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承勇手裏有錢,又有那麽多兄弟子侄幫忙,想要幹點啥,那還不不是水到渠成?盡管日期定的稍微有些趕,但是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倒是很快就把建作坊需要用的材料都預備齊了。-叔哈哈-
顧承勇家要蓋房子,很多人家都過來幫忙。七月初六這一天,村子裏幾十號人一起動工,開始挖地基。這織坊和瓜籽作坊,顧承勇的打算是建的大一些,暫時可能不會全都用上,但是總比以後要擴大規模時,還得再蓋房子強。再者嬌顏那邊還打算著以後加工杏子蜜餞等東西呢,還是一起蓋出來算了。
作坊跟住宅不同,要求的就是地方要寬闊,都是大開間。就在那一片空地上,起來了前後三進的院子,這樣作坊庫房什麽的,就全都有了。
顧家請人幫工,都是中午管一頓飯的。馮氏和吳氏等人,就在這邊的工地旁邊,支起了大鍋灶,給幹活的人做中午飯。一些跟顧家相處好的人家,也都各自打發了媳‘婦’前來幫忙。
嬌顏和文菲等人這下子也是不得閑了,每天幫忙摘菜洗菜的,簡直忙了暈頭轉向。“我在想,辰珺哥要是知道了,他們一走咱們這邊就蓋房子,他肯定得氣的跳腳。這麽熱鬧得場合他沒能趕上,他肯定是不高興的。”嬌顏一邊幹活,一邊就笑道。
文菲一聽這個也笑了,“那是一定的了,就他那個德行,最是願意湊熱鬧了。不過,這蓋房子的事情,還真就不敢讓他們在這湊熱鬧。這邊多鬧哄啊,就他們那些個公子哥兒,萬一磕了碰了的,咋辦?”
嬌顏點點頭,這也是當時辰珺等人還在,顧家眾人就沒敢透‘露’出蓋房子這個意思的主要原因。以大家對辰珺三人的了解,若是說要蓋房子,那三個肯定不走的。“他們在這邊住的時候也不短了,本來就該回去的,再不回去,人家家裏頭還不知道怎麽牽掛著呢。”
文芳那邊聽見了妹妹們的話,隻是悶頭繼續摘菜,什麽話都沒說。景新走了這幾天,她時不時的就會想起來之前相處的事情,然後又自己警告自己,不要‘亂’想。人家是富貴公子哥兒,府城那邊,不曉得多少高‘門’大戶家的千金等著他們呢。說不定景新回去,就會把自己給忘在腦後了,所以還是別去想,省得傷心難受。(廣告)
文芳心裏存了心事,當然是成天的也不愛說話,總是悶悶不樂的。也幸虧這幾天也一直都有事情在忙活著,趙氏除了照顧兒子,還要過來幫忙,也真是沒工夫注意自家的閨‘女’,這才沒發現文芳的異常。
不過,趙氏沒發現,不表示別人也沒發現。嬌顏就很明顯的感覺出來,文芳最近很是沉默。“文芳姐,你是哪裏不太舒服麽?”嬌顏關切的問了一句。
倒不是嬌顏遲鈍,而是在嬌顏的感覺裏,文芳才十四歲。在嬌顏前世,這麽大的孩子,不過是小學六年或是初中一年級。而嬌顏卻是忘了,在現在這個世界裏,‘女’孩子十五六歲就可以成親生孩子了。
“沒事兒,我‘挺’好的,可能是這些天都‘挺’忙的,有點兒累。”文芳搖搖頭,沒說別的。
“累了就回家歇著,這邊有的是人幹活呢,別把自己給累壞了。”嬌顏瞧著文芳的氣‘色’還不錯,看樣子不是啥大‘毛’病,所以就這樣叮囑了一句,再沒說別的。
文芳這邊不開心,那頭文藍也是無‘精’打采的。辰瑜走的時候,連聲招呼都沒打,那天他們走的早,文藍來到顧家的時候,人家早就走了。文藍這心裏,也是有些發空的感覺。她心裏惦記著辰瑜,卻是又不好說出來,也沒法向旁人打聽什麽,隻能是狠狠的揪著手裏的菜葉子。
“呀,文藍姐,你都快把芹菜全都掐碎乎了呢。這可倒好了啊,不用刀切,你這都把芹菜掐成一截兒一截兒的了。”那頭雪梅瞧見了,連忙喊了一聲。
文藍這才低頭,隻見手裏的芹菜,早就沒了葉子,而且被自己給掐的不成個樣子了。“呃,我沒注意。”文藍一下子紅了臉。
嬌顏瞅瞅文藍,再看看文芳,總覺得自己好像是錯過了什麽。到底是什麽事情,自己不知道呢?
人多幹活也就是快當,初六開始動工挖地基,等到十一這天就開始砌牆了。這時候的青磚還是比較大塊兒的,所以砌牆真的‘挺’快,到了十四的下午,就已經砌了一半兒。
“大家夥兒,明天是七月十五了,咱明天就不幹活,等著後天,還得麻煩大家夥兒過來幫忙。我這頭找人查了日子,說是七月二十六上梁,算一算時間,還是稍微的有點兒趕,就得麻煩諸位,多過來幫幾天,有勞了。”這天傍晚收工的時候,顧承勇對大家夥說道。
“大勇,瞧你這話說的,啥麻煩不麻煩?咱們都是一個村裏住著,你家有事情,我們還能不來?再說了,你這邊又是管飯,又是給工錢的,這麽好的事兒,上哪找去?你就把心放肚子裏頭,就這些活,大家夥絕對不會耽誤了你上梁就是。”那邊,有人大聲說道。
“就是,大勇,你放心吧。俺們一定幫你把房子全都蓋起來。”旁邊好多人都附和道。
顧承勇很是感‘激’,跟人家又說了一陣子的話,眾人這才散去。然後顧氏兄弟領著文生阿福等人,在這邊收拾了一下,把工具什麽的都放好,這才回了顧家。
第二天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元節,這一天,是要去給祖先上墳的。顧家老爺子一大早的就在家等著,等到顧氏三兄弟過來了,老爺子就領著五個兒子,還有這十來個孫子,一起去了南山,給老顧家的先祖上墳燒紙。
“二哥,你那頭那是要幹啥?好家夥,最近‘弄’得‘挺’熱鬧啊。”行走在路上,顧承仁忍不住就問了兩句。“我這個成天在家讀書的,都聽說了那頭的熱鬧勁兒,二哥現在是真厲害了呢。”
這話要是顧承信問,顧承勇說不定還就不搭理了,但是顧承仁問,他就不好不回答。“還能幹啥?你二嫂不是有個紡線織布的手藝麽?今年教了幾個徒弟,就想著試一試,在咱們村子裏‘弄’個織坊,織些布匹去賣。咱們村子大姑娘小媳‘婦’的不少,到了冬天都沒啥事兒,到時候有那合適的就去織坊做工,多少的不是還能掙點兒零‘花’錢麽?”
“嫂子還真是‘挺’能耐的,二哥現在是越來越厲害了,買了林子,又買地該織坊的,真好。”顧承仁很是感慨的說了一句。“咱們兄弟五個,就屬著二哥最有出息了。”
“這些有啥?總是不如你讀書,你好好讀書,等著以後你考了進士做了官,整個老顧家都跟著沾光兒呢。”顧承勇笑笑,就不再說別的了。
“二哥,我有點兒事情想要先跟你說一下。前幾天吧,縣城楊家那邊派人捎信兒來,說是我媳‘婦’的娘家嫂子們,想要過來看看。你也知道,我那媳‘婦’懷孕也有八個來月了,離著生孩子不遠。人何家是講究的人家,這是特意過來,送催生禮的。”
“二哥,到時候,能不能讓二嫂過去,幫著招待招待何家的人啊?這幾個嫂子裏頭,就屬著二嫂最有那個派頭,說話處事的,比咱們村子那些‘婦’人強多了。我就是想著,何家那樣的人家,咱們不能得罪了,人家好心好意來的,咱不得好好的伺候伺候啊?”顧承仁看著顧承勇,臉上帶著些許小心翼翼的神‘色’。
顧承勇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才點頭,“行,這事兒我回去跟你二嫂說一聲。這本來就是應該的,何家畢竟跟咱家是親家,人家能來,那是看得起咱們。咱當然是要伺候好的,不能把人家給得罪了。”
顧承仁一聽,當下就笑了起來,“我就知道,二哥是最疼我的,肯定不會不給我麵子。”
那頭,顧承信之前一直沒開口,這時候冷不丁的開口說道,“二哥,人家那可都是貴客呢,人家來了,咱們家也‘弄’一回像你們那次烤‘肉’的那個成麽?你說人家在府城,啥好東西沒見過,啥好吃的沒吃過?人家過來,咱要是‘弄’些普普通通的菜,人家肯定是不稀罕啊。”
“我聽說,之前二哥家住著好幾個府城的貴客來著,二哥那頭是換著‘花’樣兒的‘弄’給人家吃,啥好東西都有。這一回也是府城的客人,還是咱老顧家的親家,二哥,咱們也不能整的太差了,是吧?”
顧承勇聽了顧承信這話,就忍不住皺眉,“老四,你這話我怎麽聽著不對味兒呢?之前安家的幾個孩子過來,那都是文傑文修他們,‘弄’了各樣兒的東西回來。孩子們湊在一起,成天的不是上山,就是下河,他們自己‘弄’回來的東西,自然是吃的香甜。”
“老五媳‘婦’的娘家人來了,好好伺候這是應該的,不過我可不能‘逼’著孩子們,非得去上山下河的淘登好吃的。人家來,是為了看弟妹,可不是為了那口東西。”顧承勇的語氣裏,帶了幾分的不悅。說
顧承勇家要蓋房子,很多人家都過來幫忙。七月初六這一天,村子裏幾十號人一起動工,開始挖地基。這織坊和瓜籽作坊,顧承勇的打算是建的大一些,暫時可能不會全都用上,但是總比以後要擴大規模時,還得再蓋房子強。再者嬌顏那邊還打算著以後加工杏子蜜餞等東西呢,還是一起蓋出來算了。
作坊跟住宅不同,要求的就是地方要寬闊,都是大開間。就在那一片空地上,起來了前後三進的院子,這樣作坊庫房什麽的,就全都有了。
顧家請人幫工,都是中午管一頓飯的。馮氏和吳氏等人,就在這邊的工地旁邊,支起了大鍋灶,給幹活的人做中午飯。一些跟顧家相處好的人家,也都各自打發了媳‘婦’前來幫忙。
嬌顏和文菲等人這下子也是不得閑了,每天幫忙摘菜洗菜的,簡直忙了暈頭轉向。“我在想,辰珺哥要是知道了,他們一走咱們這邊就蓋房子,他肯定得氣的跳腳。這麽熱鬧得場合他沒能趕上,他肯定是不高興的。”嬌顏一邊幹活,一邊就笑道。
文菲一聽這個也笑了,“那是一定的了,就他那個德行,最是願意湊熱鬧了。不過,這蓋房子的事情,還真就不敢讓他們在這湊熱鬧。這邊多鬧哄啊,就他們那些個公子哥兒,萬一磕了碰了的,咋辦?”
嬌顏點點頭,這也是當時辰珺等人還在,顧家眾人就沒敢透‘露’出蓋房子這個意思的主要原因。以大家對辰珺三人的了解,若是說要蓋房子,那三個肯定不走的。“他們在這邊住的時候也不短了,本來就該回去的,再不回去,人家家裏頭還不知道怎麽牽掛著呢。”
文芳那邊聽見了妹妹們的話,隻是悶頭繼續摘菜,什麽話都沒說。景新走了這幾天,她時不時的就會想起來之前相處的事情,然後又自己警告自己,不要‘亂’想。人家是富貴公子哥兒,府城那邊,不曉得多少高‘門’大戶家的千金等著他們呢。說不定景新回去,就會把自己給忘在腦後了,所以還是別去想,省得傷心難受。(廣告)
文芳心裏存了心事,當然是成天的也不愛說話,總是悶悶不樂的。也幸虧這幾天也一直都有事情在忙活著,趙氏除了照顧兒子,還要過來幫忙,也真是沒工夫注意自家的閨‘女’,這才沒發現文芳的異常。
不過,趙氏沒發現,不表示別人也沒發現。嬌顏就很明顯的感覺出來,文芳最近很是沉默。“文芳姐,你是哪裏不太舒服麽?”嬌顏關切的問了一句。
倒不是嬌顏遲鈍,而是在嬌顏的感覺裏,文芳才十四歲。在嬌顏前世,這麽大的孩子,不過是小學六年或是初中一年級。而嬌顏卻是忘了,在現在這個世界裏,‘女’孩子十五六歲就可以成親生孩子了。
“沒事兒,我‘挺’好的,可能是這些天都‘挺’忙的,有點兒累。”文芳搖搖頭,沒說別的。
“累了就回家歇著,這邊有的是人幹活呢,別把自己給累壞了。”嬌顏瞧著文芳的氣‘色’還不錯,看樣子不是啥大‘毛’病,所以就這樣叮囑了一句,再沒說別的。
文芳這邊不開心,那頭文藍也是無‘精’打采的。辰瑜走的時候,連聲招呼都沒打,那天他們走的早,文藍來到顧家的時候,人家早就走了。文藍這心裏,也是有些發空的感覺。她心裏惦記著辰瑜,卻是又不好說出來,也沒法向旁人打聽什麽,隻能是狠狠的揪著手裏的菜葉子。
“呀,文藍姐,你都快把芹菜全都掐碎乎了呢。這可倒好了啊,不用刀切,你這都把芹菜掐成一截兒一截兒的了。”那頭雪梅瞧見了,連忙喊了一聲。
文藍這才低頭,隻見手裏的芹菜,早就沒了葉子,而且被自己給掐的不成個樣子了。“呃,我沒注意。”文藍一下子紅了臉。
嬌顏瞅瞅文藍,再看看文芳,總覺得自己好像是錯過了什麽。到底是什麽事情,自己不知道呢?
人多幹活也就是快當,初六開始動工挖地基,等到十一這天就開始砌牆了。這時候的青磚還是比較大塊兒的,所以砌牆真的‘挺’快,到了十四的下午,就已經砌了一半兒。
“大家夥兒,明天是七月十五了,咱明天就不幹活,等著後天,還得麻煩大家夥兒過來幫忙。我這頭找人查了日子,說是七月二十六上梁,算一算時間,還是稍微的有點兒趕,就得麻煩諸位,多過來幫幾天,有勞了。”這天傍晚收工的時候,顧承勇對大家夥說道。
“大勇,瞧你這話說的,啥麻煩不麻煩?咱們都是一個村裏住著,你家有事情,我們還能不來?再說了,你這邊又是管飯,又是給工錢的,這麽好的事兒,上哪找去?你就把心放肚子裏頭,就這些活,大家夥絕對不會耽誤了你上梁就是。”那邊,有人大聲說道。
“就是,大勇,你放心吧。俺們一定幫你把房子全都蓋起來。”旁邊好多人都附和道。
顧承勇很是感‘激’,跟人家又說了一陣子的話,眾人這才散去。然後顧氏兄弟領著文生阿福等人,在這邊收拾了一下,把工具什麽的都放好,這才回了顧家。
第二天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元節,這一天,是要去給祖先上墳的。顧家老爺子一大早的就在家等著,等到顧氏三兄弟過來了,老爺子就領著五個兒子,還有這十來個孫子,一起去了南山,給老顧家的先祖上墳燒紙。
“二哥,你那頭那是要幹啥?好家夥,最近‘弄’得‘挺’熱鬧啊。”行走在路上,顧承仁忍不住就問了兩句。“我這個成天在家讀書的,都聽說了那頭的熱鬧勁兒,二哥現在是真厲害了呢。”
這話要是顧承信問,顧承勇說不定還就不搭理了,但是顧承仁問,他就不好不回答。“還能幹啥?你二嫂不是有個紡線織布的手藝麽?今年教了幾個徒弟,就想著試一試,在咱們村子裏‘弄’個織坊,織些布匹去賣。咱們村子大姑娘小媳‘婦’的不少,到了冬天都沒啥事兒,到時候有那合適的就去織坊做工,多少的不是還能掙點兒零‘花’錢麽?”
“嫂子還真是‘挺’能耐的,二哥現在是越來越厲害了,買了林子,又買地該織坊的,真好。”顧承仁很是感慨的說了一句。“咱們兄弟五個,就屬著二哥最有出息了。”
“這些有啥?總是不如你讀書,你好好讀書,等著以後你考了進士做了官,整個老顧家都跟著沾光兒呢。”顧承勇笑笑,就不再說別的了。
“二哥,我有點兒事情想要先跟你說一下。前幾天吧,縣城楊家那邊派人捎信兒來,說是我媳‘婦’的娘家嫂子們,想要過來看看。你也知道,我那媳‘婦’懷孕也有八個來月了,離著生孩子不遠。人何家是講究的人家,這是特意過來,送催生禮的。”
“二哥,到時候,能不能讓二嫂過去,幫著招待招待何家的人啊?這幾個嫂子裏頭,就屬著二嫂最有那個派頭,說話處事的,比咱們村子那些‘婦’人強多了。我就是想著,何家那樣的人家,咱們不能得罪了,人家好心好意來的,咱不得好好的伺候伺候啊?”顧承仁看著顧承勇,臉上帶著些許小心翼翼的神‘色’。
顧承勇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才點頭,“行,這事兒我回去跟你二嫂說一聲。這本來就是應該的,何家畢竟跟咱家是親家,人家能來,那是看得起咱們。咱當然是要伺候好的,不能把人家給得罪了。”
顧承仁一聽,當下就笑了起來,“我就知道,二哥是最疼我的,肯定不會不給我麵子。”
那頭,顧承信之前一直沒開口,這時候冷不丁的開口說道,“二哥,人家那可都是貴客呢,人家來了,咱們家也‘弄’一回像你們那次烤‘肉’的那個成麽?你說人家在府城,啥好東西沒見過,啥好吃的沒吃過?人家過來,咱要是‘弄’些普普通通的菜,人家肯定是不稀罕啊。”
“我聽說,之前二哥家住著好幾個府城的貴客來著,二哥那頭是換著‘花’樣兒的‘弄’給人家吃,啥好東西都有。這一回也是府城的客人,還是咱老顧家的親家,二哥,咱們也不能整的太差了,是吧?”
顧承勇聽了顧承信這話,就忍不住皺眉,“老四,你這話我怎麽聽著不對味兒呢?之前安家的幾個孩子過來,那都是文傑文修他們,‘弄’了各樣兒的東西回來。孩子們湊在一起,成天的不是上山,就是下河,他們自己‘弄’回來的東西,自然是吃的香甜。”
“老五媳‘婦’的娘家人來了,好好伺候這是應該的,不過我可不能‘逼’著孩子們,非得去上山下河的淘登好吃的。人家來,是為了看弟妹,可不是為了那口東西。”顧承勇的語氣裏,帶了幾分的不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