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姐與九哥定親,兩家歡喜,雖有幾家原打量著搏一搏好與府君做親家的人不免腹內微酸,然申氏在此處做了好幾門親,便酸,也有幾個陪著一道被酸的。酈、洪兩家親事又是在洪謙中舉之後方大張旗鼓使官媒登門,彼時洪謙身份在這江州城裏也不算次了,倒少了些口舌是非。


    厚德巷裏左鄰右舍不是與先前程老太公多少年老鄰居,便是紀主簿家這等後來陰差陽錯與洪謙、秀英夫婦得投機的,都程老太公餘澤,也是洪謙敦厚,方有此福報。趙家那處自從林氏死了,也與程、洪兩家添了些來往。玉姐與九哥定親後,各家娘子們不夠翻箱倒櫃,要尋些兒好首飾,預備著玉姐出門子前添妝使。


    何氏尤其忙碌,秀英這些年待她家著實不薄,年節不消,單是娥姐當年出嫁時秀英兩番相贈,便已是價值不匪。先前兩人處得再好,也是秀英帶著些兒巴結,如今恰掉了個個兒,洪謙已是舉人,紀主簿也不過是個舉人出身,且紀主簿恐晉身無望,洪謙來年赴京,不定就是個進士。紀主簿之升遷,也因與洪家處得好,得洪家親家酈府君之允,代為保薦,欠下了一個大大的人情。


    旁人不,這玉姐實是她眼裏看著長大的,雖女人要靠著男人方好是“夫榮妻貴”,然妻賢夫少禍,玉姐那般人物,推著夫婿往上走也是情喇中。九哥是吳王親孫,日後前程未必不遠大。自定親後,九哥往常往洪宅裏去,顯是極重這門親事,玉姐日後在夫家,也是站得住的。


    這些事兒全在何氏眼中看得分明,再不能似先前那般相處。又娥姐隨夫上京數年,與父母骨肉分離,每有書信至,雖是報喜不報憂,何氏也看得出來,這京中生活實比不得江州的。洪謙赴京,何氏還想著,至少也要托他捎封信去。


    這麽想著,何氏便當成一件大事來辦,壓箱底兒的首飾都翻出來了,都嫌不好。咬咬牙,將攢下來的一匣子寶石拿出來,挑出幾顆大的紅寶石,又取一包金子,雇乘轎兒,親去金銀匠人那裏,訂下全副的金頭麵來。回來路上停住了轎兒買幾匣上好的細,往洪宅去尋秀英話。


    秀英正在那裏算賬,玉姐定了親,少往外走,叫她拘在家裏或做針線或寫字兒,間或為金哥發蒙,姐弟兩個都有事做,秀英便有功夫處置家務。聽何氏來,忙叫迎了進來,那頭何氏進來,寒暄兩句便叫“春蘭”。春蘭上來將手中細匣子放下,何氏道:“卻才我往那街上去,冷不丁兒見著這心鋪子,記著是你們家裏愛吃的,便買了些兒來。”


    秀英道:“嫂子忒客氣,到我這裏,與在家是一樣的,哪用帶這些來哩。”何氏道:“又不值什麽!拿與金哥吃,淡淡嘴兒。”又問玉姐和金哥。秀英道:“玉姐教她兄弟識字哩。”何氏便不要見。隻今年之考語已下,酈府君與紀主簿寫了優評,又有薦書等,估摸著不日便有公文下來,界時不定洪謙是不是已經在京中高就了,是以年前紀家在泰豐樓訂了席麵,要請洪家吃酒。


    秀英道:“且是府君出力,與我們有何相幹?”何氏道:“不是你們,府君怎就知道他哩?應該的。”秀英道:“這些年嫂子看顧我們這許多,有甚謝不謝的?”兩人客氣許久,秀英方應了:“我與我們家那口子去。”何氏笑道:“那可好,”又問秀英,“大姐兒已定了親事了,何時過門兒?”


    秀英道:“那家裏九哥上頭還有三四個哥哥的親事未辦哩,他家六哥定的是京裏吏部孫尚書的孫女兒,完婚也要到京裏,便拖住了。正正好兒,我也不舍得玉姐這般便要嫁人,多養她二年,總也養得起。”


    何氏笑著接口道:“過了年,你家洪兄弟再中個進士,大姐兒出門子時也好看——嫁妝備得怎樣了?既然妯娌是尚書家的孫女兒,嫁妝想不會次了,大姐兒這副嫁妝可不敢輕了。看府君家九哥兒也是相貌堂堂,一副有福的模樣兒,將來怕不有大出息哩。”


    秀英道:“我正算來。原沒想她嫁到那家的,如今看,卻要多備些兒哩。我阿婆也曾與玉姐一份子嫁資,與我當年的相仿,在這裏也算很不少了。卻不好閨女出門子爹娘不與嫁妝,倒拿曾外祖母的錢不是?嫂子幫我想想,可還要添些甚好哩?”


    秀英問何氏,也是有個緣故的,她與林老安人商議,便是林老安人勻出的那一份嫁資不算,秀英再添一份等值的,湊作了七十二抬的嫁妝,縱嫁與尋常宗室,也很能看了。數目有了,這嫁妝究竟要怎生安排,也是個學問。秀英識得的官娘子,也隻有何氏一人而已。雖紀主簿也不是甚樣大官人,總是在衙門裏混過的,好歹知曉些兒。


    何氏也拿出混身解數來,與秀英拿主意,要多少緞子多少絹綢,首飾要哪些兒好,又有家俱要甚樣的,好要再放些兒字畫:“你們家也是讀書人,府君也好這個。”


    兩人直了大半個時辰,尚沒完,卻又到了晌飯時分。秀英要留何氏用飯,何氏道:“我那家裏也離不得人哩。”臨行又再三,訂好了席麵,不日一定要賞光一類。秀英也應了。


    送走何氏,秀英又看了一眼手中的單子,再算一回家中的銀錢,這二年與申氏聯手,著實賺了不少,她不憚於全添給了玉姐,隻要洪謙還能再進一步,這些銀子,還真個不算什麽。秀英也擔心,玉姐幾個妯娌娘家,再也是個官兒,恐怕銀錢也不少,九哥又是申氏的獨子,萬不可失了底氣。女人在婆家的底氣,靠父、靠夫、靠兒,眼下隻好盡力與她做臉了。秀英盤算著,除開單子上開裂的,再私與玉姐備下一千銀子的私房錢。


    ————————————————————————————————


    卻秀英盤算好了嫁妝,待飯後洪謙喝茶閑坐,不讀書時,拿來與洪謙看。洪謙看一眼單子,道:“你看著辦便好。”秀英道:“字畫哩?家裏還有些兒,卻不夠上好。”洪謙道:“那也沒甚大不了,又不是這二年便要過門兒,往後有的是機會弄來。”且還有蘇半仙兒呢,玉姐出門子,他要不寫些甚送來,倒不像他了。


    洪謙這樣,秀英一想,也對,便收了單子。洪謙卻又:“咱家中事收拾得怎樣了?來年開春便要上京。”秀英問道:“真個要全家一道兒走?去了京裏,靠甚過活?是這裏收了租子送到京裏,還是這些都賣了,到京中置業?這些日子,我與親家母也話哩,她雖不曾在京中長住,倒是知曉京中事兒,那裏房兒也貴、地也貴,連吃喝都貴哩。這裏的房兒、地,折價賣了,往京中還不定能買多少哩。”


    洪謙道:“京中生活,也沒那麽難。盡夠了。我有功名,一路帶些貨物去,也不用抽稅。旁的不須多帶,本地的土產略帶些兒,倒是胡商上回販來的胡椒,統統帶了去。”天朝本不產胡椒,皆是胡商販來,“椒”之意,乃是有重味之香料,加一“胡”字,便是注明其出處。既是本地不產,自然物以稀為貴。從來有兩入天朝,一是西北旱路,二便是這東南水路。水運比陸運,都是量又大,花費又少。胡椒在京中,也是個高價,且不易得。再這個實是比帶甚土儀劃算。[1]


    秀英道:“咱家根基在這裏,到了京裏,沒著兒沒落兒的。紀家嫂子,娥姐信裏,便是有錢,也難在京裏尋找著好房兒哩。且女婿父母都在此間,玉姐隨我們去了京裏,成親時再送他回來?你……就這般捏得穩瓶兒,兩家都往京裏去?”


    洪謙注目秀英,半晌,方道:“女婿是吳王嫡孫,無論在何處,隻要成婚,便須稟京中宗正,也須返京拜見祖父母。至於我,咱們終須到京裏去,索性免遭二回罪了,雇幾條船,帶了家什,就在京中安頓下來。”橫豎他已經是舉人功名了,遷往京中安頓這等事,雖不太容易,卻也不太難。


    秀英終是有些不舍江州,仍勉力一試,道:“那……金哥呢?他總落在我娘家戶頭上。還有蘇先生,他雖有名,卻聽是開罪了皇太後的,要不當年也不致叫逐出京來,咱們去京裏了,他一個老人可怎生是好?又愛吃雞腳,又神神叨叨,還總不識得路……”


    到最後,洪謙忍不得,笑出聲兒來,高高低低,笑得秀英泄氣看他。洪謙笑容未斂,道:“你知他是怎生得罪的皇太後?為誰吃這番苦頭?又知他何以這些年不回京,卻不著急家裏?他且有數兒哩,況且他也快回去了。問問他,願意回,咱便一道返京。是時候兒了。”


    秀英道:“這內裏詳情,我婦道人家終不知道,你既拿得準,走便走。隻是……我娘與阿婆……”


    洪謙道:“一道走,明年河麵開了便啟程,船行得穩,縱上了年紀也不怕。船裝得多,家什等都帶了去。房子不要賣了,田地、商鋪也不須賣,急脫手,總要折些兒。家裏餘的銀錢總還有幾千,帶上就是了,盡夠了。”


    秀英見他主意一定,思自己已是洪家婦,往後榮辱總是係於他身,他既拿得穩,從一贅婿熬成了舉人,又要考進士,滿身的能耐自是不須猜疑,答應一聲兒,又:“家裏這些人呢?也都帶?”洪謙道:“留下兩個看房兒的,兩個收租子的,鋪子裏的人不動,旁的都帶走。”秀英道:“那就須得雇兩條船兒。”洪謙道:“雇便雇。”


    秀英見他麵色堅毅,顯不是能勸得動的,隻得道:“若不急變賣,倒不費甚事,所慮者唯有玉姐的嫁妝而已。金銀珠寶一類倒是現成,家俱便有些兒不湊手。娥姐入京,婚床者不曾帶得,紀家嫂子起便是恨恨,我總想與玉姐帶張床走。”洪謙道:“你前幾年不是也攢了些兒麽?便叫他們動起手來,橫豎是雇了船,盡載得動。”


    秀英應下了,原本上京之事洪謙早經過,她並不肯輕信洪謙要將這一家子統帶了去,是以隻收拾洪謙行李,現在要緊著辦,要緊的便是家業如何處置,倉促變賣,必要折本兒。洪謙既不須賣,秀英心道,隻當一家子往京裏去遊玩一回,我也是就近了伺候他吃喝。玉姐早晚要出門子,嫁妝家俱這二年也該攢造,現在不過是早些兒動手罷了。


    另卻有一事,須得與洪謙商議:“玉姐出門子,除開財物,總還要陪送幾個人。茶兒與朵兒已長大了,且是自幼用慣了的,是要帶去的,李媽媽看著玉姐長大,情份也是不同,除開她三個,總要幾個男仆。且茶兒比玉姐還長著兩歲,也好要配個人。玉姐婆家雖是富貴,人卻多,一分二分的,分到她手裏使的好人恐不多,咱須與她配齊了才好。我尋思著,將茶兒配家裏一個伶俐的,或是來安兒或是捧硯又或是哪一個,算作一個陪房,另與玉姐買兩個丫頭,帶著使喚。”


    洪謙道:“這事須問問袁媽媽與茶兒兩個,忠仆難得,萬毋因一時配錯了人,鬧得離了心。”秀英道:“這個我卻醒得。且袁媽媽我也不想叫她跟著去,咱家人口少,她也省事兒。那家裏人口多,幾個兒媳婦兒各有陪房,一處混,縱再和睦,玉姐有親婆婆看顧,人又機靈,自是無事。朵兒認個死理兒,隻跟著玉姐也無礙,茶兒精明,人欺不得,袁媽媽卻是個老實頭兒,不相宜。”


    洪謙一頭:“此事便交與你。”秀英道:“那玉姐隨咱上京,怎生與親家來?他家五哥帶著娘子回京上玉牒兒,親家都抽不開身回去哩。”洪謙道:“這地方兒有多肥厚,你與親家做胡商生意的當知曉,縱是親王家兒子,京中豈許他在這裏多留?且他又是個不會經營的,不出二年便有人要擠他出這裏。總要回京的。”


    秀英道:“我須想個主意,好與他那裏了才好。”


    秀英既不須變賣房產、鋪子,便省了許多心,先尋袁媽媽來,如此這般一,袁媽媽聽聞與她女兒親,自然是心。然她們母女兩個,拿主意的卻反是茶兒,是以袁媽媽道:“兒大不由娘,我須問問那丫頭哩。”秀英道:“她是個懂事的丫頭,心裏明白著,要是旁個糊塗蟲兒,我也懶待問你們,胡亂配了了賬。尋你便是要問你們。”袁媽媽千恩萬謝了,自去尋茶兒。


    茶兒聽了,想一下道:“娘在這家裏便安心伺候著,這家裏厚道著哩,我……我還想伺候著姐兒。”袁媽媽道:“你便成婚,倒更好跟著姐兒哩。休要想著那家是王府裏出來的,許有更好的,那處人多,恐也亂,聽府君這裏還好,京裏人更多,人多是非也多哩。咱原先那一家,那一個亂樣,你那時也該記事兒了,總該曉得家愈大,事愈多。”


    茶兒道:“娘,我省得哩。你好使我想一想。娘子肯問咱,便是青眼看咱,也不在此幾日。”袁媽媽應了,茶兒一顆心七上八下,她與一個人有些好,那人卻也是這家裏人也不是這家裏人,乃是蘇先生身邊伺候的明智兒。這明智兒是蘇先生書僮,卻又是程家買來的。茶兒想,主人家與她婚配成房,是做姐兒陪房,自然是要原主人家裏的人才好放心。想著便不由愁腸百結。


    ————————————————————————————————


    這頭袁媽媽回了秀英:“死妮子不肯開口哩,怕還得老婆子再問問她。”秀英笑道:“一般養閨女的,你的心我怎地不知?就這一個閨女,背著抱著怕摔怕化的,叫她多想想,也是好的。不拘哪一個,她出門子,我與她新鋪蓋頭麵,新布衣裳。”袁媽媽忙磕頭謝了。秀英道:“她是個有主意的,你不須掛心的,且在玉姐身邊,她們兩個,好著呢。玉姐自看顧她。”


    玉姐果然看顧茶兒,茶兒與明智兩個,都在洪宅之內,有語言來往,玉姐也曾聽得一兩絲風兒。她自家定了親,當知茶兒少女心意,隻因之仆役婚配與主人家有些兒不同,是以不曾早過問。你道為何?這家中仆役,總比主人家成婚晚些兒。伺候姐兒的,總要待姐兒嫁了,才能有自家出路。或陪嫁,或配人。然若私下有了首尾,卻是無奈了。


    又朵兒與茶兒住得近,也或聽或看,知曉一二。那明智兒因蘇先生愛食雞腳,或有時向先生請個假,往外走一遭,帶回些雞腳孝敬先生,故而蘇先生也準他個準。往外除開買雞腳,也買些兒茶果或玩藝兒回來,有與茶兒的,也有巴結朵兒請其行方便的。是以朵兒也知道。朵兒知道了,就是玉姐知道了。


    玉姐心裏,看茶兒和朵兒自與旁人不同,明智是伺候蘇先生的,卻也是自家人,並不是甚不三不四的登徒浪子,且跟著蘇先生,便也會識文解字,程老太公買他時,因是伺候蘇先生,也揀那模樣周正的來買。配茶兒,倒也算合適了。


    這幾日茶兒麵上不顯,玉姐總覺她似有不妥,便問她:“你這幾日總是懨懨的,有甚為難事?來與我,我與你開解一二。”茶兒道:“也沒甚,快過年哩,在想姐兒與婆家的針線哩。”玉姐道:“不怕哩,我早做好,夾了氈子做的底子,好納,穿起來又暖和又輕便。”又歪頭看茶兒。


    茶兒雖爽利,終是少女,也不好意思開口來。玉姐道:“你不想,我眼下便不問,你想了,便與我。隻休要到事情太大,我管不了了才。”茶兒道:“也不是甚麻煩事兒,隻是……姐兒往後,還許我在身前伺候不?”玉姐笑道:“這是甚話?你自來這家裏,便在我跟前的,往後你倒想往哪裏去來?若有個好去處,我自不攔著。否則,誰個會趕你走來?”


    茶兒方放了心,又想了兩日,終是先與玉姐了心事。玉姐道:“明智兒現伺候著先生哩,我先問娘,若為難,再問問先生。”茶兒道:“若為難,不得,也隻好作罷了。我總不與姐兒分開。”玉姐道:“又渾,我且問去。”


    去尋了秀英,秀英也略有些兒為難,隻:“我須與官人商議,你兩個休要去煩先生。”玉姐應了。不想那頭明智兒聽了消息,心中焦急,又不好分,卻叫蘇先生察覺出來。明智是蘇先生熏染出來,蘇先生一問,他倒誠實以對。蘇先生聽了一笑:“我先時怎般與九哥來?我又不是未曾娶過妻。你原是程老翁買來,今在此處伺候筆墨,卻不是我的仆人,何不去尋故主人家問來?我這裏還有個平安兒可用哩,況你去了,我還好換個伶俐孩子,打從頭兒教起哩。”


    因蘇先生發了這話,秀英便作主,將茶兒許與明智兒,明智長茶兒兩歲,也長得高挑,袁媽媽素知他妥貼,且在蘇先生跟前伺候的,應是知書達理。兩人都是仆役,行事自不如玉姐般隆重,自放定到成婚,兩月而已,正在年前完婚。秀英正與玉姐打家具,便順手與茶兒打張抽屜桌兒、買張床、與她一隻帶銅鏡的妝匣、兩根金簪子、兩根銀簪子、一副金墜子、一副金鐲子、兩匹新裁新衣。將右邊一處三間院兒與他一家三口兒居住,使袁媽媽與女兒、女婿一處過活。


    袁媽媽連朝秀英:“太過了太過了,哪家待下人這般好來?沒得忘了本份、折了福份。鄉下財主家姐兒也不過如此哩。”秀英道:“我有數哩,你隻管收著。”玉姐自取了私房來,又與茶兒一串珍珠鏈子做添妝,朵兒也有針線相贈,李媽媽亦與她一支金頭銀腳簪子。


    茶兒既嫁,因明智幼年遭賣,本生姓氏已不記得,林老安人便叫他認了程福做個義父,也姓個程,取個大名叫程智。除開玉姐與朵兒等叫慣了的,旁處已有人換了稱呼叫她“程智媳婦”,玉姐又許她三日假。


    秀英又喚薛婆子來,道是要買人,不買與玉姐,隻:“我將人陪送玉姐,自缺人,要三、四個好丫頭,日後好使。人不湊手,須得快著些兒。”薛婆子應了:“年前各自都缺人來,恐要貴些兒。”秀英道:“你休與我打花胡哨兒,年前要人,我難道不知?”薛婆子連連告罪,自去尋人不題。


    ————————————————————————————————


    那頭因年關將近,秀英使人備了年禮,與她親家走禮,玉姐亦將做好的三雙鞋子奉上。因江州冷是濕冷,她早在與蘇先生做鞋時便摸著門道兒,此時做鞋,皆是千層布底兒,麻線緊納的,她卻別出心裁,再貼一層氈子,氈子既鬆且軟,又暖又舒坦。再剪氈子做鞋墊兒,總比布的暖和。


    申氏喜不迭,轉頭回去便換上了。她雖待諸子女公平照料,兒子兒媳也極敬她,兒媳婦們沒少孝敬這些,然九哥卻是她獨子,口上不,在她心裏玉姐自然與別個不同。現在這兒媳婦既懂事孝順,又心思靈巧,如何不喜?


    “自打定了親,九哥至少會傻樂了啊!”誠哉斯言,是以六姐聽母親這般時,也隻有偷笑而已。九哥得他媳婦贈的新鞋,可不正在傻樂?樂一回,又翻箱倒櫃兒,將一方名家所製的鬆煙墨尋了出來,這是祖父所賜,他平素不舍得用,想玉姐師從蘇先生,倒是用得著這個。預備著悄悄兒塞到回禮裏去……


    書童兒見了,眼珠子幾要掉出來,苦苦攔著道:“九哥,好九哥,歇一歇兒罷。上回將老王妃與的玉兔兒悄送了出去,若娘子問將起來,可如何是好?”


    九哥屬兔兒,因申氏故,吳王妃對申氏所出兒子也略上心。蓋因申氏無論做繼母、嫡母,皆可圈可,又照顧酈玉堂甚有功勞。酈玉堂是吳王妃少子,申氏對她兒子好,吳王妃自對申氏也好。九哥出生時,吳王妃也歡喜,除開麵子上的賞賜,又以將宮中賜與她的一雙玉兔兒與了九哥。等九哥長大,申氏便將玉兔兒交與九哥看管,哪料他轉手贈與娘子了。


    眼看得九哥又要將祖父與的鬆煙墨再轉贈,書童兒不得不攔:“九哥都與了九娘,倒顯得眼裏隻有媳婦兒了。”


    九哥看也不看他一眼,隻管把墨錠裝了。書童兒道:“哪怕自家寫個字兒呢?是九哥自家心意。總拿貴重東西送,顯得太上心了。好似……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到最後,叫九哥看得住了嘴。


    九哥道:“我娘才不蠢,我娘子更不蠢。”書童兒直了眼兒,暗道,這與送物件兒,有何幹係?


    作者有話要:玉兔×:大爺才不是一般的肥兔紙哩!


    [1]胡椒是舶來品哈,古代擁有胡椒,尤其是大量的胡椒,也是身份財富的象征哩。


    變化明天來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想吃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想吃肉並收藏女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