三快畢業的時候是有一個叫二芹的找自己說過話,當著很多同學的麵沒理她是事實。還沒等他解釋,王嫂話又出口了。
“有沒有找你說過話?就是你不理睬人家的那一次。”王嫂胸有成竹地步步緊逼,因為什麽話她表妹全跟她說了。
“是事實。”秦明承認了。
“那不就行了嗎?一口一個‘是’,一口一個‘事實’!還狡辯啥,嘴硬啥?認個錯不就完了嗎?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王嫂說。
“你們說著,我看看鍋裏的饃熟沒熟。”張嬸走了出去。
“王嫂,她當時是當著好幾個同學的麵說的,叫我放假到她家玩去,我都羞紅了臉,哪還有話說去?不是現在,那是當時,一個男同學答應一個女同學說,‘行!我有時間一定到你家玩去!哪怕抽時間也到你家玩玩’嗎?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秦明終於有了解釋的機會。
“那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男同學就不能到女同學家玩玩了?犯什麽法嗎?封建思想!”王嫂說。
“犯什麽法!當時同學之間不談情說愛的,違反就是犯法!俺上學不容易,不想上那個當!”秦明進一步解釋說。
“上當!人家還上你的賊船呢!你知道人家一直在等你嗎?臭小子!”王嫂開起了機關槍。
“不知道。”秦明平和地說。
“你是不知道,可是人家剃頭的挑子盛水的那頭是熱的。”王嫂說,“你看怎麽辦?同意還是不同意?”王嫂問秦明。
“我認為不合適。”說過,秦明馬上補充說,“不合人家的適。”
“不合你的適,還是不合誰的適,你說個明白。”王嫂說。
“不合她的適。王嫂你自己看看,滿屋子看看,我家有什麽?糧食有多少?添個人吃飯,再花錢娶來家,我真的沒有錢。我一個月十多塊隻夠買幾分錢一斤的紅芋幹,我不想讓人跟我受這個罪、吃這個苦。同時屋上麵還露著天,看太陽不要開門了,秋後,西北風刮來就隻有聽《秋風為茅屋所破歌》了。‘安得廣廈千萬間’?我連一間半間都沒有,怎麽能去大庇天下寒士,大庇別人‘共歡顏’呢?上學時她和我說話我沒理睬她是我的不對,別說認錯,賠禮道歉都可以,這些我自己向她說清楚。我的好王嫂,你關心我的好心我理解,隻是這件事你讓我考慮考慮再說好嗎?”秦明看著自己的條件,動情地,也是出自內心地說了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