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他走得近的鄭大人,童若綰的公公,這些日子便不好過了。而那位童老爹才去,就頗為關照童老爹的薛大人,這段時間,卻對童老爹露出交好之意。
"這消息蔣夫人可知道?倘或真來了上京,也是好的,否則從徐州出門,一路到上京,畢竟會多一分危險在裏麵。"徐州離上京有七八天的路程,難免不會遇上什麽劫匪歹徒。雖是太平盛世,這些危險並不是真的就不存在。
童老爹搖搖頭,吃了一口茶道:"這事兒還沒準信兒,不過是蔣大人的帖子已經送上去了,就等上麵的定奪了。"
周氏聽童老爹如此一說,心裏真盼著蔣大人一家子也來上京,倒沒有多想其他。抬頭見童老爹眉間的倦意,兩人便歇下了。
雖然大哥成親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針線活計卻不敢怠慢,有了老太太指派過來的人協助,五六天的功夫就把新婚要用的被麵繡好了。
這天,張氏無所事事過來找周氏說話,也來童若瑤的屋裏看,隻見大紅綢緞上,一對鴛鴦栩栩如生,看著還反光,一問才知道是老太太給了金線,用金線混合了黃線繡出來的鴛鴦羽翼就多了幾分靈性。
皮笑肉不笑地道:"侄女的手藝果然好。"
童若瑤抿嘴笑了笑,看了看小玉,道:"這不是我繡的,是小玉和她們幾個繡的。"說著指了指後麵幾個丫頭。
張氏挑挑眉,"她們的手藝都這樣好?"
小玉忙笑道:"四姑娘一直在旁邊指點,二夫人沒瞧見她繡的呢,那才好看呢!"
說著,就去矮幾上將童若瑤繡的承塵拿出來,兩個丫頭一起打開,竟是一隻翱翔而飛的鳳凰,雖然隻做了一半,好像就已經活了,隨時都會從哪大紅色的布上飛出來,將嘴巴上銜著的吉祥草送到人手裏。
周氏笑容和藹慈祥,這些日子她忙著外頭置辦東西,裏頭的活計就放心大膽地全交給童若瑤,也為難她一個未出閣的女孩兒,就幫著打理這些東西。
張氏仔細研究了一會兒,道:"這樣繡來確實好看,但也不知要用多少線呢!"
老太太給的金線不算少,童若瑤分了一些出來繡被麵,剩下的就用來繡承塵了,這個是掛在床幔上的,一進新房便能看見。其實童若瑤還有些舍不得,可想想老太太有心給了,又不能拿出去買了換成錢,不用白不用。再說,這也是大哥這一輩子唯一一次大婚,自然要竭盡所能,才對得起未來那位溫柔又大方的大嫂子。
現在張氏這樣說,分明還記掛著童二叔給的禮錢。以為是因為童二叔給的多,所以周氏才把樣樣都辦的好。當然,童二叔給的也不算少,不過童二叔再三交代不要告訴張氏,周氏和童若瑤才不會告訴她。
"四姑娘很是會接線,我們都學著了,倒能省出一些。"吳媽媽笑著說道。
張氏撇撇嘴,理了理袖口,慢悠悠地道:"我也是過來看看,雖然操辦過女兒的婚事,卻沒有操辦過娶親的。想來這些東西外麵也有得買,也省的自己費事張羅了。"
童若瑤驚喜地看著她,"侄女先給嬸子道喜了,看來我現在不光有了大嫂,二嫂也快有了。"
張氏神色一頓,故意岔開話題,問起周氏要預備那些東西。童若瑤盯著她隱忍著笑,張氏是隔段時間就忍不住要過來奚落她們一回,誰不知道她手裏有錢,童若秋出嫁的嫁衣都是找外麵的師傅做的呢!聽說,單是嫁衣就花去了一百多兩銀子,童若秋隻穿一天,就那樣的大手筆,張氏對自己的子女還真是大方。
可張氏倒現在還沒給童若晨看準誰家的姑娘,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緣故。她的種種表現,都可以理解為,她眼紅大哥童若遠說了一門好親事。反正,童若瑤是這麽認為的,所以不管張氏怎麽奚落,她都不會生氣,一點氣都沒有。
這邊忙著預備童若遠大婚,那邊張氏也不知忙著什麽,反正都沒有提到童若綰,這位嫁出去的女兒真的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回不來一般。
可就在這個時候,柳姨娘身上不好,一開始大夥都沒留心,童二叔叫人去請了大夫回來,診斷半天都說是氣血虧損才會導致頭暈目眩。吃了幾貼藥下去,症狀反而厲害了,還伴隨嘔吐。
童二叔想她定是記掛童若綰,心思重了才如此,結果再換個大夫進來診斷,卻是有喜了!
當那邊過來的丫頭告訴童若瑤的時候,童若瑤被一口茶給徹底嗆著了,柳姨娘看起來不年輕了,童二叔也太,太勤奮了,竟然讓柳姨娘懷孕了!
"姑娘也真是的,茶也能把你搶成這樣?"小玉一邊說一邊幫童若瑤拍著背。
好半晌才嗆過去,童若瑤忍不住問道:"柳姨娘真打算再生一個?"
"怎麽不生呢?老太太就盼著二老爺再多個兒子,都已經吩咐下去了,讓二夫人多派些人照顧她。她提出要接三姑奶奶回來,老太太都答應了。"說話的丫頭一臉不屑,"也不一定是位哥兒,就這樣...如果真的是位哥兒,還不..."還不飛上了天?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聽說五姑娘的生母文姨娘就是這樣,結果呢?丫頭嘴角泛起一抹嘲諷的笑,奴才就是奴才,即便抬了姨娘算作半個主子,也不一定就能討到好。若生的是兒子,隻要自己有本事,倒也沒什麽,若是位小姐,那可就說不定了。擺在眼前的不就有兩個例子?
柳姨娘這個時候懷孕,表麵看著雖好,到底好不好誰知道?(未完待續)
"這消息蔣夫人可知道?倘或真來了上京,也是好的,否則從徐州出門,一路到上京,畢竟會多一分危險在裏麵。"徐州離上京有七八天的路程,難免不會遇上什麽劫匪歹徒。雖是太平盛世,這些危險並不是真的就不存在。
童老爹搖搖頭,吃了一口茶道:"這事兒還沒準信兒,不過是蔣大人的帖子已經送上去了,就等上麵的定奪了。"
周氏聽童老爹如此一說,心裏真盼著蔣大人一家子也來上京,倒沒有多想其他。抬頭見童老爹眉間的倦意,兩人便歇下了。
雖然大哥成親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針線活計卻不敢怠慢,有了老太太指派過來的人協助,五六天的功夫就把新婚要用的被麵繡好了。
這天,張氏無所事事過來找周氏說話,也來童若瑤的屋裏看,隻見大紅綢緞上,一對鴛鴦栩栩如生,看著還反光,一問才知道是老太太給了金線,用金線混合了黃線繡出來的鴛鴦羽翼就多了幾分靈性。
皮笑肉不笑地道:"侄女的手藝果然好。"
童若瑤抿嘴笑了笑,看了看小玉,道:"這不是我繡的,是小玉和她們幾個繡的。"說著指了指後麵幾個丫頭。
張氏挑挑眉,"她們的手藝都這樣好?"
小玉忙笑道:"四姑娘一直在旁邊指點,二夫人沒瞧見她繡的呢,那才好看呢!"
說著,就去矮幾上將童若瑤繡的承塵拿出來,兩個丫頭一起打開,竟是一隻翱翔而飛的鳳凰,雖然隻做了一半,好像就已經活了,隨時都會從哪大紅色的布上飛出來,將嘴巴上銜著的吉祥草送到人手裏。
周氏笑容和藹慈祥,這些日子她忙著外頭置辦東西,裏頭的活計就放心大膽地全交給童若瑤,也為難她一個未出閣的女孩兒,就幫著打理這些東西。
張氏仔細研究了一會兒,道:"這樣繡來確實好看,但也不知要用多少線呢!"
老太太給的金線不算少,童若瑤分了一些出來繡被麵,剩下的就用來繡承塵了,這個是掛在床幔上的,一進新房便能看見。其實童若瑤還有些舍不得,可想想老太太有心給了,又不能拿出去買了換成錢,不用白不用。再說,這也是大哥這一輩子唯一一次大婚,自然要竭盡所能,才對得起未來那位溫柔又大方的大嫂子。
現在張氏這樣說,分明還記掛著童二叔給的禮錢。以為是因為童二叔給的多,所以周氏才把樣樣都辦的好。當然,童二叔給的也不算少,不過童二叔再三交代不要告訴張氏,周氏和童若瑤才不會告訴她。
"四姑娘很是會接線,我們都學著了,倒能省出一些。"吳媽媽笑著說道。
張氏撇撇嘴,理了理袖口,慢悠悠地道:"我也是過來看看,雖然操辦過女兒的婚事,卻沒有操辦過娶親的。想來這些東西外麵也有得買,也省的自己費事張羅了。"
童若瑤驚喜地看著她,"侄女先給嬸子道喜了,看來我現在不光有了大嫂,二嫂也快有了。"
張氏神色一頓,故意岔開話題,問起周氏要預備那些東西。童若瑤盯著她隱忍著笑,張氏是隔段時間就忍不住要過來奚落她們一回,誰不知道她手裏有錢,童若秋出嫁的嫁衣都是找外麵的師傅做的呢!聽說,單是嫁衣就花去了一百多兩銀子,童若秋隻穿一天,就那樣的大手筆,張氏對自己的子女還真是大方。
可張氏倒現在還沒給童若晨看準誰家的姑娘,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緣故。她的種種表現,都可以理解為,她眼紅大哥童若遠說了一門好親事。反正,童若瑤是這麽認為的,所以不管張氏怎麽奚落,她都不會生氣,一點氣都沒有。
這邊忙著預備童若遠大婚,那邊張氏也不知忙著什麽,反正都沒有提到童若綰,這位嫁出去的女兒真的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回不來一般。
可就在這個時候,柳姨娘身上不好,一開始大夥都沒留心,童二叔叫人去請了大夫回來,診斷半天都說是氣血虧損才會導致頭暈目眩。吃了幾貼藥下去,症狀反而厲害了,還伴隨嘔吐。
童二叔想她定是記掛童若綰,心思重了才如此,結果再換個大夫進來診斷,卻是有喜了!
當那邊過來的丫頭告訴童若瑤的時候,童若瑤被一口茶給徹底嗆著了,柳姨娘看起來不年輕了,童二叔也太,太勤奮了,竟然讓柳姨娘懷孕了!
"姑娘也真是的,茶也能把你搶成這樣?"小玉一邊說一邊幫童若瑤拍著背。
好半晌才嗆過去,童若瑤忍不住問道:"柳姨娘真打算再生一個?"
"怎麽不生呢?老太太就盼著二老爺再多個兒子,都已經吩咐下去了,讓二夫人多派些人照顧她。她提出要接三姑奶奶回來,老太太都答應了。"說話的丫頭一臉不屑,"也不一定是位哥兒,就這樣...如果真的是位哥兒,還不..."還不飛上了天?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聽說五姑娘的生母文姨娘就是這樣,結果呢?丫頭嘴角泛起一抹嘲諷的笑,奴才就是奴才,即便抬了姨娘算作半個主子,也不一定就能討到好。若生的是兒子,隻要自己有本事,倒也沒什麽,若是位小姐,那可就說不定了。擺在眼前的不就有兩個例子?
柳姨娘這個時候懷孕,表麵看著雖好,到底好不好誰知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