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昔日重來(5)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 作者:羅為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子虛喝了一口‘眉兒金’,連叫,說,誌遠,這茶不錯,哪裏來的?
楊誌遠笑,說,這是我們楊家坳的高山之茶。
吳子虛笑,說,高山有好水,高山出好茶,你這茶如果用你們楊家坳高山之水衝沏必定更是回味無窮芬香滿口。
吳子虛話題一轉,問,你這次找澤成,是不是也為了楊家坳之事?
楊誌遠點頭,說,正是。
吳子虛關切地問,那這事辦得怎麽樣了,澤成有沒有幫上忙?
楊誌遠點頭,說,這事在澤成師兄的斡旋下,已經處理妥當。
吳子虛點頭,說,澤成這人跟我一樣,有些古板,但是我想事情隻要是不違反原則,師兄弟之間就該互相提攜才是。
楊誌遠回答,這次澤成師兄可是傾力相幫,毫無保留,於澤成師兄而言,要他這樣做實屬不易。
吳子虛說,說實話,我對你們放棄做學問,而投入商場官場是有怨言的。你是不得已而為之,我還可以接受,澤成卻是鐵了心要往裏鑽,我就不明白了,做一個政客有什麽好。
楊誌遠笑,說,我知道澤成師兄為什麽不敢來看您,您是不是見他一次就數落他一次。
吳子虛哈哈一笑,說,誌遠,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一回事,每次一看到他我就忍不住要說上幾句,難道我真把他罵怕了。哈哈,他李澤成要是這麽不經罵,又怎麽能在官場之中混得下去,我看他遲早還得學校來做學問。
楊誌遠笑,說,恩師,你隻怕還是要失望,據我所知,澤成師兄在政界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將來必定可以成為一方諸侯。
吳子虛不以為然,說,成了一方諸侯又能怎麽樣,現如今顯赫一時,百年之後千年之後呢,還會有誰記得他李澤成,古往今來,能夠青史留名的讓民眾緬懷的,思想家遠遠多於政客。
楊誌遠在吳子虛的身邊坐了下來,笑,說,恩師,您為什麽老是喜歡把政治人物比喻成政客呢,記得當年畢業之時,您也是這般跟我說的,您當年跟我說,我不潛心做學問,可惜了,多年以後,這世間多了一個企業主或者政客,而少了一個智者。我當時總覺得有些不妥,但是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走向社會,經曆了一些事情,明白了更多的事理,我現在明白您說的那話有何不妥了。
吳子虛笑,說,我這麽說的嗎,我可真沒什麽印象了,那你說說,這話有何不對。
楊誌遠說,當時我就覺得怪怪的,現在我明白是‘政客’這兩個字讓我感覺別扭,我覺得恩師不應該這麽說。
吳子虛笑問,那當如何說才為最佳?
楊誌遠說,應該說是一個‘政治家’,政客是以政治活動為職業,為本集團或個人的政治利益而搞政治投機、玩弄政治權術,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不惜犧牲親情、友情、愛情等一切情感的小人。而‘政治家’卻是不然,他會以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為己任,心憂天下,厚德致遠,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為國家和民族大義不惜以身取義,重情重義,敢為人先。
吳子虛看了楊誌遠一眼,笑了笑,說,誌遠,看來你日趨成熟了,看問題日趨透澈了。我倒是有些不明白,誌遠跟你我說過許多的話,為何對這話耿耿於懷。
楊誌遠笑,說,恩師說過的許多話我可都是記憶在心,之所以對這話如此在意,是因為當時就覺得恩師這話似有不妥,卻有無力辯解,現在經曆了一些事情,因為我在院長的身上我看到了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具有的一切良好的品質,而在澤成師兄和一些基層官員的身上,我看到他們成為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潛質。其實澤成師兄他走上仕途並沒有錯,您想,如果中國的官場多一些像他這樣具有優良品質的人,那麽豈不是百姓之幸,民族之幸。著書立說可以名垂青史,而造福一方百姓,是不是同樣也可以在百姓心中留名。
吳子虛很是快慰地笑,說,誌遠,我沒有看錯你,你這人看問題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喜歡看事情黑暗的一麵,而你從來都是看這個社會光明的一麵,你深信人性的光輝,不畏縮,所以你這人注定是豁達的。
楊誌遠笑,說,恩師不是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對著花兒微笑,那麽他的心裏也就會有一個心花怒放的春天。
吳子虛笑,說,誌遠,我什麽時候講過這句話,我可是不記得了。
楊誌遠笑,說,恩師,您在講到199--1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順帶說過這麽一句話:曆史一次次的證明,陰霾終究會過去,春天遲早會來臨,一個意誌堅定的人,即便是麵對經濟蕭條的陰霾,他還是會對著花兒微笑,因為他的心裏有著一個春天,但是對於悲觀者來說,當他從華爾街的樓頂跳下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看不到春天的花開。
這話吳子虛知道自己是曾說過,他開心地一笑,說,難得你還記得這麽清楚。
正說著,師母買了一些日常用品回來,楊誌遠趕忙幫師母把大包小包提了進來,師母笑,說,我說老頭子今天怎麽這麽高興,老遠就聽到他的笑聲,原來是誌遠來了,誌遠,在鄉下幹得可好?
吳子虛笑,說,老太婆,看你這話問的,我吳子虛的學生可不是徒有虛名,隻要肯用心,用不了幾年的都是一方響當當的人物,誌遠可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要是回去沒把事情做好,他豈敢回來見我。
楊誌遠微微一笑,心想,恩師真是有意思,當著學生的麵好像並不在意學生的成績,把企業家說成什麽企業主,把政治人物說成是政客,現在看來,這也就是他自己說說,消消學生的傲氣,真要是別人這麽說,哪怕是師母,恩師隻怕也不會答應,說不定兩人還會爭執個麵紅耳赤。
師母笑,說,行了,你老頭子的得意門生個個成才,你自個得瑟去,誌遠,你跟我上廚房幫忙去,別理他。
自從知道楊誌遠勤工儉學的事情之後,吳子虛經常叫楊誌遠上自家吃飯,楊誌遠自是巴不得有這種和大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也不客套,時不時地上恩師家蹭飯,順便請教恩師一些經濟學方麵的問題,吳子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楊誌遠自是受益匪淺。一來二去,跟師母也就熟了,恩師的子女都留學國外,早在外成家立業,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有楊誌遠到家,師母自是滿心歡喜,對楊誌遠親如子女。時不時地把楊誌遠叫到廚房幫忙,師母也如同張青一般,嘮嘮絮絮的也是些有沒有女朋友啊,誰家的女兒漂亮啦這類的話題,搞得楊誌遠經常是一遇上這種話題就趕忙岔開,左右而言其他。師母就笑他,讓千萬楊誌遠別跟吳子虛這糟老頭子一樣,光知道做學問,一生都不知道情調為何物。
師母還跟楊誌遠說過恩師的一個小笑話,說恩師某次路過花店,見玫瑰花很好看,就問店家玫瑰花多少錢一斤,守店家的小女孩就笑,說,爺爺,我們這的玫瑰花隻按朵賣,三塊錢一朵。吳子虛頓時直搖頭,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還是大白菜比玫瑰花實在,有實用價值。
今天見師母叫他上廚房幫忙,楊誌遠趕忙進了廚房,師母笑,說,誌遠,你喜歡吃師母做的哪道菜,你告訴我,我給你做。
楊誌遠心裏暗暗叫苦,心想自己中午光顧著高興,就想著要和李長江、沈協他們盡快見麵,想都沒想就和大家約定晚餐一起聚聚,忘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一旦自己走進恩師的家,師母肯定會留其共進晚餐。現在看來,隻能在恩師家先吃了飯再說,也隻能讓李長江他們久等些時間了,反正安茗知道自己的去處,到時等不到自己自然就會明白是怎麽回事,肯定會去‘熙春園’通知李長江他們。(未完待續)
楊誌遠笑,說,這是我們楊家坳的高山之茶。
吳子虛笑,說,高山有好水,高山出好茶,你這茶如果用你們楊家坳高山之水衝沏必定更是回味無窮芬香滿口。
吳子虛話題一轉,問,你這次找澤成,是不是也為了楊家坳之事?
楊誌遠點頭,說,正是。
吳子虛關切地問,那這事辦得怎麽樣了,澤成有沒有幫上忙?
楊誌遠點頭,說,這事在澤成師兄的斡旋下,已經處理妥當。
吳子虛點頭,說,澤成這人跟我一樣,有些古板,但是我想事情隻要是不違反原則,師兄弟之間就該互相提攜才是。
楊誌遠回答,這次澤成師兄可是傾力相幫,毫無保留,於澤成師兄而言,要他這樣做實屬不易。
吳子虛說,說實話,我對你們放棄做學問,而投入商場官場是有怨言的。你是不得已而為之,我還可以接受,澤成卻是鐵了心要往裏鑽,我就不明白了,做一個政客有什麽好。
楊誌遠笑,說,我知道澤成師兄為什麽不敢來看您,您是不是見他一次就數落他一次。
吳子虛哈哈一笑,說,誌遠,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一回事,每次一看到他我就忍不住要說上幾句,難道我真把他罵怕了。哈哈,他李澤成要是這麽不經罵,又怎麽能在官場之中混得下去,我看他遲早還得學校來做學問。
楊誌遠笑,說,恩師,你隻怕還是要失望,據我所知,澤成師兄在政界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將來必定可以成為一方諸侯。
吳子虛不以為然,說,成了一方諸侯又能怎麽樣,現如今顯赫一時,百年之後千年之後呢,還會有誰記得他李澤成,古往今來,能夠青史留名的讓民眾緬懷的,思想家遠遠多於政客。
楊誌遠在吳子虛的身邊坐了下來,笑,說,恩師,您為什麽老是喜歡把政治人物比喻成政客呢,記得當年畢業之時,您也是這般跟我說的,您當年跟我說,我不潛心做學問,可惜了,多年以後,這世間多了一個企業主或者政客,而少了一個智者。我當時總覺得有些不妥,但是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走向社會,經曆了一些事情,明白了更多的事理,我現在明白您說的那話有何不妥了。
吳子虛笑,說,我這麽說的嗎,我可真沒什麽印象了,那你說說,這話有何不對。
楊誌遠說,當時我就覺得怪怪的,現在我明白是‘政客’這兩個字讓我感覺別扭,我覺得恩師不應該這麽說。
吳子虛笑問,那當如何說才為最佳?
楊誌遠說,應該說是一個‘政治家’,政客是以政治活動為職業,為本集團或個人的政治利益而搞政治投機、玩弄政治權術,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不惜犧牲親情、友情、愛情等一切情感的小人。而‘政治家’卻是不然,他會以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為己任,心憂天下,厚德致遠,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為國家和民族大義不惜以身取義,重情重義,敢為人先。
吳子虛看了楊誌遠一眼,笑了笑,說,誌遠,看來你日趨成熟了,看問題日趨透澈了。我倒是有些不明白,誌遠跟你我說過許多的話,為何對這話耿耿於懷。
楊誌遠笑,說,恩師說過的許多話我可都是記憶在心,之所以對這話如此在意,是因為當時就覺得恩師這話似有不妥,卻有無力辯解,現在經曆了一些事情,因為我在院長的身上我看到了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具有的一切良好的品質,而在澤成師兄和一些基層官員的身上,我看到他們成為一個政治家應有的潛質。其實澤成師兄他走上仕途並沒有錯,您想,如果中國的官場多一些像他這樣具有優良品質的人,那麽豈不是百姓之幸,民族之幸。著書立說可以名垂青史,而造福一方百姓,是不是同樣也可以在百姓心中留名。
吳子虛很是快慰地笑,說,誌遠,我沒有看錯你,你這人看問題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喜歡看事情黑暗的一麵,而你從來都是看這個社會光明的一麵,你深信人性的光輝,不畏縮,所以你這人注定是豁達的。
楊誌遠笑,說,恩師不是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對著花兒微笑,那麽他的心裏也就會有一個心花怒放的春天。
吳子虛笑,說,誌遠,我什麽時候講過這句話,我可是不記得了。
楊誌遠笑,說,恩師,您在講到199--1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順帶說過這麽一句話:曆史一次次的證明,陰霾終究會過去,春天遲早會來臨,一個意誌堅定的人,即便是麵對經濟蕭條的陰霾,他還是會對著花兒微笑,因為他的心裏有著一個春天,但是對於悲觀者來說,當他從華爾街的樓頂跳下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看不到春天的花開。
這話吳子虛知道自己是曾說過,他開心地一笑,說,難得你還記得這麽清楚。
正說著,師母買了一些日常用品回來,楊誌遠趕忙幫師母把大包小包提了進來,師母笑,說,我說老頭子今天怎麽這麽高興,老遠就聽到他的笑聲,原來是誌遠來了,誌遠,在鄉下幹得可好?
吳子虛笑,說,老太婆,看你這話問的,我吳子虛的學生可不是徒有虛名,隻要肯用心,用不了幾年的都是一方響當當的人物,誌遠可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要是回去沒把事情做好,他豈敢回來見我。
楊誌遠微微一笑,心想,恩師真是有意思,當著學生的麵好像並不在意學生的成績,把企業家說成什麽企業主,把政治人物說成是政客,現在看來,這也就是他自己說說,消消學生的傲氣,真要是別人這麽說,哪怕是師母,恩師隻怕也不會答應,說不定兩人還會爭執個麵紅耳赤。
師母笑,說,行了,你老頭子的得意門生個個成才,你自個得瑟去,誌遠,你跟我上廚房幫忙去,別理他。
自從知道楊誌遠勤工儉學的事情之後,吳子虛經常叫楊誌遠上自家吃飯,楊誌遠自是巴不得有這種和大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也不客套,時不時地上恩師家蹭飯,順便請教恩師一些經濟學方麵的問題,吳子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楊誌遠自是受益匪淺。一來二去,跟師母也就熟了,恩師的子女都留學國外,早在外成家立業,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有楊誌遠到家,師母自是滿心歡喜,對楊誌遠親如子女。時不時地把楊誌遠叫到廚房幫忙,師母也如同張青一般,嘮嘮絮絮的也是些有沒有女朋友啊,誰家的女兒漂亮啦這類的話題,搞得楊誌遠經常是一遇上這種話題就趕忙岔開,左右而言其他。師母就笑他,讓千萬楊誌遠別跟吳子虛這糟老頭子一樣,光知道做學問,一生都不知道情調為何物。
師母還跟楊誌遠說過恩師的一個小笑話,說恩師某次路過花店,見玫瑰花很好看,就問店家玫瑰花多少錢一斤,守店家的小女孩就笑,說,爺爺,我們這的玫瑰花隻按朵賣,三塊錢一朵。吳子虛頓時直搖頭,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還是大白菜比玫瑰花實在,有實用價值。
今天見師母叫他上廚房幫忙,楊誌遠趕忙進了廚房,師母笑,說,誌遠,你喜歡吃師母做的哪道菜,你告訴我,我給你做。
楊誌遠心裏暗暗叫苦,心想自己中午光顧著高興,就想著要和李長江、沈協他們盡快見麵,想都沒想就和大家約定晚餐一起聚聚,忘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一旦自己走進恩師的家,師母肯定會留其共進晚餐。現在看來,隻能在恩師家先吃了飯再說,也隻能讓李長江他們久等些時間了,反正安茗知道自己的去處,到時等不到自己自然就會明白是怎麽回事,肯定會去‘熙春園’通知李長江他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