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渾渾噩噩中迎來了嶄新的延彰十五年。
京城的冬天時常灰蒙蒙一片,天上久久堆著鉛灰色的陰雲,厚重而壓抑,好像冥冥之中一雙無形的手,本可以翻雲覆雨,卻猶疑按捺著遲遲未動。
於是今年的雪花格外吝嗇,入冬以來百姓千呼萬喚的幾場小雪卻落地即化,沾衣則濕,實在不成氣候,讓積攢了一年力氣的孩童大為掃興。
舉目陰霾中惟有紅彤彤的燈籠和明晃晃的新衣是難得一見的亮色,張揚著平添新春的喜慶,悄然化為萬家心底的暖意。
年底前後,朱門大戶自是別有一番忙碌,入宮答謝,宴請親朋,打點歲禮,采買置辦,禮數繁雜,講究無數,爹娘加上大哥忙得腳不沾地。
而府內到處喜氣洋洋,透著一股子鬧騰勁兒,漱芳閣難以獨善其身,連帶著我也不得清閑,讓我不由得對年關的內涵有了切身體會。
好容易萬事齊備,闔府能放鬆下來,喘口氣準備安生過年,孰知一道懿旨溫柔地當頭砸下,皇後娘娘著右仆射之女水若溪入宮參加瓊台冬宴。
瓊台宴乃本朝舊例,由來已久,每年隆冬時節,寒梅吐芳,皇後娘娘便於梅園熙蕊暖閣設宴,賞梅吟詩,烹茶煮酒,以為樂事,據說皇帝也會選擇性現身,視當日心情而定。
不過瓊台宴風雅其表,實則意味明確,從皇室親貴到名門子弟,有幸列席者多為青年男女,貼著牆根一邊兒坐一溜兒大眼瞪小眼,或是明目張膽地脈脈相視,或是羞羞答答的眉目傳情,蠢蠢欲動的少爺公子秋波暗送,盈盈嬌羞的小姐千金欲說還休,郎情妾意這一天合理合法,花團錦簇下的怦然心動譜一段才子佳人風流韻事,總之瓊台宴說白了就是一場變相相親會。
皇後不愧貴為一國之母,對於子民的婚姻大事極其勞心,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牽線搭橋的工作相當輕車熟路,哪年都能玉成幾對閑伉儷作為戰果,以備一年閑暇之餘永不過時的談資。
開春我便滿十五周歲,所謂及笄,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皇後娘娘第一時間想起我來,早早騰出精神為我的姻緣鋪路,可謂用心良苦,人家小姐都是宮人過府口頭宣旨,唯獨到我這兒變成了一卷實體文字,結尾處還友情附贈了一方朱紅鳳印,不惜擺出國母威儀,好像生怕我抗旨不遵似的。
宣旨那刻我足足有半盞茶工夫沒緩過勁來,這消息不亞於晴天霹靂,完全有被雷倒的感覺,
傳說中的婚姻大事忽然間提上日程,而且還鑲有皇家製造的金邊,風風火火攜著雷霆之勢,讓我心理上實在難以接受。
回想穿越之後的十五個年頭,雖然免不了磕磕絆絆,但平心而論還算順風順水,我已然成功溶入目前的角色,無論身心皆是介於孩童和少女之間的轉換,要對早戀防微杜漸還有點可能,這麽現實嚴肅的事情卻何曾想過。
雖然兩世相加,我的實際高齡足以圍城內外走上兩個來回,但是若拆開來單看,哪次的道行都不足以邁入婚姻墳墓。
嫁娶習俗是我在這裏為數不多難以被同化的取向之一,盡管古人的早婚早育很久以前便有所耳聞,不過當時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社會現象,事不關己,頂多發表兩句議論或是感慨,全然沒有機會切膚體會,當然就算我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魄力,而且還存在某位不怕死的同仁甘願獻身,社會現實也不容許,頭頂上《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婚姻法》絕不會姑息。反正後來對於古人的早熟已經司空見慣,基本見怪不怪,姑且鴕鳥地假裝這是人類進化史的必經道路,屬於既定事實的範疇,所以何苦為古人操心。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由於一係列偶然,我化身為曆史的一部分,還是當仁不讓的現在進行時,在沒有丁點心理準備的前提下一下子要麵臨嫁人這個在前世尚未觸及絲毫的問題,內中震撼可想而知,脆弱如我,受到這種打擊,沒有當場崩潰已是萬幸。
且不論我的主觀不情願,早婚這件事情本身就有諸多弊端,今人看來荒唐可笑的蒙昧在這裏卻是依循了千百年的風俗習慣,已然深入社會核心,變成文化的重要部分,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對於女子,十五年華便是那個“大”了,紅顏易老,此時談婚論嫁,再自然不過。
現如今擺在眼前的便是兩難的選擇,和曆史較勁堅持現代科學主張,還是順應時代隨波逐流。
我不是聖人,不指望憑借一己之力顛覆什麽根深蒂固的東西,但起碼作為個體,個人的事情應該有明確的主意,為自己負責,也為尚不可知的那人負責,也不枉兩世為人。
好不容易等到激動稍有平複,心中除了無盡的驚愕和鬱悶,便是一絲茫然無措,不過我好歹有點經驗閱曆,糾結跌宕過後居然還能沉下心來冷靜分析,畢竟皇後鳳印已落,箭在弦上,入宮赴宴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我再無恥也沒膽子托病不去,當下審時度勢,早早製定指導方針才不失為上策。
當務之急是瓊台宮宴上我該怎麽辦,有了鹿鳴宮的前車之鑒,我算是對低調無為這四個字有獨家發言權。
關於低調,想來曾深受其害的先賢早有最高指示,所以槍打出頭鳥和人怕出名豬怕壯有異曲同工之妙,名氣這種東西既是華麗麗的光環也是緊巴巴的束縛,正麵是利益,背麵就是煩擾,人各有誌,價值觀各異,因而視角不同,直接導致對於名氣的追求因人而異。
至於不才我,哎,說來實在不好意思,隻對米蟲這個職業感興趣,並且引以為終身至高理想。
我崇尚的封建王朝共產主義其實很質樸,簡而言之就是農夫、山泉、有點田,吃健康的食物,喝無汙染的水,穿棉麻的衣裳,聽喜歡的歌,早晨睡到自然醒,晚上好夢香甜,不用為生計奔波,免於人情世故,當然如果能加上一條,數錢到手軟自然是最好不過。
而這些美好願望大多基於一條根本原則,即當事人心甘情願的平凡,因為平凡,繼而忽微,因為忽微,所以無關緊要,其實世界上哪有那麽多轟轟烈烈,萬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才構成生活的主體,即使是千年之前,也無外乎共通的本質。
隱居和名利之間存在微妙的聯係,大多數人因為默默無聞而身不由己地被歸為隱居的範疇,有些人則盡管身負盛名,但是淡泊使然,因而選擇避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悠悠然自得其樂。
而我既然隻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自然就要和名利二字撇清關係,否則一旦做了出頭之鳥,便不得不時時刻刻小心翼翼,動輒顧慮泛濫,行事畏手畏腳,警惕著一個不小心淪為活靶子,蹦蹦達達地招了槍子,盛名之下,什麽自在逍遙,通通舍我而去,無憂無慮從此搭不上邊,隻剩下水深火熱。
想說低調不容易,所以我萬萬要收斂鋒芒,最起碼在瓊台宮宴上得夾著尾巴做人。
所謂韜光養晦,或者說是扮豬吃老虎,運用於實踐中便可引申為不出錯,不冒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切行動力求穩妥,盡可能向多數看齊。
不過上述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至於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實際問題,沒轍,我才疏學淺,實在無能為力,何況偶然因素防不勝防,比如說那隻天殺的灰山雀,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好在我堅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時候相機行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隻是希望屆時千萬不要節外生枝,發生什麽太離譜的意外,當然,這隻是我的一廂情願而已。
所以我決定盡心盡力完成一項光榮使命,當一枚盡職盡責的綠葉,陪襯隆冬時節難得一見的花團錦簇,也不枉我辛苦一趟。
其實要說心甘情願那絕對是胡扯歪批,相親這種無聊透頂的事情落頭上已經讓我欲哭無淚,就算吃了秤砣鐵了心僅僅要走一遍過場,想要置身事外也是一件很麻煩瑣碎的事情,傷腦筋。
那種曖昧的場合想想就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如何自處才能獨善其身,現在隻能走一步算一步。(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京城的冬天時常灰蒙蒙一片,天上久久堆著鉛灰色的陰雲,厚重而壓抑,好像冥冥之中一雙無形的手,本可以翻雲覆雨,卻猶疑按捺著遲遲未動。
於是今年的雪花格外吝嗇,入冬以來百姓千呼萬喚的幾場小雪卻落地即化,沾衣則濕,實在不成氣候,讓積攢了一年力氣的孩童大為掃興。
舉目陰霾中惟有紅彤彤的燈籠和明晃晃的新衣是難得一見的亮色,張揚著平添新春的喜慶,悄然化為萬家心底的暖意。
年底前後,朱門大戶自是別有一番忙碌,入宮答謝,宴請親朋,打點歲禮,采買置辦,禮數繁雜,講究無數,爹娘加上大哥忙得腳不沾地。
而府內到處喜氣洋洋,透著一股子鬧騰勁兒,漱芳閣難以獨善其身,連帶著我也不得清閑,讓我不由得對年關的內涵有了切身體會。
好容易萬事齊備,闔府能放鬆下來,喘口氣準備安生過年,孰知一道懿旨溫柔地當頭砸下,皇後娘娘著右仆射之女水若溪入宮參加瓊台冬宴。
瓊台宴乃本朝舊例,由來已久,每年隆冬時節,寒梅吐芳,皇後娘娘便於梅園熙蕊暖閣設宴,賞梅吟詩,烹茶煮酒,以為樂事,據說皇帝也會選擇性現身,視當日心情而定。
不過瓊台宴風雅其表,實則意味明確,從皇室親貴到名門子弟,有幸列席者多為青年男女,貼著牆根一邊兒坐一溜兒大眼瞪小眼,或是明目張膽地脈脈相視,或是羞羞答答的眉目傳情,蠢蠢欲動的少爺公子秋波暗送,盈盈嬌羞的小姐千金欲說還休,郎情妾意這一天合理合法,花團錦簇下的怦然心動譜一段才子佳人風流韻事,總之瓊台宴說白了就是一場變相相親會。
皇後不愧貴為一國之母,對於子民的婚姻大事極其勞心,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牽線搭橋的工作相當輕車熟路,哪年都能玉成幾對閑伉儷作為戰果,以備一年閑暇之餘永不過時的談資。
開春我便滿十五周歲,所謂及笄,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皇後娘娘第一時間想起我來,早早騰出精神為我的姻緣鋪路,可謂用心良苦,人家小姐都是宮人過府口頭宣旨,唯獨到我這兒變成了一卷實體文字,結尾處還友情附贈了一方朱紅鳳印,不惜擺出國母威儀,好像生怕我抗旨不遵似的。
宣旨那刻我足足有半盞茶工夫沒緩過勁來,這消息不亞於晴天霹靂,完全有被雷倒的感覺,
傳說中的婚姻大事忽然間提上日程,而且還鑲有皇家製造的金邊,風風火火攜著雷霆之勢,讓我心理上實在難以接受。
回想穿越之後的十五個年頭,雖然免不了磕磕絆絆,但平心而論還算順風順水,我已然成功溶入目前的角色,無論身心皆是介於孩童和少女之間的轉換,要對早戀防微杜漸還有點可能,這麽現實嚴肅的事情卻何曾想過。
雖然兩世相加,我的實際高齡足以圍城內外走上兩個來回,但是若拆開來單看,哪次的道行都不足以邁入婚姻墳墓。
嫁娶習俗是我在這裏為數不多難以被同化的取向之一,盡管古人的早婚早育很久以前便有所耳聞,不過當時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社會現象,事不關己,頂多發表兩句議論或是感慨,全然沒有機會切膚體會,當然就算我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魄力,而且還存在某位不怕死的同仁甘願獻身,社會現實也不容許,頭頂上《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婚姻法》絕不會姑息。反正後來對於古人的早熟已經司空見慣,基本見怪不怪,姑且鴕鳥地假裝這是人類進化史的必經道路,屬於既定事實的範疇,所以何苦為古人操心。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由於一係列偶然,我化身為曆史的一部分,還是當仁不讓的現在進行時,在沒有丁點心理準備的前提下一下子要麵臨嫁人這個在前世尚未觸及絲毫的問題,內中震撼可想而知,脆弱如我,受到這種打擊,沒有當場崩潰已是萬幸。
且不論我的主觀不情願,早婚這件事情本身就有諸多弊端,今人看來荒唐可笑的蒙昧在這裏卻是依循了千百年的風俗習慣,已然深入社會核心,變成文化的重要部分,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對於女子,十五年華便是那個“大”了,紅顏易老,此時談婚論嫁,再自然不過。
現如今擺在眼前的便是兩難的選擇,和曆史較勁堅持現代科學主張,還是順應時代隨波逐流。
我不是聖人,不指望憑借一己之力顛覆什麽根深蒂固的東西,但起碼作為個體,個人的事情應該有明確的主意,為自己負責,也為尚不可知的那人負責,也不枉兩世為人。
好不容易等到激動稍有平複,心中除了無盡的驚愕和鬱悶,便是一絲茫然無措,不過我好歹有點經驗閱曆,糾結跌宕過後居然還能沉下心來冷靜分析,畢竟皇後鳳印已落,箭在弦上,入宮赴宴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我再無恥也沒膽子托病不去,當下審時度勢,早早製定指導方針才不失為上策。
當務之急是瓊台宮宴上我該怎麽辦,有了鹿鳴宮的前車之鑒,我算是對低調無為這四個字有獨家發言權。
關於低調,想來曾深受其害的先賢早有最高指示,所以槍打出頭鳥和人怕出名豬怕壯有異曲同工之妙,名氣這種東西既是華麗麗的光環也是緊巴巴的束縛,正麵是利益,背麵就是煩擾,人各有誌,價值觀各異,因而視角不同,直接導致對於名氣的追求因人而異。
至於不才我,哎,說來實在不好意思,隻對米蟲這個職業感興趣,並且引以為終身至高理想。
我崇尚的封建王朝共產主義其實很質樸,簡而言之就是農夫、山泉、有點田,吃健康的食物,喝無汙染的水,穿棉麻的衣裳,聽喜歡的歌,早晨睡到自然醒,晚上好夢香甜,不用為生計奔波,免於人情世故,當然如果能加上一條,數錢到手軟自然是最好不過。
而這些美好願望大多基於一條根本原則,即當事人心甘情願的平凡,因為平凡,繼而忽微,因為忽微,所以無關緊要,其實世界上哪有那麽多轟轟烈烈,萬千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才構成生活的主體,即使是千年之前,也無外乎共通的本質。
隱居和名利之間存在微妙的聯係,大多數人因為默默無聞而身不由己地被歸為隱居的範疇,有些人則盡管身負盛名,但是淡泊使然,因而選擇避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悠悠然自得其樂。
而我既然隻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自然就要和名利二字撇清關係,否則一旦做了出頭之鳥,便不得不時時刻刻小心翼翼,動輒顧慮泛濫,行事畏手畏腳,警惕著一個不小心淪為活靶子,蹦蹦達達地招了槍子,盛名之下,什麽自在逍遙,通通舍我而去,無憂無慮從此搭不上邊,隻剩下水深火熱。
想說低調不容易,所以我萬萬要收斂鋒芒,最起碼在瓊台宮宴上得夾著尾巴做人。
所謂韜光養晦,或者說是扮豬吃老虎,運用於實踐中便可引申為不出錯,不冒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切行動力求穩妥,盡可能向多數看齊。
不過上述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至於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實際問題,沒轍,我才疏學淺,實在無能為力,何況偶然因素防不勝防,比如說那隻天殺的灰山雀,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好在我堅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時候相機行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隻是希望屆時千萬不要節外生枝,發生什麽太離譜的意外,當然,這隻是我的一廂情願而已。
所以我決定盡心盡力完成一項光榮使命,當一枚盡職盡責的綠葉,陪襯隆冬時節難得一見的花團錦簇,也不枉我辛苦一趟。
其實要說心甘情願那絕對是胡扯歪批,相親這種無聊透頂的事情落頭上已經讓我欲哭無淚,就算吃了秤砣鐵了心僅僅要走一遍過場,想要置身事外也是一件很麻煩瑣碎的事情,傷腦筋。
那種曖昧的場合想想就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如何自處才能獨善其身,現在隻能走一步算一步。(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