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謙整治完趙唯豐,回來朝九哥複命,並不他單揀趙唯豐痛處死命踩,踩得趙唯豐疼傻了,隻這趙唯豐真是個膿包,沒甚才幹不,連一絲兒骨氣也無,經不得風浪,不堪大用。總是此後保管他回不來,趙大姐在京中隻管安心過活,隻消她不生事,便不會有人來尋她的事。
九哥心裏哪管這趙唯豐是個甚樣人物?隻消趙大姐兒休要在眼前轉,他便心滿意足。
趙唯豐之事,乃至淑壽長公主之死,都算件值得道的事兒,稱不上多大,卻是熱鬧,致後世常有提及。然趙大姐一孤女,唯有在與官家、九哥歌功頌德時,方提及一二,以顯此二人之仁德。
隻官家猶憤憤,以趙唯豐之大罪,居然隻有這個下場,官家頗覺不滿。
非特官家不滿,宮中也頗有些義憤。碧桃、青柳兩個既是玉姐向申氏討來,玉姐平素待她們也不薄,如朵兒那般簡直與玉姐要合為一人她們自認學不來,除此而外兩個也以心腹自居。且玉姐較申氏又年輕,是以她兩個在玉姐麵前也能放得開,碧桃道:“怎能就這樣算了?可也太便宜他們了,非止長公主去得不明不白,連個姐兒,若非宮裏去得及時,怕也要保不住呢。就這樣,除開那個婢子,那頭的人竟全須全尾存了下來,真個……真個……不曉得外頭那些個大官人們是怎生想的了。”
玉姐也不與她計較,碧桃與青柳倒有這條好處,口上利索,卻曉得什麽時候什麽話,這兩個是她自申氏處要來的,與旁個奴仆相比,難免稍有些兒不同。同碧桃抱怨,玉姐便笑道:“誰個能全須全尾的?宮裏頭二十杖便能打死人,你覺著外頭的棍兒不如宮裏的粗,還是外頭的差役沒有宮裏宦官力大是怎地?”
碧桃張開了嘴兒,半晌方道:“我的佛祖!”玉姐道:“他們自做孽,幹佛祖底事?”碧桃聽她語意淡淡,方覺自己有些兒浮躁了,訕訕不語。玉姐撚起朵新采的梔子花,輕嗅一下,心中卻想,這趙唯豐能做駙馬,也不是個平頭百姓的出身,官家又一向軟弱,一時發起怒來,人也不拿他當回事兒。三堂會審,總要顧及些兒勳貴情麵,斷不會判得過重。且如今這風氣也有些好笑,皇家偏好在這些個事情上頭博個好名聲,生恐人“驕橫”了。自家犯賤,還有甚好的?
“再者,”玉姐扯下片兒花瓣往地上一拋,“朝廷近來多事,北地胡人總是退不幹淨,廟堂上恨不得餘事不生,否則休判刑了,口舌官司還不定打不打得完哩。趙唯豐也好不了就是,叫那等衙中吏、軍中老奸自家中走過,還能剩下多少東西?趙唯豐兩兒一女皆庶出,休道將庶出入了族譜是他一家事,入了族譜,便是主母的兒子了,總要叫親家曉得何時多了這個外甥不是?旁人家裏,陪著心、看著麵子,許就認了。眼下宮中必不肯認這賬的,官家要是反口不應,你猜這三個,如今是個甚身份?金尊玉貴過了十數年,一朝翻做奴婢,慪也慪死了。趙唯豐這一生,妻沒了、妾沒了、心愛的兒女做奴婢,不疼的那個反後半生有靠。”他活著比死了還難受。三司這般判法,不知與趙唯豐有多大冤仇。
朵兒道:“沒聽著官家有這旨意下。”玉姐哂笑一聲:“趙家敢留他們麽?”
玉姐猜得不差,這勳貴人家子弟,若能做個四、五品閑散官的倒也不少,再往上有出息,便是鳳毛麟角,再往下一輩兒想出頭兒,除開讀書(極少)、從軍(更少),便要看機緣、看會否做人。這最後一條兒,多半要著落在“貴人”身上,趙家如何肯願為了趙唯豐的婢生子,將一家子兒孫的前程都斷送了?
是以趙唯豐尚未緩過氣兒來,家中已遙將他二子一女除名,押解官差催逼又緊,蕭氏棒瘡未愈天氣又炎熱。這蕭氏雖是賤役出身,卻生得美貌,也算是奇貨可居,打兒沒受過甚樣苦楚。自與趙唯豐看對了眼兒,趙唯豐寵她異常,生活更是精細。一路搓磨下來,不及到了流放之地,她便病死路上了。人不收她,天收她。
趙唯豐與兒女抱頭痛哭,天氣炎熱,屍體不入土便將腐壞,官差因死的這個是他婢妾,又不齒他為人,隻肯與他三日就地燒埋,又不許他攜骨灰隨行,恐攤晦氣。做法事、厚葬一類是做不得了,蕭氏於半途做了個孤魂野鬼,心痛得趙唯豐大病一場。抱著兒女一套大哭,罵那蒼天不公。他兒子女兒卻好膽色,一套哭,一套大罵慈宮“何預人家事?”聽得官差忍不得,順手抄起水火棍兒來,胡亂打了數下。
洪謙將這些個分與官家聽,官家這才改了顏色,痛快笑道:“惡有惡報!”洪謙聽了真撇嘴兒:這官家,外頭看著壯,內裏一包膿,他善納諫,不如他沒主意,誰都聽罷了。他也不是不知道好歹,最難得是他知道善的期期艾艾不敢大膽去揚,知道惡的又縮手縮腳不肯去除。
若非官家近來著對三堂會審之不滿,怕叫人聽了,趁機參這三司,洪謙也懶待管這許多。
官家自前番九哥事後,見洪謙便有些兒訕訕,此時聽了洪謙分,一時忘情,抓著洪謙手兒道:“非卿,朕幾不明也。”洪謙也與他虛與委蛇,哄個把呆皇帝,倒也不算甚難事。隻消:“官家一心向善,萬事總往好處想,是不留心這些陰□罷了。臣等食君之祿,便要多想些兒。”將這官家安撫好了,他才能少生些事端。
官家開心,便留洪謙宮中話,與他一訴苦悶之情。這官家生是個男兒身,卻養成一副絲蘿性子,必要有個剛強的人在身邊,他才能覺著舒坦了。到最後,便是一口一個“親家”,直到晚膳時分,也不叫與洪謙另設席麵了,叫洪謙與他對飲。
官家除開今日痛快一笑,近二年過得委實不痛快,酒入腸愁化作兩行濁淚,與洪謙絮絮些為難事兒。洪謙聽他得顛三倒四,自淑壽長公主一朝撒手人寰,女兒便叫人欺負,到想孝湣太子、想趙隱王,又思千裏之外的親孫趙王一類。不料官家最後拉著他的手兒道:“人夫賢不如妻賢,子孝不如媳孝,你家女兒是好的。我去後,我這兒女,你記著叫太子妃多照應。”
洪謙忽然大悟,又覺無奈,這官家是覺著沒力氣再生個兒子出來,不想翻騰了,又恐九哥記仇,便想叫玉姐吹個枕頭風。誰個這官家傻來?他肚裏可明白哩。因:“此陛下家事。臣如何做得了這個主來?太子忠厚人,陛下有所囑咐,無不應。官家自去,反顯父子親昵。”
官家醉眼朦朧道:“不一樣,不一樣,我原看好他的,後來是我做岔了。”洪謙道:“萬事自有製度,若有差錯,滿朝皆忠臣,如何不諫?”官家道:“若都依了製度,淑壽母女便不會這般下場了。”又耍起酒瘋來,洪謙不得不道:“若太子有不恤手足處,臣必上本諫之。”
官家聽了,扯一抹傻笑,卻滑到桌底下去了。
————————————————————————————————
洪謙自宮內出來,他因乘馬,一路急行,須臾至家。秀英接了他,皺眉道:“你這一身酒氣,何處吃悶酒來?”洪謙道:“休提了,官家今日發酒瘋了。他在我左耳朵邊兒話,右耳邊兒是他膳食配樂,聒噪得我頭都疼了。”
秀英忙吩咐打水取新衣裳,洪謙道:“我連頭一道洗了罷。”又問林老安人如何。秀英原在擺弄他衣裳,聞言便停手道:“怕不太好哩,畢竟年紀大了,往年常聽太公,七十三、八十四,今年阿婆正是八十四了。是不是預備一下兒,也好衝一衝?”
洪謙解了外袍,頭也不回道:“年前不就備下壽材老衣了?將壽材取來油一油罷。”
秀英追他入了內室,看他解衣沐浴,也卷起袖子來,與他擦背,口內道:“我娘家祖墳都在江州哩,萬一事有不諧,要怎生是好?金哥又,我娘又是萬事不沾手的。這家裏,活人住得,死人卻住不得。辦事兒,外頭自有玉姐與金哥置辦的宅子。可扶靈歸鄉又該怎生個歸法兒?”
洪謙道:“寄放大相國寺罷,那處方丈與咱家相熟,也不在此一事了,他們必細心照看。”秀英道:“我也這般想哩,可……總覺不好,寄放大相國寺,天這般熱,哪存得住?必要燒化。這如何忍心?再者,到金哥長大,又是多年過去了,不能入土為安,終是不好。且咱們出來這好二年了,太公墳上也不知如何了。此事我實沒了辦法,才尋你討個主意。”
洪謙將頭埋水裏,移時方出,道:“我想想。”肚裏卻估量著,自己是否該回江州一趟?回去並不難,難的是甚時候回去,是他獨個兒走,還是攜家去。眼下他隻盼林老安人能撐過今年——玉姐今有孕,不宜聽著噩耗。且若形勢不穩,也不能隻留玉姐一人在京裏,還是在宮中,外頭沒個照應的。
更可恨是,這消息恐是瞞不住玉姐的,宮裏還有皇太後與皇後等,也是消息靈通之輩,她們若聽著了消息,如何能不與玉姐聽?遇上這等事,洪謙也不由頭疼起來。依著他,林老安人停靈大相國寺幾年也不算太壞的安排,佛門清淨地,也不算不敬逝者。秀英一席話卻隻有一件戳到他心裏:有二年未與程老太公祭掃了。
換個大家大族的,自家兒孫在外回不去,自有同宗同族相代,或是子孫繁茂者,於外打發一、二兒孫返京祭掃。偏生程、洪兩家都是人丁稀少,洪家單丁,程家女戶,還隻有兩個老婦人與金哥一童子。哪裏再能變出個人來?!祭掃之事,自家子孫不到,又算個甚事?
怕什麽來什麽,六月裏,林老安人病篤。洪謙猶存一線希望,往宮中向官家請借禦醫診治。官家正巴結著他這親家,言無不應。禦醫一頭汗跑來,醫家講究個望聞問切,不及切脈,先問,一聽這病人高壽,險些兒甩袖子便走。看洪謙麵上,方耐心道:“司業,尊親壽齡幾何?”她八十四、八十四了啊!你想叫她千年萬載啊?
看林老安人病篤麵上,禦醫才沒出甚難聽的話來,洪謙麵色已十分難看。秀英慌亂中不忘包了茶錢與禦醫,素姐已攬著金哥開始哭了。到了夜裏,林老安人越發糊塗了,一時叫金哥、一時又叫玉姐,次後將珍哥也喚了無數聲,將秀英急個不的。合家上下這一夜燈熬油,也唯有珍哥年幼,得睡了個囫圇覺兒。
次日早間,林老安人忽地醒了,秀英心裏咯噔一聲,唯恐她是回光返照。林老安人極清醒,將素姐喚了來:“我生養你一回,實是對不起你,不曾教你好好過活,如今我將去了,隻好將你托付與孫女兒、孫女婿了,往後有事,你不許拿主意,全交與他兩個做主!一應錢糧,你休過手,叫他們去辦!不聽我時,我死也閉不了眼睛。”
將素姐嚇得直頭。林老安人又看秀英,秀英道:“阿婆,我省得,娘有我哩。”林老安人道:“的就是你!”目視洪謙道,“孫女婿,你是我家大恩人,全仗你了,先時有對不住的地方兒,你都忘了罷!這死丫頭生來便要強,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誰叫家裏沒個用的男人哩。現有了你,你管著她,她要不聽話,隻管管教。”洪謙連不敢,又:“一家人,有商有量,休必客氣話來?”
林老安人道:“可憐玉姐我是見不著了,地藏麵前,為她求個哥兒罷。”又叫金哥:“家中老太公是秀才,你舅公是舉人,你爹是進士,你縱不能做個狀元探花,也要好生讀書,書裏有前程。”且將私房分作三份,一份與金哥、一份與珍哥,另一份當與玉姐,卻交秀英與玉姐往寺廟、道觀裏布施。
吩咐完,含笑而逝:“地下見了那老鬼,我也能有得道哩。”
林老安人故去,好不能停屍在洪家,隻得白日將人移往原預備與金哥的宅子裏,洪謙與秀英又操持起喪事來。來往的人都覺稀奇,互相打聽著,不消多時,都知是他家人。程氏與京中實無甚人曉得,隻知是北鄉侯嶽家辦喪事來。洪謙發貼,也隻發與蘇先生家、酈玉堂家、兩侯府四處,蓋其餘人家皆與程家不熟,都是洪謙的門路。
他雖不發貼,曉得的人卻多,都看他麵上過來。明明是家人一件悲事,倒好弄做眾人眼中一場熱鬧,許多圍觀之人指指,評這喪事是否風光,來的吊客都有誰,比之上月死的那位夫人似還熱鬧些兒雲雲。金哥年幼,聽在耳內十分惱怒,欲待理論時,叫洪謙一把按住:“這便受不得,你以後要怎生過活?京中閑言碎語多了去了,全聽了他們,你氣也氣死了。笑罵由人,你隻管做你自己便好。”
雖是這般教導兒子,洪謙心裏也有些躁意,已遞了表章與官家請安,丁憂是不須的,卻要與玉姐通個氣兒。這卻難住了洪謙。
虧得官家現在極善解人意,許洪謙修書遞入。書信遞入已有半個時辰了,此時未見回音,洪謙憂心不已。
————————————————————————————————
卻內裏玉姐正喜九哥與她一心,又叫慈宮計謀落空,轉眼便接訃聞,一時竟沒回過神兒來,將那箋紙握得皺了猶不自知。朵兒上來心撫她肩膀兒,將她一驚,又低頭細看那紙上字,確是洪謙筆跡。登時眼淚便流了下來,抱著朵兒哭道:“老安人去了!”
朵兒是她家舊仆,曉得老安人這曾外祖母,聽著極遠,實則極親,見玉姐哭得傷心,她也慌了:“姐兒休要這般,倒好叫老安人不安了。”著也與玉姐一道哭將起來。又心動碧桃、青柳,來問朵兒:“你哭個甚?出了甚事?”朵兒抽噎著將事了。
碧桃忙叫宮女打水去,青柳勸玉姐道:“娘娘,有身子的人且少哭,這會兒哭壞了眼睛,一輩子的事兒。”須臾,碧桃擰了帕子來與玉姐擦臉:“老安人高壽,也是喜喪。娘娘難過時,想想肚裏哥兒,千萬為哥兒保重。”
九哥得了消息,亦回來看玉姐,揮去眾人,與她一張榻上坐了,攬入懷中安撫道:“你這樣兒,倒要我怎生與嶽父,叫他放心哩?你有身子,這等噩耗但能瞞,必會瞞的,何以得如此快?不過是怕你從旁人口中聽來,不忍白費他一片心,又要裝作無事,平白憋在心裏。他一頭外頭張羅,還要憂心與你,彼此這般心意,你更該寬心才是。”好容易將玉姐勸住,九哥又許以日後優加追諡。
玉姐嗔道:“又作怪,有追諡曾祖父母的,不曾聽追諡外曾祖父母的。我哭出來,心裏倒痛快些兒了。”
九哥道:“嶽父的意思,要請假,請扶靈返鄉。”玉姐不由愕然:“眼下?他?這……家裏便沒人了呀!”
九哥聽著“沒人”二字,不由心疼,道:“一道兒走,還要開墳合葬哩,嶽父已不是程家人了,須得有金哥在。”玉姐落寞道:“惜我不得親往。”九哥笑道:“我使人隨著去。”玉姐大方道:“謝謝你啦。”九哥道:“謝個其?”
玉姐忽而想到:“那我娘與珍哥哩?珍哥太……”九哥道:“嶽母將珍哥托與霽南侯夫人照看。這兩家,還真個結了緣了。”玉姐失笑道:“我爹便是這般,好講個義氣來。一時覺著投了緣兒,便要掏心掏肺對人好,否則,也不至叫太公拐了做孫女婿去。”得九哥也笑了:“這般脾氣卻是好,真性情最難得。”
玉姐打了個哈欠,九哥忙叫她歇了,玉姐靦腆道:“哭累了……”強撐著吩咐朵兒取了百金私房遞往宮往權充奠儀,且,又無個一般大的姐妹,也無人好比,便就這些了。
朵兒去不多時,紅著眼睛回來,卻與九哥玉姐帶回一個消息來:“老安人白事上,見著不悟大師了。”卻是不悟與清靜兩個也來湊熱鬧,各帶了弟子來做水陸道場。這些個僧道皆是正經出家人,念經也是念的真經,與一般野僧野道又不同,不是口裏胡柴休旁人不知、他自己也不曉得在嚼些個甚的騙子。
不悟、清靜兩個卻與洪謙商議,因問洪謙喪事畢要如何安排。洪謙機靈,見著他兩個,又想他們也有所圖,登時百竅皆通、福至心靈,道:“餘者無憂,唯慮太子妃心下鬱鬱,或可請二位與太子妃請經,以安其心。”
兩人皆稱善。
恰朵兒出來,洪謙便叫她帶了消息回東宮裏去。太子妃曾外祖母死了,因此頻繁與宮外有些往來倒並不出挑,玉姐與九哥,九哥也讚同。於是這頭洪謙請假攜妻子扶靈返鄉,那頭九哥與官家,請僧道來為玉姐講經。官家允了,慈宮卻隻肯叫清靜入來,於這不悟實有些看不大上。
慈宮素不信佛,且玉姐往大相國寺裏走一遭,回來便有吉夢成孕之,慈宮雖不明就裏,也疑上和尚了。以和尚慣會“胡八道”,不學無術為由,不肯應不悟入宮。不須不悟自辯,他那師兄不空卻不情願了,他這大相國寺住持也是有敕命的,竟上書與官家,稱不悟絕非不學無術之徒,竟是非要辯個明白不可了。
不空有此自信,乃是因他知曉不悟底細,不悟出家前,俗家姓謝,名虞,字令字安,是本朝難得一見的天才人物。
知悉此事,非止慈宮啞然,蘇正自石渠書院一路摸了回來竟不迷路,滿朝文官出身的都抻長了脖兒,自大相國寺一路圍觀至東宮門前,就為看這前輩。連官家,都隻好喝一回悶酒,唱一回曲不成調的:“羽翼成,難動矣。”將將哭唱完,那頭不悟入宮講經,洪謙出京,邊關卻來凶信。
卻是胡人繞過陳熙之防線,劃了個半圈兒,連掠三城,將士死傷二萬餘,烽煙又起!
九哥心裏哪管這趙唯豐是個甚樣人物?隻消趙大姐兒休要在眼前轉,他便心滿意足。
趙唯豐之事,乃至淑壽長公主之死,都算件值得道的事兒,稱不上多大,卻是熱鬧,致後世常有提及。然趙大姐一孤女,唯有在與官家、九哥歌功頌德時,方提及一二,以顯此二人之仁德。
隻官家猶憤憤,以趙唯豐之大罪,居然隻有這個下場,官家頗覺不滿。
非特官家不滿,宮中也頗有些義憤。碧桃、青柳兩個既是玉姐向申氏討來,玉姐平素待她們也不薄,如朵兒那般簡直與玉姐要合為一人她們自認學不來,除此而外兩個也以心腹自居。且玉姐較申氏又年輕,是以她兩個在玉姐麵前也能放得開,碧桃道:“怎能就這樣算了?可也太便宜他們了,非止長公主去得不明不白,連個姐兒,若非宮裏去得及時,怕也要保不住呢。就這樣,除開那個婢子,那頭的人竟全須全尾存了下來,真個……真個……不曉得外頭那些個大官人們是怎生想的了。”
玉姐也不與她計較,碧桃與青柳倒有這條好處,口上利索,卻曉得什麽時候什麽話,這兩個是她自申氏處要來的,與旁個奴仆相比,難免稍有些兒不同。同碧桃抱怨,玉姐便笑道:“誰個能全須全尾的?宮裏頭二十杖便能打死人,你覺著外頭的棍兒不如宮裏的粗,還是外頭的差役沒有宮裏宦官力大是怎地?”
碧桃張開了嘴兒,半晌方道:“我的佛祖!”玉姐道:“他們自做孽,幹佛祖底事?”碧桃聽她語意淡淡,方覺自己有些兒浮躁了,訕訕不語。玉姐撚起朵新采的梔子花,輕嗅一下,心中卻想,這趙唯豐能做駙馬,也不是個平頭百姓的出身,官家又一向軟弱,一時發起怒來,人也不拿他當回事兒。三堂會審,總要顧及些兒勳貴情麵,斷不會判得過重。且如今這風氣也有些好笑,皇家偏好在這些個事情上頭博個好名聲,生恐人“驕橫”了。自家犯賤,還有甚好的?
“再者,”玉姐扯下片兒花瓣往地上一拋,“朝廷近來多事,北地胡人總是退不幹淨,廟堂上恨不得餘事不生,否則休判刑了,口舌官司還不定打不打得完哩。趙唯豐也好不了就是,叫那等衙中吏、軍中老奸自家中走過,還能剩下多少東西?趙唯豐兩兒一女皆庶出,休道將庶出入了族譜是他一家事,入了族譜,便是主母的兒子了,總要叫親家曉得何時多了這個外甥不是?旁人家裏,陪著心、看著麵子,許就認了。眼下宮中必不肯認這賬的,官家要是反口不應,你猜這三個,如今是個甚身份?金尊玉貴過了十數年,一朝翻做奴婢,慪也慪死了。趙唯豐這一生,妻沒了、妾沒了、心愛的兒女做奴婢,不疼的那個反後半生有靠。”他活著比死了還難受。三司這般判法,不知與趙唯豐有多大冤仇。
朵兒道:“沒聽著官家有這旨意下。”玉姐哂笑一聲:“趙家敢留他們麽?”
玉姐猜得不差,這勳貴人家子弟,若能做個四、五品閑散官的倒也不少,再往上有出息,便是鳳毛麟角,再往下一輩兒想出頭兒,除開讀書(極少)、從軍(更少),便要看機緣、看會否做人。這最後一條兒,多半要著落在“貴人”身上,趙家如何肯願為了趙唯豐的婢生子,將一家子兒孫的前程都斷送了?
是以趙唯豐尚未緩過氣兒來,家中已遙將他二子一女除名,押解官差催逼又緊,蕭氏棒瘡未愈天氣又炎熱。這蕭氏雖是賤役出身,卻生得美貌,也算是奇貨可居,打兒沒受過甚樣苦楚。自與趙唯豐看對了眼兒,趙唯豐寵她異常,生活更是精細。一路搓磨下來,不及到了流放之地,她便病死路上了。人不收她,天收她。
趙唯豐與兒女抱頭痛哭,天氣炎熱,屍體不入土便將腐壞,官差因死的這個是他婢妾,又不齒他為人,隻肯與他三日就地燒埋,又不許他攜骨灰隨行,恐攤晦氣。做法事、厚葬一類是做不得了,蕭氏於半途做了個孤魂野鬼,心痛得趙唯豐大病一場。抱著兒女一套大哭,罵那蒼天不公。他兒子女兒卻好膽色,一套哭,一套大罵慈宮“何預人家事?”聽得官差忍不得,順手抄起水火棍兒來,胡亂打了數下。
洪謙將這些個分與官家聽,官家這才改了顏色,痛快笑道:“惡有惡報!”洪謙聽了真撇嘴兒:這官家,外頭看著壯,內裏一包膿,他善納諫,不如他沒主意,誰都聽罷了。他也不是不知道好歹,最難得是他知道善的期期艾艾不敢大膽去揚,知道惡的又縮手縮腳不肯去除。
若非官家近來著對三堂會審之不滿,怕叫人聽了,趁機參這三司,洪謙也懶待管這許多。
官家自前番九哥事後,見洪謙便有些兒訕訕,此時聽了洪謙分,一時忘情,抓著洪謙手兒道:“非卿,朕幾不明也。”洪謙也與他虛與委蛇,哄個把呆皇帝,倒也不算甚難事。隻消:“官家一心向善,萬事總往好處想,是不留心這些陰□罷了。臣等食君之祿,便要多想些兒。”將這官家安撫好了,他才能少生些事端。
官家開心,便留洪謙宮中話,與他一訴苦悶之情。這官家生是個男兒身,卻養成一副絲蘿性子,必要有個剛強的人在身邊,他才能覺著舒坦了。到最後,便是一口一個“親家”,直到晚膳時分,也不叫與洪謙另設席麵了,叫洪謙與他對飲。
官家除開今日痛快一笑,近二年過得委實不痛快,酒入腸愁化作兩行濁淚,與洪謙絮絮些為難事兒。洪謙聽他得顛三倒四,自淑壽長公主一朝撒手人寰,女兒便叫人欺負,到想孝湣太子、想趙隱王,又思千裏之外的親孫趙王一類。不料官家最後拉著他的手兒道:“人夫賢不如妻賢,子孝不如媳孝,你家女兒是好的。我去後,我這兒女,你記著叫太子妃多照應。”
洪謙忽然大悟,又覺無奈,這官家是覺著沒力氣再生個兒子出來,不想翻騰了,又恐九哥記仇,便想叫玉姐吹個枕頭風。誰個這官家傻來?他肚裏可明白哩。因:“此陛下家事。臣如何做得了這個主來?太子忠厚人,陛下有所囑咐,無不應。官家自去,反顯父子親昵。”
官家醉眼朦朧道:“不一樣,不一樣,我原看好他的,後來是我做岔了。”洪謙道:“萬事自有製度,若有差錯,滿朝皆忠臣,如何不諫?”官家道:“若都依了製度,淑壽母女便不會這般下場了。”又耍起酒瘋來,洪謙不得不道:“若太子有不恤手足處,臣必上本諫之。”
官家聽了,扯一抹傻笑,卻滑到桌底下去了。
————————————————————————————————
洪謙自宮內出來,他因乘馬,一路急行,須臾至家。秀英接了他,皺眉道:“你這一身酒氣,何處吃悶酒來?”洪謙道:“休提了,官家今日發酒瘋了。他在我左耳朵邊兒話,右耳邊兒是他膳食配樂,聒噪得我頭都疼了。”
秀英忙吩咐打水取新衣裳,洪謙道:“我連頭一道洗了罷。”又問林老安人如何。秀英原在擺弄他衣裳,聞言便停手道:“怕不太好哩,畢竟年紀大了,往年常聽太公,七十三、八十四,今年阿婆正是八十四了。是不是預備一下兒,也好衝一衝?”
洪謙解了外袍,頭也不回道:“年前不就備下壽材老衣了?將壽材取來油一油罷。”
秀英追他入了內室,看他解衣沐浴,也卷起袖子來,與他擦背,口內道:“我娘家祖墳都在江州哩,萬一事有不諧,要怎生是好?金哥又,我娘又是萬事不沾手的。這家裏,活人住得,死人卻住不得。辦事兒,外頭自有玉姐與金哥置辦的宅子。可扶靈歸鄉又該怎生個歸法兒?”
洪謙道:“寄放大相國寺罷,那處方丈與咱家相熟,也不在此一事了,他們必細心照看。”秀英道:“我也這般想哩,可……總覺不好,寄放大相國寺,天這般熱,哪存得住?必要燒化。這如何忍心?再者,到金哥長大,又是多年過去了,不能入土為安,終是不好。且咱們出來這好二年了,太公墳上也不知如何了。此事我實沒了辦法,才尋你討個主意。”
洪謙將頭埋水裏,移時方出,道:“我想想。”肚裏卻估量著,自己是否該回江州一趟?回去並不難,難的是甚時候回去,是他獨個兒走,還是攜家去。眼下他隻盼林老安人能撐過今年——玉姐今有孕,不宜聽著噩耗。且若形勢不穩,也不能隻留玉姐一人在京裏,還是在宮中,外頭沒個照應的。
更可恨是,這消息恐是瞞不住玉姐的,宮裏還有皇太後與皇後等,也是消息靈通之輩,她們若聽著了消息,如何能不與玉姐聽?遇上這等事,洪謙也不由頭疼起來。依著他,林老安人停靈大相國寺幾年也不算太壞的安排,佛門清淨地,也不算不敬逝者。秀英一席話卻隻有一件戳到他心裏:有二年未與程老太公祭掃了。
換個大家大族的,自家兒孫在外回不去,自有同宗同族相代,或是子孫繁茂者,於外打發一、二兒孫返京祭掃。偏生程、洪兩家都是人丁稀少,洪家單丁,程家女戶,還隻有兩個老婦人與金哥一童子。哪裏再能變出個人來?!祭掃之事,自家子孫不到,又算個甚事?
怕什麽來什麽,六月裏,林老安人病篤。洪謙猶存一線希望,往宮中向官家請借禦醫診治。官家正巴結著他這親家,言無不應。禦醫一頭汗跑來,醫家講究個望聞問切,不及切脈,先問,一聽這病人高壽,險些兒甩袖子便走。看洪謙麵上,方耐心道:“司業,尊親壽齡幾何?”她八十四、八十四了啊!你想叫她千年萬載啊?
看林老安人病篤麵上,禦醫才沒出甚難聽的話來,洪謙麵色已十分難看。秀英慌亂中不忘包了茶錢與禦醫,素姐已攬著金哥開始哭了。到了夜裏,林老安人越發糊塗了,一時叫金哥、一時又叫玉姐,次後將珍哥也喚了無數聲,將秀英急個不的。合家上下這一夜燈熬油,也唯有珍哥年幼,得睡了個囫圇覺兒。
次日早間,林老安人忽地醒了,秀英心裏咯噔一聲,唯恐她是回光返照。林老安人極清醒,將素姐喚了來:“我生養你一回,實是對不起你,不曾教你好好過活,如今我將去了,隻好將你托付與孫女兒、孫女婿了,往後有事,你不許拿主意,全交與他兩個做主!一應錢糧,你休過手,叫他們去辦!不聽我時,我死也閉不了眼睛。”
將素姐嚇得直頭。林老安人又看秀英,秀英道:“阿婆,我省得,娘有我哩。”林老安人道:“的就是你!”目視洪謙道,“孫女婿,你是我家大恩人,全仗你了,先時有對不住的地方兒,你都忘了罷!這死丫頭生來便要強,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誰叫家裏沒個用的男人哩。現有了你,你管著她,她要不聽話,隻管管教。”洪謙連不敢,又:“一家人,有商有量,休必客氣話來?”
林老安人道:“可憐玉姐我是見不著了,地藏麵前,為她求個哥兒罷。”又叫金哥:“家中老太公是秀才,你舅公是舉人,你爹是進士,你縱不能做個狀元探花,也要好生讀書,書裏有前程。”且將私房分作三份,一份與金哥、一份與珍哥,另一份當與玉姐,卻交秀英與玉姐往寺廟、道觀裏布施。
吩咐完,含笑而逝:“地下見了那老鬼,我也能有得道哩。”
林老安人故去,好不能停屍在洪家,隻得白日將人移往原預備與金哥的宅子裏,洪謙與秀英又操持起喪事來。來往的人都覺稀奇,互相打聽著,不消多時,都知是他家人。程氏與京中實無甚人曉得,隻知是北鄉侯嶽家辦喪事來。洪謙發貼,也隻發與蘇先生家、酈玉堂家、兩侯府四處,蓋其餘人家皆與程家不熟,都是洪謙的門路。
他雖不發貼,曉得的人卻多,都看他麵上過來。明明是家人一件悲事,倒好弄做眾人眼中一場熱鬧,許多圍觀之人指指,評這喪事是否風光,來的吊客都有誰,比之上月死的那位夫人似還熱鬧些兒雲雲。金哥年幼,聽在耳內十分惱怒,欲待理論時,叫洪謙一把按住:“這便受不得,你以後要怎生過活?京中閑言碎語多了去了,全聽了他們,你氣也氣死了。笑罵由人,你隻管做你自己便好。”
雖是這般教導兒子,洪謙心裏也有些躁意,已遞了表章與官家請安,丁憂是不須的,卻要與玉姐通個氣兒。這卻難住了洪謙。
虧得官家現在極善解人意,許洪謙修書遞入。書信遞入已有半個時辰了,此時未見回音,洪謙憂心不已。
————————————————————————————————
卻內裏玉姐正喜九哥與她一心,又叫慈宮計謀落空,轉眼便接訃聞,一時竟沒回過神兒來,將那箋紙握得皺了猶不自知。朵兒上來心撫她肩膀兒,將她一驚,又低頭細看那紙上字,確是洪謙筆跡。登時眼淚便流了下來,抱著朵兒哭道:“老安人去了!”
朵兒是她家舊仆,曉得老安人這曾外祖母,聽著極遠,實則極親,見玉姐哭得傷心,她也慌了:“姐兒休要這般,倒好叫老安人不安了。”著也與玉姐一道哭將起來。又心動碧桃、青柳,來問朵兒:“你哭個甚?出了甚事?”朵兒抽噎著將事了。
碧桃忙叫宮女打水去,青柳勸玉姐道:“娘娘,有身子的人且少哭,這會兒哭壞了眼睛,一輩子的事兒。”須臾,碧桃擰了帕子來與玉姐擦臉:“老安人高壽,也是喜喪。娘娘難過時,想想肚裏哥兒,千萬為哥兒保重。”
九哥得了消息,亦回來看玉姐,揮去眾人,與她一張榻上坐了,攬入懷中安撫道:“你這樣兒,倒要我怎生與嶽父,叫他放心哩?你有身子,這等噩耗但能瞞,必會瞞的,何以得如此快?不過是怕你從旁人口中聽來,不忍白費他一片心,又要裝作無事,平白憋在心裏。他一頭外頭張羅,還要憂心與你,彼此這般心意,你更該寬心才是。”好容易將玉姐勸住,九哥又許以日後優加追諡。
玉姐嗔道:“又作怪,有追諡曾祖父母的,不曾聽追諡外曾祖父母的。我哭出來,心裏倒痛快些兒了。”
九哥道:“嶽父的意思,要請假,請扶靈返鄉。”玉姐不由愕然:“眼下?他?這……家裏便沒人了呀!”
九哥聽著“沒人”二字,不由心疼,道:“一道兒走,還要開墳合葬哩,嶽父已不是程家人了,須得有金哥在。”玉姐落寞道:“惜我不得親往。”九哥笑道:“我使人隨著去。”玉姐大方道:“謝謝你啦。”九哥道:“謝個其?”
玉姐忽而想到:“那我娘與珍哥哩?珍哥太……”九哥道:“嶽母將珍哥托與霽南侯夫人照看。這兩家,還真個結了緣了。”玉姐失笑道:“我爹便是這般,好講個義氣來。一時覺著投了緣兒,便要掏心掏肺對人好,否則,也不至叫太公拐了做孫女婿去。”得九哥也笑了:“這般脾氣卻是好,真性情最難得。”
玉姐打了個哈欠,九哥忙叫她歇了,玉姐靦腆道:“哭累了……”強撐著吩咐朵兒取了百金私房遞往宮往權充奠儀,且,又無個一般大的姐妹,也無人好比,便就這些了。
朵兒去不多時,紅著眼睛回來,卻與九哥玉姐帶回一個消息來:“老安人白事上,見著不悟大師了。”卻是不悟與清靜兩個也來湊熱鬧,各帶了弟子來做水陸道場。這些個僧道皆是正經出家人,念經也是念的真經,與一般野僧野道又不同,不是口裏胡柴休旁人不知、他自己也不曉得在嚼些個甚的騙子。
不悟、清靜兩個卻與洪謙商議,因問洪謙喪事畢要如何安排。洪謙機靈,見著他兩個,又想他們也有所圖,登時百竅皆通、福至心靈,道:“餘者無憂,唯慮太子妃心下鬱鬱,或可請二位與太子妃請經,以安其心。”
兩人皆稱善。
恰朵兒出來,洪謙便叫她帶了消息回東宮裏去。太子妃曾外祖母死了,因此頻繁與宮外有些往來倒並不出挑,玉姐與九哥,九哥也讚同。於是這頭洪謙請假攜妻子扶靈返鄉,那頭九哥與官家,請僧道來為玉姐講經。官家允了,慈宮卻隻肯叫清靜入來,於這不悟實有些看不大上。
慈宮素不信佛,且玉姐往大相國寺裏走一遭,回來便有吉夢成孕之,慈宮雖不明就裏,也疑上和尚了。以和尚慣會“胡八道”,不學無術為由,不肯應不悟入宮。不須不悟自辯,他那師兄不空卻不情願了,他這大相國寺住持也是有敕命的,竟上書與官家,稱不悟絕非不學無術之徒,竟是非要辯個明白不可了。
不空有此自信,乃是因他知曉不悟底細,不悟出家前,俗家姓謝,名虞,字令字安,是本朝難得一見的天才人物。
知悉此事,非止慈宮啞然,蘇正自石渠書院一路摸了回來竟不迷路,滿朝文官出身的都抻長了脖兒,自大相國寺一路圍觀至東宮門前,就為看這前輩。連官家,都隻好喝一回悶酒,唱一回曲不成調的:“羽翼成,難動矣。”將將哭唱完,那頭不悟入宮講經,洪謙出京,邊關卻來凶信。
卻是胡人繞過陳熙之防線,劃了個半圈兒,連掠三城,將士死傷二萬餘,烽煙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