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遠把陳明達給他的紙條交給蔣海燕,蔣海燕一看,說,這兩個縣,屬同一市轄。相隔不算太遠,說吧,先上哪裏?


    楊誌遠說,兩個地方同等重要,到哪都是一樣,就看怎麽順路。


    蔣海燕於是一指其中的一個地址,楊誌遠一看是方明爸爸的老家。心想先去老家看看也好,讓安茗先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免得猛一見生母,反而不知該如何是好。


    楊誌遠說,蔣總,借你的車和司機用用也就是了,你就不用陪了,大家自行其是如何?


    蔣海燕如何會肯,說,怎麽,嫌老姐我礙事。


    楊誌遠笑,說,是有點。


    蔣海燕哈哈一笑,說,就是嫌礙事也是礙定了。到了沿海,我說了算,由不得你。


    司機早把車開上了機場高速。沿海這些年發展迅猛,早就與當年陳明達到沿海時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語,當年陳明達到安茗的老家坐汽車走山路,起碼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此次楊誌遠他們卻沒費什麽力氣,全高速,四車道,楊誌遠他們隻用了二個小時就到。楊誌遠不能不感歎,沿海的經濟實力到底是比本省強,本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是貫通了兩條高速公路,沿海的高速公路卻已是四通八達,非常了得。


    楊誌遠歎服,說,什麽時候,本省的經濟能趕上沿海省就好了。


    蔣海燕笑,說,誌遠,貴省的經濟日新月異,發展勢頭迅猛。我相信用不了幾年,肯定可以達到沿海現在的水準,但是要趕上沿海省,我看隻怕還有些困難。


    楊誌遠笑,說,蔣總這話倒也屬實,本省在發展,沿海同樣也在發展,但該追的還是得追,該趕的同樣得趕,你追我趕,才有奔頭。


    下了高速,拐上一條省道,省道雖然不及高速,但也是一條筆直的康莊大道。鄉野之中也是如此,水泥瀝青路,四通八達。當楊誌遠感到大海潮濕的氣息撲麵而來之時,安茗的老家也就到了。


    還是那個小漁村,但與將軍的講述,早就不相庭徑了。一條筆直的大街從山上直達漁村的小碼頭,大街的兩旁是清一色的依山勢而建的小樓房。


    所謂近鄉情怯,安茗一踏上故土,看著眼前的場景,腦海中使勁地搜索,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絲兒時的記憶,可時光荏苒,年幼時零星的記憶早就被時光消磨得一幹二淨,安茗的記憶還是一片空白。


    安茗站在街口,茫然不知所從。楊誌遠看了安茗一眼,安茗布衣牛仔,海邊的風吹拂著安茗的發,碎碎的,有些淩亂。楊誌遠看著此時茫然若失的妻子,有些小心疼。他伸出手來,輕輕地握住安茗的手,說,安茗,走,我們找個人問問吧。


    安茗點點頭,順從地跟在楊誌遠的身邊。仨人朝街邊人家走去。楊誌遠他們站在街口駐足觀望良久,早就引起了鄉親的注意,三人往海邊走,馬上就有一個村幹部模樣的人走過來盤問。楊誌遠問,請問你有沒有聽說過方明、王秀梅的名字?


    村幹部困惑,說,方明?王秀梅?我們村的?沒有聽說過!


    楊誌遠一想,此人三十歲左右,尚屬年輕,對於那段曆史隻怕知之不多。楊誌遠說,那麽這個漁村姓方的人多不多?


    村幹部說,我們這個村百分之八十都姓方,方姓在村裏是大姓,我就姓方。


    楊誌遠心想既然如此,安茗的老家在這肯定錯不了。楊誌遠問,那你有沒有聽說十幾年前,這裏曾經有過一名參加自衛反擊犧牲的烈士。


    這等事情,村幹部倒是有些印象,點頭,說,是有過這麽一個事情,但具體的情況我並不清楚,得問問村裏的老人才行。


    楊誌遠說,那能不能麻煩你帶個路。


    村幹部說,你們是--


    楊誌遠說,我們是方明烈士的後人,特意來老家拜望一下。


    村幹部一聽,既然都是方家人,保不定還是親戚,頓時很是熱情。立馬帶著楊誌遠三人去找村中的老人詢問。安茗什麽都沒說,任由楊誌遠作主,隻是緊跟在楊誌遠的身邊。蔣海燕其實並不知道楊誌遠和安茗到這個小漁村來是為了何事。現在一聽,敢情楊誌遠他們到漁村來是懷舊是尋根。楊誌遠與沿海沒有一絲淵源,蔣海燕知道的清清楚楚,唯一的可能就是安茗了,可安茗姓安,也不姓方,蔣海燕一時還真沒看明白。


    聽說這兩個舉止彬彬有禮的年輕人,是方家後人,村裏老人全都圍了上來。沿海多方言,老人說的就是地方方言,楊誌遠和安茗聽不懂老人們的話,老人家同樣對普通話一知半解。蔣海燕和村幹部就當起了雙方的臨時翻譯。聽說楊誌遠他們打聽的人是方明烈士,老人們都點頭,說知道,當年打越南犧牲的。再一聽楊誌遠和安茗是方明的後人,老人們都搖頭,說不像。


    海邊之人日曬雨淋,長年跟大海打交道,皮膚都比較黑,個頭也不高,哪像楊誌遠和安茗,一個玉樹臨風,一個明媚動人,哪裏有一絲村中人的影子。老人們問,你們是方明家的小子還是閨女。楊誌遠說,這是方芳,我是方芳的丈夫。


    老人們一聽名字對得上號,知道楊誌遠他們八成是真。馬上有方家人跑去喊來一老人,來人為方明爸爸的大哥,方明爸爸為方家老三,楊誌遠和安茗得叫其為大伯。


    大伯年近七十,他看著安茗,說,你真是老三家的閨女?


    安茗點頭,說,我是方芳,我四歲那年被方明爸爸的戰友領養。


    這等事情屬於私密,外人不可能知道,安茗這麽一說,大伯自是信了。


    大伯注視著安茗,越看越像自家老三,頓時老淚縱橫,說,閨女,你可千萬別怨我們老方家,那時的日子都苦,養不活啊,要是現在,說什麽都不會把你送給人家。


    安茗說,大伯,我誰都不怨,我現在就想看看方明爸爸住過的老屋,老屋還在嗎?


    大伯說,在。


    大伯在前帶路,楊誌遠他們仨人跟著其後。走過碼頭,離海更近,遠處一排排的網箱從海灘向海中延伸。楊誌遠一看就知道,此類網箱以箱養扇貝類海產品為主,這麽看來,這個小漁村的發家與箱養有著莫大的關係,如果說楊家坳的成功有他楊誌遠的因素在裏麵,那麽看到眼前的場景,楊誌遠明白農村發家致富的根本原因還在於要給一村一縣之農業經濟找對路子。


    老屋在這條新街的下方,下方因為離海更近,如今已經荒廢了。石頭堆砌的房子,許多都已經敗落了。方明爸爸的老宅在一個小山坡上,房子還在,雖然經曆這麽些年海風的吹打,保存的也還算完整。


    楊誌遠陪著安茗屋裏屋外地走了一圈。安茗走到屋前的一塊大海石前,有些兒時依稀的記憶開始在腦海裏顯現。安茗坐在海石上,抱膝,下顎頂在膝蓋上,目光望向不遠處那片湛藍的海。


    海浪翻滾,打在懸崖上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空氣中彌漫著海的氣息。


    大伯見此情景,說,要不你們先在這裏看看,我先去通知家裏做飯,等下再來找你們。


    蔣海燕做的翻譯,楊誌遠忙說,大伯,您不用客氣,我們坐會就走。


    大伯急了,說,這怎麽成,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麽著也得吃頓飯再走。


    楊誌遠一想也是,於情於理得在方家吃頓飯才是。他點點頭,說,好,大伯,那就麻煩您了。


    大伯說,來的都是客,何況你們還是我們老方家人,客氣個啥。


    大伯看了安茗一眼,見安茗坐在海石,早就已經忘我,大伯不想打擾安茗。大伯跟楊誌遠說,那好,你好好陪著方芳,等會飯做好了,我再讓人來叫你們。楊誌遠點點頭,大伯於是興衝衝地走了。


    楊誌遠和蔣海燕站在安茗的身邊,靜靜地望著不遠處藍色的海麵,誰都沒有說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為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為輝並收藏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最新章節